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2 10:25发布
先预警一下:本文内容量较大,请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预留15分钟不被打扰的时间,静心阅读,读起来并不轻松。真正让自己成长&致富的路,本来就不会轻松;本文最后章节[
先预警一下:
下面开始正文...
知乎上很多此类问题:
互联网浪潮的冲击,
把有些人冲击富了,
把有些人冲击傻了:
为什么看了很多项目,
自己实操却四处碰壁?
怎么才能把项目学透?
这些问题下面的回答者们,
明明都月入几万起步啊,
个个喜提玛莎拉蒂啊,
为啥我就不行呢?
其实不光你们,
我都快信了...
其实大部分
也只是“口嗨”而已,
无非三板斧:
灌鸡汤、打鸡血、画大饼。
让你觉得遍地是黄金,
就等着自己去捡呢。
关注这类话题的人,
到底想知道什么?
关键词是两个字:
网赚。
啥叫网赚?
不管创业项目也好,
还是副业兼职也罢,
引用某大神一句话,
真正网赚就要满足:
当然这里所说网赚,
还另外有一个条件,
那就是要人人可为,
门槛低无专业要求,
否则,
也就失去意义和价值。
假如你本就是某领域
大佬大神大咖大牛大V,
或者相关职业化专业人士,
如明星、名医、名律师、
企业家、命理师、咨询师等,
想网赚那就是分分钟的事。
所以要讲网赚,
就必须大众化,
要么干脆别讲。
看了很多回答,
说什么的都有,
发现大多属于:
“立场先于逻辑”,
却没想明白
赚钱的来龙去脉:
起因---过程---结果,
只是一味带节奏而已。
现成项目不算事,
底层逻辑最重要,
所以,
本文前半部分梳理理论,
后半部分介绍具体项目,
想通了理论后才能够去:
鉴别项目、选择项目、筹备项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往小了说能避免被割韭菜,
往大了说能少走十年弯路。
理论再强也不如落地实操,
但理论能指引方向,
并可帮助甄别项目,
若抽掉论证的基石,
只能做没头的苍蝇,
盲人摸象瞎子点灯。
这就是为何很多人,
实操项目四处碰壁:
理论没想通则导致
遇到问题不会变通。
虽说理论上说得通,
不一定百分百成功,
但理论都没整明白,
也只能做韭菜炮灰。
所以老王一直坚信:
思路比套路更珍贵。
因为:
如马云说:
创业者都得靠自己走下去,
如果信有人送你红利,
基本上不会成功。
因为你有极大可能,
会被“轮空”。
相反,
这世上本没有红利,
而当被你吃透了,
就有了红利。
一句话,
打怪升级,
别急着冲锋陷阵,
先把地图解锁跑通。
关子就卖到这,
那么看完本文,
到底能赚钱吗?
能。
本文拆成几个部分,
大纲目录如下: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
都需要先确立格局,
这看似虚无缥缈却
决定了成果的上限。
在做任何项目之前,
我永远不会先想着:
随便做做赚点外快?
心里永远想的都是:
韩信用兵多多益善;
誓做全村最靓的仔。
时光荏苒人生苦短,
仨瓜俩枣不疼不痒,
还不够折腾一回的,
实操过的才会知道,
启动个生意有多难,
哪怕是屁大点项目。
人生往往都是一个
求上而得中的过程。
格局够大眼界够高,
才能有野心有动机
有信念有恒心执行,
一句话:
我并不介意一夜暴富,
要有敢于去赚大钱的勇气。
这跟贪婪是两码事。
心里做最好的准备,
同时做最坏的打算,
以最大的眼界格局,
去搏最现实的目标。
就像我在健身话题
的一篇回答中所说:
我永不相信会有哪个
嘴上说“随便练练”的人,
能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
我也从未见过任何一个
自称“我不想练得太大,
像彭于晏那样就行”的人,
真的练成了彭于晏那样,
哪怕是王宝强那样。
总之,
要干就别扭扭捏捏,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惊恐万状同时满怀梦想,
疯狂地使出所有的力气,
把命运X死在十字路口。
以老王的性格偏爱,
只钟情于两类项目:
收入不怕少,
成本不怕高,
但重在稳定、轻松、长久,
永远不会过时淘汰,
不会江河日下,
不会占用大部分时间精力,
不会影响到日常生活,
如涓涓流水,
厚积而薄发,
温柔而绵长,
随手而为之,
作为基本生活保障,
类似于直销保险从业者
乐于鼓吹的“管道收入”,
这可能受传统观念影响,
需要安全感,
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
斥资疏通关系只为一个
月薪几千的公务员职位。
此类项目,
强调的是持续性和安全感;
不怕它需要大量付出,
哪怕掉层皮都行,
也不怕它存活时间短,
但一定要暴利高效,
能做就赚,
多做一天就多赚一天,
如怒泉井喷,汹涌澎湃,
一日千里,一本万利,
哪怕昙花一现不长久,
干一阵子也足以让余生衣食无忧,
或者为下一次崛起准备第一桶金,
或者干脆让其产生资产性收入
从而实现第一类项目的效果,
比如买房出租收租金、
买理财产品(非风险投资)等。
强调的是利润性和效率性。
要么稳定,要么暴利,
小打小闹还累死累活,
而且朝不保夕的项目,
除消耗精力虚度光阴,
再无它用。
分【必选项】和【可选项】。
【必选项】包括:
1.安全性:
基本可以理解为合法性,这个好理解。黑产灰产固然有大批人在做,我们不做不是因为没那个能力,而是没那个胆量和侥幸心理,再暴利也不心动,擦边球也不行,没起火的都是没做大的小鱼小虾,做大了虽然挣钱但大概率会起火,猪八戒照镜子两头不是人。虽然不是每个都起火,但机会成本也是成本。就像抢银行,五千块搞把仿制枪,五千块收辆黑车,五块钱买个丝袜套头上就可以干了,看起来一本万利,实则性价比极低,因为:巨大的风险成本,会把回报稀释的连毛都不剩。
2.可控性:
也就是靠谱程度,或自主性,这一点比较抽象,是相对于随机性和偶然性来说的。项目大也好,小也罢,一定要能够自主可控,这一点很重要。再小也是自己的项目,副业也是业,你是庄家,你是负责人,而非马仔,这点做不到,就不能称之为一个项目,否则不如直接去打工,还落得个省心清净。最重要的是,只有拥有自主性可控性,你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被收智商税、被收割。否则事情很容易变成:
你以为你是这样的:
而实际上,你是这样的:
3.最小化可行:
即是用最少的资源,
以最快的速度去启动。
这其中有资金最小化,
和时间最小化两个维度:
【可选项】包括:
1.积累性增长性:
有个概念叫做:大后端效应。
意思是通过前期的积累和增长,
而使项目逐渐出现越做越轻松,
体现出“复利”&“杠杆效应”,
越做越大的现象,
比如,
即是:
慢就是快,少就是多。
这不是鸡汤,是事实。
2.自动性:
不管承认与否,有个残酷的事实是:职业也好、创业也好、副业也好,只要是靠人力来产出价值的事物,都是吃青春饭,没有例外。体力、脑力、精力,凡是人力,都不值钱,只不过体力相关的吃的时间短些,脑力相关的吃的时间长些罢了,因为人会累、会老、会生病、会倦怠。所以,不能完全寄希望于人力,而是依靠系统。
啥是系统?这个很宽泛,大到公司,中到团队,小到自媒体,都可以看做一个系统,帮助赚钱的系统。拿最小的自媒体做例子,假设推广一款产品,其各维度的基本信息、功效亮点、使用方法、售后保障等,完全可以发布在自媒体上,而你所要做的,只是去寻找目标客源,引导其看到该自媒体,而不是每接触到一位目标用户,都苦口婆心的去做讲解员,从盘古开天辟地说起,口干舌燥一字一句沟通到地老天荒。
如果是公司、团队的话,就更好理解了,亲手测试可行后,把方法流程交给他人来操作,自己只需管理团队、把握大方向、寻找测试更多方法即可,你是舵手,不是水手。虽说是我们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但完全可以本着批判的精神,去榨取员工剩余价值嘛,只要市场经济的供需关系存在,剥削就会一直存在。
建立系统的目的,即是让系统当做发动机帮助人来赚钱,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人肉发动机,人停了,项目就停了,永远是用时间精力体力换钱。但有了系统,大也好小也罢,可以代替双手和人工,甚至能脱产,把人解放出来去做更酷更有意义的事,就可以实现下面即将讲到的目的,即可复制放大性。
3.可复制放大性:
前文说,当有了自己的系统,便可以把自己解放出来。那自己去干什么呢?当然是去改良优化、扩大升级、复制裂变已有系统。前面说到建立系统,听起来高大上的遥不可及,其实真没那么神秘,只要能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盈利,哪怕利润再微薄,都是个好系统,因为系统即是机器,是机器就能做到:标准化执行。而只要能做到标准化执行,就一定能放大或复制更多的机器,实现扩大产能的目的。
其实这也正是互联网项目的迷人之处:想盈利固然有难度,它要比线下打工挣钱难得多,但一旦摸到门道掌握了思路,可能一天的收入就能顶线下打工一年赚的钱。因为只要在小范围内,验证了产品市场或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可以说能够几乎无限放大,谁叫我们生在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呢,那些芝麻绿豆大小的国家,一共就那点面积那点人口,想做大做强也没有那个条件。
1.产品类
这类最常见、最普遍、最万能。产品流派,俗称“卖货的”,是老王过去最忽视的,也是如今最推崇的。以前忽视是因为觉得流于平庸、陷于竞争、不够“偏门”和“套路”,但经历无数项目后发现,想长久持续的赚钱,没有产品作为依托,只依赖于那些所谓“套路”,基本都是空中楼阁,缘木求鱼。关键是:怎样去以辩证的思想,去选择一种产品?怎样去以标准化、持续化、规模化的方法,去推广这种产品?
这其中:
“卖的出去”这四个字,对产品来说太重要了,甚至可以说,是最最需要解决的普遍难题。若这个问题能得以解决,则百事大吉高枕无忧。
也只有通过产品的形式,
才能涵盖满足上一章节中所述的:
所以,本文将以大量篇幅围绕产品模式,来讨论网赚话题。
2.服务类
即是通过自身技能,在网络上“接活儿”,用“兼职”二字来描述会更加贴切。如图片PS、视频编辑、代做PPT、代翻译、服装修改零活、头像设计、占卜起名、甚至代写作业等等,这种服务于甲方的形式,最大的短板是:效率低下。除非是那种收割怨妇动辄几万的“情感挽回”这种高客单价暴利服务。严格来说这不叫网赚,而是兼职,本质上也是出卖劳动,根据专业技能的价值获得相应的回报。下图贴个有趣的,艳遇需谨慎,聊天需正经,因为没准是钓鱼,看这销量:
3.苦力类
即是出卖劳动力,出卖时间精力。这种“工作”典型的代表即是“打码”。这种打码的工作,堪称傻瓜操作之最,效率低下之王。这么说吧,一个家庭主妇,生活之余打码一年,都不一定能把当年电费挣出来,水费还差不多。优点是人人都能干,且不用投资,缺点嘛,就光效率这一条,就能把这类“项目”给排除掉。它的利益链是这样的:
4.做任务类
这一类稍微有那么一点点技术含量,收益也稍高一些,以游戏代练,以及各类平台、APP下载注册为代表。网络上有数不清的此类平台,倒不是不可信,只是性价比低到一定境界。此类平台,是网络上被提及最多的。较典型的一种,类似枪手,关键词是:虚拟运营。各品牌或平台,想发展壮大,首先需要活跃人气,但没有知名度就不可能有人气,没人气哪来知名度?这是个悖论,类似于:没有蛋就孵不出鸡,没有鸡哪来的蛋?所以就会雇水军,模拟真实用户来增加活跃度带动人气,这种策略即是虚拟运营,会派出一些任务等人来做。特别是网游产业,看上去很多人玩,但其实是虚假繁荣,否则怎么诱惑你充值?这种项目,有很多人组建团队来做,类似刷D那种。本打算详细说说刷D这事,但骗子太多话题太敏感,就不多言了。
5.薅羊毛类
这个都知道,就是到处占便宜捡漏,要的是一颗不嫌钱少、不怕折腾、持之以恒的心。一般是以各种“线报群”的形式存在,发布羊毛信息,当然也夹杂着广告。就像一场博弈,你把它当羊毛,它把你当韭菜,看谁撸的过谁:
老王知道有个人,雇了些人把“薅羊毛”这件事公司化规模化,再借助一些相关技巧和批量操作软件来实现利润最大化,2017年AR实景红包那会儿,一天就撸几千块,2018年的支付宝活动,几个月撸了80万,21世纪最缺啥?人才。
6.搬运类
即是把A处的东西,复制到B处盈利。比如把购物网站特价商品,加价搬运到闲鱼上卖。当然也包含虚拟资源,最极端的例子,是YouTube上有个“B站搬运工”,人如其名,他真的就只做一件事:把B站的视频下载下来发布到YouTube靠播放量赚佣金。天长日久,靠量取胜,月收百万。也不用羡慕,这涉及到选材、执行速度,还有操作规模等,还要研究一下YouTube的佣金模式,甚至运用一定的SEO思维,也不是一般人就能复制的。同理,也有人专把知乎上好玩的答案截图发到微博上,比如下面这位:
7.推广员类
此类项目,即是以类似中介的形式,帮助商家推广产品,从而获得一定比例的佣金,以淘宝客为代表。怎么说呢,这种形式对商家来说,是个好点子,本质上是计件分佣的CPS模式,成了单才给佣金,没有风险,且网民数量众多,相当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推广员”。
但是,这对从事该活动的“推广员”来说,实在是很鸡肋。但凡推广商品,就一定需要客流量支撑,想拿佣金就必须持续引流,但话说回来,假设我有能力持续引流,干嘛还去推别人家的东西赚零钱?有那个能力,干嘛不自己当老板,起自己的盘,卖自己的货?
