领跑者吉利

2022-11-02 09:46发布

稳,201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公报中,这个字出现了29次,比2018年多了7次,比2017年多了16次。稳中求胜,或者说稳重求生,成了各行各业2020年

“稳”,201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公报中,这个字出现了29次,比2018年多了7次,比2017年多了16次。稳中求胜,或者说稳重求“生”,成了各行各业2020年
1条回答
2022-11-02 10:25 .采纳回答

“稳”,201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公报中,这个字出现了29次,比2018年多了7次,比2017年多了16次。

稳中求胜,或者说稳重求“生”,成了各行各业2020年的行动指南。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稳”? 我以为,“稳”既要保证成绩,还能克服困难。 比如吉利就是这样一家将“稳字诀”运用多年的企业。

根据官方消息,吉利汽车12月销量达130,036辆,同比增长39.3%; 而2019年累计销量为1,361,560辆,市场占有率稳健增长,连续三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一。

同时,吉利汽车继续践行“稳”字当头的高质量发展战略,将2020年销量目标定为141万辆,目标增幅为3.6%。

同吉利的一骑绝尘形成鲜明对比的,其实是车市 2019全年的低迷,此前中汽协的预估是-6%到-8%之间,但由于农历春节的提前到来,最后一月购车季销量的提升,或将这一负增长数值维持在-6%附近。

但无论如何,整个2019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阴影,顶着这份“太难”也让全行业把目光定焦在吉利身上: 同样面对逆势,它凭什么稳稳地领跑市场?

1

就像我们以“吨位”为单位来衡量一艘船的大小,那些动辄万吨级的远洋巨轮,才能抵抗得住大洋深处的风险,搏击巨浪颠簸。

同样地,市场的风险犹如远洋深处的巨浪,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相当的“吨位”,自然没办法顺利航行。

这里的“吨位”就是企业的规模,吉利做到逆势领跑的基础就在于规模上的优势。

百万体量首先保证了吉利汽车的规模化效应,成本的降低让利润不仅可期而且变得可以预估。 “有多大锅就下多少米”,这是吉利汽车稳扎稳打,领跑市场的基本前提。

另外一点,这份体量可不是账面上的销量数字堆砌,它更是健康的、有结构性的。

就拿2019年的销量统计来说,其销售SUV车型共计70.98万辆,占吉利全年总销量的52.1%。 新能源产品方面,全年累计销量11.31万辆,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在2019年同比增长66.5%。

而在具体车型方面,吉利更是形成了以家族矩阵互相搭配的结构化体量。 比如,吉利帝豪家族2019年销售40.36万辆,吉利远景家族销售28.33万辆,吉利博越家族销售22.86万辆。

“缤系列”中,缤越全年销量13.75万辆,缤瑞销量8.35万辆,其余则是嘉际、星越、博瑞销量分别为3.29万辆、2.77万辆、2.36万辆。 另外作为替未来市场布局的高端品牌领克品牌全年销售量为12.81万辆,并且终端价格保持稳定,利润率稳健提升。

观察吉利百万级年销量的构成,不难发现,就像股市中任何一个职业操盘手的仓位,短线、中线和长线互相搭配; 套利、低吸、对冲合理配比,不求一时获利,求的是长期稳步增长。

吉利长期以来的产品规划,其实就是“配仓”的过程,规模化保证了吉利拥有长期抵御市场系统性风险的能力,而结构化则保证了吉利拥有抵御市场性风险的能力,比如自2018年以来市场结构性调整带来的风险对吉利冲击较小,就是吉利汽车“配仓”成功的最好佐证。

2

当年,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时候,很多人都等着看吉利的“笑话”,甚至有人预言吉利会因此“消化不良”。

但现如今,吉利让这种看法上演“真香定律”:一张图纸,在杭州湾的吉利研发中心大楼每一层都过一遍,一台新车就基本诞生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技术,成就不了吉利今天的规模。

这份力量,一方面体现在吉利汽车今天的研发能力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吉利产品的竞争力上。

在生产研发端,架构的投入运用,为吉利拥有快速研发能力、降低运维成本起到了关键作用。

比如消费者已经熟知的 CMA架构, Compact Modular Architecture ,从三个单词字面含义就能知道,集成化、模块化和架构化为不同平台的车型提供共享解决方案,包含 “技术、工具链、标准、工艺流程、供应链体系等”,这样每一款车型研发能够根据品牌定位、用户定位和市场定位,从共享解决方案清单中做选择,然后再做针对性研发。

这除了让研发生产端变得更加高效之外,同样也避免了日后产品之间的“内耗”,前端的精准为后期的有的放矢建立了良好基础。

当然在这样的架构生产之下,产品综合品质也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就像一个名字叫CMA的待产妈妈,经过科学孕育过程,得到各方面先天有利保障,各种营养均衡、优质,孕前检查都做到位,得以保证每一个孩子(产品)都将是最合理、最优秀的......

