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没有投资理念的人有怎样的对策

2023-02-25 11:19发布

如果给你五千万人民币,够你躺着挣钱了么?你会怎么挣?  存银行吃利息?按照接近5%(五年期存款利息),20年后大约为1.22亿的人民币,投资翻了1倍多,复利

如果给你五千万人民币,够你“躺”着挣钱了么?你会怎么挣?  存银行吃利息?按照接近5%(五年期存款利息),20年后大约为1.22亿的人民币,投资翻了1倍多,复利
2条回答
2023-02-25 12:10

 如果给你五千万人民币,够你“躺”着挣钱了么?你会怎么挣?
  存银行吃利息?按照接近5%(五年期存款利息),20年后大约为1.22亿的人民币,投资翻了1倍多,复利计算年回报率约为4.6%。

  在1994年投资购买上海的房产,从2千/平方米到20年后的2万/平方米,大约为5亿人民币,投资翻了10倍,复利计算年回报率13%。

  2004年买下了腾讯控股(港股),成本价3.7港元,到2014年最高的646港元,大约为87亿人民币,投资翻了170倍,复利计算年回报率67%。

  注意,有趣的来了。在1994年到2014年的20年间,5年期的存款利率并不是一直在5%,也有1999年——2004年超低利率3%的时期。

  倘若你1994年买了腾讯大老马化腾前老板的润迅通信(开盘3元),那么2014年经过几轮股东变动重组成为地产股的今天也只有1.23元。5000万投资,20年后,倒亏了一大半,成了2000万,收回投资的0.4倍。

  买房子,倒是二十年不操心,回报率13%,除去长期通胀率3%,每年10%的回报率倒是基本战胜了中国GDP增长率,倒是躺着把钱挣了。问题是2014年,还能以房产投资取得10%以上的复利回报?

  未来,还能“躺”着投房产?
  中国的房产,20年间涨了10多倍,上海职工平均工资涨了约8倍,2015年中国人口红利拐点后,开启住宅地产供需优势地位倒转,引用一句朋友的话,价格下跌将成为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最直接因素,简单说预期变了。

  将视野放向海外。国人在加拿大温哥华,英国伦敦,澳大利亚墨尔本已获得了当地地产助推器的“声誉”,租金收益率高,永久地权成了地产经纪们广为散布的广告词。

  然而,在中国地产70年居住权的背后,是主要城市动拆迁房的高溢价,老破房子卖得比新房贵的现实。而在海外成熟的地产市场,永久地权不仅代表着地产保有税,房产维修责任,日益贬值的房产价值,以及随之降低的租金收益率。

  根据美国凯西
席勒房价指数,1890年到2013年的123年中,美国房价(含地权)的复利增长率为3.07%,基本打平美国123年的复利通胀率2.82%。

  在房产(及土地)价格升值以外,再考虑获取住宅租金回报率的部分的话。一般扣除空置、房产维护、税费、管理,租金实际回报率在3-5%算合理区间。(商业地产的租金回报率可达到6-10%。)但要操心租金收入的话,实在不能算“躺”着挣钱了,最多也就是坐着挣钱吧。

  当然,用房产以及土地增值覆盖通货膨胀,用3%-5%回报率的租金收入维持生活开支(5000万人民币,就有150-250万人民币的生活费),也算是可以将就了。上点心,避开容易受经济周期影响的房产——例如美国汽车城底特律的房产,而是投资综合性经济中心——东京,纽约,伦敦,20年内大概也不用太担心。

  但话说回来,房产投资毕竟是影响当地民生的事情,伦敦,澳大利亚已经出现了限制海外人士投资当地房产的的情况,针对外国投资者额外加税,限购已成为当地政府缓解民生压力的习惯性动作。

  要想躺着挣钱,除了房产还有什么靠谱的办法呢?
  股权投资神话
  与房产投资相反,股权投资基本算是每个国家都欢迎的投资方式了,除了战略产业不会上市,也不接受外国投资以外。在全球化时代,每个国家的大部分行业与公司大多开放股权投资了(比较保守的国家,多数也接受由当地人主导的股权投资),而股权投资在税务上的优惠也是最多。

  美国FATCA(海外账户纳税法案)闹得沸沸扬扬,最初还不是因为美国对本人国与外国人的股权投资分别对待,采取“歧视性”税务政策闹得。(外国人投资美国股票免税。)

  在股权投资世界里的“神话”,美国是巴菲特,中国A股大概就是刘元生。

  巴菲特的盈利严格来说通过判断一级市场的基本面而来的,筛选行业并研究公司,在合理的价位(不限于一级还是二级市场)买入的手法,跟企业家判断商业前景并考虑是否扩大产能是一样的。

  而刘元生投资万科,则是一个从1991年上市投资400万,到2014年超过11亿,回报超接近300倍,年平均复利28%的神话故事。但神话背后,刘元生做为万科掌门人王石最初的商业伙伴,在当初"破格"
以外资身份入股深圳A股时,就决定了他做为战略投资者(长线投资)的命运。

