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说几个古代名人对对联的故事啊?

2022-11-29 04:58发布

乾隆二十七年十月,39岁的纪晓岚奉旨出都,任福建学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翰林来说,外放学差无疑是仕途上的一个转折点。纪晓岚对此喜不自胜。登车启程,至济南改
3条回答
1楼 · 2022-11-29 05:51.采纳回答

  8岁的解缙曾游南京金水河玉栏杆,胡子祺出句"金水河边金线柳,金线柳穿金鱼口"考之,没想到小解缙脱口而出"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胡子祺不服气,又出之"两猿断木深山里,小猴子亦敢对锯(句)?"小解缙针锋相对地回敬道"一马陷足污泥中,老畜生怎能出蹄(题)?"痛快,真是痛快。
  孟昶
  对联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最早的一副楹联,据记载是在五代时期。《宋史?蜀世家》载:
  孟昶命学士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诸葛亮与周瑜
  传说诸葛亮草船借箭以后,周瑜虽口中承认“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但心里仍有妒意。后来在一次酒会上,周瑜想再次刁难诸葛亮,提议二人对对联以分胜负。诸葛亮同意,周瑜先出上联:
  有水也是“溪”,无水也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鸡”(繁体为“奚鸟”),得志猫儿胜过虎,落帔凤凰不如鸡。
  诸葛亮听出联中之意,略作沉思,开口对道:
  有木也是“棋”,无木也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周瑜见诸葛亮应对自如,暗贬自己为犬,有些恼怒,又出一联:
  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掉“扭”边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诸葛亮听得出来,周瑜在取笑自己老婆黄阿丑相貌丑陋,于是针锋相对,随即吟道:
  有木便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南美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二娇。
  周瑜本想奚落诸葛亮,哪料反被诸葛亮取笑,更加恼怒,正欲发作,只见鲁肃上前,向孔明、周瑜二人拱手吟道:
  有木也是“槽”,无木也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争岂不糟?
  李清照
  李清照是南宋著名词人,她的丈夫赵明诚是位金石学家。夫妻博学多才,又精通诗词格律,是名噪一时的“诗词夫妻”。有一次,俩人参加青州有名的乌老寿星的 150岁的寿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邀请清照夫妇合写一副对联,祝贺乌老寿诞。明诚稍作谦逊,挥笔而就:
  花甲重逢,又增而立年岁;
  每甲子是60年,“花甲重逢”即120岁,“而立”是30岁,两数相加正合乌老寿辰,客厅里顿时响起叫好之声。众人都看清照如何续联,只见清照毫不拘谨,握笔在手,也是一挥而就:
  古稀双庆,复添幼学青春。
  “古稀”是70岁,“双庆”便是 140岁,“幼学”是10岁,加在一起,也恰是乌老寿龄,对仗工整,珠联璧合。众人惊叹不止。乌老欣喜异常,亲自铺开宣纸道:“二位雅兴正浓,请再为老朽赐书一副。”明诚抢先应诺,他揣度一番,纵笔写下五个大字:
  三多福寿子;
  只见清照从容镇静,目光落在乌老书架上,灵机一动,低头写道:
  四诗风雅颂。
  明诚一心想难倒清照,向乌老施一礼说:“这般拙联既得老人家错爱,我夫妻再献一联可否?”“好,好,真是求之不得!”乌老又亲自铺开了宣纸,明诚刷刷刷就是几个大字:
  乌龟方姓乌,
  众人一愣,乌老脸上顿时也乌云密布。清照不慌不忙,在明诚的墨迹后续写道:
  龟寿比日月,年高德亮;
  乌老看罢,手捻长髯连声叫好!明诚万没想到如此致命之词,清照竟能巧对,便“死不服输”地续写下联:
  老鼠亦称老,
  清照嫣然一笑,将明诚轻推一旁,提笔而书:
  鼠姑兆宝贵,国 {MOD}天香。(鼠姑乃牡丹花的别称)
  众人为清照夫妇的巧对喝彩,乌老见此联中巧嵌“乌老”二字,更是欣喜若狂,拉着明诚夫妻,连连干杯!至此,明诚也不得不服清照锦心秀口,机敏过人。