这种模式,也就适合两类人群:一类是那种本身就拥有一定流量来源的人作为副业来搞,比如各网站、各自媒体、各IP、各文字工作者等;一类是那些拿到些蝇头小利就能满足的学生党、家庭主妇们,而且一般这类人也只能做一小阵子,等自身原始的流量(比如朋友圈)枯竭了,也就停了。理性探讨,说的比较直白,话粗理不粗,大家领会精神即可,如有冒犯,还望海涵。
8.信息差类
本质上就是出卖信息:你不知道的事,我知道,想知道吗?给钱我就告诉你。比如,怎样解决XX问题?如何实现XX目的?一般在技术领域、商业领域,以及咨询领域比较常见,老王就曾经花六百元,向对方索取了一个某国外专业网站的域名,对方动动手指,复制给我,六百元到手,这就是信息的价值。但前提是你得在某一领域内,掌握一定高价值的信息,能帮助别人解决某些实际的问题,有一定门槛。当然,我国地大物博,自然也人才济济,能找到取巧的办法,比如:找来些相关法律书籍,把身份、头像什么的包装一下,在某些平台上,自称律师接受某些特定领域的网上咨询,比如专门指导离婚案等,扔几句法律条文过去,实在不行临时翻书呗,这活儿也熟能生巧不是?真律师也不是在娘胎里就自带资格证书的。
9.写作类
说白了就是“内容创业”的一种,写手的一种,靠输出内容来换取价值,收入跟内容的受欢迎程度成正比。头条号/百家号/大鱼号/企鹅号等等,总之就是各种号,有这么多呢:
但,我老王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能说这其实就是一个坑吗?越来越多的人拿起笔,导致写手这个行业,基本垮了。取巧的做法是,先大量购买能够直接盈利的转正号,再雇人大规模批量洗稿操作,流程化+批量化。劣币驱逐良币,认真写都不如那些投机取巧的推手们赚得多。如今已经红海得不能再红海了,写的人比看得人还多,赚个毛线?况且平台越来越多,受众注意力越来越分散。最要命的是,抖音的横空出世火遍全国,夺走了相当大一部分文字类受众注意力,毕竟国民总时间是一定的。抖音最划时代的价值是什么?它成功的把出内容的能力门槛,降为零。从此,全民都有了出内容的能力,谁都能来上一段,别说人,狗都能。
10.社群类
啥是付费社群?就是:我们的群怎样怎样,能给你带来XX好处,来进我们的群吧,但需要交群费。大致分三类:
群费一般按年收取,从几元到上万元不等。操作起来有门槛,但台子搭好了以后,边际成本极低。
11.课程类
本质上就是搞知识付费项目,前几年也算是个风口。啥是知识付费风口?即是:全网已经达成共识,想获取相应的知识,就有必要支付相应的费用。【艾瑞咨询】称: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约为49.1亿元,同比增长近三倍;未来三年,知识付费产业规模将保持较高成长性,预计2020年将达到235亿元。
此类平台有喜马拉雅、分答、得到、千聊、虎课,包括知乎live,太多了。这类项目看起来高大上,其实并没有看起来那么高深,东拼西凑整理一套课程,转成语音或视频形式即可上架,销量好不好,就看手中资源和营销手段了,也可以找商业化推手联合推广炒作,赚了钱再分赃呗。也跟付费社群项目一样:操作起来有门槛,但台子搭好了以后,边际成本极低。
12.流量类
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质,不论线上线下,这是商业的共识。任何生意,只有通过客流量来支撑,才能实现商品流通、产品变现。于是这时,流量本身也成为一种待价而沽的“商品”。流量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兴词汇,但“卖流量”这种生意,绝对是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信息时代之前,大到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LED屏幕,小到街边广告牌、电线杆小广告等,本质上都属于流量生意,流量越大价值越大,就像各地方电视台广告费加起来也没中央电视台价格高,就是因其流量巨大、天大、世界最大。而互联网时代,流量最大的是啥,肯定是BAT了,虽然B是通过搜索引擎,A是通过购物平台,T是通过社交软件,但本质是相同的,堪称中国最大三家广告公司,世界最大三家流量贩子。那么,作为个人,能不能卖流量?能,只要你有流量,就能出售。微信号、公众号、APP、网站都可以,知乎也可以,比如前阵子有人私信问我接不接点赞任务,一个赞80元,就是因为我账号有一定粉丝和流量。最多的形式是公众号形式,输出内容、汇聚粉丝、产出流量,这也是“内容创业”很重要的变现形式之一,但门槛高,周期长。卖流量的行为,俗称“接广告”,而买流量的行为,业内黑话叫“派单”。
13.其它杂耍类
此类项目的共性是:乍一看,哇,真是机巧万端大开眼界啊,原来还能这样赚钱!花样繁多层出不穷,但执行起来就会发现,全都是花拳绣腿不堪一击,不但很弱,而且很蠢,一句话:骗子太多,傻子明显不够用...老王的见解是,凡是以套路为核心竞争力的项目,都没有搞头。因为套路这东西,是最靠不住的,传播最快门槛最低,更何况大部分人所知道的套路,都是那些已经公开的套路。说这类项目华而不实,“华”是由于人们通常乐于杜撰、意淫此类歪门邪道,使其更具迷惑性和煽动性,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而实际上大多是屌丝幻想或庄家吸粉手段罢了,“不实”是因为互联网发展至今,日趋成熟规范,江湖格局尘埃落定,到处是玩家,到处是资本,到处是监管,都快算作“传统行业”了,早就没有那么多漏洞可钻,逐渐显现出其“单纯作为一个工具”的本质。不像前些年,东拼西凑一套减肥/赚钱/泡妞电子教程,再挂在搜索引擎上投SEM竞价广告就能日入过万了。一句话,时代使然。但这也并不代表互联网已无用武之地,而是说想要发展,必须建立在一定核心价值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去踏踏实实有章可循的运作,而不能简单粗暴的依赖于所谓“偏门套路”。任何行业都是:玩票的干不过钻研的,投机的干不过修炼的,兼职的干不过全职的,业余的干不过专业的,野路子干不过方法论。
综上,
透过现象看本质,
各种网赚项目眼花缭乱,
其实无非这些分类,
想到后再补充。
初入互联网,了解到网赚,你会觉得,真是技巧纷呈,黄金遍地。它就象是一台现代电子仪器的面板。每当你按动一个按钮,面板上都会有一盏彩灯发出美丽的光芒。然而那彩灯背后的线路究竟是怎么连接的?天晓得。只有当你反复地按过许多次按钮,发现除了彩灯闪耀之外再不会有别的反应后,你才明白过来,原来那面板后面的操作系统根本就不工作。
互联网发展至今,
日趋成熟规范,
江湖格局尘埃落定,
都快算传统行业了,
早就没有那么多漏洞可钻,
逐渐显现出其单纯作为一个工具的本质。
越是侥幸心理想投机,
越是看啥都像是机会,
连锁加盟、微商、网赚、虚拟币……
把有些人冲击傻了。
当你被一茬茬收割,
各类项目兜兜转转
走过了多少次弯路,
频频四处碰壁之后,
才能彻底领悟:
想要持续的、大量的、稳定的盈利,
终究还是要回归到产品上来。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大道至简,返璞归真。
PS:
这里所说的产品,
不一定是实物类,
产品盈利的方式,
最基本,最普遍,最万能:
答:当然为赚钱。
答:别人兜里。
答:当然是,用我的产品来换。
这就是产品的意义:
套路如刀法,
产品则是刀。
套路再花哨,
若手中无刀,
无法去破防。
不但要有刀,
且刀要犀利,
要刀刀见血,
再辅以刀法,
一招鲜吃遍天,
即可笑傲江湖,
进能屠龙弑凤,
退可提前退休。
选产品,
如选刀。
刀选不好,
盲目横练,
永无成效,
白送人头。
选品之功夫,
远重于推广之技术,
能决定网赚之成败。
那么,
什么样的刀才是好刀?
什么产品能势如破竹?
那就来:
用方法论之思路,
解选产品之难题。
如果,
以100分为标准满分:
刚需性(10分):
情怀固然美好,
就像一杯美酒,
但永远没有
刚需的白开水解渴,
况且情怀这东西
很矫情很脆弱,
不稳定不持久不可控,
也许时间/环境/心态变了,
情怀也就无影无踪,
但刚需永远是刚需。
暴利性(30分):
产品的推广,
永远离不开客流量的问题。
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质,
是生意赖以生存的血液。
这已经不只是互联网常识,
也同样适用于线下。
有一个营销概念:
经典的“漏斗模型”。
除了垄断行业,
谁都不可能
搞定所有人
使成交率100%,
所以想要增加业绩,
需要从展示量入手。
销售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
假设:
10000个人看到我们的产品信息,
1000个人有兴趣了解信息,
100个人有意向来咨询,
10个人付款成交,
同理:
......
营销的核心,
永远是“有效流量”,
设法扩大漏斗口径,
从而实现增收。
这一点大部分人都懂。
但为啥把流量放到“暴利性”中来讲?
因为很不幸,
有一个残酷的事实:
互联网流量越来越贵,
越来越难获取。
业内人都明显感觉得到,
称之为“互联网的寒冬”。
中国网民已经见底,
能上网的都上了,
虽然保有量庞大,
但增幅放缓不再粗放,
野蛮增长的红利期已过。
我们就需要:
最大化利用流量,
使其以一当十,
让每个流量都值钱,
产出最大价值。
只有高客单价的暴利产品,
才能做到这一点。
可能比较抽象,
那就打比方:
假设你有十万个流量,
你的目标是赚一百万,
怎么办?
当然是后者。
既然流量吃紧,
那就从转化率或客单价入手,
同样吃香喝辣,
这就是选择高客单价暴利产品的意义。
注意这里讲的“暴利”,
是以“高客单价”为前提的暴利,
因为,暴利又分为“伪暴利”和“真暴利”:
谈到暴利,很多人乐于举一些“伪暴利”的示例,纯属抖机灵。因为此类“暴利”,没有从客单价入手,而只是从利润比例上来计算,即便利润率超高,也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因为十块八块的东西,就算它是利润率100%的“全利”、“纯利”,又能如何?客单价在这摆着呢,你得销售多少数量,才能达到预期营收?你需要多少客流量,才能支撑你去达成这个数量?况且流量本身也是不可忽视的成本。纵然理论可行,问题就在于很难获取足够的流量,别说“暴利”,就算你“薄利”,也根本做不到“多销”。
敲黑板,
再强调一遍:
稀缺性(20分):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差异化,差异化,差异化。
没有枪就去打仗,
或胡乱拿一把枪,
都是必败的成因。
同质化严重的产品,
就像敌我双方标配的枪,
你有,我有,大家都有,
交战起来胜负各半,
杀敌一万自损八千,
或者说,
根本没有赢家,
都属于失败者,
都是炮灰罢了,
即便有幸活下来,
也只是苟且偷生,
操着卖白粉的心,
赚着卖白菜的钱。
越想着随大流“跟上趟”,
越容易沦为乌合之众。
传统行业之所以迷茫艰难,
正是因为已经被前人们
硬生生搞成了红海,
巨头盘踞+马太效应。
即使产品暴利,
即便你有钱、有经验、有资源,
也是举步维艰。
注意,
现在已经9012年,
淘宝、微商这些所谓
“互联网行业”、“新兴行业”,
也早已沦为红海,
也变成“传统行业”。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明知是红海就一定要
躲着走,绕过去。
市面上大路边的产品,
大都同质化严重,
看似有需求但都在抢占份额,
咱又算哪块小饼干?
不要做着相同的事,
却期待不同的结果。
因为对绝大多数人来说,
需要的是“破局”而非“守局”,
越扎堆越无法破局,
也就是老王常说的:
一定要有“局部垄断”的概念,
打个比方:
如果你卖“狗”,
受众不但需要考虑:
我需不需要一条狗?
更要命的是他还要考虑:
到底卖谁家的狗?
但若你卖的是“像猫的狗”,
受众不买则已,
要买必买你,
因为你在小范围内,
实现了垄断。
而且,
这里讲的稀缺性,
是以刚需性为前提的“蓝海”产品,
脱离了刚需性,
也就谈不上稀缺性,
充其量算是“偏门”或“亚文化”,
凡是偏门,
一定不是刚需。
另外,
之所以追求稀缺性,
也正是为了保证
前文提到的暴利性,
不稀缺,
怎么可能暴利?
