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1 02:14发布
我个人认为不会,因为你是携带者,又不是真正的患者。实在不行,找医生问问,这样大家都放心。
参考资料:http://bbs.ganbing.net/simple/index.php?t23875.html
没问题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多指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ASC),就是指血液检测单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也有说指乙肝抗原、抗体检测阳性各种模式者(表面抗体单项阳性除外),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一般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可照常工作和学习。 据统计,我国约十分之一人可能携带乙肝病毒。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母婴传播及免疫功能较弱的青少年、成人接触乙肝病毒。 无症状HBsAg携带者分为3类:1.患过肝炎而本人全然不知。因其临床症状和肝脏损害轻微且很快痊愈,仅表现为病后的HBsAg携带状态。2.健康携带者,经多次反复化验肝功能均属正常,无任何症状体征 ,甚至作肝活检时亦未见病理损害,肝组织结构完整。3.经肝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 第一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应进行医学跟踪,每3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以便及时了解有无肝损害,若有肝损则应及时治疗。 第二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可以照工作、学习和劳动,大部分人预后良好,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机体自身免疫状态的改善可以自然转阴。 第三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经证实肝脏有病理损害后,应按现症病人对待,及时进行治疗。 无症状HBsAg携带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这些人体内有病毒存在,而且有进行复制或传染他人的可能性,故不应从事饮食服务行业及保育工作。HBsAg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及公共卫生、养成良好的 卫生习惯,实行分餐制;不与他人混用洗漱用品。女性还要注意经期卫生,防止经血污染日常生活用品。 目前对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医学处理原则主要有三条:1.保护肝脏:绝对 戒酒,避免过劳,保持心情舒畅,合理营养,定期复查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功能,必要时可服用抗坏血酸、保甘维养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加强肝脏营养,忌盲目用药。2.抗乙肝病毒治疗: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如选用干扰素、拉米夫定、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以及中成药等。3.家庭个人卫生处理:家庭其他成员可注射乙肝疫苗预防感染。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生活用具、衣物等可用0.2%的84消毒液浸洗(20 分钟),餐具亦可采用蒸煮30分钟的办法消毒或分离使用。 总之,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转归良好,有一小部分可自然转阴;大部分为持续稳定的终身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其中约有半数出现肝脏轻微的病理变化,这种变化是相对稳定的一种乙肝病毒持续感染的低反应状态,需要治疗。);但大约3%可发生肝炎,且发生肝癌的可能性也较非携带者大得多。 乙肝病毒携带者要加强免疫调整和肝脏营养,请参考肝脏针对性高营养新方法:肝病的营养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急性、慢性、淤胆型和重症型肝炎,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例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达60%,HBsAg阳性率约为10-15%。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 乙肝的传播途径 1.血源性传播:接受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 2.母婴传播:乙肝病毒能通过胎盘传播(宫内传播),或在孕妇分娩时从产道传播(围产期传播)。 3.医源性传播: 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而未经消毒或处理不当可造成传播。 4.性接触传播: 性乱交、同性恋性接触及夫妻之间性生活未采取防护措施。 5.密切接触传播:乙肝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都可能含有乙肝病毒,可污染器具、物品而具有传染性。 乙肝二对半检查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由于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测到,目前试剂盒也不过关,所以还剩二对半抗原抗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二对半"检查,或称"乙肝五项"检查。乙肝五项临床意义如下: 1.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在感染乙肝病毒2个月~6个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前2周~8周时,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它的出现表明是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或病原携带者,急性乙肝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表面抗原可持续阳性。 2.乙肝表面抗体:是对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排除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但也有少数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而又发生了乙型肝炎,可能为不同亚型感染或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 3.e抗原: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体内可查出e抗原,它的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4.e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患者的传染性降低,病毒复制降低或缓解。也有个别人e抗体阳性,病情迁延不愈,多为感染了变异的乙肝病毒所致。 5.核心抗体:它的滴度高,表明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传染性,可持续存在数年至数十年。低滴度的核心抗体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 如何看化验单(乙肝三系检查、肝功能检查) (一)乙肝三系检查(代表体内病毒情况) 1.HBsAg(表面抗原) 2.HBsAb(表面抗体) 3.HBeAg(E抗原) 4.HBeAb(E抗体) 5.HBcAB(核心抗体) A 1、3、5项阳性说明感染的是大三阳,病毒复制快,有传染性。 B 1、4、5阳性说明感染的是小三阳,病毒复制相对较慢,传染性相对较小。 C 单独2项阳性说明原来感染过乙肝,或者注射过乙肝疫苗。 D 1、5或者4、5阳性说明正在感染其间,或者正在康复之中。具体分析看病情而定。 E 1、3阳性说明正在感染之中,应该及时治疗。 (二)肝功能检查(代表肝脏本身的变化) 项目 单位 参考范围 总蛋白: G/L 60-83 白蛋白 G/L 35-53 球蛋白: G/L 25-33 谷丙转氨酶 U/L 0-40 谷草转氨酶 U/L 0-50 总胆红素 umo/l 0-20 直接胆红素 umo/l 0.0-6.0 肝功各项化验指标的临床意义: 通常医院所做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酰转肽酶(GGT),白蛋白/球蛋白(A/G),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 ALT与AST主要分布在肝脏的肝细胞内,如果肝细胞坏死, ALT和AST就会升高,但这两种酶在肝细胞内的分布是不同的,ALT分布在肝细胞浆,AST分布在肝细胞浆和线粒体中。急性肝炎和轻症的慢性肝炎, 主要表现为ALT的升高,因此,AST/ALT<1;慢性肝炎的后期,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细胞的破坏程度是严重的,线粒体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AST升高明显, AST/ALT>1甚至>2。 ALP和GGT在淤胆型肝炎和肝外梗阻时明显升高, 酒精性肝炎患者的GGT明显升高。白蛋白是在肝脏制造的, 当肝功能受损时, 白蛋白产生减少, 球蛋白是机体免疫器官制造的, 当体内存在"敌人"时, 球蛋白产生增加, 因而慢性肝炎病人由于肝功能减退,白蛋白产生减少,又由于体内存在肝炎病毒这个"敌人",球蛋白产生增加, 而造成A/G比值倒置。 肝细胞受损时, 胆红素的代谢及泄均发生障碍, 因此T-Bil和D -Bil均升高。 何谓"大三阳",何谓"小三阳" 肝功化验1、3、5阳性,属于"大三阳",即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同时出现阳性。这些患者由于HBeAg(+),因此提示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复制(繁殖)活跃,且传染性较强。这些患者还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肝功正常的患者,说明这些患者虽然病毒在体内较活跃,但并没有引起严重的肝损害。这些患者可以正常工作和学习。又因其病毒复制活跃,还应经常检查肝功能,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治疗,同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免疫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另一种是肝功异常的患者,这些患者不但传染性强,而且已有了较明显的肝脏损害。对这样的患者首先要积极治疗肝功能异常,可在保肝功物的基础上加用免疫调节治疗,而且要注意休息。如果没有很好的治疗,患者则容易发展为肝硬化。其次,在肝功能稳定的情况下,由医生决定是否应用抗病毒药物。还有,由于其传染性强,密切接触的亲属、配偶、子女也应注射乙肝疫苗。 肝功化验1、4、5阳性,属于"小三阳",即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同时出现阳性。相对于大三阳患者来说,小三阳患者体内的病毒复制已经由活跃转为静止,血中的带病毒量也明显减少,传染性相对降低,病情开始好转。对于"小三阳"患者还应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肝功能长期正常(每3个月复查肝功一次,持续2~3年),称之为"稳定的小三阳",这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或急性乙肝患者较好的转归,可看成是一个健康者,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乙肝病人,也不具有传染性。第二种情况是肝功检查经常异常,时好时坏,称之为"不稳定的小三阳";这主要是由于乙肝病毒发生变异所致,当肝功能异常时要按肝炎进行治疗,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乙型肝炎病人的肝脏受损,并不是乙型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繁殖的直接结果, 而是机体的免疫反应造成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可激发机体产生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各种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并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机体的这些免疫反应, 可清除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 又可引起肝细胞的损伤, 造成不同类型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转归。 