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霍巴利】人物记:卡塔帕与毗湿摩

2023-02-24 10:33发布

在印度,谁杀死了巴霍巴利一度是下部的最大悬念,以至于电影上映之后流传着一个冷笑话:全印度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知道卡塔帕做了什么的,一种是还不知道的(指看过与没

在印度,“谁杀死了巴霍巴利”一度是下部的最大悬念,以至于电影上映之后流传着一个冷笑话:全印度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知道卡塔帕做了什么的,一种是还不知道的(指看过与没
1条回答
2023-02-24 11:13 .采纳回答

在印度,“谁杀死了巴霍巴利”一度是下部的最大悬念,以至于电影上映之后流传着一个冷笑话:全印度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知道卡塔帕做了什么的,一种是还不知道的(指看过与没看过电影)。而那张背刺的剧照,也成为网络流行的剧透利器。

没错,此处有剧透:一代巴霍巴利死于卡塔帕,这个他视如亲生父亲的人之手。对于喜欢研究剧情的人来说,这个人物简直OOC得不可思议,他明明那么爱大巴霍,居然还会亲手杀了他。而巴拉的暴政他逆来顺受,眼看提婆犀那公主受苦也不去营救,却在小巴霍出现后立刻反水,成为叛军指挥。这么出尔反尔的行为,除了剧情需要(他是唯一可以杀死大巴的人)以外,想不出别的合理性。然而对印度观众来说,这个情节或许意外,但卡塔帕的行为方式和逻辑却合情合理,因为同样的问题也曾出现在摩诃婆罗多中:毗湿摩,这位史诗中的第一英雄、毕生遵循正法的王朝守护者、为五子所爱也钟爱五子的老祖父,既没能揭露骰子的阴谋,也没能阻止大战的进程,甚至眼看着黑公主在朝堂受辱、激昂被围攻而死……此处有、别处有,卡塔帕的行为方式,和毗湿摩正如出一辙。

问题出在哪里?

13版摩诃婆罗多电视剧中,奎师那对毗湿摩有过三段劝说。第一次是阿周那劫妙贤之后,毗湿摩不肯接受新人的礼敬,奎师那用芒果为喻,告诉他时代变迁,传统也应随之改变的道理。第二次是出使篇朝堂舌战俱卢群臣时的比喻:宫殿失火,看门人却只把看守大门当成自己的职责,即使恪尽职守保住了门,也无法改变宫殿被焚的命运。第三次就是战场上,这次是毫不留情地说,毗湿摩的一生都是个错误,因为“当罪行发生时,人不应当以个人职责为借口,放弃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毗湿摩的名字意为“大誓愿者”,为了解决父亲的烦恼,他把本属于自己的王位让给了弟弟,并立誓不成婚、不留后代,尽心辅佐俱卢王朝。无独有偶,卡塔帕的祖先也曾立下重誓,世代忠诚于摩喜施末底王室。誓言在古吠陀中被认为是刹帝利的立身之本,为了践诺,不惜生命为代价。这也就是毗湿摩和卡塔帕违背本心,将刀剑对准自己心爱的孩子的原因。然而正如上面所说,维护誓言并不等于维护正法,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甘甜的芒果也早已腐烂。毗湿摩和卡塔帕都是尽责的看门人,他们维护的是门本身,也因此成为推动悲剧的助力,忠诚守信勇猛这些美好的品质,最后都变成了通往地狱的阶石。

当然,卡塔帕和毗湿摩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毗湿摩是德高望重的老祖父,卡塔帕只是个奴隶。但在“不能自己做决定”上,两个人又惊人地相似,而卡塔帕则表现得更加明显。他不是一个独立的人,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听从别人的命令。杀大巴霍是听从太后,太后死后他就沦为了巴拉的工具,而当他发现小巴霍现身,便立刻反叛,也是因为他找到了真正的主人。卡塔帕有爱憎,也有人生愿望,但他把这一切附庸在了主人身上。这一点也和古印度阶级社会的状况紧密相连。相比之下,有能力改变时局、阻止战争,最终却只是死抱着承诺,放任一切发生的毗湿摩确实负有更大的责任。但从结局来说,毗湿摩最终醒悟,他做出了一生中唯一一次不受束缚的决定:将自己置于束发箭下获得解脱,而卡塔帕依然满足于自己对王朝的忠诚。影片结尾,效忠于小巴霍的卡塔帕和杀死他父亲的卡塔帕,其实并没有本质不同,这一点,又是远远不如毗湿摩的地方了。

最后是八卦时间……卡塔帕爱太后吗?就像毗湿摩和贞信太后一样,他们是王国共同的守护者,患难的伙伴,是否涉及男女之情已经不那么重要。不同的是,对卡塔帕来说,太后是主人,也是高于生命的存在,他对太后是单方面的付出和奉献,相对应的,巴拉对提婆犀那则是单方面的占有和攫取。这两种感情(如果能称之为爱)都是畸形的,不会有结果。只有巴霍巴利和提婆犀那这样彼此信任、相互交融的爱,才是幸福甜美,令人怀念的……也是值得去毁灭给人看的。

附13版摩诃婆罗多的奎师那战场对峙毗湿摩段落,可以对比来看:

https://m.weibo.cn/5517536360/4240788563018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