可流通性(30分):
意思是:
不管啥产品,
你得能卖的出去才行。
这也是选品环节中最重要的要素。
人们做生意,
常规的思路是:
但这种方法往往伴随着失败,
“卖东西”这件事本身并不难,
难就难在怎么把东西卖出去,
特别是在互联网领域。
很多人开始慢慢觉醒,
干脆把顺序颠倒过来,
先不管其它因素,
干脆什么好卖卖什么,
因为产品自身的属性,
很大程度决定了它的推广效果。
也就是说,
先确定哪些产品自己能卖的出去,
再考虑具体的最终选品。
这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
有多大胃口吃多大的鸡。
便捷性(10分):
做产品不是找麻烦,
一定要方便快捷。
如果产品带来一系列麻烦,
那就永远无法实现规模化,
比如:
最好是:
一次性接待,
收款成交不废话,
钱货两清各忙各的。
如此才能
有效率有速度,
产能无上限/瓶颈/天花板。
也只有这样,
才可达成本文第一章节:
《选择项目的切入点》中提到的:
可复制放大性。
就好比
同样是江湖郎中,
扎针灸的普遍不如
卖药的赚钱速度快,
因为
以上即是一套简单的
“产品打分系统”。
有人问了:
这是要命吗?
又得刚需,
又得暴利,
又得稀缺,
又得便捷,
还得可流通,
真有一百分的产品吗?
有的话我怎么不知道?
不知道就对了,
人人都知道,
那还叫稀缺?
下文会讲到。
正文之前插一句:
创业营销这类话题,
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不同于自然科学范畴:
所以不排除小概率事件。
也别拿什么
“我有一个朋友系列”、
“我有一个亲戚系列”、
“我有一个邻居系列”
那套万能说辞来杠,
这根本没啥说服力。
BAT那些伟光正大企业,
照样有关起门来干的事,
只是那些操作不为人知,
别只看到A面看不到B面。
开始说正文,
下面列举各大坑,
作为排除项:
电商系:
1.务必要避免,去以淘宝、京东、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做产品。不是平台不好,而是一般人根本玩不转,也玩不起。时至今日,那已经是大公司大团队大资本的专属财路。以淘宝为首,C2C起家,而后卸磨杀驴,抑C扬B,一时间怨声载道哀鸿遍野,从此再无C店传奇。
平台固然自带巨大流量,但可惜,那都不是你的。这严重违背了前文所述原则中的“可流通性”,因为没有流量。要流量也行,得有钱,还得有技术。烧钱推广呗,直通车、钻展、首页、首焦、跪小二...光有钱就行了?老王认识一对东北小夫妻,强强联合的富二代,手里拿着近千万去江浙沪一带壮志凌云做电商,半年后空手而归还欠一屁股债...因为光有钱没技术也不行,钱白花了。那怎么才能有技术?这么说吧,士兵的枪法是用子弹喂出来的,电商推广的技术是用钱砸出来的。没个几百万练手,很难学出来,而那些真正有技术的,一般也都不是用自己的钱练的,操别人的盘,练自己的手呗,垮了再换一家打工。
有人说,可以找代运营公司托管。基本可以别幻想了,代运营遍地都是,但真有技术的万中无一,真有的话也顾不上管你。也别信什么号称能签什么对赌协议,电商代运营行业常玩的花招,是与十家店铺签保底协议,总能从两三家虚报推广费赚钱,再从两三家本来产品与市场就对路的赚钱,最后实在不行,可以嫌你穷逼推广费不够推卸责任,不给,你死赔,给了,赔死你。代运营就像是金融业搞风投的套路,投上一百家,明知道大都没啥希望,很可能是炮灰,但只要有几家腾飞起来,就能赚。
当然不是唱衰整个电商行业,而是说只有大佬们才行,因为有钱,因为专业,缺一样都玩不转。就比如,如果你像知乎@烟台海参哥那样,有技术有经验有资金,即便在圈内,也称得上资源上乘,照样日进斗金,去看下他的一些文章,知道了什么叫“行业壁垒”,也好让自己死心。就算是马云本云,亲自登门来忽悠,也不进场。即便是那种电商大鳄,破产出局的也遍地都是,你看到的能留下的那些,只是因为幸存者偏差的错觉。
再说说拼多多,这个不需要很多钱,也能有一部分流量,批量注册搞“店群”的大有人在。但做了就会发现,好不容易看见一点盈利,都不一定够平台以各种名义罚款的,人送诨号:罚多多。真的严重怀疑,拼多多其实是靠罚款作为其主要利润来源的。
所以,真进了坑才知道:买家眼里的购物平台,永远是惬意的休闲之地,琳琅满目歌舞升平。而对于那些商家来说,则是血肉横飞你死我活,稍有不慎就万劫不复的修罗场。
2.不但要避免去上述平台做产品,而且要避免做一切在各大电商平台有售的产品,因为这严重违背了上述原则中的“稀缺性”。淘宝上动动手指跳出来一大堆,废寝忘食也挑不完,担保交易能退能换,还能享受上帝待遇,携好评以索赠品,凭啥找你买?
也别扯微商的那一套,所谓“精耕细作”、“顾客维系”、“情感互动”,那都是忽悠代理的。割肉搞活动也不行,顾客都是白眼狼,就像婊女:骗吃骗喝,裤子不脱,每个人都是羊毛党。以 {MOD}事人者, {MOD}衰而爱驰,有便宜占舔着脸来沾光,没便宜占不拉黑就算良心。况且如今铺天盖地的,各类免费领这领那的信息狂轰滥炸,受众已经麻木的都快成植物人了,嗨点太高,就算你割肉,人家还指不定嫌你肉腥呢,何况把你剐了才能出几两肉喂饱几头狼。
所以去你的吧,干脆老子不跟你们玩了。不想通这件事,保证做任何产品都举步维艰。其实这一点,最先开窍的是一部分微商们,大概是在2015年左右,他们知道自己累死累活天天囤货、发圈、招代理,也绝干不过淘宝上正规产品海量商家,于是转换思路,专卖那些淘宝上没有的货。有什么货连万能的淘宝都没有?也只能是那些违禁的灰产/黑产,像高仿A货、管制刀具、电棍、sim黑卡,甚至假烟、身份卡套、迷药等乌烟瘴气的东西,最先开窍的那批人,倒也大赚了一笔。当然,这里是举例探讨思路,不是鼓励大家去效仿,因为原则的第一条就是安全合法。
囤货系:
此类模式,大量存在于微商行业,可谓割韭菜利器。OEM一款商品,起个盘就开始忽悠代理囤货了,起码在我老王的微信里,就好几个“XX品牌创始人”。信不信,即便是在微商已经没落的今天,那些稍有规模的“品牌”,每年也能压出去几亿的货。
想来此种模式的鼻祖,不就是安利嘛,都是人家玩剩下的。怎么,穿个马甲就不认识了?美其名曰“让消费者拥有经营权”,本质就是转嫁风险。我并不反感“拉人头”的方式,我只是极度厌恶那种,拼命洗脑号召囤货的做法,那是不顾人死活的人血馒头。有人抬杠,说安利只要是你推荐的会员,直接到店里拿货,你就有佣金,根本不用囤货。骗鬼呢?说这话的人,要么是傻子装业内人,要么是业内人装傻,真指望这种方式赚钱而不囤货的话,养条狗都能饿死。微商的“一件代发”也是同理。
说到底,还是利用了人性的贪婪,囤货越多,进价越低,利润越高,这算法谁都能懂,但前提是囤了货,你得能卖的出去。表面上看,是看各人能力和努力程度,但其实老王并不认为发朋友圈的推广模式可行,这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产品自身的问题。其一,微商遍地都是,朋友圈铺天盖地的带货信息到处都是,受众愈加麻木,这已经不是“流量思维”和“漏斗模型”所能弥补的了;其二,本就是三无产品,受众们也愈加理性,慢慢意识到:要购物,还是去专业购物平台有保证;其三,产品严重同质化,都集中在某几个暴利的品类,比如美妆类、养生类等,甚至N个“品牌”的货,都来自于同一家工厂,只是换个外皮。
参考上一章所述的选品打分环节,此类产品得分很低,暴利只是算法上暴利,实际上滥大街不值钱,即便能卖出去,也已经沦为苦力活,出卖时间精力换个辛苦钱罢了,甚至远不如打工性价比高。
坐商系:
即是开实体店。这个我不想多说,因为根本不用多说。老王见过一家祛痘中心,营业收入除去运营成本,大概盈余12万左右,然后年底一交房租,一分不剩白忙活。每天忙的跟狗一样,实际没赚一分钱。而房东躺在家里,喝着茶逗着狗,一年12万入账,你还想做去实体吗?
有人急了:
把这些方式都排除了,
那还咋卖?
老王的意思是:
不管咋卖都行,
就是不要指望上述途径卖。
别寄期望于
上述的平台模式
以及号称的红利,
最终还得靠自己。
发挥想象力,
不拘泥形式,
不依赖大腿,
免费的东西最贵,
捷径是最远的路。
稍后就会提到:
平台也好模式也好,
都只是盈利的工具,
而不是万能的钥匙,
高潮不在于套路,
而在于产品本身。
一切正常的东西都是假的,
包括人们的人生。
人生哪有规则可循,
都是哄孩子的把戏,
要学会跳出思维框架去思考。
不破,不立,
破了规则,
再制定属于自己的规则,
你就是主。
不要陷入思维惯性,
不要受制于思考定式。
举个例子,
老王所知道的
一个最为诡异,
最匪夷所思的项目,
是一个做文玩的团队项目,
此项目并非出自老王之手,
但即便是营销出身的老王,
也叹服于其套路之稳准狠。
文玩这东西暴利不假,
但前提是找到有缘人,
所以关键是怎么才能够
找到投缘的客户卖出去。
他们是这么玩的:
1.
找来一批学生或闲散人员,
收买他们用身份证注册淘宝店,
因为C店注册是有数量限制的,
于是手上有了上百家C店;
2.
分类上架各种文玩产品,
如玉器、手串、奇石等,
拍摄精美的文案照片;
3.
接下来才是最骚的操作:
每件产品都标该类产品的
全网最高价。
我没写错,
你也没看错,
不是最低价,
是最高价。
详情页面里留微信,
或加在图片水印上,
类似于:
“了解更多好货,
可加XXX看视频展示”。
4.
于是就引来一些客流,
以微信方式接待了。
为啥这样也能引来客流?
这也是该套路最高明之处,
也是最精华、最“破局”之处:
真正痴迷于文玩的人,
其兴趣绝不仅限于购买,
更痴迷于欣赏、长见识。
所以发烧友们会因为好奇,
而通过按价格排序的功能,
找到品类中最牛的那一款,
去看看到底长啥样开开眼。
假如你是小叶紫檀手串粉,
你不好奇最贵的货长啥样?
于是自然就看到了该信息。
此种方法吸引来的顾客,
无非三类:
绝对保证顾客质量和高净值,
那又怎么能保证顾客数量呢?
别忘了,
人家有一百多家店呢,
各类产品,各种型号,
每天加过来的看客源源不断...
5.
你以为这就完了,
就可以在朋友圈卖货了?
no no no,人家才不卖,
都是每天晚上准时拉群,
拉群干啥?
当然是:拍卖。
于是乎,
每天都有一群
发烧友聚集在群里,
摩拳擦掌翘首以待,
等商家公布宝贝视频,
全方位展示成 {MOD}、质地、品相,
配上唯美的说明文案,
要眼福有眼福,
要氛围有氛围,
纷纷出价竞标,
水到渠成罢了。
何况商家还特意在群里
安排几个“托儿”,
价格不如意时,
适当哄抬一下,
等到了火候儿,
大概是进价N倍时,
适可而止落袋为安。
顾客带着自豪感兴高采烈收货,
商家揣着满足感关起门来数钱,
你情我愿皆大欢喜一片和谐。
拿到货的对商家更加信任,
遗憾拍不到的也扼腕叹息,
发狠决定下次绝不再犹豫,
因为视频拍卖会每天都有...
唉,
比不了比不了,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就这么个项目,
除去产品成本
以及员工工资,
月赚百万信手拈来。
至于现在还有没有在做,
咱也不知道,
咱也不敢问...
兴致有点上来了,
索性再讲一个,
案例来自于某大神:
2017年左右,
很多网赚自媒体
都在推一个项目:
很多人照葫芦画瓢,
但却始终收效甚微。
为啥?
因为野鸡命理师
没有背书不权威,
且微商粉丝池内,
屌丝居多价值低。
怎么“破局”?
于是有人开始这么玩,
抛弃屌丝受众,
转而面向企业人群:
网络上找个厉害的“大师”,
为其开设一个公众号,
发布风水理论、顾客案例等。
通过各企业名录网站:
联系各地的初创企业,
自称XX中华风水协会,
并称在举办活动:
2888元可以请大师
视频远程办公室堪舆,
送大师手制风水摆件
(1688网200元批发)。
对方若无意向,
就推大师公众号,
关注免费领:
堪舆秘籍电子书一本。
对方关注公众号后,
自动回复客服微信,
说加大师徒弟领取……
电子书里夹带堪舆介绍
以及500元代金卡,
限领取后一周内使用。
每月群发升级版电子书,
并跟进堪舆意向。
在58同城上联系各地的
工商注册/税务服务公司,
建立合作:
只要推我们
可拿走50%销售额。
而作为初创企业这样的“大韭菜”,
于是,
一套流程一个员工,
首月流水就达23W,
除去大师提成8W、
员工工资2W,
纯利13W到手。
拿这两个项目举例,
不是推荐大家效仿,
而是阐明那个道理:
一定一定,
本篇既是项目探讨,
也是具体产品介绍。
前面四个章节所讲
都是理想化理论,
但要落地实现谈何容易?
