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2 22:30发布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分类 按用途分类 1.通用联——春联 2.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按字数分类 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等。 按修辞技巧分类 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按联语来源分类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按用途分类 1.通用联——春联 2.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按字数分类 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等。 按修辞技巧分类 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按联语来源分类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如按《佩文韵府》音韵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平声列为“平”,上、去、入都归纳进了“仄”。按北京语调,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样一来,平声字多了,没有“入”声,把一部分去入声字归入了平声,这是学习撰联的同志值得注意的。古来有很多语言学者对古汉语四声,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如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声平道莫低昂。读时发音平和、尾音长,有余韵。 2.上——上声高呼猛烈强。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 3.去——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4.入——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 以北京语调来标注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都是从古汉语的四声演变发展而来,人们在断定对联平仄时,还习惯地以古汉语四声作为标准。现在除了校正发音以外,很少用现代汉语的四声来作对、写诗、填词。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的四声,终究为人们所接受。 有些汉字,历来是平仄互用,可作平声,也可作仄声,如看、教、为、思、傍……略举数例如下: (1)“看”作平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看”作仄声: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3)“教”作平声:樱杏桃榴次第开,故教一一傍窗栽;毵毵竹影依依柳,分得清阴入户来。 (4)“教”作仄声:粉笔生涯亦快哉,因材施教育良材;满园桃李生机鬯,化雨春风次第开。 (5)“为”作平声: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6)“为”作仄声:本为汉王建大功,未将自我置胸中;早知兔绝终烹狗,悔不淮阴坐钓终。 对联除要求押韵和对仗外,词组和结构也是有一定规则的。如: (单组,四字结构) 知足常乐; 能忍自安。 (复组,七字结构) 春江桃叶莺啼湿; 夜雨梅花蝶梦寒。 (复组,八字结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复组,九字结构) 把古往今来,重新说起; 将悲欢离合,再叙从头。 (复组,十二字结构)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复组,十三字结构) 对联上下联的词组和结构,应保持一致和统一,上联是动宾结构,下联也就必须是动宾结构的词组,如“摇红;涤翠。”上联是偏正词组,下联也必须以偏正词组与之相对,如“同心结”与“并蒂花”,就是相同的词组结构。在谋篇布局对联词组时,一定要注意上下联的词组结构必须相同,这亦是对联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规则。 红纸做法:配方: 50克白纸,808大红粉·聚乙烯胶·食用碱(50克纸指每平方米的克数) 配料: 1.取808大红粉1斤,加入约1暖瓶开水。搅拌后用电磨或石磨进行研磨。以增加细度与亮度,最好研磨3遍。 2.取约2茶碗聚乙烯胶,加水8茶碗左右进行熬化。 3.把熬化好的聚乙烯胶倒入磨好的浆料中,最后加少许食用碱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即为全年红纸的颜料。 刷纸: 将白纸平铺在刷案上,用专用刷子蘸上颜料,先由左向右从纸的中间刷一刷子。