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概论大作业

2022-11-27 09:25发布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A 5.D 6.B 7.C 8.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BCD 3.ABD 4.ABD 5.
1条回答
1楼 · 2022-11-27 09:50.采纳回答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A 5.D 6.B 7.C 8.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BCD 3.ABD 4.ABD 5.AB 6.CD 7.ABC 8.AB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答:区域经济管理的特征为:①管理方式的独立性;②管理方法的灵活性;③管理手段的综合性;④管理过程的系统性。

2、答:区域经济管理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①正确处理区域经济系统与宏观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②正确处理区域经济系统与微观经济单元之间的关系;③正确处理区际之间的关系。

五、论述题

答:区域经济管理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有:(1)创新和突破作用。各地区形成多种经济发展模式,是主动发展经济和加强区域经济管理的结果,对本地及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稳定和协调作用。一是各个区域拥有的资源和生产能力存在着较换并加强彼此之间的经济联系,从而保证各区域的经济锥刀之末,实现不同区域的优势互补。二是区域经济管理能较快地进行自我调节,实行国家宏观管理与区域分级管理的机制,就可以使整个管理系统表现得更灵活和有效。(3)协助和补充作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多层次的管理,以工业布局管理来说,国家负责安排以基础产业和其他重点基础上为主的全国布局,那些中小型企业则由区域安排。只要区域工业布局和产为业结构是科学的、合理的,就不仅促进区域而且会促进全国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第二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C 5.D 6.B 7.A 8.C 9.D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BCD 3.ABD 4.BC 5.ABCD 6.BC 7.AB 8.BCD 9.ACD 10.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答:区域生产力具有以下特点:①中间性。区域生产力介于企业生产力与国民生产力之间,是企业生产力向社会生产力的一种自然过渡形式。②相对性。这种相对性不仅表现在区域生产力随着经济区域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而且在一个经济区域内又可以划分若干个低层次的经济区域,从而又有了若干个多层次的区域生产力。③差异性。区域生产力存在着差异,是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

2、答:经济区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①部门经济区。国民经济每一个部门,都可以根据其特有的劳动地域分工规律,结合各区域的具体条件进行部门经济区划,如工业区划、农业区划,等等。②综合经济区。综合称为经济区。它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是一个体现着社会化大生产物质技术要求的生产地域综合体;应具有一定数量的、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执行着专门化职能的生产部门和产品;应当以专门化部门为中心而综合发展经济。

五、论述题

答:从经济区划的一般性来说,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1)国民经济总体发展与地区条件相结合。经济区的划分,必须服从国家生产力的总体布局,同时又要考虑各区域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其他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以及经济发展的历史基础、水平和特点的不同。只有把国家经济的总体发展需要与区域条件结合起来,划分的经济区才是科学的、合理的。(2)地区经济专门化和综合发展相结合。专门化与综合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彼此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民。经济区划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要为区域经济专门化和综合发展的最优结合创造条件。(3)经济中心与吸引范围相结合。(4)经济区的界限与行政区的界限相协调。经济区划和行政区划都是对国家领土的划分,两者的目的和性质是有区别的。但行政区的存在,却对经济区的产生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经济区划与行政区划要尽可能协调一致。(5)经济的历史特点及现状与远景发展相结合。(6)国内区域分工与国际分工相结合。进行经济区划要很好地将国内地区分工和国际分工结合起来,根据沿海、沿边地带和其他地区的实际条件和历史传统,有步骤地部署出口商品生产基地的建设,把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对外贸易相结合,使二者互相促进。(7)经济原则与民族原则、国防原则相结合。

第三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A 5.C 6.A 7.B 8.D 9.C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C 3.ABCD 4.ACD 5.ABCD 6.BCD 7.ABCD 8.ABD 9.ABD 10.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答: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对一定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的问题所作的筹划和决策。说得更具体些,是指在较长时期内,根据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估量,考虑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方面关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应解决的重点和所需经历的阶段以及必须采取的对策的总筹划和总决策。

2、答:出现以下新变化:①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是对过去从中央到地方,从部、局到企业的纵向管理的一个变更。区域管理必须适应这些变化。②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是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联合、协作,必须依靠经济组织,运用经济手段,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管理区域经济。③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涉及到多地区、多部门、多行业、多种所有制的关系,是复杂的联合、协作,要有效地协调。④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有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联合、协作,管理上也需要多层次多形式。⑤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的出现,使物质利益结构发生了变化,管理中协调、处理好些物质利益关系。

五、论述题

答:实施西部在开发战略,其重要性有:(1)关系到我国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的现代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重大部署。(2)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的内在要求。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西部才能多方式、多渠道筹集到大量资金、物资,招揽大批各类人才,激活西部规模巨大的国有资产存量,开发西部才能持续健康发展。(3)是扩大内需的必然要求。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大西部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开发投资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消费,将会有效地扩大内需,增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需求抖拉动,从而有利于加快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4)是保持全国社会稳定的内在要求。我国西部地区与10多个国家接壤,有50多个民族居住。加快开发西部地区,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更好地发展,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