就光前文提到的
高客单价+高利润率这一点,
就很难找到符合的产品。
或者说很难想得出:
会有什么人,
本着什么样的动机,
去购买此类产品呢?
老王了解过太多稀奇古怪的东西,
一些高客单价的暴利产品,
皆没有成功切入上手。
经历了长时间兜兜转转寻寻觅觅,
最终在一次极为偶然的机缘中,
发现了一个之前从未想过的领域,
To B项目。
回头想想,恍然大悟,
也只有这个领域,
能满足上述选品要求。
啥叫To B?
B是指企业,C是指个人。
To B即是:对商业端,
只要:
过程是商业行为,
结果为赚钱导向,
都是To B。
而与之相对的To C,
即是:对消费端(个人生活消费)。
比如,同样是楼盘,
凡是To B的产品/服务,
自带高价高利润属性,
连国家电网电费都分:
生活用电和商业用电。
同样的东西,
只要是用于赚钱的,
都贵。
不是因为成本,
而是因为用途(动机)。
最近的创业项目大数据分析也说明了这一趋势,
企业服务类的项目占比最高:
根据【网易云】和【IT桔子】的统计数据:
2019年电商创业大幅降温,占比18.35%,
企业服务领域涌进更多的创业者,占比39.43%……
硬件、金融、文化娱乐、本地生活、教育也备受关注。
下图是2019年创业者选择领域的大数据分布图:
这在心理学和人性层面上
解释起来更加容易。
世上本没有好产品坏产品之分,
只有能否顺应市场需求和人性的产品之分,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模型】:
人类有各种欲望,
其中生存欲望最强烈,
放到现代社会就是:赚钱。
不信的话去看看互联网上那些
各种赚钱类话题恐怖的浏览量。
有句话叫:
淘金路上,永远是卖铲的最赚钱。
赚那些想赚钱的人的钱最容易,
因此,
赚为了生活而消费的人的钱,
远没有赚为了赚钱而消费的人的钱更容易更有效。
只要是与躺赚沾上点边的,
看下图:
可见,
心理学这东西,
看起来简单幼稚,
实则谁都摆脱不了,
它能直接帮你做决定,
就像一只无形的手,
即便你有心违背它,
潜意识也会把你拉回来。
可以说每一个人
做的每一个动作,
或每一次决定,
都可以追溯到背后的
心理学原理,
这是一种本能,
本能之所以是本能,
正因为其无法违逆,
若轻易就能挣脱掉,
便不能称之为本能。
不论年龄、性别、学历、
见识、修养、意志力,
哪怕你是心理学家也好,
也都逃不过本能的支配,
只是各自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这就是心理大师维琴尼亚·萨提亚
著名的【冰山理论】:
它指一个人的“自我”
就像一座冰山一样,
我们能看到的只是
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
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
却藏在更深层次,
不为人所见,
恰如冰山。
听起来复杂,
无非一句话:
行为只是表象,
而深层次的原因
是各种潜意识的合力效应。
即:
人性虽然看不见摸不着,
但它主导人的一切行为。
所以:
人性,是暴富的最优解。
正如计算机的编程语言,
越是基础的计算机语言
越是凌驾于高级语言之上,
再高级的计算机语言,
如C++、java、BASIC,
也永远都摆脱不了
低级语言如汇编语言
和计算机二进制之宗法。
同理,
心理本能再强大,
也依然对抗不过
更低级的生理本能:
既然无法违背它,
那就好好利用它,
利用心理学,
利用人的本能,
利用人们的人性。
就可以赚大钱、快钱。
把人性研究透彻,
让它为你而工作,
不显山也不露水,
却如热刀切黄油。
最厉害的营销,
永远不是
电视购物频道那种
唾沫星子横飞的
激情澎湃打鸡血,
而是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好了,
理论讲完了,
说具体项目。
当我们,
通过选品的大原则,
避开所有看似美好的大坑,
最终把方向锁定在To B领域,
已经把范围缩的很小,
接下来最难的问题是什么?
最难的当然是:
To B的项目,
哪里是个人能做的事?
你想吧,
To B的刚需有啥:
其中哪一个是
一个人+一台电脑+一根网线
就能实现的?
看过无数套路,
考虑过无数产品,
我最终选择的东西,
是一款实物类To B产品:
【AI大数据智能营销笔记本】。
一句话定义就是:
所有行业的营销神器,
下文以“神器”二字代称。
神器用于:
通过互联网工具,
软件与硬件结合,
为任何带销售性质的商业行为,
提供智能化、自动化、规模化的帮助,
不论企业或个人,线上或线下,
都能够用来操盘,
获取流量、寻找客源、增加展示量。
传播内容即是自家产品信息,
传播资源基本上可以理解为
前文漏斗模型理论里提到的“展示量”。
不是“流量思维”吗,
不是“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质”吗?
那就给你流量,无限的流量,
让你去玩人海战术漏斗模型,
起码在中国还没听说过
“有流量却无法变现”的问题。
为避免广告嫌疑,
具体价格和官方介绍先不赘述了,
价位大概相当一部iphone的价格,
利润大概能占到三分之二,
出一台货赚几千,
算是暴利了。
大致原理,
说个大概:
通过各种维度
挖掘目标客户信息,
并用各种方法加到
业务人员微信/QQ上。
为啥加到微信/QQ上?
下图为艾瑞APP指数:
大平台终究是大平台;
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逛一圈下来,
最普适的途径,
也只能是微信/QQ。
实物与普通笔记本电脑无异,
15.6寸规格,windows系统,
白 {MOD}或银 {MOD},不是大厂牌,
配置较普通,但绝对够用。
外观参照:
其核心价值在于:
强调一下,
不是那种所谓
爆粉引流软件,
有着本质的区别。
也不是号称突破XX限制
去和平台搞技术对抗。
此类工具的两个铁律:
正确的姿势应当是:
通过电脑批量控制手机,
用正版的APP登陆操作,
且把各项动作设置在
APP各项准则之内,
保证运行不封号。
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下,
选择这款产品的原因,
其实完全就是倒回去,
把前文的思路捋一遍,
就不难发现这款产品
堪称水到渠成,
简直严丝合缝:
关于它的目标受众,
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1.微商:
这个很好理解,
流量对于他们来讲,
永远不嫌多,
庄家们给代理们画大饼,
但永远解决不了一个核心问题,
那就是流量的持续获取。
流量对于他们,
就是生命,
况且通常手里还都压着货,
没有流量卖不出去就赔本,
所以一个比一个着急。
而神器这东西,
就是为获取流量和赚钱而生的,
你猜猜他们,
会不会感兴趣。
至于此类受众规模,
可谓水浅王八多,
遍地是大哥。
数据来源于【中国产业信息网】:
2.传统生意者:
事实上,
不仅仅是微商,
一切带售性质的行业,
流量都是命脉之所在,
包括各类实体生意。
看朋友圈里,
大到To B业务,
中到房产中介,
小到土产零食,
谁不在推广自己业务?
流量是一切生意的刚需,
微商只是其中代表,
特别是那些传统生意老板,
渴望转型“触网”,
却苦于不懂互联网。
接触网络时间久了,
会发现互联网知识的普及,
断层可谓巨大:
打个比方,
互联网就像个学校,
而传统生意那批人,
就像是学习不好的后进生,
人说,
想赚一个群体的钱,
你的心智必须要高于这个群体,
才知道如何说服他们。
当你是优等生,
对方是后进生,
这种降维打击,
不要太轻松惬意。
正所谓:
年景越冷,
线下老板越想玩线上,
就给了我们线下商机。
传统行业日薄西山,
他们真的是在挣扎,
却又没有头绪,
而在这时,
有一个傻瓜式操作的
互联网智能化赚钱工具,
能为其注入客流量新鲜血液,
3.大众网民:
这不仅是一款产品,
还是一个网赚项目。
只要是赚钱项目,
别说这种踏踏实实的项目,
去看看那些再低级的骗局,
有多少人前赴后继被收割。
利令智昏。
前文所讲的“马斯洛需求理论”
已经给出了最好的回答:
人类最强烈的欲望,
永远是“生存欲望”,
放到现代社会,
即是赚钱。
就是这个道理。
话说,
互联网创业时代来临,
“足不出户轻松挣钱”,
几乎是所有人的理想,
近年来的互联网大潮,
时代已经造就了无数创富神话,
电商、微商、自媒体、区块链...
这在以前简直不可想象。
以不足万元成本,
代理一款高利润产品,
启动一个自由灵活的项目,
关键是还自带推广功能,
因为神器这东西,
其诛心思路不言而喻:
既然价格相当于iphone,
况且,
营销笔记本也是笔记本,
照样也是windows系统,
也兼具普通笔记本功能,
工作时用来拓展业务赚钱,
休息时拿来刷剧听歌聊天。
其实话说
市面上类似的营销神器还有不少,
为啥都是硬件而非软件?
软件不一定够用,
软硬结合才能实现功效,
比如自动换IP这种底层支持;
以中国人的人性,
总是爱耍小聪明,
总是爱占小便宜,
不愿为软件付费,
所以硬件才好卖。
这类东西在行业内非常受欢迎,
只是外界鲜有人知罢了,因为:
具体能赚多少?
同行不同利,
任何行业都如此。
每个人方法不同、
资源不同、执行力不同,
特别是方法上的差异,
据老王所知
有以下几种:
1.经典玩法:
即是按照品牌方提供的标准教程,
类似一种SOP标准化执行手册,
把该工具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只要执行到位就问题不大,
利用工具去推广工具,
既是盈利的产品,
又是销售的工具,
鸡生蛋蛋生鸡。
品牌方销售人员,
即遵循这套方法。
我所知道这种玩法
最厉害的一个人是
山东日照的老哥@邵伟,
餐饮小老板出身,
五人团队,
日入过万,
没看错,
是日入,
不是月入,
我也是服了,
老王自诩功力深厚经验丰富,
但真的是学问是其次,
执行力才是关键...
还知道一个三线城市家庭主妇,
毕竟是女士嘛,
左顾右盼慢条斯理,
所以执行力差一些,
收入也比全职白领强。
2.自媒体玩法:
代表即是我老王。
作为一个自媒体人,
这并非老王主业,
在自己公号上顺便推了。
3.微商玩法:
有人专门联合
各大微商团队的高层代理,
分佣合作推广,
下线代理们人手一台,
因为需求极其对口,
所以玩起来也是轻松愉快。
4.线下玩法:
不知大家是否了解,
有一类人专门搞“会销”,
大部分集中在两种目标群体:
如果你注册过公司当过法人,
就自然能接到各种所谓“会议邀约”电话。
有人就专找第二种会销人,
跟各会销主办方协商,
在各会销场地支个办公桌来推神器,
和主办方业务领域互不影响,
缴纳一定场地费用或直接分佣。
老板们本就属于高净值人群,
资金充足人傻钱多,
而且赚钱动机够足,
也渴望拥抱互联网,
还现场看到了实物,
何况这价格对实体企业来说
根本就是毛毛雨,
成交率自然不会低,
一场下来能出好多货。
5.工具型玩法:
意思是,
不拿它作为产品来经营,
而是仅仅作为一个工具,
获取流量的工具,
放大原有业务的工具。
线上项目也好,
线下项目也罢,
都适用。
由此还能延伸出一套策略,
适合手上没有现成业务的人,
是一种更加自由灵活可兼职,
成本更低也更暴利的偏门玩法,
基本属于人海之中捡钱花,
因为稍有敏感就不详述了。
老王常说,
高潮不在行业,
而是在于营销。
但这次,
对于该项目却是:
并不存在客观现实性、事实性,以及所谓“最好”的产品。存在的只是顾客或潜在顾客心智中的认知。这种认知才是真实的,其它都是幻觉。 ——《22条商规》
这即是:
解决选品之难题。
重剑无锋,
大巧不工,
大道至简,
返璞归真。
选品如选刀,
盲目横练
说了这么多,
也终于讲完了这套
《互联网创业之:选品方法论&实操项目探讨》
本文还有一个姊妹篇:
《互联网创业/副业/自由职业之:
项目选择思路白皮书》
收录于本专栏【创收方法论】。
另外,除了做一条健身狗,
我还在公众号【创收方法论】
用轻创业话题,讲个人成长&商业思维,
直说了吧,研究怎么“白手起家”的,
方法不多,只有62种。
最多设置5个标签!
先预警一下:
下面开始正文...
知乎上很多此类问题:
互联网浪潮的冲击,
把有些人冲击富了,
把有些人冲击傻了:
为什么看了很多项目,
自己实操却四处碰壁?
怎么才能把项目学透?