所以,反映在产品身上,吉利每一款车型的定位都十分精准,避免内耗的同时,凭借自身基因也超越同级对手,形成 “出一款车就刷新一个细分市场标准”的现象。

自然,这些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们再穷、再苦,不能穷研发! ”吉利总裁安聪慧先生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吉利的研发投入会不断增加。 事实确实如此,近十年吉利控股集团的研发投入约为1000亿元。 其中,2018年全集团的研发投入超过了210亿元,占集团全年销售总收入的6.4%。

一个“技术不断充值”的企业,当然能够保持领跑姿态。

3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过长跑比赛中的领跑者,在他前面没有其他选手,所以他的节奏需要自行把握,如果保持不好节奏,就会被人超越。

而吉利,在长期领跑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自我节奏,这一点重点体现在产品的推出上。

我们可以看到,吉利产品谱系中大致有两大类,一种是夯实基础,维持企业收入中坚的良品; 一种是指引行业发展方向、对细分市场具备指导意义的新品。

如上文所说,吉利产品的构成有些是以“家族化”为单位的。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帝豪家族和远景家族。

如果做个形象的比喻,每一款产品都好似一根手指,戳一下并不会形成多大的力道; 但当五根手指攥紧,就是拳头,形成的就是攻击力。 “聚之则成团”,试想,团战和单车型各自为战,谁更能胜出?

似乎每每提到家族化的概念,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大众的朗逸家族。 但站在前人的经验之上,帝豪家族和远景家族将这一战术运用更细致。

帝豪家族亦或是远景家族,并没有固执地将家族化的概念覆盖在同类车型上,而是囊括了更多车型进来。

比如帝豪家族中,除了帝豪轿车之外,还有同类车型帝豪GL,更有帝豪GS跨界车型; 在远景家族中,除了远景轿车之外,还有远景SUV等。

这种“拳头组合”,以更全面的产品类别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留给市场更深刻的印象,以集体姿态给对手造成打击效应。

再者是新品的出现。 吉利当下已经形成了一种风向标效应,每一款新品的出现都牵动着业内的神经。

比如,星越让轿跑SUV成为这一级别的新兴物种; 博越Pro牵动了同级别SUV的进化方向; ICON则更是一台未来的产品,将“双车战略”的思想转化了一种不同的观察角度,从其预售的2020辆“吉利icon银河限量版”在15分17秒被订购完的火热态势来看,对于未来产品规划战略,吉利再次给行业上了一课。

而就在1月10日,吉利豪越的出现,更是彻底打响了自主SUV上攻的战役,对自主品牌市场地位的变化无疑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4

就在2020年的第八天,全球知名券商野村证券发布公告,再次重申了对吉利汽车的“买入”评级,同时上调了这一企业股票目标价格,上调幅度为12.58%,从敏感度最高的资本市场肯定了吉利品牌的价值。

事实上,国民对于吉利品牌的认可已经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作为一款连续三年获得自主销冠的品牌,吉利汽车拥有庞大的基盘用户。 而面对消费者的代际更迭,吉利汽车则依靠不断的进化,谋求着市场的持续认可。

“企业全球化要先形成系统性竞争力”,吉利总裁安聪慧先生表示,吉利汽车现已被市场认可的会依旧保持,而面对时代变革,吉利同样会通过技术创新、品质提升去满足消费者需求。

所以我们看到,在行业变革大前夜,吉利汽车正积极开展前瞻布局,并在诸多领域取得了领先优势。

今年7月,吉利发布拥有GKUI 19系统的博越RPO,引领中国车联网进入了芯片竞争时代。 这是第一款搭载自主主导开发、深度自定义的系统级量产车规级别高性能芯片—E01,不仅集成度高,而且性能强、功耗低。 在自动驾驶方面,吉利已经实现了L2级技术在轿车、SUV与MPV全品类的全覆盖,未来三年将以1亿公里的仿真路况实验在全球范围内首先实现L3级别的量产。

此外,吉利还主动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通过战略投资曹操出行、投资Volocopter飞行汽车以及与戴姆勒组建高端出行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等方式,聚焦共享服务领域探索不断延伸。

事实上,吉利的布局,也是品牌向上的过程。 从微观角度上,吉利通过与沃尔沃的牵手,打造领克品牌只是谋求向上的一小步; 从宏观上,以传统汽车研发制造为基准,向上下游产业进军,打造出行生态,则是谋求品牌地位变化的大手笔。

过去,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忠实践行者,吉利汽车以稳扎稳打的方式建立并夯实了自我发展的基础,连续三年销冠和市场结构性震荡下的取胜让其“自主一哥”的地位无可动摇。 当汽车“四化”来临,行业迎来变革,冲在最前的吉利面前是一条从未有自主车企走过的路,充满着未知。

但凭借其逐步扩展的规模、持续累积的技术实力、不断丰富的产品谱系以及进阶式的品牌价值,吉利已经领跑多时。 或许未来,吉利将趟出这样一条路,一条通向全球经典车企舞台的康庄大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