  现在回过头来看,或是因为外资资质问题不能流通,被迫持有;或是因为私交友谊,也不缺这400万初始投资,因而没卖的缘故。刘元生的股权投资神话,23年年均复利28%的投资回报率,A股运行23年,也就出了那么一个刘元生。

  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更郁闷的是,这20多年来,A股市场上涨幅超百倍的也就是13支1997年前发行的老股票,近1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不仅没有催生出中国证券市场的百倍股,即便是累计涨幅超10倍的,也只有25只股票。

  相比,港股市场近十年内,却有包括银河娱乐(博彩),路易十三,以及腾讯科技在内的五支股票的股价翻了百倍。郁闷中的郁闷大概就是一亿三千万中国证券账户持有人全体错过了2004年港股上市的腾讯控股。

  当时QQ同时在线的用户数接近1000万,而十年后的2014年,包括手机QQ在内的同时在线用户数超过2亿。用着QQ股票讨论群,却没有办法买下QQ的股票,这大概是中国证券市场最尴尬的一个侧面。

  当然,公平来说,无论是从4000支港股,还是1600多家上市A股中选中百倍,或者十倍股,从随机概率上来说跟彩票差不多。能从基本面出发,了解行业,了解公司,并配合宏观经济周期与市场多空心理预期,做出买卖决策的人,如果不是有战略投资能力的业内人士,那就只能靠投资专业人士了。

  问题又来了,那个“专家”才靠谱呢?
  “躺”在对的人身上
  搜索了晨星网372支运行超过三年的公募股票类基金中,3年年化收益超过4.6%的,只有35支,跑过三年化13%的,只有3支;在180支5年以上期的基金中,5年年化收益超过4.6%的,有15支了,超过13%的只有1支。

  私募比公募的情况稍好些,好买私募排行榜711支私募股权基金中,190支三年化收益超4.6%,25支超三年化平均年收益率13%。

  也就是说如果随几投给中国的投资经理们,只是想要保住存款收益率而已,就只是十分之几的概率,而想要实现年化百分之13%的平均收益率,基本就跟随机买支股权放着,期待它成为十倍股的概率差不多。

  但总有人能在不确定性中做出让人意外的确定性的事情,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投资经理,做到了。20年年均复合净收益率13.5%的成绩,基本算是是让耶鲁“躺”着赚钱了。

  然而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资产配置可不全都是股票,更不是都压注在美国市场。事实上她的资产负债表中,有八大类投资资产,包括绝对回报资产、本土股票资产、固定收益资产、境外股票资产、油气林矿、全球基金、房地产和现金类资产。

  但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我们至少能看到两点是确定的,一是和平年代长期中确定的经济增长(由技术进步与人口增长推动的),二是地区间,行业间,公司间不同步的增长速度。

  信息时代这个名词包括的不仅仅是指IT业的高速发展,而是一个信息战全面升级的时代,信息交流加速,促使更多资源投入到寻找信息不对称的“套利”活动中,在一百人中,比剩下99个人先找出有新经济增长点的那个地区,那个行业,那个公司的人,胜出。

  找到那个能发现“套利”机会的人,跟着他投资,还是能实现“躺”着挣钱的。
  不选股,选人
  将问题从如何找十倍/百倍股,转换为寻找能找到十倍/百倍股的投资经理人,只是从选股转换成了选人。

  对于有过生意投资经验的人来说,选人毕竟还是拿手一些。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无论什么样的事情,拆解到最后,还是看背后的人的动机。

  譬如敢赌中国高息信托产品不敢不刚兑(至少刚兑本金)的投资者,那都是洞悉中国投资背景的聪明人;又譬如敢于用杠杆压注地方债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同样是瞅准了市场背后的行政干预力量的保障能力。

  当然,随着高息信托产品以及地方债的风险激增,虽然刚兑本金大约还是有保障的,但利息部分就别想了,好时光总是稍纵即逝。

  但真要说投资海外,多元化分散投资,对大部分中国投资者来说,等于是做“生”,在找到那个“对”的人的过程中,恐怕还是有那么一个“试错”的过程。

  从最接近中国投资者的海外资产管理机构来分析,首先熟悉度最高的当属QDII,然而,三年来勉强跑过存款利率,38支基金中除了3支跟美指(年华收益率10-15%)的基金以外,只有3支主动投资基金跑赢了存款利率,年化收益率也只有在5%-9%之间。

  其次就是在香港设点的各类私人银行,保险,以及证券机构,香港是金融全牌照的地区,一个汇丰银行就能做从资金存款到证券经纪,资产管理的全部金融业务。当然,术业有专攻,单说资管的能力,海外私人银行或许是人们的首选。

  一般私人银行保守型的理财规划,平均年收益率做到5%-10%是比较常见的,糟糕的年份也会跌倒负5%-负10%(激进型的波动率更大)。大型知名私人银行的倒闭风险低,可提供的投资资产种类全面是其优势,然而大机构的资管的天然偏见(偏好自己承销的产品),加上银行销售人员受利益驱动的推销偏见,前几年因金融延伸品KODA导致投资客上亿资产蒸发的“血案”给私人银行的可信度打上了问号。

  最后剩下的一个大类,就是海外基金投资经理人了,你可以在公开市场花19万美金买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一股。也可以以最低投资10万美金,投给设立的开曼的私募股权基金。

  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已经运行了50年了,从11美元到19万美金,年均复合收益回报率20%,投给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人,基本就是认准了巴菲特这个人。那么在众多海外私募基金中,谁会是下一个巴菲特?