然后从上到下刷均为止 先将大红粉和107胶搅拌均匀,溶解10分钟后再加入全部开水,彻底搅拌均匀即可,因大红粉红度不够,此时应将该溶液再倒入小钢磨中,研磨4—5遍即可成为全年红,朱红 {MOD}浆 对联的正规名称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 一是字数要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二是词性相当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 {MOD}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等。 三是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 {MOD};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 {MOD}”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四是节奏相应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 风雨 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五是平仄相谐 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六是内容相关 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百科名片 对联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按用途分类 1.通用联——春联 2.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按字数分类 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等。 按修辞技巧分类 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按联语来源分类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编辑本段创作方法 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如按《佩文韵府》音韵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平声列为“平”,上、去、入都归纳进了“仄”。按北京语调,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样一来,平声字多了,没有“入”声,把一部分去入声字归入了平声,这是学习撰联的同志值得注意的。古来有很多语言学者对古汉语四声,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如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声平道莫低昂。读时发音平和、尾音长,有余韵。 2.上——上声高呼猛烈强。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 3.去——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4.入——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 以北京语调来标注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都是从古汉语的四声演变发展而来,人们在断定对联平仄时,还习惯地以古汉语四声作为标准。现在除了校正发音以外,很少用现代汉语的四声来作对、写诗、填词。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的四声,终究为人们所接受。 有些汉字,历来是平仄互用,可作平声,也可作仄声,如看、教、为、思、傍……略举数例如下: (1)“看”作平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看”作仄声: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3)“教”作平声:樱杏桃榴次第开,故教一一傍窗栽;毵毵竹影依依柳,分得清阴入户来。 (4)“教”作仄声:粉笔生涯亦快哉,因材施教育良材;满园桃李生机鬯,化雨春风次第开。 (5)“为”作平声: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6)“为”作仄声:本为汉王建大功,未将自我置胸中;早知兔绝终烹狗,悔不淮阴坐钓终。 对联除要求押韵和对仗外,词组和结构也是有一定规则的。如: (单组,四字结构) 知足常乐; 能忍自安。 (复组,七字结构) 春江桃叶莺啼湿; 夜雨梅花蝶梦寒。 (复组,八字结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复组,九字结构) 把古往今来,重新说起; 将悲欢离合,再叙从头。 (复组,十二字结构)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复组,十三字结构) 对联上下联的词组和结构,应保持一致和统一,上联是动宾结构,下联也就必须是动宾结构的词组,如“摇红;涤翠。”上联是偏正词组,下联也必须以偏正词组与之相对,如“同心结”与“并蒂花”,就是相同的词组结构。在谋篇布局对联词组时,一定要注意上下联的词组结构必须相同,这亦是对联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规则。 红纸做法:配方: 50克白纸,808大红粉·聚乙烯胶·食用碱(50克纸指每平方米的克数) 配料: 编辑本段古人趣味对联故事 李白戏权臣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心里很不服,总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看着李白,讥讽道: 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大人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 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 吕蒙正不平则鸣 北宋丞相吕蒙正,河南洛阳人。相传在他年轻时,穷困潦倒,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十分不满。春节到了,家里空无一物,他一气之下,写了一副怪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 下联是:六七八九。 横批是:南北 怪联贴出后,穷朋友们一个个都来观看。他们先是莫名其妙,待领悟过来,不由得拍手称快。原来,此联的寓意是: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 花甲串对 1924年,岁在甲子,60年一遇,甚为难得,云南丽江纳西族秀才和文华特作一上联,张贴在街口征对,并说,谁能对出下联,愿以薄礼相酬。这上联是个串“花”对: 花灯悬挂杏花天,桃花开红,李花开白,头戴花,步生花,花上加花,百花香透花马国; 和秀才以为这是难对,非十天半月不会有人对得上。殊不知,第二天就有人找上门来,原来举人王树和在这一夜之间便对出了串“甲”的下联: 甲箓翻看灵甲目,麟甲呈吉,龟甲呈祥,龙现甲,鳖展甲,甲中添甲,万甲光腾甲子年。 和秀才一定要送酬礼,王举人坚决不受,一时传为佳话。 编辑本段经典举例 【古代对联】 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此联为【明】徐渭所作。上联指年少时好(hǎo)读书却不爱好(hào)读书,年老时爱好读书不好读书。 上联:闲人免进贤人进。 原对:盗者休来道者来。 新联:捞者莫来劳者来。 吾联:罪客勿来醉客来。 此联为【明】担山和尚所作。 上联:理想莫享醴。 下联:前途弗图钱。 上联:独览梅花扫腊雪; 下联:细睨山势舞流溪。 此联的妙处在于上联急读如音阶:‘多来米发索拉西’。下联为方言读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上联:暑鼠凉梁,提笔描猫惊暑鼠。 原对:饥鸡盗稻,呼童拾石打饥鸡。 古对:渴鹤汲漈,令奴响枪击渴鹤。 此联又作‘暑鼠量梁’。 上联:暑鼠凉梁,笔璧描猫暑鼠惊竟沿檐,撞桩斯死,老猫食尸。 原对:缺! 吾对:饥鸡盗稻,同童拾石饥鸡逸亦飞扉,碰棚彼毙,矢石落箩。 此联为网友改上联而出之新联,余勉而对矣。 上联:鸡饥争豆斗。 下联:鼠暑上梁凉。 上联:溪西犀喜戏。 下联:囿右鼬悠游。 上联:今宵消夏。 下联:明晌赏花。 上联:士农工(宫)商角徴羽。 下联:寒热温凉(良)恭俭让。 吾联:铝铜金钼(木)水火土。 此联也是一奇联。上联分两部分:士农工商;宫商角徴羽。前为四业,后为五音,而有一个字重复,一个字谐音。原对寒热温凉为四觉,温良恭俭让为君子的五种德行。我的铝铜金钼为四种金属,金木水火土为五行。 上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落西湖,惜乎锡壶。 下联:做边幅,捉蝙蝠,蝙蝠撞边幅, 贬负蝙蝠。 原对:古对:逢甲子,添家子,家子遇甲子,佳姿家子。 吾联:过九畹,擎酒碗,酒碗失九畹,久惋酒碗。 吾联:过桐岩,射彤雁,彤雁毙桐岩,痛焉彤雁。 九畹:三峡的九畹溪。 上联:泥肥禾尚瘦。 下联:晷短夜差长。 此联谐音‘尼肥和尚瘦’;‘鬼短夜叉长’。 上联:削发又犯法。 下联:出家却带枷。 此联为嘲一和尚犯法所作。 上联:禾花何如荷花美。 下联:莓子每比梅子酸。 上联:画庙庙画妙化庙。 下联:名园园名圆明园。 上联:玛瑙原非马脑。 下联:琅玕不是狼肝。 此联为【明】王洪所对。 上联:玛瑙原非马脑。 下联:琅玕不是狼肝。为绝代佳句。 上联:下大雨,恐中泥,鸡蛋、豆腐留女婿,子莫言回。 此联相传为【清代】钟耘舫之岳父下雨时挽留女婿的话,看似平常,实则用心良苦,绝妙异常。因为它巧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全联皆是古代人名。为:夏大禹:【夏】王名;孔仲尼:孔子字仲尼;姬旦:【周】武王之名;杜甫、刘禹锡:【唐】诗人;子莫、颜回:孔子的弟子。因难度太大,据说至今无人能对。 上联:下大雨,恐中泥,鸡蛋、豆腐留女婿。子莫言回。 吾联:伤足跟,惧侵身,无医、没药安期生。生病康复。 