幼儿时感染HBV,常常因免疫功能不健全,而缺乏上述的免疫反应,造成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或慢性肝炎。成年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多数患者病毒是可以通过上述免疫反应,引起急性肝炎的症状,同时清除肝炎病毒的。 什么是"澳抗" "澳抗"的全称是澳大利亚抗原,它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免疫指标之一,亦叫做乙肝表面抗原(HBsAg),由于首先在澳大利亚发现,故称之为"澳抗"。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应注意的问题 携带者除不能献血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一般不必治疗,但必须注意下列几点: (1)定期(3-6月)复查,包括肝功能、B超、AFP(甲胎蛋白)及白细胞、血小板。一旦发现异常,就需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治疗。虽然肝功能检查正常,但肝、脾肿大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也应引起重视。进行必要的治疗; (2)忌酒; (3)生活规律,勿过累; (4)注意个人卫生和月经卫生,防止唾液、血液污染周围环境,感染他人,所用食具、刮刀修面用具、牙刷、盥洗用品应与别人分开; (5)如HBeAg阳性或HBVDNA阳性,则不宜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食具和婴幼儿工作。 要知道无症状HBsAg携带者中有一部分人的肝脏可能有炎症,实际上为慢性肝炎;也有一部分携带者在某一时期可能会发病,母婴传染的携带者常常在青春期前后发病。一般认为30岁以上携带者发病的可能性明显减少。 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有哪些限制 由于人们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的认识不够全面,以至一些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中的青年在升学、就业、结婚甚至出国等都发生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其实有些问题并非那么严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0%,他们中不乏有科学家、名演员和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除了某些学业,如幼儿师范、护士、饮食服务行业等外,对升学、就业,甚至出国不应有太多的限制。这是因为乙肝的传染主要通过血液,偶尔通过唾液、精液传染,日常生活中一般接触是不太可能传染给别的人。至于结婚,只要对方抗HBs阳性,或HBsAg阳性,就不存在相互传染的问题。如果对方乙肝标志全部阴性,建议注射乙肝疫苗后再结婚。 "小三阳"患者为什么有的转氨酶正常,有的不正常 小三阳患者是指HBsAg(+), 抗HBc(+)和抗HBe(+)的患者。一般认为病毒复制不活跃, 传染性也不强。但乙型肝炎的肝损害,不取决于病毒是否活跃,而取决于患者本身的免疫系统如何对待乙型肝炎病毒。如果与病毒"和平共处", 就不会引起肝损伤, 肝功能就正常, 如果与病毒"作战", 就会在"作战"的同时,破坏肝细胞, 引起肝功能异常。如果在"作战"时,有效地清除了病毒,就会痊愈。而在"作战"时,只破坏肝细胞,而对病毒的"杀伤"不利,就发展成为慢性肝炎,造成长期的肝功能异常。 e抗体阳性是不是一定好 e抗原阳性转变为e抗体阳性,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随着e抗原转阴,HBVDNA也转为阴性,继而肝功能也正常,一般认为这是一种预后良好,传染性没有的表现;另一种情况是e抗原转阴,e抗体转阳,但HBVDNA仍阳性,或者血中HBVDNA阴性但肝组织中的HBVDNA仍阳性,虽然病毒复制降低,但仍在复制,仍有传染性,肝脏仍在受损,病情仍在发展。因此,e抗体转阳并非都是好事。此外,还有一种变异的乙肝病毒,始终不出现e抗原阳性,但HBVDNA 持续阳性,说明病毒从未减少过,这种类型的乙型肝炎对人的危害更大。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入学、就业时应注意的问题 乙型肝炎的传染性较弱, 一般接触不易被感染。因此乙型肝炎患者只要身体状况允许,是可以正常入学并参加工作的。但在选择职业时,要注意不宜从事餐饮,保育员等工作,其他职业均可参加。学校和单位也不应因为HBsAg(+)而拒绝接受这些人员入学或工作。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与慢性乙型肝炎如何区别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与慢性肝炎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没有或很少引起肝细胞的损伤,后者引起肝细胞的损伤并表现出肝功能异常及相应的临床症状。 亲吻和性交是否能传播乙型肝炎病毒 由于亲吻和性交都接触了病人的体液,因此是可以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目前婚前检查要求检查HBsAg, 如一方HBsAg(+), 另一方则应进行乙型肝炎的预防接种。 怎样预防乙型肝炎发展成为肝硬化 乙型肝炎发展成为肝硬化的原因是,肝细胞不断的坏死。肝细胞坏死后,正常的肝组织发生"塌陷",机体的再生功能就会再生出一些纤维,来充填"塌陷"的部位。这是机体对坏死的组织的一种正常代偿功能,代表坏死部位的愈合,是好事。但是,如果肝细胞不断地坏死,肝脏内不断地再生纤维,这些纤维取代了大部分的肝组织,而它们又没有正常肝细胞的功能,肝脏变得又硬又小,这就形成了肝硬化。因此, 预防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关键在于阻断肝细胞的坏死。这就是说要保证肝功能的正常。肝功能异常就是肝细胞坏死的标志。因此,乙型肝炎患者一定要定期检查肝功能,一旦肝功能异常就要及时治疗。另外,中药中的一些活血化瘀药(丹参等)滋补药(冬虫夏草、鳖甲等)均有软化肝脏,减少肝内纤维生成的作用。 乙肝病人能结婚生育吗 (1)急性乙肝恢复期、慢性迁延期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以及活动性肝硬化在肝功能恢复正常后连续化验肝功能六个月及一、二年内均正常、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阴转,可以结婚。 (2)肝功能一贯正常,仅乙肝"两对半"呈"大三阳"的乙肝患者也暂不宜结婚或过性生活,若婚后才发生一方呈"大三阳"时,而对方"两对半"全阴性,待全阴性者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时,才有可能不被对方乙肝病毒感染。但只能保持3-5年。在一方病情复制指标未转阴前,应采取避孕措施(若患者为男方,应使用避孕套)。并积极采取抗病毒治疗。 (3)单项HBsAg阳性者,原则上可以结婚。但也非绝无传染性,应产生足够保护性抗体时再结婚。 (4)慢性表抗原HBsAg携带者若仅伴抗-HBe一项阳性者可以结婚。 (5)"两对半"中呈1.4.5或1.5阳性者,若抗-HBe滴度高,可能有传染性。等抗-HBe滴度明显下降后才结婚。 (6)即使只有HBsAg或抗-HBe单项阳性的患者,或者2.4.5或2.5阳性的患者,虽可结婚,但性生活应有节制。 (7)父母或家庭中如有明显肝硬化、肝癌遗传倾向的乙肝患者,婚后最好不要生育。 父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对胎儿及子女的影响 父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对胎儿及子女的影响有两种。一种是造成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除母婴传播外,父亲也有垂直传播的可能,但几率远比母婴传播小。其传播途径主要是产后密切接触传播。另一种是把乙肝病毒的易感基因遗传给下一代,使其子女容易感染乙肝病毒。因此,父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孩子也应注射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携带者,多指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ASC),就是指血液检测单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也有说指乙肝抗原、抗体检测阳性各种模式者(表面抗体单项阳性除外),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一般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可照常工作和学习。 据统计,我国约十分之一人可能携带乙肝病毒。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母婴传播及免疫功能较弱的青少年、成人接触乙肝病毒。 无症状HBsAg携带者分为3类:1.患过肝炎而本人全然不知。因其临床症状和肝脏损害轻微且很快痊愈,仅表现为病后的HBsAg携带状态。2.健康携带者,经多次反复化验肝功能均属正常,无任何症状体征 ,甚至作肝活检时亦未见病理损害,肝组织结构完整。3.经肝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 第一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应进行医学跟踪,每3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以便及时了解有无肝损害,若有肝损则应及时治疗。 第二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可以照工作、学习和劳动,大部分人预后良好,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机体自身免疫状态的改善可以自然转阴。 第三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经证实肝脏有病理损害后,应按现症病人对待,及时进行治疗。 无症状HBsAg携带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这些人体内有病毒存在,而且有进行复制或传染他人的可能性,故不应从事饮食服务行业及保育工作。HBsAg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及公共卫生、养成良好的 卫生习惯,实行分餐制;不与他人混用洗漱用品。女性还要注意经期卫生,防止经血污染日常生活用品。 目前对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医学处理原则主要有三条:1.保护肝脏:绝对 戒酒,避免过劳,保持心情舒畅,合理营养,定期复查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功能,必要时可服用抗坏血酸、保甘维养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加强肝脏营养,忌盲目用药。2.抗乙肝病毒治疗: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如选用干扰素、拉米夫定、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以及中成药等。3.家庭个人卫生处理:家庭其他成员可注射乙肝疫苗预防感染。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生活用具、衣物等可用0.2%的84消毒液浸洗(20 分钟),餐具亦可采用蒸煮30分钟的办法消毒或分离使用。 总之,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转归良好,有一小部分可自然转阴;大部分为持续稳定的终身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其中约有半数出现肝脏轻微的病理变化,这种变化是相对稳定的一种乙肝病毒持续感染的低反应状态,需要治疗。);但大约3%可发生肝炎,且发生肝癌的可能性也较非携带者大得多。 乙肝病毒携带者要加强免疫调整和肝脏营养,请参考肝脏针对性高营养新方法:肝病的营养康复:乙肝康复希望。 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8/9的人终身不发病,只有1/9的人会因生活习惯不好、免疫力差等原因成为乙肝患者。
..一定要对方去打疫苗.之后不要让对方接触到你的血液就没事了~
最多设置5个标签!
