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7 11:06发布
先说观点,高堂秉是烛龙实锤,陈恭的烛龙身份并不确定。陈恭成为新一任烛龙,想必大家都知道了。网上关于烛龙身份的争论,让我认识到,人与人的理解力并不相通。有人说,
先说观点,高堂秉是烛龙实锤,陈恭的烛龙身份并不确定。
陈恭成为新一任烛龙,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网上关于烛龙身份的争论,让我认识到,人与人的理解力并不相通。
有人说,“陈恭才是真正的烛龙”,高堂秉就是个“跑腿的”。
我不反对咬文嚼字,我反对的是利用咬文嚼字混淆视听。
关于烛龙是谁的话题,郭淮对此有绝对的解释权。
翻译成白话就是,烛龙只是代号,具体指的是负责青萍计划,身份没有暴露的魏国间谍。
再直白一点,从来没有真正的烛龙。
大家千万不要被柳莹的这句话带节奏。
陈恭就是“真正的烛龙”就是吸引人观看的预告片,正片都不好意思出现。
因为“真正的烛龙”这句话根本就站不住脚。
1.高堂秉的战略价值
关于烛龙身份,陈恭和高堂秉之间只存在代际关系,没有真伪之分。在高堂秉没有暴露之前,高堂秉就是烛龙。
准确讲,高堂秉是第一代烛龙,陈恭是第二代烛龙。
因为陈恭是烛龙,就否认高堂秉的烛龙身份,就好比说刘备不是皇帝,刘禅才是真正的皇帝一样可笑。
高堂秉身份暴露,很快就领盒饭,但不可忽略他对魏国的贡献非常大。
我们都知道,马谡失街亭是决定历史走向的大事件。
对蜀国来说,街亭具有非常高的战略价值。只要蜀军能守住街亭,就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街亭失守,魏军打开陇右大门,蜀国腹背受敌,它基本宣告北伐的失败。从此以后,诸葛亮的几次北伐也是无功而返。
用“跑腿的”来形容高堂秉,显然没有认识到街亭案对历史走向的影响。
毕竟,是高堂秉偷改了陈恭提供的情报,他是决定马谡失街亭的关键人物。
有人怀疑陈恭提供的就是假情报。这个可能性非常低。
其一,陈恭就给荀诩说他传达的情报,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而司闻曹却收到不一样的情报。
其二,高堂秉就有白帝的密语雕版,他有作案工具。他有替换情报的作案能力。
郭刚也亲口告诉陈恭,烛龙替换了情报。
剧中的郭刚根本不是大智若愚,他就是把陈恭当兄弟。郭刚对陈恭的话可信度极高。
可以说,在《风起陇西》中 ,没有高堂秉的情报工作,就没有张颌的胜利。
2.陈恭是双面间谍
高堂秉是第一代烛龙,也是真正的魏谍,这和原著的设定很不一样。
在原著中,烛龙特指狐冲,诸葛亮负责为狐冲执行任务提供便利。
“丞相的观点是:与其坐等敌人发展内线,不如主动为他们安排一个。这样一来,一旦内线成功取得魏国情报部门的信任,那么我们既可以利用他来防范敌间谍的渗入,又可以通过他来向魏国传送假情报,具有双向的价值。”
无论烛龙在蜀国做什么,他都要权衡利弊,帮助蜀国寻求最大利益。即便向魏国送真情报,他也是在为蜀国谋取更大的利益。
请注意狐忠的设定,双面间谍。
剧版里面让陈恭成为第二代烛龙,就是在延续原著里双面间谍的设定。
然而,陈恭作为双面间谍,只有一种可能——反魏。
街亭案发生后,司闻曹的公信力被严重质疑,李严派上位 ,诸葛亮派被打压。
对诸葛亮派来说,他们非常希望有个人来背锅。
这个人就是陈恭。
然而,陈恭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双面间谍),杀掉他,对蜀国的情报工作有害无益。
于是,诸葛亮的心腹冯膺派了实诚人荀诩执行任务(去之前还考验荀诩对陈恭的信任),杨仪也看出来了,冯膺这样做,就是在找个人救陈恭。
司闻曹派荀诩杀陈恭,就是一出苦肉计。
站在诸葛亮的视角看,佯装找陈恭背锅,其实救陈恭,这些都是可以操作的。
毕竟,从命令传达者冯膺到任务执行者荀诩,他们都是值得信任的员工,这些都在可控范围内。
然而,站在郭淮的视角看,陈恭想要既不暴露间谍身份,也能躲避司闻曹的追杀,这个目标很难完成。
因为陈恭要洗清自己没有提供假情报,就必须揪出司闻曹真的有内奸——第一代烛龙高堂秉。
想要完成这个任务,陈恭离不开荀诩的帮助。
而荀诩是诸葛亮的人,是郭淮无法控制的关键角 {MOD}。
因此,陈恭能担任双面间谍的剧本是诸葛亮给的,而不是郭淮给的。
我相信陈恭是双面间谍,佯装被策反,因为他是蜀国人。
毕竟,在16集以前,他没有做过一件对蜀国不利的事情。
比如说,他向蜀国提供的是真情报,他干掉了潜伏在司闻曹的间谍高堂秉,他瓦解了五仙道在蜀国的根据地。
当然,也会有人说,陈恭这样做就是为了赢得蜀国高层的信任,为他全面执掌司闻曹提供了条件。
但是,这里面有个重要的问题,陈恭根本没有反水的动机啊。
陈恭的蜀国人身份就注定他和魏军水火不容。
陈恭的父亲陈黼被魏军杀害,李严是陈恭的恩师,前者是生育恩,后者是养育恩。
父亲被魏军杀害,而陈恭从小就在蜀国长大,“复兴汉室”已经成为他的价值观,他的妻子翟悦和好友荀诩都是蜀国人,他怎么可能轻易背叛蜀国?