  苏东坡
  苏东坡也是一位写对联的高手。据说苏东坡年轻时候,仗着自己聪明机敏,又常被人夸奖,便渐渐骄傲起来。有一个春节,他作了一副春联贴在门上: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瞧这口气,真有“天下第一”的样子。过往行人看了,有的夸这家出了能人,也有的摇摇头,觉得海口夸得太大了。
  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见了苏东坡,笑吟吟捧过一本书来。苏东坡接过书来,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越往下看,生字越多。立刻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脑门上汗涔涔的。老人说:“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笑吟吟地走了。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都忘了送客,等缓过神来,才恍然大悟。赶忙添了几个字,重新写成这副门联: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后来,他果然成了中国的大文豪。
  苏东坡与佛印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
  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
  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
  船板拨开,佛印出来,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苏东坡急忙拉著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於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一天,苏东坡指点厨师,用一尾西湖活草鱼,洗净剖开,裂上五刀,用火腿、葱、姜蒸制。厨师烧制好,送到书房。苏东坡一见,热腾腾、香喷喷,鱼身上刀痕如柳,连声呼道:“好一尾五柳鱼!”刚举筷,忽见窗外人影一闪,佛印和尚来啦。苏东坡心想:“好个赶饭和尚,早不来,晚不来!我刚要吃鱼,你却赶来了。今天我偏不让你吃,看你怎麼办?”一伸手便把这盘鱼搁到书架上去了。
  佛印在窗外早已见到那盘鱼了,心想:好啊,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来! 苏东坡笑嘻嘻招呼佛印坐下,问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见教?”佛印一本正经地回答:“小弟今天特地来跟你打听一个字。”“什麼字啊!”“你姓苏的 ‘苏’字怎麼写法?”苏东坡一听,眉头一皱,知道佛印学问好,不会连个“苏”字也不会写,一定有名堂,便装作认真地回答:“喔,‘苏’字嘛,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左边一个‘鱼’字,右边一个‘禾’字。”佛印也假装糊涂地问:“喔,假如草字头下面左边是‘禾’右边是‘鱼’ 呢?”苏东坡说:“那还是念‘苏’啊。”佛印按著说:“那把‘鱼’搁到草字头上边呢?” 苏东坡急忙说:“嗳,那可不行啊!”佛印哈哈大笑说:“好啊!你说把鱼搁到上面不行的,那就把鱼拿下来吧!”苏东坡一下子醒悟过来!佛印说来说去,就是要吃他那盘五柳鱼。

  有一次,佛印在寺院,知道苏东坡要来,也照样清蒸一盘五柳鱼。刚好苏东坡进来了。佛印一想,上次你开我玩笑,今天我也要难难你。正巧旁边有只磬,他就随手将鱼放在磬裏。
  苏东坡早已看见,装作不知。刚坐下就故意“唉”地叹了口气。佛印素知苏东坡性格乐观,疑惑地问道:“太守,今天为何愁眉不展?”苏东坡回答说:“唉,大和尚你有所不知,早上我想写副对联,谁知刚写好上联,下联就难住啦,一直想不出,所以心烦啊!”佛印问:“不知上联是什麼?”苏东坡回答说:“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一听,心中好笑:这对联家家户户都贴烂了,他却拿来戏弄我,不知道苏东圾葫芦裏卖的什麼药。於是不动声 {MOD}的说:“我来给你对吧,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连呼:“啊呀,原来你磬(庆)裏有鱼(余)啊!快拿出来吃吧。”佛印这才恍然大悟,乖乖地从磬裏把鱼拿出来了。

  哑联兴味
  苏东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
  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下联的意思:
  水流东坡(诗)尸。
  苏小妹