我个人认为不会,因为你是携带者,又不是真正的患者。实在不行,找医生问问,这样大家都放心。
医生:哦,你们打算筹办终身大事了。我想知道你近年来病情怎样?
病者:我在3年前发现患肝炎后用药几个月,医生说验血肝功能恢复正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以后每半年左右复查一次,结果都是这样,我可以结婚吗?
医生:肝炎病人症状消失和肝功能正常,维持稳定一年以上,可以结婚。肝炎未恢复时结婚可能会加重病情。HBsAg阳性者的婚姻一般不受影响,但要考虑到婚后传染肝炎给配偶的机会增多了,应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以避免传染。
病者:结婚会使肝炎病情加重?
医生:是的。这一方面是由于有些年青人为操办婚事心情兴奋,并因购物、装修房屋、社交频繁而过于劳累;还有些人因肝炎而不饮酒多年了,人逢喜事经不起诱惑而开戒饮酒,这些都会令肝炎复发或病情加重。另一方面,新婚燕尔,患过肝炎者也应注意性生活的节制。
病者:医生,我们很需要这方面的知识,请给介绍一下。
医生:正常适度的性生活是人体生理要求,肝炎恢复期病者亦可根据自身的健康情况进行,但要有所节制。性生活是一种特殊的身心活动,夫妇双方性器官及大脑皮层都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性生活时是要消耗一定体力的,会使血压升高,呼吸短促,脉搏加快,并引起肝脏缺血、缺氧。如果性生活不节制,则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所谓节制,因为性生活是以夫妇双方身体健康为前提的,人的性欲要求差异亦大,很难提出每周多少次才合适的标准,总之要量力而行。
蓝 {MOD}水晶 2005-03-14 09:19
: 2.配偶如何避免传染
病者:在一年前我的男友就提出结婚了,但听说乙型肝炎的传染性很强,结婚后会把病传给他。我爱他,又不想害他,所以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医生:结婚后,双方密切的日常生活接触及性生活是会传染乙型肝炎的,但有良策可以预防,那就是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婚前应让对方也抽血检验是否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结果有三种:①对方HBsAg阴性,说明不曾受过感染,则需先注射乙肝疫苗。待产生对乙型肝炎的抵抗力,即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便可以放心结婚;②对方检验结果为抗-HBs阳性,则说明其已具备对乙肝的抵抗力,就不需要注射乙肝疫苗,因而结婚也不必担心了;③若对方也是HBsAg阳性,则双方无所谓相互传染的问题,结婚自然不受限制。
病者:我的男友不久前已验血,医生说要注射乙肝疫苗,该怎样使用呢?
医生:乙肝疫苗要注射三针,第一针后1月和6月接种第二、第三针。
病者:为什么乙肝疫苗要打三针?
医生:因为我国使用的乙肝疫苗是灭活血源疫苗,仅仅注射一针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保护作用。据我们的研究资料,按规定用足三针,可使95%以上的少年和成年人产生免疫力。医学上把第一针和第二针疫苗称为致敏接种,使接种者产生抗体,第三针称加强免疫,使产生的抗体效价更高,预防效果更为持久。
蓝 {MOD}水晶 2005-03-14 09:21
3.婚后如何对待避孕和生育
病者:近期因工作和学习任务较忙,暂不想要孩子,该用什么避孕方法?
医生:我国妇女已普遍应用口服避孕药,这类药物不论是短效的或长效的,共同成分为雌激素和孕激素,都较安全、有效,仅长期或大量服用在极少人中对肝脏有副作用。由于你曾患肝炎,故不宜使用药物避孕。应改用其他避孕方法,如避孕套等。
病者:得了乙型肝炎的妇女可以生育吗?
医生:肝炎患者病情未稳定,肝功能未恢复正常,是不宜怀孕的,这是关系到母子双方的事。妊娠和分娩会增加肝脏负担,使病情加重,并有可能发生流产、早产和死胎等。所以,应在症状消失和肝功能正常1年以上才生育为宜。
病者:我有一位女友怀孕4个月时得了病毒性肝炎,有医生说胎儿会畸形,真是这样可怕吗?
医生:一般认为妊娠早期(3~4月内)患肝炎,肝炎病毒是有可能影响胎儿的,但妊娠后期则不会受影响。还有学者曾对病毒性肝炎孕妇作细致广泛的调查和5年追踪观察,未发现妊娠期肝炎与胎儿先天性畸形之间有因果关系。因此,转告你的女友,也包括你自己,不必过于忧虑,在产前检查时医生会给你指导的。
病者:不过,这位医生要我的女友做人工流产,该不该做呢?
医生:我上面已谈过,妊娠妇女得了肝炎,或有肝炎的妇女怀孕对胎儿及孕妇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而中止妊娠的手术,未必能改善肝炎过程,有时反而加重病情。因此,一般不主张患肝炎的孕妇采用人工流产等手术中止妊娠,应该积极治疗肝炎,加强监护,让其自然分娩。这方面应由有经验的医生根据每一个病人的具体情况作出医疗建议。
蓝 {MOD}水晶 2005-03-14 09:22
4.如何避免传染给胎儿
病者:像我这样HBsAg阳性者怀孕了,会传染给胎儿吗?
医生:这个问题正是我要讲的。乙型肝炎病毒可经母亲传染给胎儿。据统计,HBsAg阳性的母亲所产婴儿,一年内感染者约占半数,如母亲e抗原阳性,感染的比例会更高,但多数是在分娩时感染及产后母婴密切接触而感染,少数是经胎盘传染。对于前者可以用注射乙肝疫苗的方法阻断传播。
病者:乙肝疫苗该怎样用呢?
