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6 03:10发布
授信企业虚假信息如何识别
在这经济下行的新常态下,除了市场经济环境等原因外,授信企业提供的虚假信息是导致信贷风险频发的主要因素,在实践中,不仅一些问题企业为了达到掩盖真相的目的会提供虚假信息、做假账,就是有些正常企业也普遍存在信息失真现象,甚至虚构事实,以迎合信贷要求,企业造假的手段复杂化和隐蔽化与银行信贷人员的识别能力是不对称的。有效甄别授信企业的虚假信息成为新常态下信贷经营管理的难点和重点。
一、授信企业提供虚假信息的主要表现形式
授信企业提供的信息是银行信贷决策的最为重要的基础材料,企业应该尽可能提供详细、可靠和真实的信息,使申报材料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但是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对提供信息进行刻意安排、粉饰报表、制造假象,主要表现如下:
1、关联关系不真实。
为规避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管理,不少授信企业通过采取虚假验资、循环验资、虚假股权转让等手段,在各地注册成立多个新的关联公司作为承贷主体,其实际控制人一般不以投资人身份出现,不在相关隐性从属企业任职,不在企业群体中使用相同或相近的企业名称,而往往是通过跨区域间接投资、代理持股、裙带人员持股等隐蔽手段控制相关的从属企业,成员结构非常复杂,企业全面的关联关系难以识别,一些成员企业流离在集团授信之外,导致各家银行多头授信,风险敞口扩大。
2、信贷资金用途不真实。
不少授信企业贷款资金支付依据不实,以某个企业或集团为关联核心进行虚假交易和改变交易资金用途及流向,将流动资金贷款用于不符合企业实际的非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或股权投资、房地产项目开发;表外产品如贸易融资产品被用于套现,转而投入股市、期市、房地产等非经营周转用途;有的企业为了获得高额收益,将自有资金甚至信贷资金通过民间借贷渠道借出,甚至充当资金“掮客”,通过媒介借入借出双方来赚取利差等。不论哪种情况,一旦市场发生根本变化,企业资金链断裂,商业银行往往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3、贸易背景不真实。
新常态下市场行情不景气,企业资金链紧张或断裂,利用与银行的合作信任,提供虚假合同、资金用途、票据、仓单和交易对手等,虚拟交易背景;供应链企业间提供不真实的应收应付账款和境内外企业间无真实背景进行信贷融资,以应对资金流动性不足或“急救”资金断裂局面。此外,企业对交易对手真实情况了解不深透,交易后资金无法收回,造成交易与背景的真实性风险。
4、财务报表不真实。
企业提供给银行的财务数据普遍存在失真情况,如通过关联交易、虚假应收账款等手段虚增销售收入和利润,通过少提或不提折旧增加利润,通过改变费用摊销期限来改变当期利润,通过虚假存货、应收账款来增加资产并降低资产负债率,还有虚增长期投资,隐瞒真实或有负债等,以致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授信企业的经营状况及风险事项,导致信贷风险难以把控。
5、经营信息不真实。
为了到达融资目的,有意提供虚假信息,如在经营过程中的货物流转、库存、出库与实际不相符,产品订单合同销售数量及价格失真,质押仓单多家银行融资等,特别是有些企业实际开工严重不足,人员流失严重,用水用电量持续下降,但提供的信息反映企业经营情况良好。此外,担保抵押不真实。如通过各种手段严重高估抵押物价值,或保证人为隐性关联企业等,仅满足形式担保要求,一旦发生风险难以真正弥补损失。
二,授信企业提供虚假信息的主要识别方法
勿庸讳言,新常态下授信企业提供虚假材料是比较普遍的,其手法也是多种多样,花样不断翻新。为此,信贷人员必须运用各种甄别方法和技巧,深入细致调查分析,多方交叉验证,还原授信企业的客观真实面貌,重点掌握以下基本识别方法:
1、正向分析法。
正向分析主要采取顺查法,重点核查授信企业提供申贷材料的真实性:
首先,从源头上仔细查阅、验证、核实企业提供申贷材料是否有虚假行为,应包括股东结构及变更、股本转让,海关的报关报检、商品货物交易监管、流转、通关放行情况,运输票据及实际交货人和持货人一致性等,甄别相关票据、签字、盖章、授权、账户、核心法人、价格、成本因素、合同要素等的真实性以及文本资料的准确、完整、合规,确保经营交易的合理合法性。