六、讨论题

1、答:(答案见该单元论述题答案)

2、答: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过程中管理会出现以下新变化:(1)联合与协作是对过去从中央到地方,从部、局到企业的纵向管理的一个变更。这些变更带来诸多矛盾,有原有的行政区域管理与横向联合经营矛盾,有投资供应体制与区域联合的投资分配、供应上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反映新的组织形式与转轨中的管理体制的矛盾,区域管理必须适应这些变化。(2)区域联合与协作是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联合、协作,必须依靠经济组织,运用经济手段,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管理区域经济。(3)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是跨地区的联合、协作,涉及到多地区、多部门、多行业、多种所有制的关系,是复杂的联合、协作,要有效地协调。这也是区域管理中的一个特点。(4)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有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联合、协作,管理上也需要多层次、多形式。(5)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的出现,使物质利益结构发生了变化。现在有联合与协作各区域的物质利益关系,有联合与协作区域内各企业、各单位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等等。要协调、处理好这些物质利益关系,必须在管理中有新的变化。

第四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B 5.D 6.A 7.C 8.B 9.A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ABCD 4.BCD 5.ABCD 6.BCD 7.ABD 8.CD 9.ABC 10.AB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答:区域投资的作用为:①区域投资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初始推动力量。区域经济的任何增长,都要以投资作为第一推动力。②区域投资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保证。③区域投资是提高区域经济技术水平,实现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重要手段。④区域投资为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体生活水平创造物质条件。

2、答: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基点是市场需要。这种市场需要,既包括当前市场需要又包括未来市场需要。当前市场需要亦即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未来需要除了包括人们的生存需要外,还有人们生活不断改善的需要,以及劳动者在体力和智力方面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需要。

五、论述题

答:正确选择主导产业,是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关键。在区域经济管理中要依据以下原则选择主导产业:(1)主导产业对实现区域发展目标能作出最大的贡献。(2)当地方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矛盾时,要选择最有利于实现全局发展目标的主导产业部门,因为建立地域分工的最高目标是最好地全国总的发展目标。(3)尽可能按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选择主导产业。在当前发达国家的区域中,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其主要产业支柱是信息、金融、科技三大部门。它们既是区域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又可以为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优越的环境,因此已成为一些处在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的主导产业。(4)在选择区域主导产业部首时,必须尽可能使区域的限制因素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区域拥有多方面的优势,有可能发展多种主导产业部门,但只能选择发展其中的几个部门,其中的重要原因是该区域同时还存在着限制一些主导产业部门过多、过大发展的因素。如交通运输的承担能力,电力与原材料的供应,可供工业发展使用的土地,等等。因此,对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该尽可能地将限制因素充分利用,从而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区域经济存在的有利因素。

第五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D 5.B 6.D 7.A 8.A 9.C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C 3.ABC 4.ABCD 5.ABCD 6.BC 7.AB 8.ABC 9.ABC 10.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答:具有以下群体特征:①年轻化趋势;②高学历化趋势;③市场开发型人才比重增长趋势;④高流失趋势;⑤群体精神与群体效应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成功的主导因素。

2、答: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①区域内城市的出现,最重要的条件是位置。优越的位置便于商品交流,人员来往。位置对于城市的发展,存在着普遍的因果联系。②城市位置的选择主要决定于自然条件,如足够的平地、水源和矿产,洪水和地震是否侵袭等。③城址的选择要考虑城市的区域腹地,这是决定城市规模的重要因素。

五、论述题

答:所谓增长点,实际上是主导部门、有创新的行业在空间的集聚。

重视发展增长点,是促使区域经济繁荣的关键问题。一个区域一旦形成一个或几个增长点,增长点便可通过技术、生产要素、信息、组织等渠道带动本区域甚至邻近区域经济的增长,并形成经济联系特别紧密的地区,共同组成具有自身经济特点的经济区。这样,就形成联点成带、以点带面的广阔产业带网络。选择增长点必须做到:1.增长点必须有能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为一。主导产业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技术比较先进,并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带动区域范围内更多产为部门的发展。2.要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文教卫生等基础设施服务。3.为区域提供一个与其他区域甚至同世界接触的窗口。区域经济增长点要特别重视开放和桥梁作用,使区域内人民群众获得各方面的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生经营决策。在区域管理中,促使增长点的作用发挥得越好,区域经济增长繁荣才越有希望;而区域经济获得发展,又为增长点的更大发展奠定基础。

