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1 16:35发布
起草人:半与半岛 起草时间:2020-08-26一、总则该段位取值范围为(0,+∞),上不封顶,但常用取值为0段(不入段)至十段。对于一段(初段)的界定为:能
起草人:半与半岛 起草时间:2020-08-26
该段位取值范围为(0,+∞),上不封顶,但常用取值为0段(不入段)至十段。
对于一段(初段)的界定为:能在校级比赛中累计获胜两次的辩手,可以认证为一段。考虑到最经典的传统辩论是四人制,因此从一段开始,定义每4个辩手当中最强的一个可以升入更高的段位。换言之,本段位是一个四进制段位。
对于辩手的水准衡量采用定量的方式,计算内容包括自身战绩、执教战绩、评审经验、办赛经验、著作等。其中战绩是最便于衡量的,其他要素折算成战绩进行衡量。
1)核心方程式
为了能够定量地衡量一个辩手的战斗力,采用以下公式推算其段位:
段位=log_{4}总经验值
总经验值=参赛经验值+其他经验值
参赛经验值=\sum_{}^{}{2^{比赛指数}\times战绩系数}
2)比赛指数
比赛指数是定量衡量一个比赛等级高低的系数,比赛质量越高,则在这个比赛中辩手获得战绩的含金量就越高,比赛指数也就越高,最终对辩手段位的贡献也就越大。
比赛指数考量如下五个因素:
例如,世锦赛总决赛总共有32支队伍,其“队伍数量”就是≥32,得分就是1.5;“头部队伍质量”毫无疑问是国际知名强队,得分2.5;“中部队伍质量”应该为国内知名强队,得分2;“尾部队伍质量”怎么说也是个省内知名强队,得分1.5;“比赛级别”为国际实体赛,得分2.5。总计下来,世锦赛的比赛指数为1.5+2.5+2+1.5+2.5=10。
这里有一个问题:世锦赛总决赛阶段虽然只有32队,但这32队是从几百支队当中层层筛选出来的。到底应该以所有赛区总队数进行计算,还是应该只考虑总决赛的参赛队数?
对此我的处理方法是:两个都算,取最大值。先用几百支队伍作为基数算一次,这个时候虽然“队伍数量”提升了,但“中部/尾部队伍质量”会下降。然后再用32支队伍算一次,此时虽然“队伍数量”下降了,但“中部/尾部队伍质量”会提升,最终结果是增是减还不一定。最后取最大的那个值进行计算。据计算,以32支队计算得到的比赛指数是最大的。
3)战绩系数
毫无疑问,对于同一个比赛,一个辩手战绩越好,对其段位的贡献就越大。算法如下:
这里需要注意:从小组赛出线开始,到冠军、全程最佳,如果一个辩手或一支队伍在同一个比赛中连续两次以上拿到同样的战绩,那么从第二次开始,这个战绩的战绩系数要乘以√2,也就是1.414214。这个算法是用概率推算出来的,此处就不证明了。
我们这里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个辩手,辩论生涯中连续两次拿到世锦赛冠军、全程最佳辩手,累计10个单场最佳辩手,再无其他任何战绩,所有比赛全勤出场,那么其段位是多少?