医生:乙肝疫苗注射应在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1月龄,6月龄各一针,三针均为30微克。效果很好,新生儿的保护效果可达90%。如果在出生后6小时内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一针(1毫升),然后于出生后第1、2、7月注射乙肝疫苗,其保护效果可达95%。由于有少数(约10%)胎儿是经胎盘在子宫内感染的,因此出生后预防注射无效。
病者:有办法把乙肝传播阻断在子宫内吗?
医生:这是医学家多年来苦心研究的课题。最近上海医科大学有了初步成果,他们的方法是在孕妇分娩前3个月,每月注射一针HBIG,至临产前共3次,其效果明显,较之其他带乙肝病毒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子宫内乙肝病毒感染率减少近2/3。此项研究成果已通过卫生部有关专家组鉴定,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试用。
蓝 {MOD}水晶 2005-03-14 09:24
5.患病的父母对子女影响又如何
病者:父亲有乙型肝炎对子女影响大吗?
医生:目前并未有确实资料认为肝炎可以遗传,因此仍认为有肝炎的父亲对子女的影响,最主要的是日常生活密切接触。最近有资料报道精子内发现乙肝病毒,估计也存在父—婴传播。父亲有乙型肝炎,其子女亦应重视注射乙肝疫苗,新生儿能先注射HBIG,可求得更好效果。
病者:HBsAg阳性母亲能给婴儿喂乳吗?
医生:HBsAg阳性母亲的乳汁中亦可检出HBsAg,故母乳喂养是可以把肝炎传给婴儿的。但由于乳汁毕竟不是传播乙肝的主要途径,其危险性远小于血液,如果婴儿已按上述要求注射HBIG和乙肝疫苗,母乳喂养亦是可选择的。此外,还应注意到哺乳期母体每天要分泌大量乳汁,所需营养及热量很大,患肝炎的产妇如果食欲差、营养不足,会加重病情,故是否母乳喂养,要从母婴两方面来考虑。
蓝 {MOD}水晶 2005-03-14 09:25
病者: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能过性生活吗,应注意些什么?
医生:若夫妻一方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一般情况良好,肝功能正常者,可以过正常性生活,但要注意性生活卫生,防止将乙肝病毒传染给配偶。若配偶有自身保护能力(即抗-HBs 阳性),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过性生活;若配偶HBsAg及抗-HBs均为阴性,应尽早注射乙肝疫苗以产生抗体;配偶未注射乙肝疫苗之前,性生活时最好用避孕套。
蓝 {MOD}水晶 2005-03-14 09:27
病者: 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在一起工作会被传染吗?
医生: 由于乙肝病毒主要经血液和体液传播,消化道传播的机率很低,而通过间接接触传染乙肝病毒的几率就更低了。健康人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在一起工作,虽然会共用办公桌、椅、门、窗、电话及书写工具等,但均属间接接触,一般不会被传染,只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餐饮具及洗刷用具要单独使用,不要与其他人混用。
蓝 {MOD}水晶 2005-03-14 09:28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人有无传染性,可以结婚吗?
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很多,如HBsAg,HBV-DNA、抗-HBclgM等,最简便廉的方法就是查一下乙肝五项指标。如果HBsAg、HBeAg和抗HBc三项阳性(即为大三阳),其血液就有高度传染性;如果抗-HBe阳性,其血液的传染性就较低。
一般来说,HBsAg阳性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参加工作、学习和社交活动,他们对周围的同志不构成明显的威胁。HBsAg阳性携带者结婚前最好先查一下本人的HBeAg和抗-HBe,如果抗-HBe阳性,说明传染性较低,可以结婚;如果H BeAg阳性,就要再查对方的血清,如果是抗-HBs阳性,说明对方对乙肝病毒已有免疫力,不会再感染。如果对方HBsAg、抗-HBs和抗-HBc都是阴性,则可注射乙型肝炎病毒灭活疫苗,待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后再结婚。
蓝 {MOD}水晶 2005-03-14 09:28
母亲为乙肝病毒(HBV)携带者,婴儿宫内感染HBV怎么处理?
HBV的母婴传播是慢性HBV感染的主要方式,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几乎所有的同时携带HBsAg 和HBeAg的母亲所生婴儿都会产生HBV感染,其中95%会成为慢性携带者,而慢性HBV感染至成年后,可致肝硬变和肝癌。宫内HBV感染的婴儿在T淋巴细胞水平上对HBV抗原物质产生了免疫耐受,但这种耐受大多是不完全的,因而出生后及时用乙肝疫苗免疫大多有效。防治措施:出生后48小时内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ml(>200Iu/ml)肌肉注射,出生后2个月时第2次HBIG治疗,并于生后2、3、5月时使用乙肝疫苗10μg皮下注射,可使HBsAg阳性率大大降低。据研究报道,乙肝疫苗对HBeAg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可提供至少10年的保护作用,因此10岁以前没有必要作常规加强免疫接种。
蓝 {MOD}水晶 2005-03-14 09:28
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远期效果如何?
乙肝疫苗免疫后产生的抗-HBs水平随年龄增加而有所降低或不被检出,并不意味着保护性消失,当受HBV感染可引起有效的抗-HBs回忆反应(调查表明,初免时无免疫应答或低免疫应答者,仍有发生HBV感染的可能,但低免疫应答者的危险性大大低于无免疫应答者)。乙肝疫苗在新生儿中普遍使用,可使乙肝病毒在我国的传播在一代中得到控制,关键在于提高免疫接种率,新生儿乙肝疫苗常规接种后,至少9年内不必加强免疫,1~9年疫苗保护率在85%以上。
蓝 {MOD}水晶 2005-03-14 09:28
家中有肝炎病人时怎样预防感染?
家中有人患肝炎后应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肝炎在家庭成员传播。首先应送病人去医院隔离治疗,暂时尚不能住院者应在家里进行隔离治疗。其次是切断传播途径。具体方法是:①隔离病人。②与肝炎病人分餐,餐具独用,用后单独进行煮沸,时间为30分钟,清洗后备用。病人剩的饭菜等要煮沸消毒后弃去。③病人专用便器,病人的粪便及排泄物要进行彻底消毒。④ 病人换下的内衣、内裤、床单,最好煮沸15分钟,或放于0.2%的84消毒液浸泡20分钟后再用肥皂洗净,清水冲洗。⑤病人用过的物品也可用84消毒液浸泡消毒。⑥病人或护理病人的家属,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接触污物后也要洗手。
蓝 {MOD}水晶 2005-03-14 09:30
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1)经血传播:如输入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通过血源性注射传播。(2)胎源型传播: 如孕妇带病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晚期发生肝炎的孕妇对胎儿感染等。(3) 医源性传播:如医疗器械北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1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时也是医源性传播的途径之一;血源透析患者是乙型肝炎传播的对象。(4)性接触传播:近年国外报道对性滥交、同性恋和异型恋的观察肯定:乙型肝炎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也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5) 昆虫叮咬传播:在热带、亚热带的蚊虫以及吸血昆虫,可能对乙型肝炎传播起一定作用。(6)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血液、胆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播乙型肝炎。
蓝 {MOD}水晶 2005-03-14 09:30
急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家庭接触者都应注射乙肝疫苗吗?
如果母亲和保姆患急性乙型肝炎,那么12月龄以下的婴儿应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乙肝疫苗0、1、6三次接种;婴儿的父亲在与爱人性接触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感染是有效的;非明确接触过患者的血液(如共用牙刷、剃刀)者,或家庭一般生活接触者不必处理。如果患急性乙型肝炎的患者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则其家庭接触者都应接种疫苗。
蓝 {MOD}水晶 2005-03-14 09:31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成员应注意什么?