其次,对法人代表身份以及注册资金来源的验证,重点分析其“成长的故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没有从天上掉下“馅饼”,不可能有很多的权益性资金,如果较多,则其中必有猫腻,要么背后有实际控制人;要么报表权益资金来源于民间融资或非法收入。
第三,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应通过查看企业开出的增值税 {MOD}、结合交易合同和发货清单及企业与其下游客户的资金往来对账单进行识别,如果数据相差较大,而且又没有合理的'解析和说明,可以认定为被粉饰行为。
第四,关注异常表现:如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财务指标与可比企业存在明显差异、会计政策变更或账务处理混乱、实际还款来源与债项约定不一致、购货方与销货方相互保理等,应从异常信息入手,逐一核实,甄别企业产品交易和经营效益是否存在虚假,深入挖掘信贷资金是否转移投向资本市场以及其它套利行为。
第五,通过企业账户资金变动规律分析是否涉及民间借贷。如果发现该账户在特定日期向特定对象有规律地支付等量小额资金,可判断企业是在支付民间借贷利息;如果该账户资金流水中存在整笔划款,但并非划转给上下游企业或用于归还银行贷款;或者银行贷款到期前几日有资金划入,贷款存量周转后又等量划出,则企业可能存在民间借贷行为;如为大额提现,则有可能是融出资金给其他企业、个人或者归还民间融资;如果企业股东借款较多,或者企业与其股东之间资金往来频繁,也应引起高度关注。
2、逆向复核法。
逆查法重点核查资金流向的符合性。
一是深入了解企业在多家银行的多头账户资金总体情况,查看有无对外不正常的投资、借款和资金“来源不清、去向不明”的现象,看是否存在跨行业非理性的资金流动或以虚假借款名义对外投资等,以表面真实性掩盖不正常的资金用途。
二是在企业贷款支用后,分析企业资金流向规律,核查企业在信贷资金使用前后库存的变化情况,以及核查上游企业开出的增值税 {MOD}、企业的货运单据等,以印证交易背景和信贷资金使用的真实性。
三是关注流水异常变动,如果交易对手中存在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主体,或者在银行账户中含有“投资、证券、基金、期货、担保等”的借方交易,企业可能参与了民间借贷,如果企业既有银行贷款,又通过委托贷款、委托理财等形式借出资金,实际是参与民间借贷。
四是通过持续挖掘企业存款账户日均余额情况,以判断企业经营情况,如从某一天开始,企业存款账户余额突然或逐渐下降,则可能发生了客户资金转移他行或经营不善的情况,应引起特别关注。
五是通过对企业主、股东及配偶等个人账户资金流向和消费行为数据分析,间接判断企业经营质量,为甄别提供信息真实性提供数据支撑。
3、访谈核实法。
第一,授信企业内部访谈,客户经理在与企业主、股东、财务人员、员工等接触过程中,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提问等方式,是验证企业资金往来和经营管理信息真实性最简单的方式。
询问的时候要注意方法:
一是要背靠背地询问,问企业负责人时避开其财务人员,问财务负责人时避开其会计人员,然后根据询问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发现问题;
二是询问时要讲究策略,可在交谈中突然单刀直入地提高问题,在其骤不及防中发现蛛丝马迹;
三是因人而异,突出重点。如向企业主了解投资理念、从业经历、人际关系,对企业财务重点了解多元化投资及资金紧缺情况;向管理人员重点了解企业主及高管人员生活习惯、内部控制等,尤其是民间借贷隐蔽性特别强,要与企业财务人员交流过程中,关注其通过电话与资金中介(资金掮客、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沟通是否频繁,话语中经常出现“价格、金额、期限”等字眼;或客户经理在试探性交流中发现其对民间融资利率十分熟悉,往往预示着企业已经介入民间借贷。
第二,关联访谈。通过对企业实际控制人社交圈和外围了解其发家史、个人习性和健康状况,对经营者个人素质、资信状况等;对主要管理者工作精力分配的合理性,以及个人与企业资产的异动情况,管理团队是否稳定,是否有合力等进行综合了解。第三,外部情况了解。通过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协会、法院、公众媒体等外围获取相关信息;通过咨询客户上下游企业和竞争对手,了解客户生产、经营、信用、行业地位以及民间融资和市场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等,加以比对分析,以此评判授信企业生产销售和市场产品竞争力等真实情况。
