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什么地方产苹果?

2022-06-02 15:48发布

展开3全部中国苹果主要生产地有:天水、静宁、白水、延安、灵宝、万荣、烟台、静宁、沂源、蒙阴、砀山。其他地方不生产苹果的原因主要是,苹果生产栽培要求比较高,是喜低

展开3全部中国苹果主要生产地有:天水、静宁、白水、延安、灵宝、万荣、烟台、静宁、沂源、蒙阴、砀山。其他地方不生产苹果的原因主要是,苹果生产栽培要求比较高,是喜低
4条回答
2022-06-02 16:36

中国苹果的生产最初是自西向东逐步扩展的。新疆及河西走廊是中国绵苹果和花红等小苹果的最早生产基地,从3世纪起逐步转向华北及长江流域传播;东北则为抗寒小苹果的老产区。19世纪中叶,西洋苹果引进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便成为西洋苹果的主要产区,并逐渐扩展至整个渤海湾地区。100多年来栽培品种新旧更替,生产区域不断扩大,到90年代,苹果栽培已扩展到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就其生产规模,以及气候等条件,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6个生产区。

(一) 东北小苹果产区

以黑龙江、吉林为主,包括辽宁年平均气温<8℃并且1月平均气温-12℃线以北地区,内蒙古东南部和阴山以北地区,以及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部,气温一般在6-8℃,1月平均气温在-12℃以下,7月平均气温为20-30℃,年降水一般为400-600mm,但东南部较多,可达800mm,且雨热同季,对中、小苹果生长有利。年日照在2300-2500h,集中于生长季节,惟积温较低,仅2200-3200℃。

(二) 西北苹果产区

本区包括范围很广,东起山西中北部,包括陕西中北部,宁夏、内蒙古阴山以南,甘肃的河西走廊,青海的黄河-湟水沿岸低于2000m的地区和新疆的伊犁、阿克苏、喀什、焉耆盆地等地。地势高(苹果栽培区平均海拔在800-2000m),纬度高,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降水量少是其特点。

(三) 渤海湾苹果产区

本区是西洋苹果的老产区。包括辽南、辽西、胶东、河北省大部和北京、天津两市,1990年全区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3.3%,年产2.7327×106t。1991年后,也有较大的发展,但辽宁省的增长较缓,以至全区在全国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为55.3%,1995年全区苹果产量为7.7539×106t。从气候条件的差异上,又可分为以下三个小区。
1、辽南、辽西产区 苹果商品性生产主要分布在年平均8-10℃,和1月平均温度-10℃的等温线以南地区。辽南以大连、普兰店、瓦房店、盖州、营口为集中产区;辽西则以葫芦岛市、锦县等地为主, 辽阳、鞍山、朝阳等地数量较少。
2、山东产区 山东是中国绵苹果的老产区之一,大部在鲁中山区和济南附近。引进西洋苹果后,首先在胶东半岛集中发展,以后逐渐扩大到全省。
3、河北和京、津产区 河北省主要集中于北部,其中以唐山、承德和张家口等地为最多,1980年三地栽培面积约占总面积的53.7%,石家庄地区为新产区,约占10%左右,其他各地都是在70年代后逐步得到发展。

(四) 中部苹果产区

从北纬35。以南到淮河、秦岭以北,东起连云港,经徐州、郑州,西至宝鸡是中国新兴的一条最长的苹果栽培带。
1、黄河故道产区 洛阳以东,以黄河故道为主体,年平均气温在13-15℃之间,1月平均气温为-1.6--l℃,4-l0月平均温度>20℃,7月平均在27-28℃。年降水量大于650-l000mm,东部高于西 部。年日照在2300-2500h。有效积温高,在4500℃以上。故道地带土壤为冲积沙土,西 部以粗沙土为主,东部细沙土为主,间有飞沙、淤土和部分砂礓土。pH7-8,土壤有机质含 量低。
2、秦岭北麓产区 包括渭河两岸,河南西部以及湖北西北部山区、山西的南端,地势较东部黄河故道区高, 一般在400-800m之间。年平均气温除渭河滩地和晋南较高外,大部分在13-14℃之间;1 月平均温度>0℃,7月平均温度在26-27℃之间,山区平均在26℃以下;年降水较少,约为 600mm上下,分布均较东部均匀,鄂西山区则多达1100mm;年日照2000h左右,积温在 3600-4000℃之间。高海拔地段夏季凉爽,昼夜温差较大。

(五) 西南高地苹果产区

以四川省为主(则四川盆地除外),包括西藏、云南和贵州等地低纬度的高山区。本区早在 20世初,已有零星的苹果生产,品种来自美国、法国和印度,但局限于个别庄园或其附近栽 植,从50年代起,才逐步发展起来,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优质出口苹果基地之一,由于地处 边远,发展较迟,产量较低,1990年约产8.39×l04t,占全国总量的1.9%。l991年以后,四川、云南发展比较多,但不及西北产区快,故1995年栽培面积仍只有8.58×104hm2,占全国总面积的2.9%,产量为1.97×105t,占全国总产的1.4%。本区大致可分为3个小区。
1、川西产区 以四川阿坝、甘孜两个藏族自治州为主,以至陕西秦岭以南的凤县等地,其中以茂汶、小金、理县、康定、巴塘等地栽培最早,1952年茂汶等地开始从辽宁引入48个品种,1956-1958年开始大量栽培。
2、云贵川(三角地带)产区 地处金沙江两侧的冷凉高地,包括四川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东北部的昭通、宣威地区和贵州西北部的威宁、毕节地区;这一范围内,地貌复杂,果树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布,在气候条件上,早、雨季分明。
3、西藏河谷产区 属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的苹果产区。正式栽培苹果是1956年,从陈毅代表中央政府到西藏时所带的金冠、元帅和国光苹果苗开始,60年代中期发展较快,西藏在昌都以南和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各地,在2250-3500m的山间谷地之间,均有苹果生产。

(六) 暖地苹果产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苹果生产曾历经曲折,经过30多年的试验-推广-再试验,到80年代后期,能正常生产的只有四川盆地、鄂西南、浙江和闽北等地。而皖南、赣北、湘西、鄂西等地山区仅有少量早、中熟苹果栽培,不适于大面积商品性生产。据1990年不完全统计,本区苹果产量仅2×l04-3×104t,占全国总量的0.5%左右,1991年以后略有下降趋势。
1、长江中游产区 四川盆地是老产区,本区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上,6-8月份平均气温为25-28℃,1月平均气温在3-6℃,有效积温在5000-5500℃;年降水量为1000-1500mm;日照较少,仅1500-2000h;土壤以红壤和山地黄壤为主,偏酸性,较粘重。其总的特点是苹果生产季高温多湿,生长快,成熟早,病害多,不耐藏。
2、东南沿海产区 1958年,苹果南移曾一度盛行,长江以南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由于气候、土壤差异太大,到60年代末已证明基本失败。70年代前半期,浙江、福建、安徽南部再度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1975年,总面积有4200hm2。80年代后,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民自主种植,浙江省苹果栽培有一定规模,苏南和闽北仅有少量生产。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