乙肝病毒感染在社会上有成簇聚集的倾向,家庭内的传播危险性与接触时间、密切程度、社会风俗、生活习惯甚至文化教养程度有关。
由于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尿液、汗液、唾液、精液和乳汁等污染周围环境。传染健康人,因此在家庭中应尽量避免并阻断上述传播途径,注意对上述分泌物进行适当消毒和隔离。如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妇女特别要注意月经期卫生,要注意月经纸焚烧,不要让自身的血液、唾液或其它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感染别人。如果携带病毒的是已婚男性,那么在传染期间应注意保护对方,使用避孕套既可减少对妻子的传染,还可做到计划生育,两全其美。各成员还要加强自身保护,当打预防针时切勿一家人共用一个针管,或只换针头,不换针管。当口腔发生糜烂、溃疡或消化道粘膜有炎症或破损,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食用被乙肝病毒污染的食品后。可由此"门户"进入血液循环发生感染。
家中每个人都要注意个人卫生,食具、牙具、修面用具及其它盥洗用品要分开。多人一起就餐时,要使用公筷公勺,将食物取放在自己的碗碟中食用;或采用分食制,每人1份。更庭用具和食具要经常消毒。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型肝炎患者的家庭成员,特别是其爱人和孩子,可根据条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蓝 {MOD}水晶 2005-03-14 09:32
乙肝病毒携带者家属应注意事项
乙肝病毒感染在社会上有家族聚集的倾向,家庭内的传播危险性与接触时间、密切程度、社会风俗、生活习惯甚至文化教养程度有关。
由于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尿液、汗液、唾液、精液和乳汁等污染周围环境,传染健康人,因此在家庭中应尽量避免并阻断上述传播途径,注意对上述分泌物进行适当消毒和隔离。
其实最积极主动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预防办法是给尚未感染乙肝病毒的家庭成员注射全程的乙肝疫苗,使其产生对乙肝的抵抗力,这时即便接触到乙肝病毒也不会被传染了。
家中每个人都要注意个人卫生,食具、牙具、修面用具及其它盥洗用品要分开。多人一起就餐时,要使用公筷公勺,将食物取放在自己的碗碟中食用;或采用分食制,每人1份。家庭用具和食具要经常消毒。
人们大多只注意饭前便后要洗手(这是应该的),却忽略了摸过钱票的手是脏的,或将钱票等与花生、瓜子等零食置于同一衣袋中,食入后有可能被感染。
蓝 {MOD}水晶 2005-03-14 09:32
怎样对待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ASC)的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
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ASC)主要是通过血液暴露途径传播导致的,自身感觉没有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化验正常,经半年以上观察均无异常变化,由于乙肝病毒不会通过呼吸道或正常消化道传染给另人,因此ASC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不会对旁人造成传播的危害,他们应有照常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的义务与权利。
工作方面:ASC 除不适合从事食品和食具的餐饮业,不当手术室的医护人员,不担任保育员,其它工作均可正常参与,各类行业不应拒绝接收;同事,朋友之间更不应害怕握手,同看一份文件,书报,甚至疏远;炎病毒属于DNA病毒科,直径为42nm的完整病毒颗粒,也叫Dane颗粒,分外壳和核心两部分,外壳含表面抗原和前S基因产物,外壳呈直径22nm的球形与管环,是病毒的过剩蛋白质.外壳本身无传染性.核心含有环状的双股DNA,整个核心的为核心抗原(HBsAg), e抗原是核心的断片(HBeAg)。 学习方面:1999年的高考制度已相应作了改动,以前规定ASC不能报考的院校,现在也大多取消这项条款,ASC享有与健康人同等的学习机会和权利。 婚育方面:ASC有权结婚,但婚前检查要认真对待,如配偶检查肝功正常,抗-HBs已经阳性者,民政应立即批准结婚,如果乙肝病毒二半对五项全阴时,则应保健预防程序注射乙肝疫苗,待3-7个月后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时才能结婚;ASC妇女可以正常妊娠,生育,但其胎儿在出生24小时内,就必须注射乙肝疫苗,并按0,1,6个月的注射时段主动免疫,对于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则应在48小时内加注特异性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可使90%-95%以上的婴儿获得保护。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和免疫反应相互交织,错综复杂,预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办法,就是了解它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蓝 {MOD}水晶 2005-03-14 09:32
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在一起工作会被传染吗?
由于乙肝病毒主要经血液和体液传播,消化道传播的机率很低,而通过间接接触传染乙肝病毒的几率就更低了。健康人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在一起工作,虽然会共用办公桌、椅、门、窗、电话及书写工具等,但均属间接接触,一般不会被传染,只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餐饮具及洗刷用具要单独使用,不要与其他人混用。
蓝 {MOD}水晶 2005-03-14 09:33
基因乙肝疫苗中的HBsAg与血液中的HBsAg有何不同?
答:基因乙肝疫苗中的HBsAg与病人血液中的HBsAg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乙肝病毒的外膜蛋白(乙肝病毒“外衣”),都能引起宿主的保护性抗体(抗-HBs)。只是病人血液中的HBsAg是来源于乙肝病毒,而基因乙肝疫苗中的HBsAg则是病毒的“外衣”在本酵母菌或仓鼠卵细胞内的表达产物。它既不是病毒本身,也不含有HBV-DNA,绝不会造成乙肝病毒感染,因此,也不会使接种者HBV-DNA转成阳性。
蓝 {MOD}水晶 2005-03-14 09:33
乙肝疫苗皮下注射效果是否比肌肉注射更好?
答:乙肝疫苗皮下注射效果是否比肌肉注射更好,目前尚无明确的定论。但是,从理论上说:树突状细胞广泛分布于皮下,皮下注射吸收较肌肉注射吸收慢,可以起到较长时间直接刺激树突状细胞作用,因此,可能效果会好一些。
蓝 {MOD}水晶 2005-03-14 09:33
疫苗和其免疫压抑性
疫苗具有免疫抑制功能是很早就共识的.
疫苗, 所有的疫苗, 都具有免疫抑制性; 也就是说它们压抑我的免疫功能. 疫苗中的化学成分压抑我的免疫系统; 活病毒疫苗的出现压抑免疫系统, 从外来生物动物组织带来的病原DNA/RNA压抑免疫系统.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症, 和白细胞明显减少, 接种疫苗数月后都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指标.
疫苗都具备某种程度的免疫压抑性, 也是我们接种疫苗交换免疫所分担的危险.
医学上的认为和设计是我们利用微量的免疫压抑换取对于一个疾病的免疫. 再强调一下, 我们利用我们全身的免疫的暂时压抑换取对一个疾病的免疫, 通常是某种要命的儿童易感疾病, 比如天花, 乙肝, 小儿麻痹, 乙肝等. 我们可以这么说, 这种交易似乎不公平, 正如伟大的米那医学家Mulins陈述, 我们是否在获得德国麻疹免疫的时候却得到了癌症或艾滋病. 当然这种说法有些过分偏激, 不过他论述了一个道理.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身体不舒服, 发烧, 感冒的时候不能接种疫苗, 因为身体已经处于免疫低落感染疾病, 如果这个时候接种疫苗促进免疫压抑会造成很多合并症. 那个医生敢给一个发烧流鼻涕的婴儿接种麻疹疫苗, 除非他根本没有念过医学院或对不起自己的老师.