六、讨论题

1、答:在我国区域产为结构和区域经济高级化的过程中,高新技术人员比重较快增加,它们具有以下特征:(1)年轻化趋势。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新技术的研究、创新、开发效率和速度已成为区域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快节奏、高紧张度、高压力的工作环境要求高技术人员保持强健的体魄、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创造力,以最佳的状态适应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市场竞争。据调查,在新崛起的高新技术行业、部门中的科技人员的平均年龄保持在25-30岁之间。(2)高学历化趋势。高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学知识和基础理论的系统化、专业化、微观化与综合化,仅靠经验、知识或初级学科的理论指导难以取得高新技术讪的重大突破。因此,高新技术行业、部门在就业人员结构上高学历化的趋势十分明显。(3)市场开发型人才比重拉长趋势。高新技术产业比传统产业更加依赖于国际、国内市场的开发。而市场开发又取决于市场体系的建立、市场信息的处理、市场需求的预测,等等;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品区别于传统技术产品的显著特征在于产品的销售必须有良好的售后服务。这就要求高科技人员要有强烈的市场意识,要注重面向市场,或者说,所有这些活动都是由市场开发型人才完成的。(4)高流失趋势。导致高新技术人员流失的根本原因,是高新技术产品带来的高额利润与产品本身的独占性和缺少替代性。高新技术行业、部门为了垄断高新技术产品所带来的高额利润,通常采用高薪聘用甚至挖走掌握某一专项技术的高科技人员,这种现象在国内外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已司空见惯。(5)群体精神与群体效应成为高新技术们业化成功的主导因素。高新技术产业化一般都要经过研究开发、技术开发、生产开发和市场开发这四个阶段。因而,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不可能由独立的人才个体来完成。只有分布在这四个环节上的人才紧密配合,承前启后,协调优化,才能形成一条完备的人才链。这条人才链的强度决定于四个链结(研究、技术、生产、市场开工)的人才密度。通过人才链的连锁效应,借助于群体合力,才能在区域中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大业。为此,必须做好对高技术人才培养、使用等管理工作。

2、答:(答案见该单元论述题答案)

第六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B 4.C 5.A 6.D 7.C 8.C 9.B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BCD 3.ABCD 4.BCD 5.AB 6.AD 7.BCD 8.ABCD 9.ABC 10.AB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答:我国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的总体布局中有四大功能:①集聚辐射功能。②结构转换功能。一是通过自身的结构调整使其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断适应国际市场和国际竞争的要求;二是通过产业关联和扩散效应带动和促进内地经济结构的转换。③增长“引擎”功能。特区借助于特殊条件得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密集区,并随着集聚效应的不断强化,进一步向内地扩散其经济势能,从而带动内地经济的发展,成为全国对外开放和加快发展的“引擎”。④体制示范功能。

2.答:提高区域经济效益,其具体途径主要是:①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首要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落实企业的法人资本所有权,造就企业家。②要十分重视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③集中力量创建大型企业集团。④认真调整区域建设规模。区域建设的规模,必须与本区域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相适应。规模过大,战线拉得过长,区域的经济效益肯定不会高;只有建设规模适度,能有效地拉动地区经济的稳定增长,才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五、论述题

答:讲求区域经济效益的意义有以也几个方面:①加速区域经济发展进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实现现代化,需要大量资金,这主要通过我国内部积累来提供。我国客观上存在着现代化建设对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的矛盾,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努力提高经济效益。②节约资源、增加财富、发展社会生产力和为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讲求和提高经济效益,可以用同样数量的积累基金更快地提高生产的增长速度,大增加国民收入的实物量。而这些都是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通过寻求提高经济效益的各种途径,将会失推动经济工作、科学技术和区域经济管理的改善,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七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C 5.B 6.A 7.A 8.C 9.D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ABCD 4.BCD 5.BCD 6.ABCD 7.ABC 8.ABCD 9.BC 10.A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答:区域经济宏观管理具有以下特征:①从管理的内容看,重点是协调区域总供求的矛盾。努力实现总供求的基本平衡,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条件。②从管理手段看,主要运用经济手段。经济手段的主体是包括信贷、利率、财政、税收、价格等价值范畴在内的经济机制。③从管理的结构看,具有层次性,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

2、答:需要做以下工作:①提高法律权威至上的意识。在每个区域内提高法律至上、法律神圣的意识,使宪法和法律真正成为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一切国家、各社会黑体共同遵循的根本活动准则。②提高法律和经济同步发展的意识。我们应该逐渐使法律同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步,甚至超前些。③提高区域经济主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④提高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律意识。区域经济的生产和交换活动,其原则是公平、公正、公开,这一特点要求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意识做保障。

五、论述题

答:区域经济实行宏观管理的任务主要是:1.使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防止区域生产结构比例失调。生产结构平衡的实质是使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同需求结构相适应。2.使区域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相一致。在区域再生产过程中,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有可能相互脱离。如果是区域消费能力小于区域生产能力,就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如果区域对新创造的价值分配不当,又有可能出现过度消费。无论是生产相对过剩还是过度消费,都会阻碍区域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调节区域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的相互关系,是区域经济宏观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3.兼顾区域经济稳定增长和均衡发展,防止经济发展中的大起大落。4.协调区域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防止社会两极分化和分配不公。区域经济宏观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调节社会经济利益关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和政治稳定的要求。要借助于宏观管理通过再分配功能加以调节,以弥补初次分配的某些缺陷和不足。

参考资料:http://8k8k.bokee.com/4117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