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2 10:24发布
一、腹股沟斜疝⑴腹股沟斜疝种类根据鞘状突闭塞的不同形态小儿腹股沟斜疝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腹膜鞘状突完全未闭,疝囊的主要部分为睾丸固有鞘膜囊和精索
疝气是啥?
很多在孩子哭闹时,肚脐或腹股沟的位置会突起,这种情况被称为疝气。
根据发生的位置不同,分为脐疝或腹股沟疝等,其中脐疝和腹股沟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的疾病,多发于婴幼儿期或儿童早期。
对于孩子来说,大部分疝气是先天性的(虽然也有后天的因素存在,但很少)。
这在新生儿中是常见的疾病,新生儿发病率在5%左右,而早产儿的发病率高达30%。
说了这么多,疝气到底是什么,真的如老人所说,是宝宝哭闹太厉害而哭出来的吗?总哭闹的孩子更容易得疝气吗?
疝气在医学上的解释是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疝气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宝宝腹壁的某个位置没有发育好,存在腹壁肌肉薄弱或发育不全的地方,导致器官移位。
啥玩意儿?咋没看太明白?
简单地说就是内脏没在自己该待的地,而是通过身体没发育好而存在的“洞”时不时地钻出来一下,占到别的器官的领地上。
所以说,疝气并不是老人们口中所说因孩子脾气大,而产生的某种神奇“气体”,而是我们体内的某个器官跑到了不该去的地方,这是一种生理结构发育不全的情况。
而孩子哭闹只是诱因,就算孩子不哭闹,缺损的位置也一样存在,只是发现的早晚而已。
而且,除了哭闹,孩子打喷嚏、咳嗽或做其他用力的事时,突起也会出现。相反,如果孩子腹腔发育良好,并不存在缺损,不管孩子如何哭闹也不会得疝气。
脐疝和腹股沟疝
下面我们分别来详细说一下脐疝和腹股沟疝这两种疝气。
1
脐疝
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肚脐处的疝,这是因为腹壁在肚脐处肌肉薄弱或发育不全,也就是有个“洞”。
当孩子因哭闹而发力或使劲时,肠子就钻到了肚脐眼里面,形成肚脐处的一个突起。当孩子恢复平静后,突起的地方又自己缩回去。
突起时肚脐处的皮肤往往紧绷而发亮,有的家长担心,会不会把肚脐撑开,肠子跑露出来。其实不用担心,人类的皮肤非常有弹性和韧性,如果不受外部创伤,一般不会撑开。
而且,大多数的脐疝都是可以自愈的,家长不需要过于担心。
但以下情况需要注意:
突起的地方比较硬。
2岁之后依然没有好转。
在孩子平静之后,突起并没有缩回去或伴随着疼痛。
这种情况就需要去看医生,听取医生的治疗建议。
2
腹股沟疝
和脐疝的原理一样,腹股沟疝也是因为腹股沟处肌肉薄弱或发育不全,附近的器官,如肠子,膀胱,甚至是卵巢(女宝的情况比较少),通过薄弱或缺损的地方挤了出来,在外边就形成了一个突起。
正常情况下,突起的肿块会在孩子安静下来的时候,缩回去。
腹股沟疝绝大部分患者都是男宝宝,这和男宝的生理结构有关,一般右侧腹股沟疝比左侧的更为常见,双侧发生疝气的较为少见。
虽然听上去挺恐怖的,看上去确实也很吓人,但绝大数的疝气都不会让宝宝有生命危险,宝宝也不会因此感到什么不适。
但腹股沟疝也不是绝对的安全,虽然大多时候突出来的地方都可以自己缩回去。
这种情况需要重视:
如果疝气突起较大或者缺口较小,突起的包块很容易被卡住,不能缩回腹腔(这种情况被称为腹股沟疝嵌顿)。孩子因为疼痛而哭闹不止,同时还伴有呕吐、便秘等症状,这时候就需要马上去看医生。
如果突起包块被卡的时间太长,会红肿发炎,组织供血被切断,挤出来被卡住的器官很可能因缺血而坏死。这种情况非常危险,需要立即,急诊。(家长切忌随意自己动手将突起的包块塞回去)
敲黑板,画重点!
一般腹股沟疝很难自愈,绝大部分都需要通过手术来治疗。
但腹股沟疝的手术,国内外的医生给出的建议也不太一样。
美国:医生会建议一旦发现孩子有腹股沟疝应尽快手术。越晚手术,孩子发生疝气嵌顿的可能性就越高,危险性也就越大。
中国:建议先观察半年或一年,看孩子是否可以自愈,一般在孩子一岁后再进行手术。(但如果发生长时间嵌顿,也需要立即手术)
所以,具体情况,还需要家长根据自家娃的情况综合考虑,并及时到医院咨询,听取医生的建议,决定什么时候进行手术。
脐疝带能用吗?
通常很多孩子在发现存在脐疝的情况,老人会建议带脐疝带,勒住宝宝的肚子,这样就可以防止肠子钻出来。
但是,其实脐疝带没有任何治疗脐疝的作用,脐疝的痊愈靠宝宝自己脐周腹壁组织的发育完全,防止肠管外逃。
反而,有了脐疝带的阻挡,肠子容易从脐疝带和腹壁肌肉间的缝隙挤出来,这个过程宝宝的肠管很容易受伤,变得肿大而不容易收回去,造成嵌顿。
而且,我们的视线被脐疝带挡住,无法及时察觉到孩子肚脐的异常,一旦嵌顿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孩子肠管坏死,后果不敢想象。
如果孩子脐疝很轻,也是可以选择给宝宝佩戴脐疝带的(当然即使不带宝宝也可以自己痊愈)。
因此,不建议盲目地给孩子带脐疝带,应到医院听取医生的评估,看孩子是否需要。
腹股沟疝带也是同理。
最多设置5个标签!