此联为上联的另一版本。我的谐音【商】祖庚:【商】王名;姬寝生:【春秋】郑庄公之名;吴懿:【三国·蜀】大将;梅爻:《封神榜》里的人物;安期生:【汉】仙人。 生病(孙膑)。康复(康福) 上联:下大雨麦子灌种。 下联:旱高地田禾必干。 此联谐音夏大禹;墨子【春秋】诸子(麦、墨古同音);管仲:【春秋】人物;汉高帝:【汉】高祖刘邦;田何:【汉初】《易》学大师;比干:【商】纣的大臣。 上联:思南女子铜仁去。 下联:上蔡厨师会理来。 此联为【清】吴进三所对。其友出此上联指一位思南地方的女子到铜仁那里去,谐音:思男女子同人去;进三指着上菜的厨师而对,原来此厨师祖籍上蔡,后住会理,经常在两地来往,谐音:上菜厨师烩鲤来。 上联:近世进士尽是近视,京师禁试进士,进士襟湿,巾拭。 下联:是时肆市始失史诗,仕识世失时势,实似石狮,誓蚀。 上联:狗啃河上骨 下联:水漂东坡诗 此联为一日东坡和佛印乘船游玩,看见一条狗在啃河岸上的骨头,东坡出此上联,谐音:狗啃和尚骨。佛印立刻把东坡写的诗丢进水里,对此下联,谐音:水漂东坡尸。 上联:佛印水边寻蚌吃。 下联:东坡河上带家来。 此联为一日东坡带家眷出去游玩,遇到佛印在水边挖蚌吃,于是出此上联。谐音:佛印水边寻‘棒’吃。佛印一听,以东坡带家眷而来而对,谐音:东坡河上带‘枷’来。 上联:扬子江头渡杨子。 下联:焦山洞里住椒山。 此联为【明】杨继盛(字椒山)题镇江焦山联。 上联:空中一朵白莲花,风捧奉佛。 下联:峡里几枝黄栗树,月远怨猿。 上联:玉澜堂,玉兰蕾茂方逾栏,欲拦余览。 下联:清宴舫,清艳荷香引轻燕,情湮晴烟。 此联反复快读,即成绕口。玉澜堂:在颐和园昆明湖畔,为当年光绪帝寝宫。清宴舫:一名石舫,在颐和园万寿山西麓岸边,为园中著名水上建筑。 风景对联: 进退一身关社稷 英灵千古镇湖山 福州西湖开化寺 桑柘几家湖上社 芙蓉十里水边城 福州乌山琵琶亭 一弹流水一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 上联:洞内依然旧景 下联:窗外已是新春 横批:苦尽甘来 【趣味对联】 谐趣联用途广泛。它或褒扬、或鞭挞;或讽刺、或赞美;或鼓励、或自勉……现撷取一二: (1)清末政治腐败,卖官鬻爵成风。某城中一中药商人花巨款买了个四品官,穿上了青天褂,时人不齿,作无情对讽之曰:“四品青天褂,六味地黄丸。” (2)近人何颜生,清末任甘肃布政使时,有留学归来一唐姓翰林在给他的信函中误将“秋辇”写成“秋辈”,又将“追究”的“究”错为“宄”。何即以一联嘲讽:“辇辈同车,夫夫竟作非非想。究宄异穴,九九难将八八除。” (3)黑白难分,教我怎知南北;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这里有则故事。一位富秀才与一个穷秀才是朋友,一天富秀才晚上到院中散步,外面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于是随口吟出上联,但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了。此时,穷秀才前来敲门,说道:“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富秀才一听,忙说“这个好说,你先把我的上联对出来。”说完,穷秀才说“小弟进门时不是对出来了吗?”富秀才一想,果然是这样,于是乐得哈哈大笑! (4)拆字联:闲(闲)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 (5)拆字联:古木枯,此木成柴;女子好,少女尤妙。 (6)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格)亮 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 (7)两舟并进,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八音齐鸣,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 (8)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此联是闻名的方位联。上联是清朝皇帝乾隆所作,下联是 纪晓岚即兴所对。 (9)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扔; 由上向下读左传,书往右翻。 (10)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相传,林则徐幼时到姑父家串亲戚,恰逢几位诗人与徐的姑夫一起连诗对句。一诗翁想考一考林则徐的学问,便出了一上联,聪明的林则徐立即对出下联。上联是说,天上北斗七星,是七颗星星,倒映在静静的湖中便成十四点了。下联是说,南楼的孤雁虽然是一只,但在明月照映之下,“带影”便成为“一双飞”了。这副联反映了少年林则徐的聪颖机智,博学多才。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925.html?wtp=tt
最多设置5个标签!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分类
按用途分类
1.通用联——春联
2.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按字数分类
