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飞艇的制作方法

2022-11-26 00:17发布

有推进装置,可控制飞行的轻于空气的航空器.飞艇由巨大的流线型艇体、位于艇体下面的吊舱、起稳定控制作用的尾面和推进装置组成.艇体的气囊内充以密度比空气小的浮升气体
1条回答
1楼 · 2022-11-26 00:39.采纳回答
有推进装置,可控制飞行的轻于空气的航空器.飞艇由巨大的流线型艇体、位于艇体下面的吊舱、起稳定控制作用的尾面和推进装置组成.艇体的气囊内充以密度比空气小的浮升气体(氢气或氦气)借以产生浮力使飞艇升空.吊舱供人员乘坐和装载货物.尾面用来控制和保持航向、俯仰的稳定.1852 年法国吉法尔制成一艘装有蒸汽机 的飞艇 .1900年德国人齐伯林制造了第一艘硬式飞艇(艇体由刚体骨架外罩蒙布或薄铝皮构成),它广泛用于军事,并开创了飞艇商业飞行的历史.飞艇体积大、速度低、不灵活,因而极易受到攻击.因此飞艇在军事上的应用逐步被飞机所代替.70年代以后,一些国家开始在新的基础上研制现代飞艇.英国已试制出天舟 500 型软式飞艇,并准备用于北海油田巡逻.
飞艇是一种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它与气球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具有推进和控制飞行状态的装置.艇体气囊内充以密度比空气小的浮升气体(氢气或氦气),借以产生浮力使飞艇升空.
1783年,法国的蒙格菲尔兄弟和J·A·C·查理分别完成了热气球和氢气球的发明,并成功地进行了载人飞行.为了解决气球飞行无法控制,只能随风飘飞的问题,法国军官梅斯尼埃于二年就设计了可控制飞行的飞艇.梅斯尼飞艇的原理和形状等与今天的软式飞艇大至相同,但由于当时缺少相应的动力装置,这一设想未能实现.
世界上第一艘飞艇是法国工程师H·吉法尔于1852年发明的.橄榄型的飞艇长44米,直径12米,在软式气囊下有一三角型风帆用来操纵飞行方向,在吊篮内装有一台仅3马力的蒸汽发动机驱动一副3叶螺旋桨.1852年9月24日,吉法尔从巴黎马戏场起飞,以大约8公里的时速飞行到28公里外的德拉普.此后内燃机的问世,使飞艇有了重量更轻、效率更高、也更安全的动力装置.
早期软式飞艇的气囊要靠充气的压力才能保持外形.它飞得又慢又低.1890年,德国陆军中将F·齐伯林伯爵一退役就研制新型飞艇的工作.他使用铝材作飞艇的骨架使气囊始终保持一定的形状,气囊内还有许多个分隔的小气囊,这使飞艇的安全性有了提高.1900年7月2日,第一艘齐伯林式飞艇LZ—1号进行了首次飞行.飞艇呈雪茄形,长128米,直径11.7米,装有2台16马力的内燃发动机,还装有方向舵和升降舵.这是世界上第一艘硬式飞艇.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是飞艇发展较快的时期,英国和法国使用小型软式飞艇执行反潜巡逻任务.德国则建立了齐析林飞艇队,用于海上巡逻、远程轰炸和空运等军事活动.飞艇体积大、速度低、不灵活、易受攻击,同时由于飞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因而军用飞艇逐渐被飞机所取代.但飞艇的商业飞行仍有发展.1929年德国制成的大型飞艇 “兴登堡”号,长245米,直径超过41米,总重206吨,曾10次往返飞行于美国和德国之间,运送旅客1000多人.英国和法国也先后参照齐伯林式飞艇制造了本国的大型飞艇R—100号和 “阿克隆”号.这时的飞艇大都使用氢气作为浮升气体,易燃易爆,很不安全.1937年, “兴登堡”号在着陆时因静电火花引起氢气爆炸,35人遇难.英、美也有多艘大型飞艇大都相继失事,此后飞艇的发展陷于停滞状态.
7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飞艇改用安全的氦气,其发展又呈活跃.采用多种新技术的新型飞艇被 用于空中摄影摄像、巡逻等方面,洛杉矶、汉城和巴塞罗那奥运会和北京亚运会都可在会场上空看见它的身影.

航模飞艇的材料:用铁丝和碳杆做龙骨,外面套一层聚乙烯或者乳胶膜做气囊,方向舵和吊舱用KT。

  飞艇是一种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它与热气球最大的区别在于具有推进和控制飞行状态的装置。飞艇由巨大的流线型艇体、位于艇体下面的吊舱、起稳定控制作用的尾面和推进装置组成。艇体的气囊内充以密度比空气小的浮升气体(有氢气或氦气)借以产生浮力使飞艇升空。吊舱供人员乘坐和装载货物。尾面用来控制和保持航向、俯仰的稳定。

  飞艇属于浮空器的一种,也是利用轻于空气的气体来提供升力的航空器。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浮空器可分为飞艇、系留气球和热气球等,其中飞艇和系留气球是军事利用价值最高的浮空器。飞艇和系留气球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比后者多了自带的动力系统,可以自行飞行。飞艇分有人和无人两类,也有拴系和未拴系之别。

  飞艇获得的升力主要来自其内部充满的比空气轻的气体,如氢气,氦气等。现代飞艇一般都使用安全性更好的氦气来提供升力,另外飞艇上安装的发动机提供部分的升力。发动机提供的动力主要用在飞艇水平移动以及艇载设备的供电上,所以飞艇相对于现代喷气飞机来说节能性能较好,而且对于环境的破坏也较小。

  一般从结构上看,飞艇可分为三种类型:硬式飞艇、半硬式飞艇和软式飞艇。硬式飞艇是由其内部骨架(金属或木材等制成)保持形状和刚性的飞艇,外表覆盖着蒙皮,骨架内部则装有许多为飞艇提供升力的充满气体的独立气囊。半硬式飞艇要保持其形状主要是通过气囊中的气体压力,另外部分也要依靠刚性骨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一艘意大利制造的半硬式飞艇从挪威前往阿拉斯加的途中穿过了北极点,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到达北极点的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