这些问题下面的回答者们,
明明都月入几万起步啊,
个个喜提玛莎拉蒂啊,
为啥我就不行呢?
其实不光你们,
我都快信了...
其实大部分
也只是“口嗨”而已,
无非三板斧:
灌鸡汤、打鸡血、画大饼。
让你觉得遍地是黄金,
就等着自己去捡呢。
关注这类话题的人,
到底想知道什么?
关键词是两个字:
网赚。
啥叫网赚?
不管创业项目也好,
还是副业兼职也罢,
引用某大神一句话,
真正网赚就要满足:
当然这里所说网赚,
还另外有一个条件,
那就是要人人可为,
门槛低无专业要求,
否则,
也就失去意义和价值。
假如你本就是某领域
大佬大神大咖大牛大V,
或者相关职业化专业人士,
如明星、名医、名律师、
企业家、命理师、咨询师等,
想网赚那就是分分钟的事。
所以要讲网赚,
就必须大众化,
要么干脆别讲。
看了很多回答,
说什么的都有,
发现大多属于:
“立场先于逻辑”,
却没想明白
赚钱的来龙去脉:
起因---过程---结果,
只是一味带节奏而已。
现成项目不算事,
底层逻辑最重要,
所以,
本文前半部分梳理理论,
后半部分介绍具体项目,
想通了理论后才能够去:
鉴别项目、选择项目、筹备项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往小了说能避免被割韭菜,
往大了说能少走十年弯路。
理论再强也不如落地实操,
但理论能指引方向,
并可帮助甄别项目,
若抽掉论证的基石,
只能做没头的苍蝇,
盲人摸象瞎子点灯。
这就是为何很多人,
实操项目四处碰壁:
理论没想通则导致
遇到问题不会变通。
虽说理论上说得通,
不一定百分百成功,
但理论都没整明白,
也只能做韭菜炮灰。
所以老王一直坚信:
思路比套路更珍贵。
因为:
如马云说:
创业者都得靠自己走下去,
如果信有人送你红利,
基本上不会成功。
因为你有极大可能,
会被“轮空”。
相反,
这世上本没有红利,
而当被你吃透了,
就有了红利。
一句话,
打怪升级,
别急着冲锋陷阵,
先把地图解锁跑通。
关子就卖到这,
那么看完本文,
到底能赚钱吗?
能。
本文拆成几个部分,
大纲目录如下:
项目选择之【道】: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
都需要先确立格局,
这看似虚无缥缈却
决定了成果的上限。
在做任何项目之前,
我永远不会先想着:
随便做做赚点外快?
心里永远想的都是:
韩信用兵多多益善;
誓做全村最靓的仔。
时光荏苒人生苦短,
仨瓜俩枣不疼不痒,
还不够折腾一回的,
实操过的才会知道,
启动个生意有多难,
哪怕是屁大点项目。
人生往往都是一个
求上而得中的过程。
格局够大眼界够高,
才能有野心有动机
有信念有恒心执行,
一句话:
我并不介意一夜暴富,
要有敢于去赚大钱的勇气。
这跟贪婪是两码事。
心里做最好的准备,
同时做最坏的打算,
以最大的眼界格局,
去搏最现实的目标。
就像我在健身话题
的一篇回答中所说:
我永不相信会有哪个
嘴上说“随便练练”的人,
能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
我也从未见过任何一个
自称“我不想练得太大,
像彭于晏那样就行”的人,
真的练成了彭于晏那样,
哪怕是王宝强那样。
总之,
要干就别扭扭捏捏,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惊恐万状同时满怀梦想,
疯狂地使出所有的力气,
把命运X死在十字路口。
以老王的性格偏爱,
只钟情于两类项目:
收入不怕少,
成本不怕高,
但重在稳定、轻松、长久,
永远不会过时淘汰,
不会江河日下,
不会占用大部分时间精力,
不会影响到日常生活,
如涓涓流水,
厚积而薄发,
温柔而绵长,
随手而为之,
作为基本生活保障,
类似于直销保险从业者
乐于鼓吹的“管道收入”,
这可能受传统观念影响,
需要安全感,
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
斥资疏通关系只为一个
月薪几千的公务员职位。
此类项目,
强调的是持续性和安全感;
不怕它需要大量付出,
哪怕掉层皮都行,
也不怕它存活时间短,
但一定要暴利高效,
能做就赚,
多做一天就多赚一天,
如怒泉井喷,汹涌澎湃,
一日千里,一本万利,
哪怕昙花一现不长久,
干一阵子也足以让余生衣食无忧,
或者为下一次崛起准备第一桶金,
或者干脆让其产生资产性收入
从而实现第一类项目的效果,
比如买房出租收租金、
买理财产品(非风险投资)等。
此类项目,
强调的是利润性和效率性。
总之,
要么稳定,要么暴利,
小打小闹还累死累活,
而且朝不保夕的项目,
除消耗精力虚度光阴,
再无它用。
项目选择之【术】:
分【必选项】和【可选项】。
【必选项】包括:
1.安全性:
基本可以理解为合法性,这个好理解。黑产灰产固然有大批人在做,我们不做不是因为没那个能力,而是没那个胆量和侥幸心理,再暴利也不心动,擦边球也不行,没起火的都是没做大的小鱼小虾,做大了虽然挣钱但大概率会起火,猪八戒照镜子两头不是人。虽然不是每个都起火,但机会成本也是成本。就像抢银行,五千块搞把仿制枪,五千块收辆黑车,五块钱买个丝袜套头上就可以干了,看起来一本万利,实则性价比极低,因为:巨大的风险成本,会把回报稀释的连毛都不剩。
2.可控性:
也就是靠谱程度,或自主性,这一点比较抽象,是相对于随机性和偶然性来说的。项目大也好,小也罢,一定要能够自主可控,这一点很重要。再小也是自己的项目,副业也是业,你是庄家,你是负责人,而非马仔,这点做不到,就不能称之为一个项目,否则不如直接去打工,还落得个省心清净。最重要的是,只有拥有自主性可控性,你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被收智商税、被收割。否则事情很容易变成:
你以为你是这样的:
而实际上,你是这样的:
3.最小化可行:
即是用最少的资源,
以最快的速度去启动。
这其中有资金最小化,
和时间最小化两个维度:
【可选项】包括:
1.积累性增长性:
有个概念叫做:大后端效应。
意思是通过前期的积累和增长,
而使项目逐渐出现越做越轻松,
体现出“复利”&“杠杆效应”,
越做越大的现象,
比如,
因为:
即是:
慢就是快,少就是多。
这不是鸡汤,是事实。
2.自动性:
不管承认与否,有个残酷的事实是:职业也好、创业也好、副业也好,只要是靠人力来产出价值的事物,都是吃青春饭,没有例外。体力、脑力、精力,凡是人力,都不值钱,只不过体力相关的吃的时间短些,脑力相关的吃的时间长些罢了,因为人会累、会老、会生病、会倦怠。所以,不能完全寄希望于人力,而是依靠系统。
啥是系统?这个很宽泛,大到公司,中到团队,小到自媒体,都可以看做一个系统,帮助赚钱的系统。拿最小的自媒体做例子,假设推广一款产品,其各维度的基本信息、功效亮点、使用方法、售后保障等,完全可以发布在自媒体上,而你所要做的,只是去寻找目标客源,引导其看到该自媒体,而不是每接触到一位目标用户,都苦口婆心的去做讲解员,从盘古开天辟地说起,口干舌燥一字一句沟通到地老天荒。
如果是公司、团队的话,就更好理解了,亲手测试可行后,把方法流程交给他人来操作,自己只需管理团队、把握大方向、寻找测试更多方法即可,你是舵手,不是水手。虽说是我们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但完全可以本着批判的精神,去榨取员工剩余价值嘛,只要市场经济的供需关系存在,剥削就会一直存在。
建立系统的目的,即是让系统当做发动机帮助人来赚钱,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人肉发动机,人停了,项目就停了,永远是用时间精力体力换钱。但有了系统,大也好小也罢,可以代替双手和人工,甚至能脱产,把人解放出来去做更酷更有意义的事,就可以实现下面即将讲到的目的,即可复制放大性。
3.可复制放大性:
前文说,当有了自己的系统,便可以把自己解放出来。那自己去干什么呢?当然是去改良优化、扩大升级、复制裂变已有系统。前面说到建立系统,听起来高大上的遥不可及,其实真没那么神秘,只要能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盈利,哪怕利润再微薄,都是个好系统,因为系统即是机器,是机器就能做到:标准化执行。而只要能做到标准化执行,就一定能放大或复制更多的机器,实现扩大产能的目的。
其实这也正是互联网项目的迷人之处:想盈利固然有难度,它要比线下打工挣钱难得多,但一旦摸到门道掌握了思路,可能一天的收入就能顶线下打工一年赚的钱。因为只要在小范围内,验证了产品市场或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可以说能够几乎无限放大,谁叫我们生在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呢,那些芝麻绿豆大小的国家,一共就那点面积那点人口,想做大做强也没有那个条件。
1.产品类
这类最常见、最普遍、最万能。产品流派,俗称“卖货的”,是老王过去最忽视的,也是如今最推崇的。以前忽视是因为觉得流于平庸、陷于竞争、不够“偏门”和“套路”,但经历无数项目后发现,想长久持续的赚钱,没有产品作为依托,只依赖于那些所谓“套路”,基本都是空中楼阁,缘木求鱼。关键是:怎样去以辩证的思想,去选择一种产品?怎样去以标准化、持续化、规模化的方法,去推广这种产品?
这其中:
“卖的出去”这四个字,对产品来说太重要了,甚至可以说,是最最需要解决的普遍难题。若这个问题能得以解决,则百事大吉高枕无忧。
也只有通过产品的形式,
才能涵盖满足上一章节中所述的:
所以,本文将以大量篇幅围绕产品模式,来讨论网赚话题。
2.服务类
即是通过自身技能,在网络上“接活儿”,用“兼职”二字来描述会更加贴切。如图片PS、视频编辑、代做PPT、代翻译、服装修改零活、头像设计、占卜起名、甚至代写作业等等,这种服务于甲方的形式,最大的短板是:效率低下。除非是那种收割怨妇动辄几万的“情感挽回”这种高客单价暴利服务。严格来说这不叫网赚,而是兼职,本质上也是出卖劳动,根据专业技能的价值获得相应的回报。下图贴个有趣的,艳遇需谨慎,聊天需正经,因为没准是钓鱼,看这销量:
3.苦力类
即是出卖劳动力,出卖时间精力。这种“工作”典型的代表即是“打码”。这种打码的工作,堪称傻瓜操作之最,效率低下之王。这么说吧,一个家庭主妇,生活之余打码一年,都不一定能把当年电费挣出来,水费还差不多。优点是人人都能干,且不用投资,缺点嘛,就光效率这一条,就能把这类“项目”给排除掉。它的利益链是这样的:
4.做任务类
这一类稍微有那么一点点技术含量,收益也稍高一些,以游戏代练,以及各类平台、APP下载注册为代表。网络上有数不清的此类平台,倒不是不可信,只是性价比低到一定境界。此类平台,是网络上被提及最多的。较典型的一种,类似枪手,关键词是:虚拟运营。各品牌或平台,想发展壮大,首先需要活跃人气,但没有知名度就不可能有人气,没人气哪来知名度?这是个悖论,类似于:没有蛋就孵不出鸡,没有鸡哪来的蛋?所以就会雇水军,模拟真实用户来增加活跃度带动人气,这种策略即是虚拟运营,会派出一些任务等人来做。特别是网游产业,看上去很多人玩,但其实是虚假繁荣,否则怎么诱惑你充值?这种项目,有很多人组建团队来做,类似刷D那种。本打算详细说说刷D这事,但骗子太多话题太敏感,就不多言了。
5.薅羊毛类
这个都知道,就是到处占便宜捡漏,要的是一颗不嫌钱少、不怕折腾、持之以恒的心。一般是以各种“线报群”的形式存在,发布羊毛信息,当然也夹杂着广告。就像一场博弈,你把它当羊毛,它把你当韭菜,看谁撸的过谁:
老王知道有个人,雇了些人把“薅羊毛”这件事公司化规模化,再借助一些相关技巧和批量操作软件来实现利润最大化,2017年AR实景红包那会儿,一天就撸几千块,2018年的支付宝活动,几个月撸了80万,21世纪最缺啥?人才。
6.搬运类
即是把A处的东西,复制到B处盈利。比如把购物网站特价商品,加价搬运到闲鱼上卖。当然也包含虚拟资源,最极端的例子,是YouTube上有个“B站搬运工”,人如其名,他真的就只做一件事:把B站的视频下载下来发布到YouTube靠播放量赚佣金。天长日久,靠量取胜,月收百万。也不用羡慕,这涉及到选材、执行速度,还有操作规模等,还要研究一下YouTube的佣金模式,甚至运用一定的SEO思维,也不是一般人就能复制的。同理,也有人专把知乎上好玩的答案截图发到微博上,比如下面这位:
7.推广员类
此类项目,即是以类似中介的形式,帮助商家推广产品,从而获得一定比例的佣金,以淘宝客为代表。怎么说呢,这种形式对商家来说,是个好点子,本质上是计件分佣的CPS模式,成了单才给佣金,没有风险,且网民数量众多,相当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推广员”。
但是,这对从事该活动的“推广员”来说,实在是很鸡肋。但凡推广商品,就一定需要客流量支撑,想拿佣金就必须持续引流,但话说回来,假设我有能力持续引流,干嘛还去推别人家的东西赚零钱?有那个能力,干嘛不自己当老板,起自己的盘,卖自己的货?