通常疫苗造成免疫压抑的因素大略有:
(1) 为了保证疫苗的活性和其它原因疫苗中含有化学物质和重金属, 比如水银和铝, 虽然都符合人体所能接受的规定范围内, 他们自身就具备免疫压抑性. 水银就可以减低淋巴细胞的活性和融合性;
(2) 疫苗含有外来病原体的DNA/RNA具备免疫压抑性, 主要是体现在"植体抗宿主排斥反应"现象中(graft-Vs-host);
(3) 疫苗可以改变机体中T-细胞/免疫对比率...比如AIDs疾病, 目的是让接种的疫苗得到正当的发展产生抗体;
(4) 疫苗改变了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的代谢活性从而减低了他们的化学杀伤技能,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是我们机体对细菌, 病毒的防御;
(5) 疫苗在设计中就是企图暂时压抑我们的免疫系统从而达到让接种的病原体, 病毒暂时生存, 同时间, 免疫抑制物质让免疫系统暂时不要攻击它们, 让其先小范围轻度"犯病", 之后产生免疫;
6) 疫苗可以利用巨大的蛋白质阻碍/阻塞机体的淋巴/淋巴节系统. 因为大部分疫苗都是注射的, 这些蛋白不能有效的被我们消化西分解代谢掉. 它们会在我们的血液里面循环, 造成过敏现象, 这也是为什么接种疫苗后容易"过敏"的原因;
(7) 疫苗会影响利用到免疫增强的营养, 比如维他命C,A 和锌, 这些都是免疫系统非常需要的基本营养. 是这些营养元素造就繁盛了机体的免疫系统, 个白血球和巨噬细胞营养使之工作正常;
(8) 疫苗有的时候具有神经性毒性, 减缓神经交替转换程序和级别, 使脑子和机体组织的反应和答应迟缓. 我们知道, 很多淋巴细胞是直接被脑子的神经转换器控制. 神经系统受到阻碍固然会影响到这些淋巴细胞造成免疫压抑.
说了这么多"可怕"的东西并不是要吓唬人, 让人们不要去接种疫苗. 强调的是, 疫苗和疾病和免疫压抑是要合理均衡的, 就好比乙肝的用药上的好和不好, 开刀手术上的得失, 生孩子中的危险, 输液输血的被感染机会和坐飞机掉下来的几率. 在面对凶残的, 目前没有技术和药物可以治疗的疾病前, 比如天花, 乙肝, 麻疹, 小儿麻痹等, 疫苗接种中造成的危险系数是渺茫微小的. 均衡的说, 是微不足道的. 所以接种疫苗是对的. 需要注意的是接种的时候要知道自己是否身体健康没有感染其它疾病中, 是否没有其它慢性疾病.
这也就是为什么本人一再强调, 免疫系统是不能乱"提高功能"的, 而读了半学期免疫课程当今就研制出来, 临床应用的人们所谓的"乙肝免疫治疗性疫苗", 目前来说是自欺欺人, 不把患者当人看的产物.
蓝 {MOD}水晶 2005-03-14 09:34
夫妻间传染乙肝少?(转贴)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传染性很强,但是夫妻之间一方有乙肝的,另一方却很少得乙肝。笔者随机调查了263位已婚的慢性乙肝患者,年龄在35~55岁之间,婚龄均超过5年,并且都有子女。其配偶同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共计17对,仅占被调查人数的6.46%。但是,其子女患乙肝的几率较高,有204位,占77.5%。这一结果和国内的其他调查资料基本一致。 乙肝患者配偶很少得乙肝,但是他们对乙肝病毒的既往感染率较高,达到65.3%(172位)。他们的化验结果均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为阴性,但是表面抗体(都未打过乙肝疫苗)或核心抗体为阳性。这说明他们曾感染过乙肝病毒,但体内产生了抗体。夫妻在一起生活多年,接触的密切程度非他人可比,性接触也在所难免,感染的机会很多,但是乙肝病人配偶的乙肝发病率却极低,这是为什么?因为成人往往具备健全的免疫体系,体内具有正常的免疫监视和免疫清除功能,当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内后,整个机体的免疫系统会立刻动员起来,识别并清除乙肝病毒,使病毒无藏身和落脚之地。 科学研究还表明,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和乙肝的发病及慢性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月大的婴儿感染乙肝病毒后,80%以上都会转为慢性携带,留下祸根。但是,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只有6%左右的人会慢性化,大部分会形成抗体阳性,主动清除病毒,不留下祸根。 我国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欧美国家有所不同,垂直传播占乙肝传播的70%以上,但欧美却很少有垂直传播者;而非洲、美洲性传播的机会却较高,可达40%以上。这表明乙肝的感染及发病和种族、国家、遗传、年龄等等因素都有关系。基于我国乙肝发病以垂直传播为特点这一事实,根治、根除乙肝的基点必须放在切断垂直传播这一重要途径之上。因此,待产孕妇及婴幼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和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意义十分重大。注意: 夫妻间传染乙肝并不少,夫妻间的感染率也显著超过一般人群,只是成人感染自愈率较高,不容易成为慢性携带者而已。虽然成人感染乙肝病毒不容易慢性化,但并非每个人的免疫系统都能够清除病毒,乙肝疫苗才是保护你我家人的首选!!
蓝 {MOD}水晶 2005-03-14 09:34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应如何预防?
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为
(1)生活密切接触传播:HBV可通过各种分泌液排至体外。其中血液,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最为常见。性传播在乙肝发生 中占非常重要地位。
(2)医源性传播:主要通过输血或血制品,或被患者的血 液或体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及其他制品。
(3)母婴围产期传播:宫内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母血HBeAg和HBVDNA以及前S2阳性。母血中三者同时存在,宫内传播危险度增加。
预防乙肝除防止医源性传播外,加强献血员和血液制品的管理这些非特异性 预防措施外
参考资料:http://bbs.ganbing.net/simple/index.php?t23875.html
没问题的.