4、交叉验证法。
在业务办理过程中,查询或通过系统自动调取相关信息进行多维度的交叉验证分析,及时识别虚假信息。
首先,一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按照银行账户、记账科目、财务报表等脉络关系和账目资金对应勾稽关系,看企业财务报表信息对称情况和财务数据的结构合理性等能否经得起理论与实际的推断,判断报表数据是否能准确反映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
其次,对于企业资产负债、经营效益信息的分析重点:查真实负债和或有负债看银行信贷登记系统、查产量看电费和 {MOD},查销售看纳税申报,查出口收付汇量看海关数据,查库存看生产日期,查资金回笼看银行账户;对房地产等不动产实行权证核实和实地察看相结合,对机器设备实行检查原始 {MOD}和实地考证相结合,对存货实行查看账册及进货、销货 {MOD}和盘点仓库、车间的实物相结合,对经营状况核实采用查看纳税申报和向当地税务部门核实相结合,对贸易融资背景真实性问题利用海关进出口信息和财务报表科目信息验证相结合等,还原企业财务真面目。
再次,利用自动生成技术对授信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进行自动验证其钩稽关系是否恰当,自动生成的现金净流量测算表与企业报送的现金流量表是否一致等,准确、快捷地判断授信企业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自动生成资产负债率、资本收益率率等指标及现金流量结构与同行业指标进行横向比较,验证授信企业指标的个别变化是否正常,借以分析其业绩的真实性。如被授信企业所处的行业整体比较低迷和萧条,而其业绩却一枝独秀,又没有合理解释,就很有可能存在着财务报表的不真实。
对于存在以下情况应特别关注:
一是其他应收款或其他应付款数额巨大,且与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规模不匹配,可能存在资本金抽逃、关联方长期占用、虚增利润、隐藏短期投资或亏损、截留投资收益等问题。
二是应收账款增幅大幅高于营业收入增幅,且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经营性现金流量相背离,可能存在通过应收账款虚增营业收入问题。
三是报表列示货币资金数额大,应通过账户流水及余额变化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大量货币资金作为保证金等受限制的问题;
四是核实资本公积中评估增值是否存在虚增问题,特别是对于实收资本较小但资本公积较大的,核实是否为民间借贷、关联方借贷或假股权真债权资金;
五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利润总额,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较差,利润被粉饰的可能性较大,尤其是当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利润总额远低于借款企业的利润总额,则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注入借款企业的可能性较大。
5、大数据分析法。
首先,充分利用社会网络、征信系统和企业自身提供的资料交叉分析验证实际控制人的投资、经营行为及财富积累过程,分析其对企业的投入与企业运营情况是否相称,是否存在炒房、炒原材料、炒股票期货等,深入了解企业主兴趣爱好、风险偏好。
其次,充分利用互联网,交叉验证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比如税务检查、外部审计结论、海关稽查、外管局核查、涉法涉诉情况和银行同业动态等,相互印证产品销售的真实性;通过挖掘企业主的还款记录,包括对其他银行、供应商等债权人的还款记录以及经营中对合约、纳税等履行情况分析判断企业主的诚信状况;
第三,运用大数据挖掘分析验证授信企业或有事项,主要包括商业票据背书转让或者贴现、为其他单位提供的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税务纠纷、未决索赔、未决诉讼等,或通过移民、离婚等转移资产及或有负债等是否详尽披露;
第四,通过挖掘企业水表、电表、工资表等数据,存汇款等账户变动数据,同比、环比分析异动数据,验证企业生产经营动态变化的真实状况,以便尽早采取措施化解风险;通过对其上下游企业,特别是相对集中的几个上下游企业某段时间内经营的基础数据(如交易量、交易金额等)进行分析,并结合企业之间的关联度系数,为准确判断企业发展趋势提供侧面数据支持。