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等。
按修辞技巧分类
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按联语来源分类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对联的句子具体如下几点:
1、上联:百年天地回元气,下联:一统山河际太平,_批:国泰民安。
2、上联::年年顺景则源广,下联::岁岁平安福寿多,横批:吉星高照。
3、上联:一年好运随春到,下联:四季彩云滚滚来,横批:万事如意。
4、上联:岁通盛世家家富,下联:人遇年华个个欢,横批:皆大欢喜。
5、上联:春风入喜财入户,下联:岁月更新福满门,_批:新春大吉。
6、上联:万事如意展宏图,下联::心想事成兴伟业,横批:五福临门。
7、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回大地。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按用途分类 1.通用联——春联 2.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按字数分类 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等。 按修辞技巧分类 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按联语来源分类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如按《佩文韵府》音韵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平声列为“平”,上、去、入都归纳进了“仄”。按北京语调,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样一来,平声字多了,没有“入”声,把一部分去入声字归入了平声,这是学习撰联的同志值得注意的。古来有很多语言学者对古汉语四声,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如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声平道莫低昂。读时发音平和、尾音长,有余韵。 2.上——上声高呼猛烈强。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 3.去——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4.入——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 以北京语调来标注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都是从古汉语的四声演变发展而来,人们在断定对联平仄时,还习惯地以古汉语四声作为标准。现在除了校正发音以外,很少用现代汉语的四声来作对、写诗、填词。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的四声,终究为人们所接受。 有些汉字,历来是平仄互用,可作平声,也可作仄声,如看、教、为、思、傍……略举数例如下: (1)“看”作平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看”作仄声: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3)“教”作平声:樱杏桃榴次第开,故教一一傍窗栽;毵毵竹影依依柳,分得清阴入户来。 (4)“教”作仄声:粉笔生涯亦快哉,因材施教育良材;满园桃李生机鬯,化雨春风次第开。 (5)“为”作平声: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6)“为”作仄声:本为汉王建大功,未将自我置胸中;早知兔绝终烹狗,悔不淮阴坐钓终。 对联除要求押韵和对仗外,词组和结构也是有一定规则的。如: (单组,四字结构) 知足常乐; 能忍自安。 (复组,七字结构) 春江桃叶莺啼湿; 夜雨梅花蝶梦寒。 (复组,八字结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复组,九字结构) 把古往今来,重新说起; 将悲欢离合,再叙从头。 (复组,十二字结构)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复组,十三字结构) 对联上下联的词组和结构,应保持一致和统一,上联是动宾结构,下联也就必须是动宾结构的词组,如“摇红;涤翠。”上联是偏正词组,下联也必须以偏正词组与之相对,如“同心结”与“并蒂花”,就是相同的词组结构。在谋篇布局对联词组时,一定要注意上下联的词组结构必须相同,这亦是对联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规则。 红纸做法:配方: 50克白纸,808大红粉·聚乙烯胶·食用碱(50克纸指每平方米的克数) 配料: 1.取808大红粉1斤,加入约1暖瓶开水。搅拌后用电磨或石磨进行研磨。以增加细度与亮度,最好研磨3遍。 2.取约2茶碗聚乙烯胶,加水8茶碗左右进行熬化。 3.把熬化好的聚乙烯胶倒入磨好的浆料中,最后加少许食用碱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即为全年红纸的颜料。 刷纸: 将白纸平铺在刷案上,用专用刷子蘸上颜料,先由左向右从纸的中间刷一刷子。然后从上到下刷均为止 先将大红粉和107胶搅拌均匀,溶解10分钟后再加入全部开水,彻底搅拌均匀即可,因大红粉红度不够,此时应将该溶液再倒入小钢磨中,研磨4—5遍即可成为全年红,朱红 {MOD}浆