乙肝病毒携带
者,多指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ASC),就是指血液检测单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也有说指乙肝抗原、抗体检测阳性各种模式者(表面抗体单项阳性除外),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一般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可照常工作和学习。
据统计,我国约十分之一人可能携带乙肝病毒。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母婴传播及免疫功能较弱的青少年、成人接触乙肝病毒。
无症状HBsAg携带者分为3类:1.患过肝炎而本人全然不知。因其临床症状和肝脏损害轻微且很快痊愈,仅表现为病后的HBsAg携带状态。2.健康携带者,经多次反复化验肝功能均属正常,无任何症状体征 ,甚至作肝活检时亦未见病理损害,肝组织结构完整。3.经肝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
第一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应进行医学跟踪,每3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以便及时了解有无肝损害,若有肝损则应及时治疗。
第二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可以照工作、学习和劳动,大部分人预后良好,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机体自身免疫状态的改善可以自然转阴。
第三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经证实肝脏有病理损害后,应按现症病人对待,及时进行治疗。
无症状HBsAg携带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这些人体内有病毒存在,而且有进行复制或传染他人的可能性,故不应从事饮食服务行业及保育工作。HBsAg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及公共卫生、养成良好的 卫生习惯,实行分餐制;不与他人混用洗漱用品。女性还要注意经期卫生,防止经血污染日常生活用品。
目前对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医学处理原则主要有三条:1.保护肝脏:绝对 戒酒,避免过劳,保持心情舒畅,合理营养,定期复查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功能,必要时可服用抗坏血酸、保甘维养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加强肝脏营养,忌盲目用药。2.抗乙肝病毒治疗: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如选用干扰素、拉米夫定、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以及中成药等。3.家庭个人卫生处理:家庭其他成员可注射乙肝疫苗预防感染。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生活用具、衣物等可用0.2%的84消毒液浸洗(20 分钟),餐具亦可采用蒸煮30分钟的办法消毒或分离使用。
总之,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转归良好,有一小部分可自然转阴;大部分为持续稳定的终身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其中约有半数出现肝脏轻微的病理变化,这种变化是相对稳定的一种乙肝病毒持续感染的低反应状态,需要治疗。);但大约3%可发生肝炎,且发生肝癌的可能性也较非携带者大得多。
乙肝病毒携带者要加强免疫调整和肝脏营养,请参考肝脏针对性高营养新方法:肝病的营养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急性、慢性、淤胆型和重症型肝炎,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例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达60%,HBsAg阳性率约为10-15%。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
乙肝的传播途径
1.血源性传播:接受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 2.母婴传播:乙肝病毒能通过胎盘传播(宫内传播),或在孕妇分娩时从产道传播(围产期传播)。 3.医源性传播: 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而未经消毒或处理不当可造成传播。 4.性接触传播: 性乱交、同性恋性接触及夫妻之间性生活未采取防护措施。 5.密切接触传播:乙肝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都可能含有乙肝病毒,可污染器具、物品而具有传染性。
乙肝二对半检查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由于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测到,目前试剂盒也不过关,所以还剩二对半抗原抗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二对半"检查,或称"乙肝五项"检查。乙肝五项临床意义如下: 1.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在感染乙肝病毒2个月~6个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前2周~8周时,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它的出现表明是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或病原携带者,急性乙肝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表面抗原可持续阳性。 2.乙肝表面抗体:是对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排除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但也有少数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而又发生了乙型肝炎,可能为不同亚型感染或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 3.e抗原: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体内可查出e抗原,它的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4.e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患者的传染性降低,病毒复制降低或缓解。也有个别人e抗体阳性,病情迁延不愈,多为感染了变异的乙肝病毒所致。 5.核心抗体:它的滴度高,表明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传染性,可持续存在数年至数十年。低滴度的核心抗体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
如何看化验单(乙肝三系检查、肝功能检查)
(一)乙肝三系检查(代表体内病毒情况) 1.HBsAg(表面抗原) 2.HBsAb(表面抗体) 3.HBeAg(E抗原) 4.HBeAb(E抗体) 5.HBcAB(核心抗体) A 1、3、5项阳性说明感染的是大三阳,病毒复制快,有传染性。 B 1、4、5阳性说明感染的是小三阳,病毒复制相对较慢,传染性相对较小。 C 单独2项阳性说明原来感染过乙肝,或者注射过乙肝疫苗。 D 1、5或者4、5阳性说明正在感染其间,或者正在康复之中。具体分析看病情而定。 E 1、3阳性说明正在感染之中,应该及时治疗。 (二)肝功能检查(代表肝脏本身的变化) 项目 单位 参考范围 总蛋白: G/L 60-83 白蛋白 G/L 35-53 球蛋白: G/L 25-33 谷丙转氨酶 U/L 0-40 谷草转氨酶 U/L 0-50 总胆红素 umo/l 0-20 直接胆红素 umo/l 0.0-6.0 肝功各项化验指标的临床意义: 通常医院所做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酰转肽酶(GGT),白蛋白/球蛋白(A/G),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 ALT与AST主要分布在肝脏的肝细胞内,如果肝细胞坏死, ALT和AST就会升高,但这两种酶在肝细胞内的分布是不同的,ALT分布在肝细胞浆,AST分布在肝细胞浆和线粒体中。急性肝炎和轻症的慢性肝炎, 主要表现为ALT的升高,因此,AST/ALT<1;慢性肝炎的后期,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细胞的破坏程度是严重的,线粒体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AST升高明显, AST/ALT>1甚至>2。 ALP和GGT在淤胆型肝炎和肝外梗阻时明显升高, 酒精性肝炎患者的GGT明显升高。白蛋白是在肝脏制造的, 当肝功能受损时, 白蛋白产生减少, 球蛋白是机体免疫器官制造的, 当体内存在"敌人"时, 球蛋白产生增加, 因而慢性肝炎病人由于肝功能减退,白蛋白产生减少,又由于体内存在肝炎病毒这个"敌人",球蛋白产生增加, 而造成A/G比值倒置。 肝细胞受损时, 胆红素的代谢及泄均发生障碍, 因此T-Bil和D -Bil均升高。
何谓"大三阳",何谓"小三阳"
肝功化验1、3、5阳性,属于"大三阳",即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同时出现阳性。这些患者由于HBeAg(+),因此提示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复制(繁殖)活跃,且传染性较强。这些患者还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肝功正常的患者,说明这些患者虽然病毒在体内较活跃,但并没有引起严重的肝损害。这些患者可以正常工作和学习。又因其病毒复制活跃,还应经常检查肝功能,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治疗,同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免疫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另一种是肝功异常的患者,这些患者不但传染性强,而且已有了较明显的肝脏损害。对这样的患者首先要积极治疗肝功能异常,可在保肝功物的基础上加用免疫调节治疗,而且要注意休息。如果没有很好的治疗,患者则容易发展为肝硬化。其次,在肝功能稳定的情况下,由医生决定是否应用抗病毒药物。还有,由于其传染性强,密切接触的亲属、配偶、子女也应注射乙肝疫苗。 肝功化验1、4、5阳性,属于"小三阳",即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同时出现阳性。相对于大三阳患者来说,小三阳患者体内的病毒复制已经由活跃转为静止,血中的带病毒量也明显减少,传染性相对降低,病情开始好转。对于"小三阳"患者还应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肝功能长期正常(每3个月复查肝功一次,持续2~3年),称之为"稳定的小三阳",这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或急性乙肝患者较好的转归,可看成是一个健康者,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乙肝病人,也不具有传染性。第二种情况是肝功检查经常异常,时好时坏,称之为"不稳定的小三阳";这主要是由于乙肝病毒发生变异所致,当肝功能异常时要按肝炎进行治疗,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乙型肝炎病人的肝脏受损,并不是乙型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繁殖的直接结果, 而是机体的免疫反应造成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可激发机体产生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各种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并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机体的这些免疫反应, 可清除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 又可引起肝细胞的损伤, 造成不同类型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转归。 幼儿时感染HBV,常常因免疫功能不健全,而缺乏上述的免疫反应,造成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或慢性肝炎。成年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多数患者病毒是可以通过上述免疫反应,引起急性肝炎的症状,同时清除肝炎病毒的。