第五,充分利用信贷风险监测系统、征信系统、银码信息等技术渠道,深度挖掘集团企业的股东、投资子公司、担保或被担保企业、家族关系等信息,不断质疑,相互印证,发现企业刻意隐瞒或藏匿的关联关系。
第六,充分挖掘内部关联交易信息。运用大数据截取一定期间内的所有企业间大额资金往来数据的记录集合,分析企业经常发生的对转交易、虚假交易、不平等交易、不正常交易等行为的线索和迹象,应顺藤摸瓜、不断跟踪、深入分析,从而挖掘出企业的隐性关联交易;通过大数据深度挖掘,将隐蔽在产品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行业风险、国别风险等的授信真实性风险识别出来。
6、重点印证法。
首先,营业证照及资质的甄别。主要通过证照颁发或证明出具机构核实,如通过工商注册查询系统核实营业执照的真实性,对比证载要素与系统数据是否一致;通过政府主管部门网站核实资质真实性(如采矿许可、排污许可、房地产企业开发资质、建筑安装企业资质等)。
第二,虚假出资的甄别,重点查验货币资金和其他应收款等科目的额度、结构与变化情况,是否存在注资前后与注资金额相同或相近的往来款,综合分析出资人用于出资的资金是否通过拆借或由其他企业代为出资、办理完验资手续后归还对方;关注其他应收款金额是否与实收资本相近,是否存在注资款项短期转入后又立即转出行为;核实交易对手是否为关联企业,判断注资款是否转向关联企业;关注企业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变化情况,如变化较大,须审核银行收款通知、资产转让手续、验资证明等原始凭证,证实其真实存在,防范企业通过虚增所有者权益以粉饰资产负债率。
第三,交易背景真实性甄别主要三项:一是 {MOD},通过当地税务部门网站或税控系统查验核实票面要素与返传结果是否一致,并核验是否被注销;核对票面要素与业务背景是否相符。二是合同,核查合同双方是否有稳定的历史交易记录,合同交易对手同授信企业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如有应从严审核。三是单据,如订单融资需通过购货方确认并通过政务公开招标采购平台、电子订单管理系统等核实订单的真实性,预付款融资须取得企业与其上游企业间的历史交易合同和资金支付证明或通过书面、电话、电子订单管理系统等渠道核实。
第四,关注资金用途。通过核查贷款资金的支付是否符合受托支付要求,并通过支付凭证核实资金用途是否符合贷款合同约定用途,支付对象是否与具体交易背景一致,支付时间、结算方式是否符合行业结算惯例,资金流、物流、单据流是否匹配,必要时可向交易对手或同业了解;分析大额资金流入流出是否符合正常规律,尤其是与关联企业之间往来较为频繁时,要深入分析资金用途是否合理等;对于存量融资与生产规模基本匹配,企业又提出大额流动资金贷款需求的,应关注企业是否有在建工程或项目投资意向,防止短贷长用。
第五,现金流真实性甄别,如单一授信企业的真实经营性现金流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识别:一是对在本行开有存款账户的授信企业,可通过银行内部系统法人资金查询功能下载企业交易明细清单,其公式如下:销售收入资金=一定时期内账户回笼资金-利息收入-无贸易链背景的关联流入资金-内转流入资金-类同账户流入资金-贷款流入资金。二是对在他行账户的授信企业,要求提供有法人账户、个人卡银行流水明细、银行承兑汇票纸质和PDF扫描件,可用EXCEL表格分月度和年度整理汇总、分析、筛选得出销售收入资金。三是深入企业调阅应收账款明细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甚至原始凭证,分析整理后与以上方法查询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如果几种方法数据基本相符则可信度较高,如果几种方法调查结果差异巨大,则应深入分析粉饰行为。
授信企业虚假信息的识别和防范是确保信贷资产业务稳健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客户经理是真实性风险把控的第一关,在尽职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管理等环节明确授信企业真实性核查的范围和要求,清晰界定管理责任,消除虚假信息的风险隐患。要通过案例分析,提升客户经理对授信企业真伪信息的甄别能力,严肃责任追究,以严苛的问责来保障信息真实性的“刚性”要求,从源头上遏制风险。
最多设置5个标签!