疝气是啥?
很多在孩子哭闹时,肚脐或腹股沟的位置会突起,这种情况被称为疝气。
根据发生的位置不同,分为脐疝或腹股沟疝等,其中脐疝和腹股沟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的疾病,多发于婴幼儿期或儿童早期。
对于孩子来说,大部分疝气是先天性的(虽然也有后天的因素存在,但很少)。
这在新生儿中是常见的疾病,新生儿发病率在5%左右,而早产儿的发病率高达30%。
说了这么多,疝气到底是什么,真的如老人所说,是宝宝哭闹太厉害而哭出来的吗?总哭闹的孩子更容易得疝气吗?
疝气在医学上的解释是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疝气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宝宝腹壁的某个位置没有发育好,存在腹壁肌肉薄弱或发育不全的地方,导致器官移位。
啥玩意儿?咋没看太明白?
简单地说就是内脏没在自己该待的地,而是通过身体没发育好而存在的“洞”时不时地钻出来一下,占到别的器官的领地上。
所以说,疝气并不是老人们口中所说因孩子脾气大,而产生的某种神奇“气体”,而是我们体内的某个器官跑到了不该去的地方,这是一种生理结构发育不全的情况。
而孩子哭闹只是诱因,就算孩子不哭闹,缺损的位置也一样存在,只是发现的早晚而已。
而且,除了哭闹,孩子打喷嚏、咳嗽或做其他用力的事时,突起也会出现。相反,如果孩子腹腔发育良好,并不存在缺损,不管孩子如何哭闹也不会得疝气。
脐疝和腹股沟疝
下面我们分别来详细说一下脐疝和腹股沟疝这两种疝气。
1
脐疝
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肚脐处的疝,这是因为腹壁在肚脐处肌肉薄弱或发育不全,也就是有个“洞”。
当孩子因哭闹而发力或使劲时,肠子就钻到了肚脐眼里面,形成肚脐处的一个突起。当孩子恢复平静后,突起的地方又自己缩回去。
突起时肚脐处的皮肤往往紧绷而发亮,有的家长担心,会不会把肚脐撑开,肠子跑露出来。其实不用担心,人类的皮肤非常有弹性和韧性,如果不受外部创伤,一般不会撑开。
而且,大多数的脐疝都是可以自愈的,家长不需要过于担心。
但以下情况需要注意:
突起的地方比较硬。
2岁之后依然没有好转。
在孩子平静之后,突起并没有缩回去或伴随着疼痛。
这种情况就需要去看医生,听取医生的治疗建议。
2
腹股沟疝
和脐疝的原理一样,腹股沟疝也是因为腹股沟处肌肉薄弱或发育不全,附近的器官,如肠子,膀胱,甚至是卵巢(女宝的情况比较少),通过薄弱或缺损的地方挤了出来,在外边就形成了一个突起。
正常情况下,突起的肿块会在孩子安静下来的时候,缩回去。
腹股沟疝绝大部分患者都是男宝宝,这和男宝的生理结构有关,一般右侧腹股沟疝比左侧的更为常见,双侧发生疝气的较为少见。
虽然听上去挺恐怖的,看上去确实也很吓人,但绝大数的疝气都不会让宝宝有生命危险,宝宝也不会因此感到什么不适。
但腹股沟疝也不是绝对的安全,虽然大多时候突出来的地方都可以自己缩回去。
这种情况需要重视:
如果疝气突起较大或者缺口较小,突起的包块很容易被卡住,不能缩回腹腔(这种情况被称为腹股沟疝嵌顿)。孩子因为疼痛而哭闹不止,同时还伴有呕吐、便秘等症状,这时候就需要马上去看医生。
如果突起包块被卡的时间太长,会红肿发炎,组织供血被切断,挤出来被卡住的器官很可能因缺血而坏死。这种情况非常危险,需要立即,急诊。(家长切忌随意自己动手将突起的包块塞回去)
敲黑板,画重点!
一般腹股沟疝很难自愈,绝大部分都需要通过手术来治疗。
但腹股沟疝的手术,国内外的医生给出的建议也不太一样。
美国:医生会建议一旦发现孩子有腹股沟疝应尽快手术。越晚手术,孩子发生疝气嵌顿的可能性就越高,危险性也就越大。
中国:建议先观察半年或一年,看孩子是否可以自愈,一般在孩子一岁后再进行手术。(但如果发生长时间嵌顿,也需要立即手术)
所以,具体情况,还需要家长根据自家娃的情况综合考虑,并及时到医院咨询,听取医生的建议,决定什么时候进行手术。
脐疝带能用吗?
通常很多孩子在发现存在脐疝的情况,老人会建议带脐疝带,勒住宝宝的肚子,这样就可以防止肠子钻出来。
但是,其实脐疝带没有任何治疗脐疝的作用,脐疝的痊愈靠宝宝自己脐周腹壁组织的发育完全,防止肠管外逃。
反而,有了脐疝带的阻挡,肠子容易从脐疝带和腹壁肌肉间的缝隙挤出来,这个过程宝宝的肠管很容易受伤,变得肿大而不容易收回去,造成嵌顿。
而且,我们的视线被脐疝带挡住,无法及时察觉到孩子肚脐的异常,一旦嵌顿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孩子肠管坏死,后果不敢想象。
如果孩子脐疝很轻,也是可以选择给宝宝佩戴脐疝带的(当然即使不带宝宝也可以自己痊愈)。
因此,不建议盲目地给孩子带脐疝带,应到医院听取医生的评估,看孩子是否需要。
腹股沟疝带也是同理。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