  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亦颇有才貌.一日佛印去看苏轼,不巧撞到苏小妹在床帐中偷懒未起,遂取笑:
  烟笼芍药,
  苏小妹想起那天看见他在河边洗头的样子,笑对:
  水漂葫芦。
  苏小妹到京城看望哥哥苏东坡。兄妹相见,话说不尽,索性秉烛夜谈。苏东坡想起有人曾说过苏小妹才华过人,是女中豪杰,便对苏小妹说:“都说你天资聪明,才智不凡。你如能在一个晚上,对好我出的对子,我就佩服你。”苏小妹笑笑说:“究竟什么对子要一个晚上?你快说吧。”苏东坡说:“这对子说来也平常: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
  苏小妹听了上联,暗暗叫好,一时想不出下对。这时,月光下,丫鬟端来酒菜,准备给他们饮酒。苏小妹灵机一动,便有下联:“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苏东坡听了下联,禁不住拍案叫绝。因为这幅对联,妙在上下联巧含“水仙子”,“碧玉簪”,“声声慢”,“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六个曲牌名,而且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具体形象,引人入胜。
  苏东坡到某染布访染布,被认出,求对联一幅。苏东坡写到:
  上联:不论粗细长短,一律欣然接受;
  下联:且看干进湿出,只论深浅要钱。
  横批:好 {MOD}者来。
  王羲之
  王羲之的字太好,除夕门外要贴对联,写了N副对联都被人偷走.于是写了一副: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这么不吉利,当然没人敢偷了。岂料快到子时他叫儿子献之在后面各添了三个字,遂成妙联一幅:
  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一位对联高手。话说,洪武皇帝做龙座不久,时值春节,他心血来潮,命京城各家各户于除夕之夜张贴春联,不命者斩!到了除夕夜里,他便和几个大臣、侍卫去游玩。所到之处,无不张贴。其中一座酒楼贴到:
  东不管,西不管,酒管;
  兴也罢,王也罢,喝罢。
  他非常高兴,赞此联甚妙。可行至一户门前竟无对联,他大发雷霆,令侍卫将户主从屋中拖出,问了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人是以阉猪为生的,自己不识字,也没钱请人写对联,才没有贴的。于是朱元璋便赐了阉猪匠一联:
  两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斩断是非根。
  论气势,看文采,不能不说对联的精妙!
  徐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叶,此中有尧日舜天。
  这是曾做过莫愁湖主人的徐达题金陵明宫联,联中将朱元璋比作古代的尧舜,虽有溢美之辞,但此联像一篇优美的散文,青、白、绿、红点缀其间,却也艳丽无比。还有一首怪联:
  解缙
  解缙小时家贫,家对地主的一片竹林,于是作了副对联;