授信企业虚假信息如何识别
在这经济下行的新常态下,除了市场经济环境等原因外,授信企业提供的虚假信息是导致信贷风险频发的主要因素,在实践中,不仅一些问题企业为了达到掩盖真相的目的会提供虚假信息、做假账,就是有些正常企业也普遍存在信息失真现象,甚至虚构事实,以迎合信贷要求,企业造假的手段复杂化和隐蔽化与银行信贷人员的识别能力是不对称的。有效甄别授信企业的虚假信息成为新常态下信贷经营管理的难点和重点。
一、授信企业提供虚假信息的主要表现形式
授信企业提供的信息是银行信贷决策的最为重要的基础材料,企业应该尽可能提供详细、可靠和真实的信息,使申报材料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但是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对提供信息进行刻意安排、粉饰报表、制造假象,主要表现如下:
1、关联关系不真实。
为规避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管理,不少授信企业通过采取虚假验资、循环验资、虚假股权转让等手段,在各地注册成立多个新的关联公司作为承贷主体,其实际控制人一般不以投资人身份出现,不在相关隐性从属企业任职,不在企业群体中使用相同或相近的企业名称,而往往是通过跨区域间接投资、代理持股、裙带人员持股等隐蔽手段控制相关的从属企业,成员结构非常复杂,企业全面的关联关系难以识别,一些成员企业流离在集团授信之外,导致各家银行多头授信,风险敞口扩大。
2、信贷资金用途不真实。
不少授信企业贷款资金支付依据不实,以某个企业或集团为关联核心进行虚假交易和改变交易资金用途及流向,将流动资金贷款用于不符合企业实际的非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或股权投资、房地产项目开发;表外产品如贸易融资产品被用于套现,转而投入股市、期市、房地产等非经营周转用途;有的企业为了获得高额收益,将自有资金甚至信贷资金通过民间借贷渠道借出,甚至充当资金“掮客”,通过媒介借入借出双方来赚取利差等。不论哪种情况,一旦市场发生根本变化,企业资金链断裂,商业银行往往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3、贸易背景不真实。
新常态下市场行情不景气,企业资金链紧张或断裂,利用与银行的合作信任,提供虚假合同、资金用途、票据、仓单和交易对手等,虚拟交易背景;供应链企业间提供不真实的应收应付账款和境内外企业间无真实背景进行信贷融资,以应对资金流动性不足或“急救”资金断裂局面。此外,企业对交易对手真实情况了解不深透,交易后资金无法收回,造成交易与背景的真实性风险。
4、财务报表不真实。
企业提供给银行的财务数据普遍存在失真情况,如通过关联交易、虚假应收账款等手段虚增销售收入和利润,通过少提或不提折旧增加利润,通过改变费用摊销期限来改变当期利润,通过虚假存货、应收账款来增加资产并降低资产负债率,还有虚增长期投资,隐瞒真实或有负债等,以致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授信企业的经营状况及风险事项,导致信贷风险难以把控。
5、经营信息不真实。
为了到达融资目的,有意提供虚假信息,如在经营过程中的货物流转、库存、出库与实际不相符,产品订单合同销售数量及价格失真,质押仓单多家银行融资等,特别是有些企业实际开工严重不足,人员流失严重,用水用电量持续下降,但提供的信息反映企业经营情况良好。此外,担保抵押不真实。如通过各种手段严重高估抵押物价值,或保证人为隐性关联企业等,仅满足形式担保要求,一旦发生风险难以真正弥补损失。
二,授信企业提供虚假信息的主要识别方法
勿庸讳言,新常态下授信企业提供虚假材料是比较普遍的,其手法也是多种多样,花样不断翻新。为此,信贷人员必须运用各种甄别方法和技巧,深入细致调查分析,多方交叉验证,还原授信企业的客观真实面貌,重点掌握以下基本识别方法:
1、正向分析法。
正向分析主要采取顺查法,重点核查授信企业提供申贷材料的真实性:
首先,从源头上仔细查阅、验证、核实企业提供申贷材料是否有虚假行为,应包括股东结构及变更、股本转让,海关的报关报检、商品货物交易监管、流转、通关放行情况,运输票据及实际交货人和持货人一致性等,甄别相关票据、签字、盖章、授权、账户、核心法人、价格、成本因素、合同要素等的真实性以及文本资料的准确、完整、合规,确保经营交易的合理合法性。
其次,对法人代表身份以及注册资金来源的验证,重点分析其“成长的故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没有从天上掉下“馅饼”,不可能有很多的权益性资金,如果较多,则其中必有猫腻,要么背后有实际控制人;要么报表权益资金来源于民间融资或非法收入。