这种模式,也就适合两类人群:一类是那种本身就拥有一定流量来源的人作为副业来搞,比如各网站、各自媒体、各IP、各文字工作者等;一类是那些拿到些蝇头小利就能满足的学生党、家庭主妇们,而且一般这类人也只能做一小阵子,等自身原始的流量(比如朋友圈)枯竭了,也就停了。理性探讨,说的比较直白,话粗理不粗,大家领会精神即可,如有冒犯,还望海涵。
8.信息差类
本质上就是出卖信息:你不知道的事,我知道,想知道吗?给钱我就告诉你。比如,怎样解决XX问题?如何实现XX目的?一般在技术领域、商业领域,以及咨询领域比较常见,老王就曾经花六百元,向对方索取了一个某国外专业网站的域名,对方动动手指,复制给我,六百元到手,这就是信息的价值。但前提是你得在某一领域内,掌握一定高价值的信息,能帮助别人解决某些实际的问题,有一定门槛。当然,我国地大物博,自然也人才济济,能找到取巧的办法,比如:找来些相关法律书籍,把身份、头像什么的包装一下,在某些平台上,自称律师接受某些特定领域的网上咨询,比如专门指导离婚案等,扔几句法律条文过去,实在不行临时翻书呗,这活儿也熟能生巧不是?真律师也不是在娘胎里就自带资格证书的。
9.写作类
说白了就是“内容创业”的一种,写手的一种,靠输出内容来换取价值,收入跟内容的受欢迎程度成正比。头条号/百家号/大鱼号/企鹅号等等,总之就是各种号,有这么多呢:
但,我老王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能说这其实就是一个坑吗?越来越多的人拿起笔,导致写手这个行业,基本垮了。取巧的做法是,先大量购买能够直接盈利的转正号,再雇人大规模批量洗稿操作,流程化+批量化。劣币驱逐良币,认真写都不如那些投机取巧的推手们赚得多。如今已经红海得不能再红海了,写的人比看得人还多,赚个毛线?况且平台越来越多,受众注意力越来越分散。最要命的是,抖音的横空出世火遍全国,夺走了相当大一部分文字类受众注意力,毕竟国民总时间是一定的。抖音最划时代的价值是什么?它成功的把出内容的能力门槛,降为零。从此,全民都有了出内容的能力,谁都能来上一段,别说人,狗都能。
10.社群类
啥是付费社群?就是:我们的群怎样怎样,能给你带来XX好处,来进我们的群吧,但需要交群费。大致分三类:
群费一般按年收取,从几元到上万元不等。操作起来有门槛,但台子搭好了以后,边际成本极低。
11.课程类
本质上就是搞知识付费项目,前几年也算是个风口。啥是知识付费风口?即是:全网已经达成共识,想获取相应的知识,就有必要支付相应的费用。【艾瑞咨询】称: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约为49.1亿元,同比增长近三倍;未来三年,知识付费产业规模将保持较高成长性,预计2020年将达到235亿元。
此类平台有喜马拉雅、分答、得到、千聊、虎课,包括知乎live,太多了。这类项目看起来高大上,其实并没有看起来那么高深,东拼西凑整理一套课程,转成语音或视频形式即可上架,销量好不好,就看手中资源和营销手段了,也可以找商业化推手联合推广炒作,赚了钱再分赃呗。也跟付费社群项目一样:操作起来有门槛,但台子搭好了以后,边际成本极低。
12.流量类
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质,不论线上线下,这是商业的共识。任何生意,只有通过客流量来支撑,才能实现商品流通、产品变现。于是这时,流量本身也成为一种待价而沽的“商品”。流量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兴词汇,但“卖流量”这种生意,绝对是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信息时代之前,大到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LED屏幕,小到街边广告牌、电线杆小广告等,本质上都属于流量生意,流量越大价值越大,就像各地方电视台广告费加起来也没中央电视台价格高,就是因其流量巨大、天大、世界最大。而互联网时代,流量最大的是啥,肯定是BAT了,虽然B是通过搜索引擎,A是通过购物平台,T是通过社交软件,但本质是相同的,堪称中国最大三家广告公司,世界最大三家流量贩子。那么,作为个人,能不能卖流量?能,只要你有流量,就能出售。微信号、公众号、APP、网站都可以,知乎也可以,比如前阵子有人私信问我接不接点赞任务,一个赞80元,就是因为我账号有一定粉丝和流量。最多的形式是公众号形式,输出内容、汇聚粉丝、产出流量,这也是“内容创业”很重要的变现形式之一,但门槛高,周期长。卖流量的行为,俗称“接广告”,而买流量的行为,业内黑话叫“派单”。
13.其它杂耍类
此类项目的共性是:乍一看,哇,真是机巧万端大开眼界啊,原来还能这样赚钱!花样繁多层出不穷,但执行起来就会发现,全都是花拳绣腿不堪一击,不但很弱,而且很蠢,一句话:骗子太多,傻子明显不够用...老王的见解是,凡是以套路为核心竞争力的项目,都没有搞头。因为套路这东西,是最靠不住的,传播最快门槛最低,更何况大部分人所知道的套路,都是那些已经公开的套路。说这类项目华而不实,“华”是由于人们通常乐于杜撰、意淫此类歪门邪道,使其更具迷惑性和煽动性,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而实际上大多是屌丝幻想或庄家吸粉手段罢了,“不实”是因为互联网发展至今,日趋成熟规范,江湖格局尘埃落定,到处是玩家,到处是资本,到处是监管,都快算作“传统行业”了,早就没有那么多漏洞可钻,逐渐显现出其“单纯作为一个工具”的本质。不像前些年,东拼西凑一套减肥/赚钱/泡妞电子教程,再挂在搜索引擎上投SEM竞价广告就能日入过万了。一句话,时代使然。但这也并不代表互联网已无用武之地,而是说想要发展,必须建立在一定核心价值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去踏踏实实有章可循的运作,而不能简单粗暴的依赖于所谓“偏门套路”。任何行业都是:玩票的干不过钻研的,投机的干不过修炼的,兼职的干不过全职的,业余的干不过专业的,野路子干不过方法论。
综上,
透过现象看本质,
各种网赚项目眼花缭乱,
其实无非这些分类,
想到后再补充。
互联网发展至今,
日趋成熟规范,
江湖格局尘埃落定,
都快算传统行业了,
早就没有那么多漏洞可钻,
逐渐显现出其单纯作为一个工具的本质。
越是侥幸心理想投机,
越是看啥都像是机会,
连锁加盟、微商、网赚、虚拟币……
互联网浪潮的冲击,
把有些人冲击富了,
把有些人冲击傻了。
当你被一茬茬收割,
各类项目兜兜转转
走过了多少次弯路,
频频四处碰壁之后,
才能彻底领悟:
想要持续的、大量的、稳定的盈利,
终究还是要回归到产品上来。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大道至简,返璞归真。
PS:
这里所说的产品,
不一定是实物类,
产品盈利的方式,
最基本,最普遍,最万能:
答:当然为赚钱。
答:别人兜里。
答:当然是,用我的产品来换。
这就是产品的意义:
套路如刀法,
产品则是刀。
套路再花哨,
若手中无刀,
无法去破防。
不但要有刀,
且刀要犀利,
要刀刀见血,
再辅以刀法,
一招鲜吃遍天,
即可笑傲江湖,
进能屠龙弑凤,
退可提前退休。
所以,
选产品,
如选刀。
刀选不好,
盲目横练,
永无成效,
白送人头。
选品之功夫,
远重于推广之技术,
能决定网赚之成败。
那么,
什么样的刀才是好刀?
什么产品能势如破竹?
那就来:
用方法论之思路,
解选产品之难题。
如果,
以100分为标准满分:
刚需性(10分):
情怀固然美好,
就像一杯美酒,
但永远没有
刚需的白开水解渴,
况且情怀这东西
很矫情很脆弱,
不稳定不持久不可控,
也许时间/环境/心态变了,
情怀也就无影无踪,
但刚需永远是刚需。
暴利性(30分):
产品的推广,
永远离不开客流量的问题。
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质,
是生意赖以生存的血液。
这已经不只是互联网常识,
也同样适用于线下。
有一个营销概念:
经典的“漏斗模型”。
除了垄断行业,
谁都不可能
搞定所有人
使成交率100%,
所以想要增加业绩,
需要从展示量入手。
销售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
假设:
10000个人看到我们的产品信息,
1000个人有兴趣了解信息,
100个人有意向来咨询,
10个人付款成交,
即是:
同理:
......
所以,
营销的核心,
永远是“有效流量”,
设法扩大漏斗口径,
从而实现增收。
这一点大部分人都懂。
但为啥把流量放到“暴利性”中来讲?
因为很不幸,
有一个残酷的事实:
互联网流量越来越贵,
越来越难获取。
业内人都明显感觉得到,
称之为“互联网的寒冬”。
中国网民已经见底,
能上网的都上了,
虽然保有量庞大,
但增幅放缓不再粗放,
野蛮增长的红利期已过。
所以,
我们就需要:
最大化利用流量,
使其以一当十,
让每个流量都值钱,
产出最大价值。
只有高客单价的暴利产品,
才能做到这一点。
可能比较抽象,
那就打比方:
假设你有十万个流量,
你的目标是赚一百万,
怎么办?
当然是后者。
销售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
既然流量吃紧,
那就从转化率或客单价入手,
同样吃香喝辣,
这就是选择高客单价暴利产品的意义。
注意这里讲的“暴利”,
是以“高客单价”为前提的暴利,
因为,暴利又分为“伪暴利”和“真暴利”:
谈到暴利,很多人乐于举一些“伪暴利”的示例,纯属抖机灵。因为此类“暴利”,没有从客单价入手,而只是从利润比例上来计算,即便利润率超高,也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因为十块八块的东西,就算它是利润率100%的“全利”、“纯利”,又能如何?客单价在这摆着呢,你得销售多少数量,才能达到预期营收?你需要多少客流量,才能支撑你去达成这个数量?况且流量本身也是不可忽视的成本。纵然理论可行,问题就在于很难获取足够的流量,别说“暴利”,就算你“薄利”,也根本做不到“多销”。
敲黑板,
再强调一遍:
稀缺性(20分):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差异化,差异化,差异化。
没有枪就去打仗,
或胡乱拿一把枪,
都是必败的成因。
同质化严重的产品,
就像敌我双方标配的枪,
你有,我有,大家都有,
交战起来胜负各半,
杀敌一万自损八千,
或者说,
根本没有赢家,
都属于失败者,
都是炮灰罢了,
即便有幸活下来,
也只是苟且偷生,
操着卖白粉的心,
赚着卖白菜的钱。
越想着随大流“跟上趟”,
越容易沦为乌合之众。
传统行业之所以迷茫艰难,
正是因为已经被前人们
硬生生搞成了红海,
巨头盘踞+马太效应。
即使产品暴利,
即便你有钱、有经验、有资源,
也是举步维艰。
注意,
现在已经9012年,
淘宝、微商这些所谓
“互联网行业”、“新兴行业”,
也早已沦为红海,
也变成“传统行业”。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明知是红海就一定要
躲着走,绕过去。
市面上大路边的产品,
大都同质化严重,
看似有需求但都在抢占份额,
咱又算哪块小饼干?
不要做着相同的事,
却期待不同的结果。
因为对绝大多数人来说,
需要的是“破局”而非“守局”,
越扎堆越无法破局,
也就是老王常说的:
一定要有“局部垄断”的概念,
打个比方:
如果你卖“狗”,
受众不但需要考虑:
我需不需要一条狗?
更要命的是他还要考虑:
到底卖谁家的狗?
但若你卖的是“像猫的狗”,
受众不买则已,
要买必买你,
因为你在小范围内,
实现了垄断。
而且,
这里讲的稀缺性,
是以刚需性为前提的“蓝海”产品,
脱离了刚需性,
也就谈不上稀缺性,
充其量算是“偏门”或“亚文化”,
凡是偏门,
一定不是刚需。
另外,
之所以追求稀缺性,
也正是为了保证
前文提到的暴利性,
不稀缺,
怎么可能暴利?
可流通性(30分):
意思是:
不管啥产品,
你得能卖的出去才行。
这也是选品环节中最重要的要素。
人们做生意,
常规的思路是:
但这种方法往往伴随着失败,
“卖东西”这件事本身并不难,
难就难在怎么把东西卖出去,
特别是在互联网领域。
所以,
很多人开始慢慢觉醒,
干脆把顺序颠倒过来,
先不管其它因素,
干脆什么好卖卖什么,
因为产品自身的属性,
很大程度决定了它的推广效果。
也就是说,
先确定哪些产品自己能卖的出去,
再考虑具体的最终选品。
这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
有多大胃口吃多大的鸡。
便捷性(10分):
做产品不是找麻烦,
一定要方便快捷。
如果产品带来一系列麻烦,
那就永远无法实现规模化,
比如:
最好是:
一次性接待,
收款成交不废话,
钱货两清各忙各的。
如此才能
有效率有速度,
产能无上限/瓶颈/天花板。
也只有这样,
才可达成本文第一章节:
《选择项目的切入点》中提到的:
可复制放大性。
就好比
同样是江湖郎中,
扎针灸的普遍不如
卖药的赚钱速度快,
因为
以上即是一套简单的
“产品打分系统”。
有人问了:
这是要命吗?