对联的正规名称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 一是字数要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二是词性相当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 {MOD}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等。 三是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 {MOD};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 {MOD}”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四是节奏相应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 风雨 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五是平仄相谐 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六是内容相关 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百科名片
对联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按用途分类 1.通用联——春联 2.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按字数分类 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等。 按修辞技巧分类 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按联语来源分类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编辑本段创作方法
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如按《佩文韵府》音韵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平声列为“平”,上、去、入都归纳进了“仄”。按北京语调,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样一来,平声字多了,没有“入”声,把一部分去入声字归入了平声,这是学习撰联的同志值得注意的。古来有很多语言学者对古汉语四声,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如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声平道莫低昂。读时发音平和、尾音长,有余韵。 2.上——上声高呼猛烈强。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 3.去——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4.入——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 以北京语调来标注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都是从古汉语的四声演变发展而来,人们在断定对联平仄时,还习惯地以古汉语四声作为标准。现在除了校正发音以外,很少用现代汉语的四声来作对、写诗、填词。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的四声,终究为人们所接受。 有些汉字,历来是平仄互用,可作平声,也可作仄声,如看、教、为、思、傍……略举数例如下: (1)“看”作平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看”作仄声: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3)“教”作平声:樱杏桃榴次第开,故教一一傍窗栽;毵毵竹影依依柳,分得清阴入户来。 (4)“教”作仄声:粉笔生涯亦快哉,因材施教育良材;满园桃李生机鬯,化雨春风次第开。 (5)“为”作平声: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6)“为”作仄声:本为汉王建大功,未将自我置胸中;早知兔绝终烹狗,悔不淮阴坐钓终。 对联除要求押韵和对仗外,词组和结构也是有一定规则的。如: (单组,四字结构) 知足常乐; 能忍自安。 (复组,七字结构) 春江桃叶莺啼湿; 夜雨梅花蝶梦寒。 (复组,八字结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复组,九字结构) 把古往今来,重新说起; 将悲欢离合,再叙从头。 (复组,十二字结构)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复组,十三字结构) 对联上下联的词组和结构,应保持一致和统一,上联是动宾结构,下联也就必须是动宾结构的词组,如“摇红;涤翠。”上联是偏正词组,下联也必须以偏正词组与之相对,如“同心结”与“并蒂花”,就是相同的词组结构。在谋篇布局对联词组时,一定要注意上下联的词组结构必须相同,这亦是对联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规则。 红纸做法:配方: 50克白纸,808大红粉·聚乙烯胶·食用碱(50克纸指每平方米的克数) 配料: 编辑本段古人趣味对联故事
李白戏权臣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心里很不服,总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看着李白,讥讽道: 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大人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 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 吕蒙正不平则鸣 北宋丞相吕蒙正,河南洛阳人。相传在他年轻时,穷困潦倒,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十分不满。春节到了,家里空无一物,他一气之下,写了一副怪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 下联是:六七八九。 横批是:南北 怪联贴出后,穷朋友们一个个都来观看。他们先是莫名其妙,待领悟过来,不由得拍手称快。原来,此联的寓意是: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 花甲串对 1924年,岁在甲子,60年一遇,甚为难得,云南丽江纳西族秀才和文华特作一上联,张贴在街口征对,并说,谁能对出下联,愿以薄礼相酬。这上联是个串“花”对: 花灯悬挂杏花天,桃花开红,李花开白,头戴花,步生花,花上加花,百花香透花马国; 和秀才以为这是难对,非十天半月不会有人对得上。殊不知,第二天就有人找上门来,原来举人王树和在这一夜之间便对出了串“甲”的下联: 甲箓翻看灵甲目,麟甲呈吉,龟甲呈祥,龙现甲,鳖展甲,甲中添甲,万甲光腾甲子年。 和秀才一定要送酬礼,王举人坚决不受,一时传为佳话。
编辑本段经典举例
【古代对联】 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此联为【明】徐渭所作。上联指年少时好(hǎo)读书却不爱好(hào)读书,年老时爱好读书不好读书。 上联:闲人免进贤人进。 原对:盗者休来道者来。 新联:捞者莫来劳者来。 吾联:罪客勿来醉客来。 此联为【明】担山和尚所作。 上联:理想莫享醴。 下联:前途弗图钱。 上联:独览梅花扫腊雪; 下联:细睨山势舞流溪。 此联的妙处在于上联急读如音阶:‘多来米发索拉西’。下联为方言读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上联:暑鼠凉梁,提笔描猫惊暑鼠。 原对:饥鸡盗稻,呼童拾石打饥鸡。 古对:渴鹤汲漈,令奴响枪击渴鹤。 此联又作‘暑鼠量梁’。 上联:暑鼠凉梁,笔璧描猫暑鼠惊竟沿檐,撞桩斯死,老猫食尸。 原对:缺! 吾对:饥鸡盗稻,同童拾石饥鸡逸亦飞扉,碰棚彼毙,矢石落箩。 此联为网友改上联而出之新联,余勉而对矣。 上联:鸡饥争豆斗。 下联:鼠暑上梁凉。 上联:溪西犀喜戏。 下联:囿右鼬悠游。 上联:今宵消夏。 下联:明晌赏花。 上联:士农工(宫)商角徴羽。 下联:寒热温凉(良)恭俭让。 吾联:铝铜金钼(木)水火土。 此联也是一奇联。上联分两部分:士农工商;宫商角徴羽。前为四业,后为五音,而有一个字重复,一个字谐音。原对寒热温凉为四觉,温良恭俭让为君子的五种德行。我的铝铜金钼为四种金属,金木水火土为五行。 上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落西湖,惜乎锡壶。 下联:做边幅,捉蝙蝠,蝙蝠撞边幅, 贬负蝙蝠。 原对:古对:逢甲子,添家子,家子遇甲子,佳姿家子。 吾联:过九畹,擎酒碗,酒碗失九畹,久惋酒碗。 吾联:过桐岩,射彤雁,彤雁毙桐岩,痛焉彤雁。 九畹:三峡的九畹溪。 上联:泥肥禾尚瘦。 下联:晷短夜差长。 此联谐音‘尼肥和尚瘦’;‘鬼短夜叉长’。 上联:削发又犯法。 下联:出家却带枷。 此联为嘲一和尚犯法所作。 上联:禾花何如荷花美。 下联:莓子每比梅子酸。 上联:画庙庙画妙化庙。 下联:名园园名圆明园。 上联:玛瑙原非马脑。 下联:琅玕不是狼肝。 此联为【明】王洪所对。 上联:玛瑙原非马脑。 下联:琅玕不是狼肝。为绝代佳句。 上联:下大雨,恐中泥,鸡蛋、豆腐留女婿,子莫言回。 此联相传为【清代】钟耘舫之岳父下雨时挽留女婿的话,看似平常,实则用心良苦,绝妙异常。因为它巧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全联皆是古代人名。