第三,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应通过查看企业开出的增值税 {MOD}、结合交易合同和发货清单及企业与其下游客户的资金往来对账单进行识别,如果数据相差较大,而且又没有合理的'解析和说明,可以认定为被粉饰行为。
第四,关注异常表现:如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财务指标与可比企业存在明显差异、会计政策变更或账务处理混乱、实际还款来源与债项约定不一致、购货方与销货方相互保理等,应从异常信息入手,逐一核实,甄别企业产品交易和经营效益是否存在虚假,深入挖掘信贷资金是否转移投向资本市场以及其它套利行为。
第五,通过企业账户资金变动规律分析是否涉及民间借贷。如果发现该账户在特定日期向特定对象有规律地支付等量小额资金,可判断企业是在支付民间借贷利息;如果该账户资金流水中存在整笔划款,但并非划转给上下游企业或用于归还银行贷款;或者银行贷款到期前几日有资金划入,贷款存量周转后又等量划出,则企业可能存在民间借贷行为;如为大额提现,则有可能是融出资金给其他企业、个人或者归还民间融资;如果企业股东借款较多,或者企业与其股东之间资金往来频繁,也应引起高度关注。
2、逆向复核法。
逆查法重点核查资金流向的符合性。
一是深入了解企业在多家银行的多头账户资金总体情况,查看有无对外不正常的投资、借款和资金“来源不清、去向不明”的现象,看是否存在跨行业非理性的资金流动或以虚假借款名义对外投资等,以表面真实性掩盖不正常的资金用途。
二是在企业贷款支用后,分析企业资金流向规律,核查企业在信贷资金使用前后库存的变化情况,以及核查上游企业开出的增值税 {MOD}、企业的货运单据等,以印证交易背景和信贷资金使用的真实性。
三是关注流水异常变动,如果交易对手中存在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主体,或者在银行账户中含有“投资、证券、基金、期货、担保等”的借方交易,企业可能参与了民间借贷,如果企业既有银行贷款,又通过委托贷款、委托理财等形式借出资金,实际是参与民间借贷。
四是通过持续挖掘企业存款账户日均余额情况,以判断企业经营情况,如从某一天开始,企业存款账户余额突然或逐渐下降,则可能发生了客户资金转移他行或经营不善的情况,应引起特别关注。
五是通过对企业主、股东及配偶等个人账户资金流向和消费行为数据分析,间接判断企业经营质量,为甄别提供信息真实性提供数据支撑。
3、访谈核实法。
第一,授信企业内部访谈,客户经理在与企业主、股东、财务人员、员工等接触过程中,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提问等方式,是验证企业资金往来和经营管理信息真实性最简单的方式。
询问的时候要注意方法:
一是要背靠背地询问,问企业负责人时避开其财务人员,问财务负责人时避开其会计人员,然后根据询问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发现问题;
二是询问时要讲究策略,可在交谈中突然单刀直入地提高问题,在其骤不及防中发现蛛丝马迹;
三是因人而异,突出重点。如向企业主了解投资理念、从业经历、人际关系,对企业财务重点了解多元化投资及资金紧缺情况;向管理人员重点了解企业主及高管人员生活习惯、内部控制等,尤其是民间借贷隐蔽性特别强,要与企业财务人员交流过程中,关注其通过电话与资金中介(资金掮客、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沟通是否频繁,话语中经常出现“价格、金额、期限”等字眼;或客户经理在试探性交流中发现其对民间融资利率十分熟悉,往往预示着企业已经介入民间借贷。
第二,关联访谈。通过对企业实际控制人社交圈和外围了解其发家史、个人习性和健康状况,对经营者个人素质、资信状况等;对主要管理者工作精力分配的合理性,以及个人与企业资产的异动情况,管理团队是否稳定,是否有合力等进行综合了解。第三,外部情况了解。通过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协会、法院、公众媒体等外围获取相关信息;通过咨询客户上下游企业和竞争对手,了解客户生产、经营、信用、行业地位以及民间融资和市场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等,加以比对分析,以此评判授信企业生产销售和市场产品竞争力等真实情况。
4、交叉验证法。
在业务办理过程中,查询或通过系统自动调取相关信息进行多维度的交叉验证分析,及时识别虚假信息。