什么是"澳抗"
"澳抗"的全称是澳大利亚抗原,它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免疫指标之一,亦叫做乙肝表面抗原(HBsAg),由于首先在澳大利亚发现,故称之为"澳抗"。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应注意的问题
携带者除不能献血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一般不必治疗,但必须注意下列几点: (1)定期(3-6月)复查,包括肝功能、B超、AFP(甲胎蛋白)及白细胞、血小板。一旦发现异常,就需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治疗。虽然肝功能检查正常,但肝、脾肿大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也应引起重视。进行必要的治疗; (2)忌酒; (3)生活规律,勿过累; (4)注意个人卫生和月经卫生,防止唾液、血液污染周围环境,感染他人,所用食具、刮刀修面用具、牙刷、盥洗用品应与别人分开; (5)如HBeAg阳性或HBVDNA阳性,则不宜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食具和婴幼儿工作。 要知道无症状HBsAg携带者中有一部分人的肝脏可能有炎症,实际上为慢性肝炎;也有一部分携带者在某一时期可能会发病,母婴传染的携带者常常在青春期前后发病。一般认为30岁以上携带者发病的可能性明显减少。
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有哪些限制
由于人们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的认识不够全面,以至一些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中的青年在升学、就业、结婚甚至出国等都发生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其实有些问题并非那么严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0%,他们中不乏有科学家、名演员和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除了某些学业,如幼儿师范、护士、饮食服务行业等外,对升学、就业,甚至出国不应有太多的限制。这是因为乙肝的传染主要通过血液,偶尔通过唾液、精液传染,日常生活中一般接触是不太可能传染给别的人。至于结婚,只要对方抗HBs阳性,或HBsAg阳性,就不存在相互传染的问题。如果对方乙肝标志全部阴性,建议注射乙肝疫苗后再结婚。
"小三阳"患者为什么有的转氨酶正常,有的不正常
小三阳患者是指HBsAg(+), 抗HBc(+)和抗HBe(+)的患者。一般认为病毒复制不活跃, 传染性也不强。但乙型肝炎的肝损害,不取决于病毒是否活跃,而取决于患者本身的免疫系统如何对待乙型肝炎病毒。如果与病毒"和平共处", 就不会引起肝损伤, 肝功能就正常, 如果与病毒"作战", 就会在"作战"的同时,破坏肝细胞, 引起肝功能异常。如果在"作战"时,有效地清除了病毒,就会痊愈。而在"作战"时,只破坏肝细胞,而对病毒的"杀伤"不利,就发展成为慢性肝炎,造成长期的肝功能异常。
e抗体阳性是不是一定好
e抗原阳性转变为e抗体阳性,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随着e抗原转阴,HBVDNA也转为阴性,继而肝功能也正常,一般认为这是一种预后良好,传染性没有的表现;另一种情况是e抗原转阴,e抗体转阳,但HBVDNA仍阳性,或者血中HBVDNA阴性但肝组织中的HBVDNA仍阳性,虽然病毒复制降低,但仍在复制,仍有传染性,肝脏仍在受损,病情仍在发展。因此,e抗体转阳并非都是好事。此外,还有一种变异的乙肝病毒,始终不出现e抗原阳性,但HBVDNA 持续阳性,说明病毒从未减少过,这种类型的乙型肝炎对人的危害更大。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入学、就业时应注意的问题
乙型肝炎的传染性较弱, 一般接触不易被感染。因此乙型肝炎患者只要身体状况允许,是可以正常入学并参加工作的。但在选择职业时,要注意不宜从事餐饮,保育员等工作,其他职业均可参加。学校和单位也不应因为HBsAg(+)而拒绝接受这些人员入学或工作。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与慢性乙型肝炎如何区别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与慢性肝炎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没有或很少引起肝细胞的损伤,后者引起肝细胞的损伤并表现出肝功能异常及相应的临床症状。
亲吻和性交是否能传播乙型肝炎病毒
由于亲吻和性交都接触了病人的体液,因此是可以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目前婚前检查要求检查HBsAg, 如一方HBsAg(+), 另一方则应进行乙型肝炎的预防接种。
怎样预防乙型肝炎发展成为肝硬化
乙型肝炎发展成为肝硬化的原因是,肝细胞不断的坏死。肝细胞坏死后,正常的肝组织发生"塌陷",机体的再生功能就会再生出一些纤维,来充填"塌陷"的部位。这是机体对坏死的组织的一种正常代偿功能,代表坏死部位的愈合,是好事。但是,如果肝细胞不断地坏死,肝脏内不断地再生纤维,这些纤维取代了大部分的肝组织,而它们又没有正常肝细胞的功能,肝脏变得又硬又小,这就形成了肝硬化。因此, 预防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关键在于阻断肝细胞的坏死。这就是说要保证肝功能的正常。肝功能异常就是肝细胞坏死的标志。因此,乙型肝炎患者一定要定期检查肝功能,一旦肝功能异常就要及时治疗。另外,中药中的一些活血化瘀药(丹参等)滋补药(冬虫夏草、鳖甲等)均有软化肝脏,减少肝内纤维生成的作用。
乙肝病人能结婚生育吗
(1)急性乙肝恢复期、慢性迁延期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以及活动性肝硬化在肝功能恢复正常后连续化验肝功能六个月及一、二年内均正常、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阴转,可以结婚。 (2)肝功能一贯正常,仅乙肝"两对半"呈"大三阳"的乙肝患者也暂不宜结婚或过性生活,若婚后才发生一方呈"大三阳"时,而对方"两对半"全阴性,待全阴性者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时,才有可能不被对方乙肝病毒感染。但只能保持3-5年。在一方病情复制指标未转阴前,应采取避孕措施(若患者为男方,应使用避孕套)。并积极采取抗病毒治疗。 (3)单项HBsAg阳性者,原则上可以结婚。但也非绝无传染性,应产生足够保护性抗体时再结婚。 (4)慢性表抗原HBsAg携带者若仅伴抗-HBe一项阳性者可以结婚。 (5)"两对半"中呈1.4.5或1.5阳性者,若抗-HBe滴度高,可能有传染性。等抗-HBe滴度明显下降后才结婚。 (6)即使只有HBsAg或抗-HBe单项阳性的患者,或者2.4.5或2.5阳性的患者,虽可结婚,但性生活应有节制。 (7)父母或家庭中如有明显肝硬化、肝癌遗传倾向的乙肝患者,婚后最好不要生育。
父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对胎儿及子女的影响
父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对胎儿及子女的影响有两种。一种是造成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除母婴传播外,父亲也有垂直传播的可能,但几率远比母婴传播小。其传播途径主要是产后密切接触传播。另一种是把乙肝病毒的易感基因遗传给下一代,使其子女容易感染乙肝病毒。因此,父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孩子也应注射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携带者,多指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ASC),就是指血液检测单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也有说指乙肝抗原、抗体检测阳性各种模式者(表面抗体单项阳性除外),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一般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可照常工作和学习。
据统计,我国约十分之一人可能携带乙肝病毒。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母婴传播及免疫功能较弱的青少年、成人接触乙肝病毒。
无症状HBsAg携带者分为3类:1.患过肝炎而本人全然不知。因其临床症状和肝脏损害轻微且很快痊愈,仅表现为病后的HBsAg携带状态。2.健康携带者,经多次反复化验肝功能均属正常,无任何症状体征 ,甚至作肝活检时亦未见病理损害,肝组织结构完整。3.经肝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
第一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应进行医学跟踪,每3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以便及时了解有无肝损害,若有肝损则应及时治疗。
第二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可以照工作、学习和劳动,大部分人预后良好,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机体自身免疫状态的改善可以自然转阴。
第三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经证实肝脏有病理损害后,应按现症病人对待,及时进行治疗。
无症状HBsAg携带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这些人体内有病毒存在,而且有进行复制或传染他人的可能性,故不应从事饮食服务行业及保育工作。HBsAg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及公共卫生、养成良好的 卫生习惯,实行分餐制;不与他人混用洗漱用品。女性还要注意经期卫生,防止经血污染日常生活用品。
目前对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医学处理原则主要有三条:1.保护肝脏:绝对 戒酒,避免过劳,保持心情舒畅,合理营养,定期复查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功能,必要时可服用抗坏血酸、保甘维养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加强肝脏营养,忌盲目用药。2.抗乙肝病毒治疗: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如选用干扰素、拉米夫定、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以及中成药等。3.家庭个人卫生处理:家庭其他成员可注射乙肝疫苗预防感染。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生活用具、衣物等可用0.2%的84消毒液浸洗(20 分钟),餐具亦可采用蒸煮30分钟的办法消毒或分离使用。
总之,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转归良好,有一小部分可自然转阴;大部分为持续稳定的终身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其中约有半数出现肝脏轻微的病理变化,这种变化是相对稳定的一种乙肝病毒持续感染的低反应状态,需要治疗。);但大约3%可发生肝炎,且发生肝癌的可能性也较非携带者大得多。
乙肝病毒携带者要加强免疫调整和肝脏营养,请参考肝脏针对性高营养新方法:肝病的营养康复:乙肝康复希望。
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8/9的人终身不发病,只有1/9的人会因生活习惯不好、免疫力差等原因成为乙肝患者。
..一定要对方去打疫苗.之后不要让对方接触到你的血液就没事了~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