  门对千杆竹,家藏万卷书.
  地主不爽,把竹子砍短,解缙又改成:
  门对千杆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地主更不爽,把竹子全砍了,解缙又改:
  门对千杆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解缙在皇帝身边作侍读,想回乡探亲又不敢说,皇帝看出来,要他对出他的联就放他假:
  十口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解缙悠悠对来: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解缙自 幼好学,出口成章。这年春节,他在后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对门的员外看了,很不高兴,心想:只有像我这样的人家,才配贴这副对联,就命仆人把竹子砍了。不一会儿,家人来报,解缙的春联改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员外听罢,非常恼火,令人把竹子连根挖出,不料解家的 春联又改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传说明成祖朱棣曾对文臣解缙说:“我有一上联:‘ {MOD}难’,而甚难其对。”解缙应声答:“容易。”朱说: “既云易矣,何久不对?”解说:“臣适已对了。”朱始恍然。“ {MOD}难”,既面有难 {MOD}之意。“ {MOD}”对“容”,“难”对“易”,实乃精巧之无情对。
  蒲松龄
  对联的励志司空见惯,举世不二的名著《聊斋》的作者蒲松龄,一生都只是一个秀才,据说他一次落第之后,为了激励自己,作副楹联以自励: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尽吞吴。
  此联精妙地运用了霸王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军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两个典故。显示了独到的的文采和高度。
  曾见一联上句,据说是个绝对,便记录于此:
  曹操兵败赤壁,刘欢,孙悦
  “刘欢”是刘备欢喜,“孙悦”是孙权喜悦,既绝妙,又风趣,何以作下联?
  纪晓岚
  纪晓岚讽对石先生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相传,纪晓岚一次南行来到杭州,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照例少不了联句答对。纪晓岚才思敏捷,出口成联,友人心悦诚服,夸他为北国孤才。晓岚则不以为然,说道:“北方才子,遍及长城内外;老兄之言从何谈起?”友人道:“先时我曾北游,出了一联,人人摇手不对。”晓岚半信半疑,问道:“老兄的出句竟如此之难?”友人道:“一般。”接着,念了上联:
  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
  纪晓岚听罢大笑,说:“这样简单的出句,他们不屑回答,即以摇手示对!”友人不解地问:“那,他们的下联是什么呢?”晓岚道:
  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友人听后,恍然大悟。
  纪晓岚嬉戏太监联
  一日,纪晓岚急着去见皇上,路上却被几位小太监拦住,要求讲个笑话。纪晓岚实在走不脱,只好边走边讲: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皇帝,他的身边有一位能上天入地、武功极高的太监......,说至此,纪晓岚停住了口,继续走路。小太监急知下文,便问道:“太监下面呢?”纪晓岚笑道:“太监下面没了。”
  小太监把此事告诉了太监总管,太监总管很有学问,认为纪晓岚太不尊重人了,决定对其惩戒一番。一日遇到纪晓岚时,便说:“久闻纪学士才高八斗,我有一上联:'三才天地人',请帮忙对出下联。”纪晓岚谦逊道:“过奖过奖。”随即对道:“四季夏秋冬”。总管便问:“四季乃春夏秋冬,怎么没春呢?”纪晓岚往太监总管的下身看了一眼,不怀好意地笑道:“春没了”。
  有位老太监听说纪晓岚爱戏弄小太监,很是生气。有一次正逢纪晓岚在南书房当值,老太监走到纪晓岚身边,上上下下地打量起来,看他身材魁伟,英俊漂亮,不像人们传讲得诙谐滑稽的样子。但看他身上穿着皮袍,手里却拿着一把折扇,这是当时文人的一种雅好,不少风流学士都是这样,本来不足为奇,但大冬天的,这手里的扇子没有实际意义,想来也确有些好笑,便向前冲纪晓岚笑一笑,操着南方口音说:“小翰林,穿冬衣,持夏扇,一部春秋曾谈否?”
  纪晓岚听了总管的话,看看自己的装束打扮,也觉得有些滑稽,怪不得老总管同自己开玩笑。但他惯于戏谑别人,哪里肯让别人耍笑?正要找茬儿回敬一下,忽然明白这老太监是给自己出了一联,里面嵌了春、夏、秋、冬四季之名,心想这老家伙肚子里,还有点儿墨水,好,看我怎么回敬你!想到这里,站起来作揖施礼,
  笑着说道:“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么?”南书房里立刻爆出一阵轰堂大笑。人们看着老太监,肚子都笑疼了。老太监这时哭笑不得,十分难堪,苦笑着指点几下纪晓岚,口中却没有说出什么话来,落了个自讨没趣,悻悻而去。房中的几个人议论说,这副对得真是太妙了