首先,一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按照银行账户、记账科目、财务报表等脉络关系和账目资金对应勾稽关系,看企业财务报表信息对称情况和财务数据的结构合理性等能否经得起理论与实际的推断,判断报表数据是否能准确反映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
其次,对于企业资产负债、经营效益信息的分析重点:查真实负债和或有负债看银行信贷登记系统、查产量看电费和 {MOD},查销售看纳税申报,查出口收付汇量看海关数据,查库存看生产日期,查资金回笼看银行账户;对房地产等不动产实行权证核实和实地察看相结合,对机器设备实行检查原始 {MOD}和实地考证相结合,对存货实行查看账册及进货、销货 {MOD}和盘点仓库、车间的实物相结合,对经营状况核实采用查看纳税申报和向当地税务部门核实相结合,对贸易融资背景真实性问题利用海关进出口信息和财务报表科目信息验证相结合等,还原企业财务真面目。
再次,利用自动生成技术对授信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进行自动验证其钩稽关系是否恰当,自动生成的现金净流量测算表与企业报送的现金流量表是否一致等,准确、快捷地判断授信企业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自动生成资产负债率、资本收益率率等指标及现金流量结构与同行业指标进行横向比较,验证授信企业指标的个别变化是否正常,借以分析其业绩的真实性。如被授信企业所处的行业整体比较低迷和萧条,而其业绩却一枝独秀,又没有合理解释,就很有可能存在着财务报表的不真实。
对于存在以下情况应特别关注:
一是其他应收款或其他应付款数额巨大,且与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规模不匹配,可能存在资本金抽逃、关联方长期占用、虚增利润、隐藏短期投资或亏损、截留投资收益等问题。
二是应收账款增幅大幅高于营业收入增幅,且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经营性现金流量相背离,可能存在通过应收账款虚增营业收入问题。
三是报表列示货币资金数额大,应通过账户流水及余额变化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大量货币资金作为保证金等受限制的问题;
四是核实资本公积中评估增值是否存在虚增问题,特别是对于实收资本较小但资本公积较大的,核实是否为民间借贷、关联方借贷或假股权真债权资金;
五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利润总额,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较差,利润被粉饰的可能性较大,尤其是当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利润总额远低于借款企业的利润总额,则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注入借款企业的可能性较大。
5、大数据分析法。
首先,充分利用社会网络、征信系统和企业自身提供的资料交叉分析验证实际控制人的投资、经营行为及财富积累过程,分析其对企业的投入与企业运营情况是否相称,是否存在炒房、炒原材料、炒股票期货等,深入了解企业主兴趣爱好、风险偏好。
其次,充分利用互联网,交叉验证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比如税务检查、外部审计结论、海关稽查、外管局核查、涉法涉诉情况和银行同业动态等,相互印证产品销售的真实性;通过挖掘企业主的还款记录,包括对其他银行、供应商等债权人的还款记录以及经营中对合约、纳税等履行情况分析判断企业主的诚信状况;
第三,运用大数据挖掘分析验证授信企业或有事项,主要包括商业票据背书转让或者贴现、为其他单位提供的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税务纠纷、未决索赔、未决诉讼等,或通过移民、离婚等转移资产及或有负债等是否详尽披露;
第四,通过挖掘企业水表、电表、工资表等数据,存汇款等账户变动数据,同比、环比分析异动数据,验证企业生产经营动态变化的真实状况,以便尽早采取措施化解风险;通过对其上下游企业,特别是相对集中的几个上下游企业某段时间内经营的基础数据(如交易量、交易金额等)进行分析,并结合企业之间的关联度系数,为准确判断企业发展趋势提供侧面数据支持。