为:夏大禹:【夏】王名;孔仲尼:孔子字仲尼;姬旦:【周】武王之名;杜甫、刘禹锡:【唐】诗人;子莫、颜回:孔子的弟子。因难度太大,据说至今无人能对。 上联:下大雨,恐中泥,鸡蛋、豆腐留女婿。子莫言回。 吾联:伤足跟,惧侵身,无医、没药安期生。生病康复。 此联为上联的另一版本。我的谐音【商】祖庚:【商】王名;姬寝生:【春秋】郑庄公之名;吴懿:【三国·蜀】大将;梅爻:《封神榜》里的人物;安期生:【汉】仙人。 生病(孙膑)。康复(康福) 上联:下大雨麦子灌种。 下联:旱高地田禾必干。 此联谐音夏大禹;墨子【春秋】诸子(麦、墨古同音);管仲:【春秋】人物;汉高帝:【汉】高祖刘邦;田何:【汉初】《易》学大师;比干:【商】纣的大臣。 上联:思南女子铜仁去。 下联:上蔡厨师会理来。 此联为【清】吴进三所对。其友出此上联指一位思南地方的女子到铜仁那里去,谐音:思男女子同人去;进三指着上菜的厨师而对,原来此厨师祖籍上蔡,后住会理,经常在两地来往,谐音:上菜厨师烩鲤来。 上联:近世进士尽是近视,京师禁试进士,进士襟湿,巾拭。 下联:是时肆市始失史诗,仕识世失时势,实似石狮,誓蚀。 上联:狗啃河上骨 下联:水漂东坡诗 此联为一日东坡和佛印乘船游玩,看见一条狗在啃河岸上的骨头,东坡出此上联,谐音:狗啃和尚骨。佛印立刻把东坡写的诗丢进水里,对此下联,谐音:水漂东坡尸。 上联:佛印水边寻蚌吃。 下联:东坡河上带家来。 此联为一日东坡带家眷出去游玩,遇到佛印在水边挖蚌吃,于是出此上联。谐音:佛印水边寻‘棒’吃。佛印一听,以东坡带家眷而来而对,谐音:东坡河上带‘枷’来。 上联:扬子江头渡杨子。 下联:焦山洞里住椒山。 此联为【明】杨继盛(字椒山)题镇江焦山联。 上联:空中一朵白莲花,风捧奉佛。 下联:峡里几枝黄栗树,月远怨猿。 上联:玉澜堂,玉兰蕾茂方逾栏,欲拦余览。 下联:清宴舫,清艳荷香引轻燕,情湮晴烟。 此联反复快读,即成绕口。玉澜堂:在颐和园昆明湖畔,为当年光绪帝寝宫。清宴舫:一名石舫,在颐和园万寿山西麓岸边,为园中著名水上建筑。 风景对联: 进退一身关社稷 英灵千古镇湖山 福州西湖开化寺 桑柘几家湖上社 芙蓉十里水边城 福州乌山琵琶亭 一弹流水一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 上联:洞内依然旧景 下联:窗外已是新春 横批:苦尽甘来 【趣味对联】 谐趣联用途广泛。它或褒扬、或鞭挞;或讽刺、或赞美;或鼓励、或自勉……现撷取一二: (1)清末政治腐败,卖官鬻爵成风。某城中一中药商人花巨款买了个四品官,穿上了青天褂,时人不齿,作无情对讽之曰:“四品青天褂,六味地黄丸。” (2)近人何颜生,清末任甘肃布政使时,有留学归来一唐姓翰林在给他的信函中误将“秋辇”写成“秋辈”,又将“追究”的“究”错为“宄”。何即以一联嘲讽:“辇辈同车,夫夫竟作非非想。究宄异穴,九九难将八八除。” (3)黑白难分,教我怎知南北;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这里有则故事。一位富秀才与一个穷秀才是朋友,一天富秀才晚上到院中散步,外面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于是随口吟出上联,但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了。此时,穷秀才前来敲门,说道:“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富秀才一听,忙说“这个好说,你先把我的上联对出来。”说完,穷秀才说“小弟进门时不是对出来了吗?”富秀才一想,果然是这样,于是乐得哈哈大笑! (4)拆字联:闲(闲)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 (5)拆字联:古木枯,此木成柴;女子好,少女尤妙。 (6)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格)亮 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 (7)两舟并进,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八音齐鸣,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 (8)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此联是闻名的方位联。上联是清朝皇帝乾隆所作,下联是 纪晓岚即兴所对。 (9)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扔; 由上向下读左传,书往右翻。 (10)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相传,林则徐幼时到姑父家串亲戚,恰逢几位诗人与徐的姑夫一起连诗对句。一诗翁想考一考林则徐的学问,便出了一上联,聪明的林则徐立即对出下联。上联是说,天上北斗七星,是七颗星星,倒映在静静的湖中便成十四点了。下联是说,南楼的孤雁虽然是一只,但在明月照映之下,“带影”便成为“一双飞”了。这副联反映了少年林则徐的聪颖机智,博学多才。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925.html?wtp=tt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