  闵鄂
  清代文人闵(mǐn)鄂(è)元自幼喜欢作诗写对联。有一年元宵节,他随父乘船去亲戚家作客。途中见迎面驶来一只运载石头的大船,父亲略一沉思,出了一对:
  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
  小鄂元这时看见岸边有几位老农正在用木杖丈量土地,马上接着父亲的上联吟诵道:
  杖量地面,地长杖短短量长。
  此联对仗绝妙,内容真实,父亲听后非常高兴。
  李调元
  清代戏曲理论家、文学家李调元与夫人联对,夫人出对,李调元应对:
  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
  张之洞
  清末大臣张之洞,一日于北京陶然亭宴客,席中以对句佐兴。一客以一句诗出上联:
  树已千寻难纵斧;
  张之洞作答:
  果然一点不相干。
  “树”对“果”,乃物名;“千寻”对“一点”,皆量词,古八尺为寻;“斧”对“干”,皆器物名,“干”是古代一种兵器。可谓字字工整,但句意却毫不相干,出人意料。张之洞出对:
  陶然亭,
  按常理下联亦应对以地名,但一客却以人名为对:
  张之洞。
  因下联对得精妙,众人皆相视大笑:“张”对“陶”,皆为姓;“之”对“然”,是虚词;“洞”对“亭”,乃物名,字字成对而联意又极“无情”,情趣却也由此而生。
  于谦

  于谦小时候,束发两髻,有个和尚笑他:
  牛头且喜生龙角,
  于谦马上回答:
  狗嘴何曾出象牙。
  但是于谦回家之后,告诉妈妈,妈妈马上帮他梳成三角;于谦出门又遇到那和尚,和尚又笑他:
  三角如鼓架,
  于谦就回答说:
  一秃似擂槌。
  和尚听了无言以对。

  郑板桥
  郑板桥有一次与人联句,他出上联,一位老塾师对下联: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刘尔炘
  清末翰林刘尔炘,晚年居住在兰州名胜五泉山,自号“五泉山人”。山上亭、桥、馆、阁对联,多出其手。一日,友人写一上联求对:
  此木为柴山山出。
  刘尔炘看得出来,这是一句“合字联”:“此木”二字相加为“柴”字,两“山”重叠为“出”字,取意合理,字字关联。刘尔炘思索片刻,起身对道:
  因火成烟夕夕多。

  关圣帝庙联

  湘潭市关圣帝庙
  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
  单刀辞鲁肃,江南士子尽低头。
  左宗棠曾撰常德关庙联:
  史策几千年未有,上继文宣大圣,下开武穆孤忠,浩气长存,树终古彝伦师表;
  地方数百里之间,西连汉寿旧封,东接益阳故垒,英风宛在,想当年戎马关山。
  宁夏六盘山上有座关帝庙联:
  拜斯人便思学斯人,莫混帐磕了头去;
  入此山须要出此山,当仔细扪着心来。
  还有一副关帝庙联: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联中“赤”字与“青”字虽重叠四次,却显得流畅自然。
  又有一副关帝庙联:
  关公骑马过赤壁,红!红!红!
  孝子放羊上雪山,白!白!白!

  台湾的一副关帝庙联:
  义勇腾云,一朝兄和弟;
  忠心贯月,千秋帝与王。

  爱国教育家蔡元培举进士后,供职翰林院,寓所贴上一联:
  都无作官意;
  惟有读书声。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书斋联是: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著名画家、文学家丰子恺为自己的《缘缘堂》书房写联:
  星河界里星河转;
  日月楼中日月长。
  清代才子袁枚居随园,曾在书斋里挂一联: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所谓《三坟》、《五典》、《九丘》,都是传说中的上古之书,早已不传,袁枚如何读得到?袁枚的好友汪客甫听了,登门找他借上古之书,他自知惭愧,连忙撤掉了对联。
  许多卧室联是个人好恶的表白。

  郁达夫的故居有一联:
  绝交流俗因耽懒;
  出卖文章为卖书。
  范文澜的家里有一联: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
  此联简直已是范老的座右铭了。望采纳,谢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2楼-- · 2022-11-29 05:27