我实在想不明白,郭淮为何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陈恭?
毕竟,做情报工作,最重要的是要确定对方是值得信任的人。
我认为,接下来的剧情应该是陈恭执掌司闻曹,会以烛龙身份防范魏谍的渗入,也会以烛龙的身份向魏国提供假情报。
在此,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大家不要被柳莹骗了,高堂秉才是烛龙,陈恭未必是。
结语:
当然,上面的内容不过是我的个人分析,不代表一定正确。
我的好朋友在刷完16集后,也和我交流,提出了和我完全不一样的看法。
她认为陈恭会背叛蜀国,并且提供三个理由。
理由一:蜀国对他的放弃。街亭事件一出,蜀国立刻就他定位成了叛徒。
理由二:蜀国将他老婆翟悦与荀诩对谍报系统的牺牲看得太理所当然。
理由三、权政相争、政派之间的倾轧让他看不到蜀汉的希望。
这个角度也分析了陈恭的委屈,他给蜀国卖命,而蜀国却把他当棋子。
这里面有小人物的悲哀。
写这篇文章不过是分享一家之言,希望提供一些解读的角度。
在此也欢迎大家和我分享你对陈恭的看法。
最多设置5个标签!
先说观点,高堂秉是烛龙实锤,陈恭的烛龙身份并不确定。
陈恭成为新一任烛龙,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网上关于烛龙身份的争论,让我认识到,人与人的理解力并不相通。
有人说,“陈恭才是真正的烛龙”,高堂秉就是个“跑腿的”。
我不反对咬文嚼字,我反对的是利用咬文嚼字混淆视听。
关于烛龙是谁的话题,郭淮对此有绝对的解释权。
翻译成白话就是,烛龙只是代号,具体指的是负责青萍计划,身份没有暴露的魏国间谍。
再直白一点,从来没有真正的烛龙。
大家千万不要被柳莹的这句话带节奏。
陈恭就是“真正的烛龙”就是吸引人观看的预告片,正片都不好意思出现。
因为“真正的烛龙”这句话根本就站不住脚。
1.高堂秉的战略价值
关于烛龙身份,陈恭和高堂秉之间只存在代际关系,没有真伪之分。在高堂秉没有暴露之前,高堂秉就是烛龙。
准确讲,高堂秉是第一代烛龙,陈恭是第二代烛龙。
因为陈恭是烛龙,就否认高堂秉的烛龙身份,就好比说刘备不是皇帝,刘禅才是真正的皇帝一样可笑。
高堂秉身份暴露,很快就领盒饭,但不可忽略他对魏国的贡献非常大。
我们都知道,马谡失街亭是决定历史走向的大事件。
对蜀国来说,街亭具有非常高的战略价值。只要蜀军能守住街亭,就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街亭失守,魏军打开陇右大门,蜀国腹背受敌,它基本宣告北伐的失败。从此以后,诸葛亮的几次北伐也是无功而返。
用“跑腿的”来形容高堂秉,显然没有认识到街亭案对历史走向的影响。
毕竟,是高堂秉偷改了陈恭提供的情报,他是决定马谡失街亭的关键人物。
有人怀疑陈恭提供的就是假情报。这个可能性非常低。
其一,陈恭就给荀诩说他传达的情报,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而司闻曹却收到不一样的情报。
其二,高堂秉就有白帝的密语雕版,他有作案工具。他有替换情报的作案能力。
郭刚也亲口告诉陈恭,烛龙替换了情报。
剧中的郭刚根本不是大智若愚,他就是把陈恭当兄弟。郭刚对陈恭的话可信度极高。
可以说,在《风起陇西》中 ,没有高堂秉的情报工作,就没有张颌的胜利。
2.陈恭是双面间谍
高堂秉是第一代烛龙,也是真正的魏谍,这和原著的设定很不一样。