  之所以认为中国私募中不会有下一个巴菲特,一是从中国金融服务的现状来看,投资标的仅限于国内,无法通过国际地区间调整资产配置,规避国内经济下行风险;且国内的证券监管不足,“老鼠仓”,“抱团取暖”现象普遍。

  这两年来表现最好的有3-5年运营历史的私募集金,几乎大多都是从2013年创业板在一片质疑股价操纵,“庄股时代”再临的疑虑声中,拉开了与参照指数的差距,一路上涨。

  私募基金联手创业版股东做庄,实现高位出货的质疑一时间甚嚣尘上。但无论是否真是操控股价,或者抱团取暖,私募集金扎堆创业板的未来可期的后果,不过就是泡沫过后,先跑得跌得少,跑不了的跌得惨。

  全方位金融证券化的未来
  选择一个投资经理人,将个人资产委托给他,跟选择一名合适的员工的道理是一样的。不看基金经理人背景,单从基金历史业绩来考察,那真个是缘木求鱼了。

  在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下,各类资产打包证券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尽管次贷与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衍伸品让人吃尽了苦头,然而例如比特币的虚拟货币尝试预示着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密不可分的未来的来临。

  端坐在中国的家里,通过电脑向你身在香港或开曼或瑞士的投资基金经理人发出购买基金的指令,而这些基金经理人凭借自己的判断,分别购买巴西证券市场的证券,澳大利亚矿产公司的非上市股权,伦敦商业地产信托的份额,就在不久的未来。

  在这之前,第一步还是审核投资基金经理人(基金)的背景。
  1.对投资标的有足够的认识
  倘若一个投资基金经理人从事了十年中国国内股票交易,正常情况下很难想象让他去做海外大宗商品期货的交易员。

  2.独到的见解与成功经验
  一百个从事纸品制造的商人,那个能赚大钱?商业触觉与行动力的差异,最终会在长期的竞争中,让最适合这行的那个人脱颖而出。当然,关于这点的判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投资者名单
  即便是巴菲特也有刚起步的时候,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聪明人会投聪明人。如果投资者清单里都是投资基金经理人的亲戚,那要小心旁兹骗局;相反,如果是投资基金经理人的前老板,这就是个好兆头。

  4.投资理念与策略
  一个摇摆不定的投资人,拿不定是长线持有,还是高频交易,直接略过。理念与策略代表了一个人全部的专业核心,一个不专业的员工,你要嘛?

  5.费用组成
  就跟给员工支付薪水,是支付固定薪酬,还是底薪+奖金一样,激励的效果完全不同。是偏重做大基金赚管理费,还是做高收益赚业绩提成?什么样的费用结构,才能约束并促进投资基金经理人更看重长期的利益。

  6.理想
  为了填饱肚子而干活,肚子饱了就偷懒了;为了填饱个人社会地位欲求而打拼,欲求足了就歇菜了;惟有一种人是永无止境的追寻,那个真心喜欢投资,以寻求投资世界的奥秘为人生理想的那个,不会停歇。

  7.小型基金还是大型基金
  一般而言大型基金配置更多元化一些,但团队协作的可能性比较大,船大难调头会影响收益率。小型基金更投资品种单调,更仰赖投资基金经理人个人的能力,但调整配置的余地更大。

  成功的投资基金经理人或许大多有一些标签,例如名牌大学金融专业毕业,大型投资机构工作经验,有几笔成功的交易。然而,借用一位投资业内朋友的话,人世就是一个江湖,有名门正派,也有世外高人。

  按照标签看人,总有被包装蒙蔽的时候,不如老老实实看“基本面”,用心接触,深入了解,更靠谱些。还是那句,跟找一个好雇员,是一样一样的。

  随着中国资金走出去的步伐,中国也有不少各路或是公募转私募,或是证券公司研究员,或是大型资管公司交易员,或是投行风投项目经理纷纷现行“出走”海外。

  从接触这些人开始,了解海外市场,既可以配置A股市场没法获得的,众多中国电商股;又可以投资美股,日经等成熟市场分散中国做为新兴经济体的系统风险;还可以透过商业物业信托项目投资伦敦等地,小规模民间资金很难涉足的商业地产项目。

  从近处,熟悉到远处,寻觅一个好的投资人的路径,与商业发展的路径原本也没有什么不同。

  注1:马化腾前老板的润迅通信的故事可参看《好歹也做过中国首富的大老板》

  注2:美国凯西 席勒房价指数是美国权威的地产指数,其创始人曾获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