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

2022-11-27 10:10发布

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吗?  ——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关表述的商榷    ■教育行者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思想政治》高二年级下册
1条回答
1楼 · 2022-11-27 10:16.采纳回答
  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吗?
  ——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关表述的商榷
  
  ■教育行者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思想政治》高二年级下册(必修)在“认识的根本任务”这一框题中有这样的表述:正因为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我们就不能满足于获得感性认识,而应该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现象进行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笔者认为,这一表述值得商榷: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这一观点,必须建立在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现象、本质和规律的反映都是正确、可靠的前提条件下。如果忽视了甚至丢掉了这个前提条件,不仅原命题不能成立,而且使学生容易产生种种认识上的误区。
  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是人们对事物的反映,都属于意识的范畴。而人脑对事物的反映必然有两种情形:一是如实的正确反映;二是歪曲的错误反映。也就是说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也有两种情形,既有正确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也有错误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错误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只有产生错误的理性认识;在正确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可能产生正确的理性认识,也可能产生错误的理性认识。要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要占有十分丰富、合乎实际、可靠真实的感性材料;二是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如果这两个条件不具备,由此得来的理性认识也必然是错误的。同时,从变化发展看,理性认识不可能总是正确的,现在正确的,过去或将来不一定正确;将来正确的,过去或现在不一定正确。因此,感性认识错误,理性认识必然错误;感性认识正确,理性认识不一定正确。不能笼统地说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离开了这个前提条件,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这一命题显然是错误的。
  如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忽视这一问题,丢掉这一前提条件,抓不住这一教学难点,往往会使学生形成如下错误观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是正确的,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能指导人们实践,理性认识更能指导人们的实践。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清除两个认识上误区:(一)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有人认为感性认识反映了活生生的现象,是人的感官对事物现象的直接反映,即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所以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其实,一个事物的现象,一个规律的具体表现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多变的。正确的感性认识只是如实地反映了事物的某些方面、某些片断,因而相对于事物的整体、本质及发展规律来说,这种认识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程度就低了。本质和规律是现象中共同的、内在的、稳定的东西。因此,只有正确的理性认识,才能从根本上抓住可靠的东西,一定意义上只能说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具体。(二)感性认识不能指导实践。人们的认识包括低级阶段的感性认识和高级阶段的理性认识,只要是正确的认识都能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不能认为低级阶段的认识不能指导实践,指导实践的认识没有低级和高级之分。比较而言,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的理性认识,在实践生活中对实践都起促进作用。反之,错误的感性认识或理性认识对人们的实践都起阻碍作用,一定程度上错误的理性认识比错误的感性认识起更大的阻碍作用。

不准确。我记得书上有,就在主观能动性那里。因为感性认识是表面的,多边的,个别的,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相对固定全面的。
这就要求我们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挥科学的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