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什么地方产苹果?

2022-06-02 15:48发布

展开3全部中国苹果主要生产地有:天水、静宁、白水、延安、灵宝、万荣、烟台、静宁、沂源、蒙阴、砀山。其他地方不生产苹果的原因主要是,苹果生产栽培要求比较高,是喜低

展开3全部中国苹果主要生产地有:天水、静宁、白水、延安、灵宝、万荣、烟台、静宁、沂源、蒙阴、砀山。其他地方不生产苹果的原因主要是,苹果生产栽培要求比较高,是喜低
4条回答
2022-06-02 16:22

中国土生苹果品种在清朝以前曾在今河北、山东等地广泛种植,其特点是产量少、果实小、皮薄、味道甘美,但不耐储存,容易破损,因此价格昂贵,清朝时期北京旗人用其当作供果。清朝末年,美国人在山东烟台等地引进西洋品种苹果,日本在日俄战争之后,也在关东州的熊岳设立农业试验基地,引进西洋苹果并进行杂交改良。民国时期以后,西洋品种苹果逐渐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主要地位,中国土生品种苹果逐渐被果农淘汰,种植范围不断缩小,最后仅河北省怀来地区有少量保存,但这些果树也于1970年代前后在中国灭绝。
中国栽培的西洋苹果品种来自多种渠道。最早是于1870年前后由美国传教士传入山东烟台。以后,德国品种输入青岛;法国人又引种入云南;英国人引种入西藏和四川雅安。辽宁旅大地区的苹果品种最早约在1902年由俄国引入,1910年又有日本人输入一批品种。1930年前后形成了辽南、胶东两大苹果产区。以后,黄河故道、秦岭北麓以及河北、山西等苹果新基地开始形成,渤海湾老产区也迅速扩大。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①气温。中国经济栽培区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温度为 8~14℃的地区。一般大苹果的栽培北限为最冷月的旬平均温度不低于-14℃,或日平均温度为-20℃的天数不超过15天;绝对最低气温在-30℃以上。南限的气温条件是有50天以上的落叶休眠期,日均温7℃左右的天数在10天以上;夏季各月平均气温均低于27~28℃。夏秋季气温过高,果实提早成熟,发育期短,不利于提高品质和贮藏性。②雨量。生长季节干旱、高温时,需水量大。中国主产区的年降雨量在500~800毫米范围内。雨量分布正常的年份,基本上能满足需要。花期多雨则影响授粉和座果。③光照。早、中熟品种光合作用的饱和点一般为35000~50000勒克斯,补偿点为300~450勒克斯。年日照少于1500小时,或成熟季节前月日照不足150小时的地区,不利于红 {MOD}品种的着 {MOD}。在高海拔积温低的地区,强日照可以补充部分热量,有助于中、晚熟品种果实的发育。④土壤。pH低于4~4.5,或高于7.5~8时,易引起苹果的生理病害。含盐总量在0.13%以下时可正常生长。土质以砂质壤土最适宜。

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温度:苹果是喜冷凉干燥的温带果树,要求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年较差小,日较差大。适宜的温度范围是年平均气温9—14℃,冬季极端最底温不低于-12℃,夏季最高月均温不高于20℃,≥10℃年积温5000℃左右,生长季节(4—10月)平均气温12—18℃,冬季需7.2℃以下低温1200—1500小时,才能顺利通过自然休眠。低温时间不足,发叶、开花推迟而不整齐,有的花芽甚至不萌动,到了5月鳞片松开脱落,成为枯桩,严重降低产量;绝对低温低于-30—-32℃,又发生冻害。据调查,苹果在云南不同海拔和温度地区的表现如下表。

表1苹果在云南不同海拔和温度地带的表现

海拔高度(米)年平均气温()丰产性果实品质病虫害生长规律适宜性

1800以下15以上`差差重不正常不适宜

1800—200014—15中中较重较正常次适宜

2000—220013—14丰上轻正常适宜

2400—250012—12.5

2200—240012—13高优极轻正常最适宜

在2200—2400米、平均温12—13℃地带,苹果表现好的原因,主要是夏秋昼夜温差,积温足,紫外光线强,苹果表现丰产稳产,果 {MOD}鲜艳,果形高装,五棱分明,糖和维生素C含量高,含酸量低,果胶粘性大,风味好,耐贮性和耐寒性强。冬季低温足,果树能顺利通过自然休眠,花芽质量好,次春按时萌动,发芽、开花整齐,坐果率高,病虫害少而轻,所以是苹果的最适宜地区。海拔2000—2200米、年均温13—14℃和海拔2400—2500米、年均温12—12.5℃地区,紧接最适宜区的下带和上带,是苹果的适宜区。海拔1800—2000米、年均温14—15℃地区,冬温偏高,在“冷冬”年份基本能顺利通过休眠,次年表现较正常;在“暖冬”年份,不能顺利打破休眠,就会出现发芽推迟、开花不整齐、产量降低,所以是苹果的次适宜地区。海拔1800米以下、年均温15℃以上地区,夏秋温度过高,降温晚,不仅果实着 {MOD}差,糖低酸高,而且枝叶猛长,营养生长期长,迟迟水落叶,花芽分化不良;冬温过高,休眠期低温时数不足,花芽不能顺过休眠,扰乱了正常生活规律而导致生理紊乱,次春发芽、开花不整齐,坐果率低,病虫害多而严重;在海拔2600米以上、年均温9℃以下地带,又年积温和生长期温度不足,树变矮小,节间变短,果实细胞分裂数目少和膨大系数小,导致果小、皮厚、肉硬、糖低,均是苹果的不适宜地区。因此,发展苹果应选最适宜和适宜地区建园,才能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优势和品种的优良性状,获得高产优质的果品,收到最佳经济效益。

二、雨量:苹果虽原产在夏天干燥的内陆气候地区,喜较干燥环境,但生长期仍需充足水和适宜的空气的湿度,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但雨量过多,湿度过大,又会导致枝叶茂密,病虫严重,果实 {MOD}差,糖低酸浓。一般以年雨量500—1000毫米、空气湿度60%—70%为宜。由于云南雨水的时空分布不匀,旱雨季分明,所以2—5月旱季,应结合追肥每月灌透水一次,以满足发叶抽梢和开花结果所需的水分;雨季又要做好排水,降低土壤含水量和空气湿度,以减轻病虫发生和提高果实品质。

三、光照:苹果是喜光性果树。据测定,多数品种的光补偿点为600—940勒克斯,饱和点为24000—75000勒克斯。光照不足,直接降低光合作用和树体营养水平,并影响果实着 {MOD}和糖分转化;强烈的直射光过多和照射的时间过长,又易引起枝干和果实灼伤。所以一定要选好园地和做好整形修剪,改善通风透光和叶幕层合理,才能避免前述弊端。

四、地势:平地、山地、海滩、河涂都可种植,但以向阳、开阔、背风、四周植被较好的缓斜地,光照好,灌排方便,种植最好;洼地、箐沟,虽土层深厚,但光照差,雨季易积水,空气湿度过大;陡坡地,土层浅薄,土壤瘦,水土流失重,均不利于果树生长。

五、土壤:苹果对土壤的要求不严,粘土、砂土、壤土均可,但以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最好。土层浅薄、石砾过多的粘重土壤,须改良后方可种植。适应酸碱度的范围为PH值5.3—8.2,最适为5.4—6.8。低于5.4,过酸,易出现缺硼、缺钙引发的缩果病和苦痘病;高于7.8,偏碱,易出现缺铁,引起叶片失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