又得刚需,
又得暴利,
又得稀缺,
又得便捷,
还得可流通,
真有一百分的产品吗?
有的话我怎么不知道?
不知道就对了,
人人都知道,
那还叫稀缺?
下文会讲到。
正文之前插一句:
创业营销这类话题,
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不同于自然科学范畴:
所以不排除小概率事件。
也别拿什么
“我有一个朋友系列”、
“我有一个亲戚系列”、
“我有一个邻居系列”
那套万能说辞来杠,
这根本没啥说服力。
BAT那些伟光正大企业,
照样有关起门来干的事,
只是那些操作不为人知,
别只看到A面看不到B面。
开始说正文,
下面列举各大坑,
作为排除项:
电商系:
1.务必要避免,去以淘宝、京东、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做产品。不是平台不好,而是一般人根本玩不转,也玩不起。时至今日,那已经是大公司大团队大资本的专属财路。以淘宝为首,C2C起家,而后卸磨杀驴,抑C扬B,一时间怨声载道哀鸿遍野,从此再无C店传奇。
平台固然自带巨大流量,但可惜,那都不是你的。这严重违背了前文所述原则中的“可流通性”,因为没有流量。要流量也行,得有钱,还得有技术。烧钱推广呗,直通车、钻展、首页、首焦、跪小二...光有钱就行了?老王认识一对东北小夫妻,强强联合的富二代,手里拿着近千万去江浙沪一带壮志凌云做电商,半年后空手而归还欠一屁股债...因为光有钱没技术也不行,钱白花了。那怎么才能有技术?这么说吧,士兵的枪法是用子弹喂出来的,电商推广的技术是用钱砸出来的。没个几百万练手,很难学出来,而那些真正有技术的,一般也都不是用自己的钱练的,操别人的盘,练自己的手呗,垮了再换一家打工。
有人说,可以找代运营公司托管。基本可以别幻想了,代运营遍地都是,但真有技术的万中无一,真有的话也顾不上管你。也别信什么号称能签什么对赌协议,电商代运营行业常玩的花招,是与十家店铺签保底协议,总能从两三家虚报推广费赚钱,再从两三家本来产品与市场就对路的赚钱,最后实在不行,可以嫌你穷逼推广费不够推卸责任,不给,你死赔,给了,赔死你。代运营就像是金融业搞风投的套路,投上一百家,明知道大都没啥希望,很可能是炮灰,但只要有几家腾飞起来,就能赚。
当然不是唱衰整个电商行业,而是说只有大佬们才行,因为有钱,因为专业,缺一样都玩不转。就比如,如果你像知乎@烟台海参哥那样,有技术有经验有资金,即便在圈内,也称得上资源上乘,照样日进斗金,去看下他的一些文章,知道了什么叫“行业壁垒”,也好让自己死心。就算是马云本云,亲自登门来忽悠,也不进场。即便是那种电商大鳄,破产出局的也遍地都是,你看到的能留下的那些,只是因为幸存者偏差的错觉。
再说说拼多多,这个不需要很多钱,也能有一部分流量,批量注册搞“店群”的大有人在。但做了就会发现,好不容易看见一点盈利,都不一定够平台以各种名义罚款的,人送诨号:罚多多。真的严重怀疑,拼多多其实是靠罚款作为其主要利润来源的。
所以,真进了坑才知道:买家眼里的购物平台,永远是惬意的休闲之地,琳琅满目歌舞升平。而对于那些商家来说,则是血肉横飞你死我活,稍有不慎就万劫不复的修罗场。
2.不但要避免去上述平台做产品,而且要避免做一切在各大电商平台有售的产品,因为这严重违背了上述原则中的“稀缺性”。淘宝上动动手指跳出来一大堆,废寝忘食也挑不完,担保交易能退能换,还能享受上帝待遇,携好评以索赠品,凭啥找你买?
也别扯微商的那一套,所谓“精耕细作”、“顾客维系”、“情感互动”,那都是忽悠代理的。割肉搞活动也不行,顾客都是白眼狼,就像婊女:骗吃骗喝,裤子不脱,每个人都是羊毛党。以 {MOD}事人者, {MOD}衰而爱驰,有便宜占舔着脸来沾光,没便宜占不拉黑就算良心。况且如今铺天盖地的,各类免费领这领那的信息狂轰滥炸,受众已经麻木的都快成植物人了,嗨点太高,就算你割肉,人家还指不定嫌你肉腥呢,何况把你剐了才能出几两肉喂饱几头狼。
所以去你的吧,干脆老子不跟你们玩了。不想通这件事,保证做任何产品都举步维艰。其实这一点,最先开窍的是一部分微商们,大概是在2015年左右,他们知道自己累死累活天天囤货、发圈、招代理,也绝干不过淘宝上正规产品海量商家,于是转换思路,专卖那些淘宝上没有的货。有什么货连万能的淘宝都没有?也只能是那些违禁的灰产/黑产,像高仿A货、管制刀具、电棍、sim黑卡,甚至假烟、身份卡套、迷药等乌烟瘴气的东西,最先开窍的那批人,倒也大赚了一笔。当然,这里是举例探讨思路,不是鼓励大家去效仿,因为原则的第一条就是安全合法。
囤货系:
此类模式,大量存在于微商行业,可谓割韭菜利器。OEM一款商品,起个盘就开始忽悠代理囤货了,起码在我老王的微信里,就好几个“XX品牌创始人”。信不信,即便是在微商已经没落的今天,那些稍有规模的“品牌”,每年也能压出去几亿的货。
想来此种模式的鼻祖,不就是安利嘛,都是人家玩剩下的。怎么,穿个马甲就不认识了?美其名曰“让消费者拥有经营权”,本质就是转嫁风险。我并不反感“拉人头”的方式,我只是极度厌恶那种,拼命洗脑号召囤货的做法,那是不顾人死活的人血馒头。有人抬杠,说安利只要是你推荐的会员,直接到店里拿货,你就有佣金,根本不用囤货。骗鬼呢?说这话的人,要么是傻子装业内人,要么是业内人装傻,真指望这种方式赚钱而不囤货的话,养条狗都能饿死。微商的“一件代发”也是同理。
说到底,还是利用了人性的贪婪,囤货越多,进价越低,利润越高,这算法谁都能懂,但前提是囤了货,你得能卖的出去。表面上看,是看各人能力和努力程度,但其实老王并不认为发朋友圈的推广模式可行,这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产品自身的问题。其一,微商遍地都是,朋友圈铺天盖地的带货信息到处都是,受众愈加麻木,这已经不是“流量思维”和“漏斗模型”所能弥补的了;其二,本就是三无产品,受众们也愈加理性,慢慢意识到:要购物,还是去专业购物平台有保证;其三,产品严重同质化,都集中在某几个暴利的品类,比如美妆类、养生类等,甚至N个“品牌”的货,都来自于同一家工厂,只是换个外皮。
参考上一章所述的选品打分环节,此类产品得分很低,暴利只是算法上暴利,实际上滥大街不值钱,即便能卖出去,也已经沦为苦力活,出卖时间精力换个辛苦钱罢了,甚至远不如打工性价比高。
坐商系:
即是开实体店。这个我不想多说,因为根本不用多说。老王见过一家祛痘中心,营业收入除去运营成本,大概盈余12万左右,然后年底一交房租,一分不剩白忙活。每天忙的跟狗一样,实际没赚一分钱。而房东躺在家里,喝着茶逗着狗,一年12万入账,你还想做去实体吗?
有人急了:
把这些方式都排除了,
那还咋卖?
老王的意思是:
不管咋卖都行,
就是不要指望上述途径卖。
或者说,
别寄期望于
上述的平台模式
以及号称的红利,
最终还得靠自己。
发挥想象力,
不拘泥形式,
不依赖大腿,
免费的东西最贵,
捷径是最远的路。
稍后就会提到:
平台也好模式也好,
都只是盈利的工具,
而不是万能的钥匙,
高潮不在于套路,
而在于产品本身。
一切正常的东西都是假的,
包括人们的人生。
人生哪有规则可循,
都是哄孩子的把戏,
要学会跳出思维框架去思考。
不破,不立,
破了规则,
再制定属于自己的规则,
你就是主。
一句话:
不要陷入思维惯性,
不要受制于思考定式。
举个例子,
老王所知道的
一个最为诡异,
最匪夷所思的项目,
是一个做文玩的团队项目,
此项目并非出自老王之手,
但即便是营销出身的老王,
也叹服于其套路之稳准狠。
文玩这东西暴利不假,
但前提是找到有缘人,
所以关键是怎么才能够
找到投缘的客户卖出去。
他们是这么玩的:
1.
找来一批学生或闲散人员,
收买他们用身份证注册淘宝店,
因为C店注册是有数量限制的,
于是手上有了上百家C店;
2.
分类上架各种文玩产品,
如玉器、手串、奇石等,
拍摄精美的文案照片;
3.
接下来才是最骚的操作:
每件产品都标该类产品的
全网最高价。
我没写错,
你也没看错,
不是最低价,
是最高价。
详情页面里留微信,
或加在图片水印上,
类似于:
“了解更多好货,
可加XXX看视频展示”。
4.
于是就引来一些客流,
以微信方式接待了。
为啥这样也能引来客流?
这也是该套路最高明之处,
也是最精华、最“破局”之处:
真正痴迷于文玩的人,
其兴趣绝不仅限于购买,
更痴迷于欣赏、长见识。
所以发烧友们会因为好奇,
而通过按价格排序的功能,
找到品类中最牛的那一款,
去看看到底长啥样开开眼。
假如你是小叶紫檀手串粉,
你不好奇最贵的货长啥样?
于是自然就看到了该信息。
此种方法吸引来的顾客,
无非三类:
绝对保证顾客质量和高净值,
那又怎么能保证顾客数量呢?
别忘了,
人家有一百多家店呢,
各类产品,各种型号,
每天加过来的看客源源不断...
5.
你以为这就完了,
就可以在朋友圈卖货了?
no no no,人家才不卖,
都是每天晚上准时拉群,
拉群干啥?
当然是:拍卖。
于是乎,
每天都有一群
发烧友聚集在群里,
摩拳擦掌翘首以待,
等商家公布宝贝视频,
全方位展示成 {MOD}、质地、品相,
配上唯美的说明文案,
要眼福有眼福,
要氛围有氛围,
纷纷出价竞标,
水到渠成罢了。
何况商家还特意在群里
安排几个“托儿”,
价格不如意时,
适当哄抬一下,
等到了火候儿,
大概是进价N倍时,
适可而止落袋为安。
顾客带着自豪感兴高采烈收货,
商家揣着满足感关起门来数钱,
你情我愿皆大欢喜一片和谐。
拿到货的对商家更加信任,
遗憾拍不到的也扼腕叹息,
发狠决定下次绝不再犹豫,
因为视频拍卖会每天都有...
唉,
比不了比不了,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就这么个项目,
除去产品成本
以及员工工资,
月赚百万信手拈来。
至于现在还有没有在做,
咱也不知道,
咱也不敢问...
兴致有点上来了,
索性再讲一个,
案例来自于某大神:
2017年左右,
很多网赚自媒体
都在推一个项目:
很多人照葫芦画瓢,
但却始终收效甚微。
为啥?
因为野鸡命理师
没有背书不权威,
且微商粉丝池内,
屌丝居多价值低。
怎么“破局”?
于是有人开始这么玩,
抛弃屌丝受众,
转而面向企业人群:
1.
网络上找个厉害的“大师”,
为其开设一个公众号,
发布风水理论、顾客案例等。
2.
通过各企业名录网站:
联系各地的初创企业,
自称XX中华风水协会,
并称在举办活动:
2888元可以请大师
视频远程办公室堪舆,
送大师手制风水摆件
(1688网200元批发)。
3.
对方若无意向,
就推大师公众号,
关注免费领:
堪舆秘籍电子书一本。
对方关注公众号后,
自动回复客服微信,
说加大师徒弟领取……
电子书里夹带堪舆介绍
以及500元代金卡,
限领取后一周内使用。
每月群发升级版电子书,
并跟进堪舆意向。
4.
在58同城上联系各地的
工商注册/税务服务公司,
建立合作:
只要推我们
可拿走50%销售额。
而作为初创企业这样的“大韭菜”,
于是,
一套流程一个员工,
首月流水就达23W,
除去大师提成8W、
员工工资2W,
纯利13W到手。
至于现在还有没有在做,
咱也不知道,
咱也不敢问...