第五,充分利用信贷风险监测系统、征信系统、银码信息等技术渠道,深度挖掘集团企业的股东、投资子公司、担保或被担保企业、家族关系等信息,不断质疑,相互印证,发现企业刻意隐瞒或藏匿的关联关系。
第六,充分挖掘内部关联交易信息。运用大数据截取一定期间内的所有企业间大额资金往来数据的记录集合,分析企业经常发生的对转交易、虚假交易、不平等交易、不正常交易等行为的线索和迹象,应顺藤摸瓜、不断跟踪、深入分析,从而挖掘出企业的隐性关联交易;通过大数据深度挖掘,将隐蔽在产品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行业风险、国别风险等的授信真实性风险识别出来。
6、重点印证法。
首先,营业证照及资质的甄别。主要通过证照颁发或证明出具机构核实,如通过工商注册查询系统核实营业执照的真实性,对比证载要素与系统数据是否一致;通过政府主管部门网站核实资质真实性(如采矿许可、排污许可、房地产企业开发资质、建筑安装企业资质等)。
第二,虚假出资的甄别,重点查验货币资金和其他应收款等科目的额度、结构与变化情况,是否存在注资前后与注资金额相同或相近的往来款,综合分析出资人用于出资的资金是否通过拆借或由其他企业代为出资、办理完验资手续后归还对方;关注其他应收款金额是否与实收资本相近,是否存在注资款项短期转入后又立即转出行为;核实交易对手是否为关联企业,判断注资款是否转向关联企业;关注企业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变化情况,如变化较大,须审核银行收款通知、资产转让手续、验资证明等原始凭证,证实其真实存在,防范企业通过虚增所有者权益以粉饰资产负债率。
第三,交易背景真实性甄别主要三项:一是 {MOD},通过当地税务部门网站或税控系统查验核实票面要素与返传结果是否一致,并核验是否被注销;核对票面要素与业务背景是否相符。二是合同,核查合同双方是否有稳定的历史交易记录,合同交易对手同授信企业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如有应从严审核。三是单据,如订单融资需通过购货方确认并通过政务公开招标采购平台、电子订单管理系统等核实订单的真实性,预付款融资须取得企业与其上游企业间的历史交易合同和资金支付证明或通过书面、电话、电子订单管理系统等渠道核实。
第四,关注资金用途。通过核查贷款资金的支付是否符合受托支付要求,并通过支付凭证核实资金用途是否符合贷款合同约定用途,支付对象是否与具体交易背景一致,支付时间、结算方式是否符合行业结算惯例,资金流、物流、单据流是否匹配,必要时可向交易对手或同业了解;分析大额资金流入流出是否符合正常规律,尤其是与关联企业之间往来较为频繁时,要深入分析资金用途是否合理等;对于存量融资与生产规模基本匹配,企业又提出大额流动资金贷款需求的,应关注企业是否有在建工程或项目投资意向,防止短贷长用。
第五,现金流真实性甄别,如单一授信企业的真实经营性现金流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识别:一是对在本行开有存款账户的授信企业,可通过银行内部系统法人资金查询功能下载企业交易明细清单,其公式如下:销售收入资金=一定时期内账户回笼资金-利息收入-无贸易链背景的关联流入资金-内转流入资金-类同账户流入资金-贷款流入资金。二是对在他行账户的授信企业,要求提供有法人账户、个人卡银行流水明细、银行承兑汇票纸质和PDF扫描件,可用EXCEL表格分月度和年度整理汇总、分析、筛选得出销售收入资金。三是深入企业调阅应收账款明细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甚至原始凭证,分析整理后与以上方法查询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如果几种方法数据基本相符则可信度较高,如果几种方法调查结果差异巨大,则应深入分析粉饰行为。
授信企业虚假信息的识别和防范是确保信贷资产业务稳健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客户经理是真实性风险把控的第一关,在尽职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管理等环节明确授信企业真实性核查的范围和要求,清晰界定管理责任,消除虚假信息的风险隐患。要通过案例分析,提升客户经理对授信企业真伪信息的甄别能力,严肃责任追究,以严苛的问责来保障信息真实性的“刚性”要求,从源头上遏制风险。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