在原著中,烛龙特指狐冲,诸葛亮负责为狐冲执行任务提供便利。
无论烛龙在蜀国做什么,他都要权衡利弊,帮助蜀国寻求最大利益。即便向魏国送真情报,他也是在为蜀国谋取更大的利益。
请注意狐忠的设定,双面间谍。
剧版里面让陈恭成为第二代烛龙,就是在延续原著里双面间谍的设定。
然而,陈恭作为双面间谍,只有一种可能——反魏。
街亭案发生后,司闻曹的公信力被严重质疑,李严派上位 ,诸葛亮派被打压。
对诸葛亮派来说,他们非常希望有个人来背锅。
这个人就是陈恭。
然而,陈恭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双面间谍),杀掉他,对蜀国的情报工作有害无益。
于是,诸葛亮的心腹冯膺派了实诚人荀诩执行任务(去之前还考验荀诩对陈恭的信任),杨仪也看出来了,冯膺这样做,就是在找个人救陈恭。
司闻曹派荀诩杀陈恭,就是一出苦肉计。
站在诸葛亮的视角看,佯装找陈恭背锅,其实救陈恭,这些都是可以操作的。
毕竟,从命令传达者冯膺到任务执行者荀诩,他们都是值得信任的员工,这些都在可控范围内。
然而,站在郭淮的视角看,陈恭想要既不暴露间谍身份,也能躲避司闻曹的追杀,这个目标很难完成。
因为陈恭要洗清自己没有提供假情报,就必须揪出司闻曹真的有内奸——第一代烛龙高堂秉。
想要完成这个任务,陈恭离不开荀诩的帮助。
而荀诩是诸葛亮的人,是郭淮无法控制的关键角 {MOD}。
因此,陈恭能担任双面间谍的剧本是诸葛亮给的,而不是郭淮给的。
我相信陈恭是双面间谍,佯装被策反,因为他是蜀国人。
毕竟,在16集以前,他没有做过一件对蜀国不利的事情。
比如说,他向蜀国提供的是真情报,他干掉了潜伏在司闻曹的间谍高堂秉,他瓦解了五仙道在蜀国的根据地。
当然,也会有人说,陈恭这样做就是为了赢得蜀国高层的信任,为他全面执掌司闻曹提供了条件。
但是,这里面有个重要的问题,陈恭根本没有反水的动机啊。
陈恭的蜀国人身份就注定他和魏军水火不容。
陈恭的父亲陈黼被魏军杀害,李严是陈恭的恩师,前者是生育恩,后者是养育恩。
父亲被魏军杀害,而陈恭从小就在蜀国长大,“复兴汉室”已经成为他的价值观,他的妻子翟悦和好友荀诩都是蜀国人,他怎么可能轻易背叛蜀国?
我实在想不明白,郭淮为何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陈恭?
毕竟,做情报工作,最重要的是要确定对方是值得信任的人。
我认为,接下来的剧情应该是陈恭执掌司闻曹,会以烛龙身份防范魏谍的渗入,也会以烛龙的身份向魏国提供假情报。
在此,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大家不要被柳莹骗了,高堂秉才是烛龙,陈恭未必是。
结语:
当然,上面的内容不过是我的个人分析,不代表一定正确。
我的好朋友在刷完16集后,也和我交流,提出了和我完全不一样的看法。
她认为陈恭会背叛蜀国,并且提供三个理由。
理由一:蜀国对他的放弃。街亭事件一出,蜀国立刻就他定位成了叛徒。
理由二:蜀国将他老婆翟悦与荀诩对谍报系统的牺牲看得太理所当然。
理由三、权政相争、政派之间的倾轧让他看不到蜀汉的希望。
这个角度也分析了陈恭的委屈,他给蜀国卖命,而蜀国却把他当棋子。
这里面有小人物的悲哀。
写这篇文章不过是分享一家之言,希望提供一些解读的角度。
在此也欢迎大家和我分享你对陈恭的看法。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