上文中我们讲过,世锦赛的比赛指数是10,连续两次拿到冠军的战绩系数是64+64×√2=154.51,连续两次拿到全程最佳的战绩系数是32+32×√2=77.25,再加上10个单场最佳,总计154.51+77.25+10=241.76。
经验值=2^{10}\times241.76= 247562.24
段位=log_{4}(247562.24)=8.96
于是我们计算得出,该辩手的段位高达8.96段,接近9段。可见,少数极高含金量的战绩就可以让一个辩手拿到很高的段位。
对于作战以外的其他履历,如执教、评审、办赛、著作等,也是辩手水平的体现,也应当纳入考量标准中。
1) 执教
执教战绩必须是该队伍指定的随队教练(有时由队长兼任),且确实参与了执教工作才能计算,计算方式为:
执教经验值=Σ(2^{比赛指数}×战绩系数/2)
换言之,教练的战绩是上场队员的一半。战绩系数算法同表2,需要注意这里的“出勤率”指的是该教练指导该战队时的出勤率。
2)评审
评审必须是主办方邀请的评审,且没有因违规、昏哨等问题被撤回的,才能算战绩,随队评审不做计算。计算方式为:
评审经验值=Σ(2^{比赛指数}×战绩系数/8)
换言之,教练的战绩是上场队员的八分之一。战绩系数算法同表2(此处不计算最佳辩手战绩)。需要注意评审的“出勤率”恒等于1,因为只有你自己在场的比赛你才有可能参评。按照这样的算法,如果一个评审受邀评了一场冠亚赛,相当于拿到了一个八强战绩。
需要注意:对于辩手、教练而言,在同一届比赛中,只计算其拿到的最高级的战绩(例如计算了冠军就不再计算一次四强)。但评审的战绩即使在同一届比赛中也是可以累加的,例如一个评审受邀请从小组赛一直评到决赛,那么其战绩高达(1+2+4+8+16+32+64)/8 = 15.875,接近一个四强履历。这一算法旨在鼓励高水平评审多评比赛。
3) 办赛
办赛人员必须是主要负责人,包括赛事主席和副主席、赛事各部门部长、赛区负责人等才做计算,对于志愿者、实习生等暂不做计算。在办赛期间因违规、渎职等原因被停职或撤职的,也不纳入计算。
办赛经验值=Σ(2^{比赛指数}×战绩系数\times职务系数)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赛事第一届举办的时候,赛事主席的履历相当于四分之一个冠军,而到第三届则达到了半个冠军。这一算法旨在鼓励办赛者长期经营、持续举办一个比赛。
3) 著作
著作的计算方法和其他履历有一个区别在于不累计,只计算一个辩手一生中写过的最高级的著作。这是因为著作很容易被拆分,例如一本很厚的论文集,拆成若干篇论文,就会导致重复计算。因此解决方法是:只计算一个人创作过的最高级别的著作。
综上,想要计算一个辩手的段位,要分以下几步:
1)列举出该辩手所有的比赛战绩、执教战绩、评审经历、办赛经历、辩论著作;
2)根据上文中给出的若干图表和公式,计算出其参赛经验值、执教经验值、评审经验值、办赛经验值、著作经验值,加起来求出其总经验值;
3)将总经验值以4为底取对数,即得到其段位。
最多设置5个标签!
起草人:半与半岛 起草时间:2020-08-26
一、总则
该段位取值范围为(0,+∞),上不封顶,但常用取值为0段(不入段)至十段。
对于一段(初段)的界定为:能在校级比赛中累计获胜两次的辩手,可以认证为一段。考虑到最经典的传统辩论是四人制,因此从一段开始,定义每4个辩手当中最强的一个可以升入更高的段位。换言之,本段位是一个四进制段位。
对于辩手的水准衡量采用定量的方式,计算内容包括自身战绩、执教战绩、评审经验、办赛经验、著作等。其中战绩是最便于衡量的,其他要素折算成战绩进行衡量。
二、战绩计算方法
1)核心方程式
为了能够定量地衡量一个辩手的战斗力,采用以下公式推算其段位:
段位=log_{4}总经验值
总经验值=参赛经验值+其他经验值
参赛经验值=\sum_{}^{}{2^{比赛指数}\times战绩系数}
2)比赛指数
比赛指数是定量衡量一个比赛等级高低的系数,比赛质量越高,则在这个比赛中辩手获得战绩的含金量就越高,比赛指数也就越高,最终对辩手段位的贡献也就越大。
比赛指数考量如下五个因素:
例如,世锦赛总决赛总共有32支队伍,其“队伍数量”就是≥32,得分就是1.5;“头部队伍质量”毫无疑问是国际知名强队,得分2.5;“中部队伍质量”应该为国内知名强队,得分2;“尾部队伍质量”怎么说也是个省内知名强队,得分1.5;“比赛级别”为国际实体赛,得分2.5。总计下来,世锦赛的比赛指数为1.5+2.5+2+1.5+2.5=10。
这里有一个问题:世锦赛总决赛阶段虽然只有32队,但这32队是从几百支队当中层层筛选出来的。到底应该以所有赛区总队数进行计算,还是应该只考虑总决赛的参赛队数?
