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4 14:13发布
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现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具有充
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现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什么是心理健康
健康是人类生存极为重要的内容,它对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健康呢?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360问答且应当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可见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特征如下:
智力正常
人的智力分为超常、正常和低常三个等级。正常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情绪稳定与愉快
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片上变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如果一个人经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喜怒无常,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行为协调统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支配,思想与行为是史维赵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最阻请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话石拿鱼束最免若艺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治疗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采家端合止导示告培误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许图工北求业增孔康的重要方法。
良好的适应能力
人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无论现实环境有什么样的变化,都将能够适应,这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以上是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但是心理健康并非是超人的非凡状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个方面都有表现,只要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http://www.***.com/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
http://www.***.cn/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线 http://www.***.com/cinde亲扬氧此x1-new12.asp?tab=&menuid=240中国心理保健师培训网
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失温损袁贵鲁走身及; 2、防御压力和治疗反应性心理障碍中的心理学问题; 3、培养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中的心理学问题。
心理健康与身心灵合一疗法
背景
在快节奏的社会里,亚健康话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有时晚上辗转难眠。 ·睡不安稳,或入睡后惊醒、多梦。 ·经常有不明原因的头痛。 ·经常感觉到莫名的情绪压抑,祥扮总觉得心里不舒服。 ·在面对压力与冲突时,内心挣扎着各种声音,让人不知所措。 谨源灶·面对目标与理想蓝图,有深厚的无助感与脆弱感。 ·生活在压力、焦虑和紧张之中。 “亚健康”和“疾病”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如何才能将自己调整到健康、快乐的生命状态?我们可以从我们的身体中得到一些什么样的讯息。传统观念中,人们往往容易物化地看待自己:包括自己的身体。我们将自己视为疾病的受害者,身、心、灵分离。我们对自己的失察,导致了生命不同层面的症状:生理上的亚健康、心理上的压力、焦虑、自恨,无法排遣的孤独感。它更反映在我们的关系中:我们对他人充满了指责、愤怒与抱怨的能量。
心理健康的途径
(1)自我肯定。人要不断地否定和肯定自己才能进步,而否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肯定方向发展,自我肯定,保持坚定的信念,往往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2)抛弃自卑。自卑需要三个条件:一是缺乏成功的体验;二是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估;三是自我评估偏颇。要抛弃自卑,首先要裂团战胜自我,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要有坚强的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时要对自己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 (3)增强自信。 (4)心理调节和情绪调节
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
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主要表现
1、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人际关系上 (1)师生关系的问题; (2)亲子关系的问题; (3)同伴或同学关系的问题; (4)对异性的看法问题; (5)人际交往障碍问题。 2、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学习上 (1)学习压力问题; (2)厌学问题; (3)学习困难问题; (4)学习障碍问题。 3、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自我”上 (1)自我评价问题; (2)自我体验问题; (3)自制力问题。
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外部社会因素
(1)社会因素; (2)学校因素; (3)家庭因素; (4)大众传媒因素; (5)网络因素。 2、学生内部自身因素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
(1)体现为学习的主体; (2)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 (3)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 (4)在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 (5)在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忧惧; (6)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 (1)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 (2)能客观了解他人; (3)关心他人的要求; (4)诚心的赞美和善意的批评; (5)积极地沟通; (6)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 3、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
(1)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 (2)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 (3)及时而正确地归因能够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 (4)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5)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 (6)具有自制力。
相关图书
基本信息
书 名: 《心理健康》
作 者:栗九红,刘玉娟
出版社: 东北大学出版社
最多设置5个标签!
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现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什么是心理健康
健康是人类生存极为重要的内容,它对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健康呢?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360问答且应当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可见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特征如下:
智力正常
人的智力分为超常、正常和低常三个等级。正常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情绪稳定与愉快
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片上变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如果一个人经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喜怒无常,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行为协调统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支配,思想与行为是史维赵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最阻请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话石拿鱼束最免若艺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治疗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采家端合止导示告培误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许图工北求业增孔康的重要方法。
良好的适应能力
人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无论现实环境有什么样的变化,都将能够适应,这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以上是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但是心理健康并非是超人的非凡状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个方面都有表现,只要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http://www.***.com/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
http://www.***.cn/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线 http://www.***.com/cinde亲扬氧此x1-new12.asp?tab=&menuid=240中国心理保健师培训网
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失温损袁贵鲁走身及; 2、防御压力和治疗反应性心理障碍中的心理学问题; 3、培养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中的心理学问题。
心理健康与身心灵合一疗法
背景
在快节奏的社会里,亚健康话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有时晚上辗转难眠。 ·睡不安稳,或入睡后惊醒、多梦。 ·经常有不明原因的头痛。 ·经常感觉到莫名的情绪压抑,祥扮总觉得心里不舒服。 ·在面对压力与冲突时,内心挣扎着各种声音,让人不知所措。 谨源灶·面对目标与理想蓝图,有深厚的无助感与脆弱感。 ·生活在压力、焦虑和紧张之中。 “亚健康”和“疾病”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如何才能将自己调整到健康、快乐的生命状态?我们可以从我们的身体中得到一些什么样的讯息。传统观念中,人们往往容易物化地看待自己:包括自己的身体。我们将自己视为疾病的受害者,身、心、灵分离。我们对自己的失察,导致了生命不同层面的症状:生理上的亚健康、心理上的压力、焦虑、自恨,无法排遣的孤独感。它更反映在我们的关系中:我们对他人充满了指责、愤怒与抱怨的能量。
心理健康的途径
(1)自我肯定。人要不断地否定和肯定自己才能进步,而否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肯定方向发展,自我肯定,保持坚定的信念,往往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2)抛弃自卑。自卑需要三个条件:一是缺乏成功的体验;二是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估;三是自我评估偏颇。要抛弃自卑,首先要裂团战胜自我,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要有坚强的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时要对自己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 (3)增强自信。 (4)心理调节和情绪调节
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
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主要表现
1、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人际关系上 (1)师生关系的问题; (2)亲子关系的问题; (3)同伴或同学关系的问题; (4)对异性的看法问题; (5)人际交往障碍问题。 2、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学习上 (1)学习压力问题; (2)厌学问题; (3)学习困难问题; (4)学习障碍问题。 3、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自我”上 (1)自我评价问题; (2)自我体验问题; (3)自制力问题。
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外部社会因素
(1)社会因素; (2)学校因素; (3)家庭因素; (4)大众传媒因素; (5)网络因素。 2、学生内部自身因素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
(1)体现为学习的主体; (2)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 (3)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 (4)在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 (5)在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忧惧; (6)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 (1)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 (2)能客观了解他人; (3)关心他人的要求; (4)诚心的赞美和善意的批评; (5)积极地沟通; (6)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 3、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
(1)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 (2)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 (3)及时而正确地归因能够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 (4)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5)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 (6)具有自制力。
相关图书
基本信息
书 名: 《心理健康》
作 者:栗九红,刘玉娟
出版社: 东北大学出版社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