1、郑板桥在山东当县令时,有一天来了位告状的老先生。原来有户人家年初的时候,请他到家中教书,那年月没有劳动法,也没签用工合同,双方口头讲定一年酬金八吊钱。没想到,到了年底主人不但分文不给,反说老先生胸无点墨,误人子弟。待要和他理论时,竟被乱拳打出,眼见一年白干,衣食无着,无奈之下老先生只得告官。
郑板桥听罢,决定先考考老先生的文才,就指着大堂上悬挂的灯笼出联: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
老先生对的是: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郑板桥一听二话没说,马上传唤那家主人,责令其加倍付钱,并留老先生在衙中做事,解决他此后的衣食。

2、祝枝山的故事
传说有一次祝枝山碰见了一个叫徐子建的师爷。这位师爷自命不凡,傲气十足,夸口说没有能难住他的对子。这回相遇,他提出要和祝枝山比对子。祝枝山问:“谁出?谁对?”“当然是你出,我对喽!”师爷满不在乎地说。祝枝山微微一笑,说出上联:
三塔寺前三座塔;
徐子建一听:就这个呀,有什么难的?张口对出:
五台山上五层台。
师爷正催促出个新对子时,祝枝山说 :“还没完,我能加字。”“这有什么?我也能添字。”祝枝山继续说:
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
徐子建想都没想,就说:
五台山上五层台,台……
他说不下去了,总不能说五个 “台”字吧?祝枝山说了句:“‘抬’不动了吧?”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3、唐伯虎的故事
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乡村,看到农夫车水。祝出对曰: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唐对道: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祝唐之对实属巧妙,传诵一时。
另有《笑笑录》云,唐伯虎为一商人写对联,曰:
“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
其人嫌该联表达的意思还不明显,不太满意。唐伯虎给他另写了一副,曰:
门前生意,好似夏月蚊虫,队进队出;
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其人大喜而去。

3楼-- · 2022-11-29 05:33
乾隆二十七年十月,39岁的纪晓岚奉旨出都,任福建学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翰林来说,外放学差无疑是仕途上的一个转折点。纪晓岚对此喜不自胜。登车启程,至济南改乘舟船,沿运河南下,一路行来,山川秀丽,他也不停写诗作赋,后来还结集出版,名为《南行杂咏》。传说在行舟途中,纪晓岚遇到一位老者,亦乘大船南下,还给他送来一张纸条:“我看阁下必是一位文士,现有一联,如阁下能对出,敝船必当退避三舍,如对不出,则只好委屈阁下殿后。”老者的上联是: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这是一副语意双关联。“橹速”谐指三国著名文臣鲁肃,“帆快”暗指西汉著名勇士樊哙,一文一武,正巧构成双重含义,表面上是说橹不如帆,暗含的意思是说文不如武。纪晓岚深知此联难对,不禁冥思苦想,结果让老者扬帆远去。他到福州后,主持院试,乐声轰鸣。纪晓岚触景生情,想出下联:

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
“笛清”暗指北宋名将狄青,“萧和”暗指西汉宰相萧何,也是一语双关,一文一武,文胜于武,对得天衣无缝。
一年元宵节,宫廷照例猜灯谜。纪晓岚在文华殿大宫灯上,书一谜语对联请乾隆猜,要求上下联各打一字。这对联谜面是: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是短品,却是妙文。
乾隆辗转寻思,底不可破,窘态难堪,不得已直问纪。纪曰:“猜谜。”乾隆曰:“朕知是猜谜语,现问你谜底。”纪又曰:“猜谜。”乾隆怒形于 {MOD},正待发作。纪一见不妙,知不能再卖关子,于是笑道:“黑白红黄都不是,便是青;和狐狼猫狗仿佛而非畜兽,则是‘犭’,‘犭’、‘青’结合便是“猜”;诗词论语有的是“讠”,东西南北模糊是“迷”,‘讠’、‘迷’结合便是‘谜’。灯谜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小品玩意儿,但叫人搔首拈须,急断肝肠,岂非妙文耶?万岁已知是‘猜谜’二字,硬要面试微臣,意在君臣同乐耳。”

解缙。。可以自己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