对此我的处理方法是:两个都算,取最大值。先用几百支队伍作为基数算一次,这个时候虽然“队伍数量”提升了,但“中部/尾部队伍质量”会下降。然后再用32支队伍算一次,此时虽然“队伍数量”下降了,但“中部/尾部队伍质量”会提升,最终结果是增是减还不一定。最后取最大的那个值进行计算。据计算,以32支队计算得到的比赛指数是最大的。
3)战绩系数
毫无疑问,对于同一个比赛,一个辩手战绩越好,对其段位的贡献就越大。算法如下:
这里需要注意:从小组赛出线开始,到冠军、全程最佳,如果一个辩手或一支队伍在同一个比赛中连续两次以上拿到同样的战绩,那么从第二次开始,这个战绩的战绩系数要乘以√2,也就是1.414214。这个算法是用概率推算出来的,此处就不证明了。
我们这里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个辩手,辩论生涯中连续两次拿到世锦赛冠军、全程最佳辩手,累计10个单场最佳辩手,再无其他任何战绩,所有比赛全勤出场,那么其段位是多少?
上文中我们讲过,世锦赛的比赛指数是10,连续两次拿到冠军的战绩系数是64+64×√2=154.51,连续两次拿到全程最佳的战绩系数是32+32×√2=77.25,再加上10个单场最佳,总计154.51+77.25+10=241.76。
经验值=2^{10}\times241.76= 247562.24
段位=log_{4}(247562.24)=8.96
于是我们计算得出,该辩手的段位高达8.96段,接近9段。可见,少数极高含金量的战绩就可以让一个辩手拿到很高的段位。
三、其他履历的计算方法
对于作战以外的其他履历,如执教、评审、办赛、著作等,也是辩手水平的体现,也应当纳入考量标准中。
1) 执教
执教战绩必须是该队伍指定的随队教练(有时由队长兼任),且确实参与了执教工作才能计算,计算方式为:
执教经验值=Σ(2^{比赛指数}×战绩系数/2)
换言之,教练的战绩是上场队员的一半。战绩系数算法同表2,需要注意这里的“出勤率”指的是该教练指导该战队时的出勤率。
2)评审
评审必须是主办方邀请的评审,且没有因违规、昏哨等问题被撤回的,才能算战绩,随队评审不做计算。计算方式为:
评审经验值=Σ(2^{比赛指数}×战绩系数/8)
换言之,教练的战绩是上场队员的八分之一。战绩系数算法同表2(此处不计算最佳辩手战绩)。需要注意评审的“出勤率”恒等于1,因为只有你自己在场的比赛你才有可能参评。按照这样的算法,如果一个评审受邀评了一场冠亚赛,相当于拿到了一个八强战绩。
需要注意:对于辩手、教练而言,在同一届比赛中,只计算其拿到的最高级的战绩(例如计算了冠军就不再计算一次四强)。但评审的战绩即使在同一届比赛中也是可以累加的,例如一个评审受邀请从小组赛一直评到决赛,那么其战绩高达(1+2+4+8+16+32+64)/8 = 15.875,接近一个四强履历。这一算法旨在鼓励高水平评审多评比赛。
3) 办赛
办赛人员必须是主要负责人,包括赛事主席和副主席、赛事各部门部长、赛区负责人等才做计算,对于志愿者、实习生等暂不做计算。在办赛期间因违规、渎职等原因被停职或撤职的,也不纳入计算。
办赛经验值=Σ(2^{比赛指数}×战绩系数\times职务系数)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赛事第一届举办的时候,赛事主席的履历相当于四分之一个冠军,而到第三届则达到了半个冠军。这一算法旨在鼓励办赛者长期经营、持续举办一个比赛。
3) 著作
著作的计算方法和其他履历有一个区别在于不累计,只计算一个辩手一生中写过的最高级的著作。这是因为著作很容易被拆分,例如一本很厚的论文集,拆成若干篇论文,就会导致重复计算。因此解决方法是:只计算一个人创作过的最高级别的著作。
总结
综上,想要计算一个辩手的段位,要分以下几步:
1)列举出该辩手所有的比赛战绩、执教战绩、评审经历、办赛经历、辩论著作;
2)根据上文中给出的若干图表和公式,计算出其参赛经验值、执教经验值、评审经验值、办赛经验值、著作经验值,加起来求出其总经验值;
3)将总经验值以4为底取对数,即得到其段位。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