拿这两个项目举例,
不是推荐大家效仿,
而是阐明那个道理:
一切正常的东西都是假的,
包括人们的人生。
人生哪有规则可循,
都是哄孩子的把戏,
要学会跳出思维框架去思考。
不破,不立,
破了规则,
再制定属于自己的规则,
你就是主。
一定一定,
不要陷入思维惯性,
不要受制于思考定式。
本篇既是项目探讨,
也是具体产品介绍。
前面四个章节所讲
都是理想化理论,
但要落地实现谈何容易?
就光前文提到的
高客单价+高利润率这一点,
就很难找到符合的产品。
或者说很难想得出:
会有什么人,
本着什么样的动机,
去购买此类产品呢?
老王了解过太多稀奇古怪的东西,
一些高客单价的暴利产品,
皆没有成功切入上手。
经历了长时间兜兜转转寻寻觅觅,
最终在一次极为偶然的机缘中,
发现了一个之前从未想过的领域,
To B项目。
回头想想,恍然大悟,
也只有这个领域,
能满足上述选品要求。
啥叫To B?
B是指企业,C是指个人。
To B即是:对商业端,
只要:
过程是商业行为,
结果为赚钱导向,
都是To B。
而与之相对的To C,
即是:对消费端(个人生活消费)。
比如,同样是楼盘,
凡是To B的产品/服务,
自带高价高利润属性,
连国家电网电费都分:
生活用电和商业用电。
同样的东西,
只要是用于赚钱的,
都贵。
不是因为成本,
而是因为用途(动机)。
最近的创业项目大数据分析也说明了这一趋势,
企业服务类的项目占比最高:
根据【网易云】和【IT桔子】的统计数据:
2019年电商创业大幅降温,占比18.35%,
企业服务领域涌进更多的创业者,占比39.43%……
硬件、金融、文化娱乐、本地生活、教育也备受关注。
下图是2019年创业者选择领域的大数据分布图:
这在心理学和人性层面上
解释起来更加容易。
世上本没有好产品坏产品之分,
只有能否顺应市场需求和人性的产品之分,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模型】:
人类有各种欲望,
其中生存欲望最强烈,
放到现代社会就是:赚钱。
不信的话去看看互联网上那些
各种赚钱类话题恐怖的浏览量。
有句话叫:
淘金路上,永远是卖铲的最赚钱。
赚那些想赚钱的人的钱最容易,
因此,
赚为了生活而消费的人的钱,
远没有赚为了赚钱而消费的人的钱更容易更有效。
只要是与躺赚沾上点边的,
看下图:
可见,
心理学这东西,
看起来简单幼稚,
实则谁都摆脱不了,
它能直接帮你做决定,
就像一只无形的手,
即便你有心违背它,
潜意识也会把你拉回来。
可以说每一个人
做的每一个动作,
或每一次决定,
都可以追溯到背后的
心理学原理,
这是一种本能,
本能之所以是本能,
正因为其无法违逆,
若轻易就能挣脱掉,
便不能称之为本能。
不论年龄、性别、学历、
见识、修养、意志力,
哪怕你是心理学家也好,
也都逃不过本能的支配,
只是各自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这就是心理大师维琴尼亚·萨提亚
著名的【冰山理论】:
它指一个人的“自我”
就像一座冰山一样,
我们能看到的只是
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
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
却藏在更深层次,
不为人所见,
恰如冰山。
听起来复杂,
无非一句话:
行为只是表象,
而深层次的原因
是各种潜意识的合力效应。
即:
人性虽然看不见摸不着,
但它主导人的一切行为。
所以:
人性,是暴富的最优解。
正如计算机的编程语言,
越是基础的计算机语言
越是凌驾于高级语言之上,
再高级的计算机语言,
如C++、java、BASIC,
也永远都摆脱不了
低级语言如汇编语言
和计算机二进制之宗法。
同理,
心理本能再强大,
也依然对抗不过
更低级的生理本能:
既然无法违背它,
那就好好利用它,
利用心理学,
利用人的本能,
利用人们的人性。
就可以赚大钱、快钱。
把人性研究透彻,
让它为你而工作,
不显山也不露水,
却如热刀切黄油。
最厉害的营销,
永远不是
电视购物频道那种
唾沫星子横飞的
激情澎湃打鸡血,
而是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好了,
理论讲完了,
说具体项目。
当我们,
通过选品的大原则,
避开所有看似美好的大坑,
最终把方向锁定在To B领域,
已经把范围缩的很小,
接下来最难的问题是什么?
最难的当然是:
To B的项目,
哪里是个人能做的事?
你想吧,
To B的刚需有啥:
其中哪一个是
一个人+一台电脑+一根网线
就能实现的?
看过无数套路,
考虑过无数产品,
我最终选择的东西,
是一款实物类To B产品:
【AI大数据智能营销笔记本】。
一句话定义就是:
所有行业的营销神器,
下文以“神器”二字代称。
神器用于:
通过互联网工具,
软件与硬件结合,
为任何带销售性质的商业行为,
提供智能化、自动化、规模化的帮助,
不论企业或个人,线上或线下,
都能够用来操盘,
获取流量、寻找客源、增加展示量。
因为:
传播内容即是自家产品信息,
传播资源基本上可以理解为
前文漏斗模型理论里提到的“展示量”。
不是“流量思维”吗,
不是“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质”吗?
那就给你流量,无限的流量,
让你去玩人海战术漏斗模型,
起码在中国还没听说过
“有流量却无法变现”的问题。
为避免广告嫌疑,
具体价格和官方介绍先不赘述了,
价位大概相当一部iphone的价格,
利润大概能占到三分之二,
出一台货赚几千,
算是暴利了。
大致原理,
说个大概:
通过各种维度
挖掘目标客户信息,
并用各种方法加到
业务人员微信/QQ上。
为啥加到微信/QQ上?
下图为艾瑞APP指数:
可见,
大平台终究是大平台;
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逛一圈下来,
最普适的途径,
也只能是微信/QQ。
实物与普通笔记本电脑无异,
15.6寸规格,windows系统,
白 {MOD}或银 {MOD},不是大厂牌,
配置较普通,但绝对够用。
外观参照:
其核心价值在于:
强调一下,
不是那种所谓
爆粉引流软件,
有着本质的区别。
也不是号称突破XX限制
去和平台搞技术对抗。
此类工具的两个铁律:
正确的姿势应当是:
通过电脑批量控制手机,
用正版的APP登陆操作,
且把各项动作设置在
APP各项准则之内,
保证运行不封号。
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下,
选择这款产品的原因,
其实完全就是倒回去,
把前文的思路捋一遍,
就不难发现这款产品
堪称水到渠成,
简直严丝合缝:
关于它的目标受众,
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1.微商:
这个很好理解,
流量对于他们来讲,
永远不嫌多,
庄家们给代理们画大饼,
但永远解决不了一个核心问题,
那就是流量的持续获取。
流量对于他们,
就是生命,
况且通常手里还都压着货,
没有流量卖不出去就赔本,
所以一个比一个着急。
而神器这东西,
就是为获取流量和赚钱而生的,
你猜猜他们,
会不会感兴趣。
至于此类受众规模,
可谓水浅王八多,
遍地是大哥。
数据来源于【中国产业信息网】:
2.传统生意者:
事实上,
不仅仅是微商,
一切带售性质的行业,
流量都是命脉之所在,
包括各类实体生意。
看朋友圈里,
大到To B业务,
中到房产中介,
小到土产零食,
谁不在推广自己业务?
流量是一切生意的刚需,
微商只是其中代表,
特别是那些传统生意老板,
渴望转型“触网”,
却苦于不懂互联网。
接触网络时间久了,
会发现互联网知识的普及,
断层可谓巨大:
打个比方,
互联网就像个学校,
而传统生意那批人,
就像是学习不好的后进生,
人说,
想赚一个群体的钱,
你的心智必须要高于这个群体,
才知道如何说服他们。
当你是优等生,
对方是后进生,
这种降维打击,
不要太轻松惬意。
正所谓:
年景越冷,
线下老板越想玩线上,
就给了我们线下商机。
传统行业日薄西山,
他们真的是在挣扎,
却又没有头绪,
而在这时,
有一个傻瓜式操作的
互联网智能化赚钱工具,
能为其注入客流量新鲜血液,
你猜猜他们,
会不会感兴趣。
3.大众网民:
这不仅是一款产品,
还是一个网赚项目。
只要是赚钱项目,
别说这种踏踏实实的项目,
去看看那些再低级的骗局,
有多少人前赴后继被收割。
为啥?
利令智昏。
前文所讲的“马斯洛需求理论”
已经给出了最好的回答:
人类最强烈的欲望,
永远是“生存欲望”,
放到现代社会,
即是赚钱。
有句话叫:
就是这个道理。
话说,
互联网创业时代来临,
“足不出户轻松挣钱”,
几乎是所有人的理想,
近年来的互联网大潮,
时代已经造就了无数创富神话,
电商、微商、自媒体、区块链...
这在以前简直不可想象。
以不足万元成本,
代理一款高利润产品,
启动一个自由灵活的项目,
关键是还自带推广功能,
因为神器这东西,
就是为获取流量和赚钱而生的,
你猜猜他们,
会不会感兴趣。
总之,
其诛心思路不言而喻:
既然价格相当于iphone,
况且,
营销笔记本也是笔记本,
照样也是windows系统,
也兼具普通笔记本功能,
工作时用来拓展业务赚钱,
休息时拿来刷剧听歌聊天。
其实话说
市面上类似的营销神器还有不少,
比如:
为啥都是硬件而非软件?
软件不一定够用,
软硬结合才能实现功效,
比如自动换IP这种底层支持;
以中国人的人性,
总是爱耍小聪明,
总是爱占小便宜,
不愿为软件付费,
所以硬件才好卖。
这类东西在行业内非常受欢迎,
只是外界鲜有人知罢了,因为:
具体能赚多少?
同行不同利,
任何行业都如此。
每个人方法不同、
资源不同、执行力不同,
特别是方法上的差异,
据老王所知
有以下几种:
1.经典玩法:
即是按照品牌方提供的标准教程,
类似一种SOP标准化执行手册,
把该工具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只要执行到位就问题不大,
利用工具去推广工具,
既是盈利的产品,
又是销售的工具,
鸡生蛋蛋生鸡。
品牌方销售人员,
即遵循这套方法。
我所知道这种玩法
最厉害的一个人是
山东日照的老哥@邵伟,
餐饮小老板出身,
五人团队,
日入过万,
没看错,
是日入,
不是月入,
我也是服了,
老王自诩功力深厚经验丰富,
但真的是学问是其次,
执行力才是关键...
还知道一个三线城市家庭主妇,
毕竟是女士嘛,
左顾右盼慢条斯理,
所以执行力差一些,
收入也比全职白领强。
2.自媒体玩法:
代表即是我老王。
作为一个自媒体人,
这并非老王主业,
在自己公号上顺便推了。
3.微商玩法:
有人专门联合
各大微商团队的高层代理,
分佣合作推广,
下线代理们人手一台,
因为需求极其对口,
所以玩起来也是轻松愉快。
4.线下玩法:
不知大家是否了解,
有一类人专门搞“会销”,
大部分集中在两种目标群体:
如果你注册过公司当过法人,
就自然能接到各种所谓“会议邀约”电话。
有人就专找第二种会销人,
跟各会销主办方协商,
在各会销场地支个办公桌来推神器,
和主办方业务领域互不影响,
缴纳一定场地费用或直接分佣。
老板们本就属于高净值人群,
资金充足人傻钱多,
而且赚钱动机够足,
也渴望拥抱互联网,
还现场看到了实物,
何况这价格对实体企业来说
根本就是毛毛雨,
成交率自然不会低,
一场下来能出好多货。
5.工具型玩法:
意思是,
不拿它作为产品来经营,
而是仅仅作为一个工具,
获取流量的工具,
放大原有业务的工具。
一切带售性质的行业,
流量都是命脉之所在,
线上项目也好,
线下项目也罢,
都适用。
另外,
由此还能延伸出一套策略,
适合手上没有现成业务的人,
是一种更加自由灵活可兼职,
成本更低也更暴利的偏门玩法,
基本属于人海之中捡钱花,
因为稍有敏感就不详述了。
老王常说,
高潮不在行业,
而是在于营销。
但这次,
对于该项目却是:
高潮不在于套路,
而在于产品本身。
这即是:
用方法论之思路,
解决选品之难题。
重剑无锋,
大巧不工,
大道至简,
返璞归真。
套路如刀法,
产品则是刀。
套路再花哨,
若手中无刀,
无法去破防。
不但要有刀,
且刀要犀利,
要刀刀见血,
再辅以刀法,
一招鲜吃遍天,
即可笑傲江湖,
进能屠龙弑凤,
退可提前退休。
选品如选刀,
刀选不好,
盲目横练
永无成效,
白送人头。
选品之功夫,
远重于推广之技术,
能决定网赚之成败。
说了这么多,
也终于讲完了这套
《互联网创业之:选品方法论&实操项目探讨》
本文还有一个姊妹篇:
《互联网创业/副业/自由职业之:
项目选择思路白皮书》
收录于本专栏【创收方法论】。
另外,除了做一条健身狗,
我还在公众号【创收方法论】
用轻创业话题,讲个人成长&商业思维,
直说了吧,研究怎么“白手起家”的,
方法不多,只有62种。
留下一个赞,将来有钱赚。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