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2 09:50发布
中国创投界崛起的一段历史,非常震撼。那些投资大咖,他们的崛起似乎就是那一年,那件事,其实并不遥远;看着哪些年的青涩照片,他们也并不是天生就沉稳睿智;还有除了那些刷烂朋友圈的大佬们,原来创投圈还有很多人,一直很低调,却又做过那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
一、2001年,创投崛起元年拓荒者们登上历史舞台
2001年,中国创投开启了自己的元年。世界范围内,互联网泡沫的余波未散,国外风险投资遭受重创。不过,远在东方的中国,风险投资行业正作为一个朝阳行业冉冉升起。
美元基金方面,熊晓鸽所率领的IDG逐渐展露头角。在前一年的互联网泡沫中,IDG把握住机会投资了百度、携程网等后来的知名互联网项目。伴随着投资日渐成熟,IDG日后的“七长老”团队也组建完成,他们开始影响到日后风投乃至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除了IDG之外,美元基金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国外知名公司、机构开始组建自己的中国区团队,比如,邝子平所代表的英特尔投资、徐新所代表的霸菱投资;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最早嗅到内地机会的香港、台湾投资机构开始抢占内地市场,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宏碁投资的陈友忠。
本土创投的崛起是2001年最大亮点。1998年,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中国风险投资之父”成思危代表民建中央提交了《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这就是后来被认为引发了一场高科技产业新高潮的一号提案。风险投资由此在中国真正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随后的2001年,本土创投开始进入“井喷”时期。这一年,深圳市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深创投)在阚治东的掌舵下迎来第一个“黄金时期”。阚治东在担任深创投总裁的2年时间里,曾设立过一个“三段式”的盈利模式。其“终极阶段”是以管理费收入以及利润分红的收入作为主要来源。这也为后来的本土创投机构所借鉴。
另一位开始进入创投舞台的是朱立南。1997年朱立南返回联想,2001年开始创立联想投资并任总裁、董事总经理。
2001年,那些风华正茂的VC/PE界代表人物
2002年,中国本土创投迎来了最为惨痛的“寒冬”。创业板未能如期开放让本土创投的退出渠道被阻断。在当年,仅深圳一地就有近百家本土创投在这一年倒闭。深创投、达晨创投等今天知名的本土机构在那一年的日子都不好过。
前一年风生水起的阚治东临危受命,应深圳市政府邀请出任濒临破产的南方证券的总裁。终因窟窿巨大、支持有限、内部关系错综复杂等原因而无力回天,并于2003年12月初辞职。
回顾到这段令人唏嘘的往事时,许多本土创投亲历者这样形容:“‘狼来了’多年后,我们成为了没有‘娘’养的孩子,资金没有到位,市场也没有通畅退出渠道,许多机构都会想到去炒股甚至是融资租赁,在那个时代活着是最重要的。”
和本土创投发展的境遇不同,美元基金则开始了互联网泡沫后的新一轮布局。这其中尤以熊晓鸽带领的IDG为代表。在互联网泡沫后,IDG开始物 {MOD}那些“物美价廉”的互联网公司。日后证明,这一次的“捕猎”收获颇丰。
2002年的一个晚上,IDG合伙人杨飞与李彦宏谈了6个小时改变商务模式的问题。按照原来的模式走,不足以支持百度成为一个大公司,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成为搜索引擎的服务提供商,成为新兴的媒体。两人还就要做世界第一的中文搜索引擎还是只次于Google的搜索网页做了争论,最终决定要做就做第一,绝不跟着别人屁股走。
李彦宏与杨飞的这次现代版“隆中对”也为日后百度的战略指明了方向。百度最终成为搜索引擎老大并最终位列BAT三巨头之一,早在十多年前便已是两人定下的目标。杨飞也成为当年最具影响力的投资人之一。
2002年,那些初露锋芒的VC/PE界代表人物
1、软银亚洲投资盛大
2003年3月,软银亚洲正式与盛大公司签署4000万美元的投资协议,软银亚洲因此持有盛大24.9%的股份。一年又两个月后的2004年5月,盛大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募资1.52亿美元。据悉,这笔交易上,软银亚洲预计回报超过16倍。
2、携程网上市
2003年12月,携程网在纳斯达克上市,募资7560万美元。1999年5月成立携程网,当年10月就获得IDG的第一轮投资;次年3月获得软银集团的第二轮投资,2000年11月则再次获得凯雷集团为首的第三轮投资,三次共计吸纳海外风险投资近1800万美金。2001年10月携程网实现了盈利,2003年成功上市,也让“携程四君子”为世人牢记。
3、马云创立淘宝网
马云在1999年创立阿里巴巴后,又在2003年创立淘宝,彼时没有人能想到淘宝(或者阿里系)能够成为影响中国互联网世界的庞大力量。很多评论者认为阿里巴巴当时进入C2C领域,是带有“防守”性质的。eBay已并购易趣网进入中国电商市场中的C2C领域,若再入B2B,那将对阿里巴巴造成灾难性打击。所以,马云抢先一步入局C2C,将战火点燃在对方领土上。
2003年,那些业绩超凡的VC/PE界代表人物
2004年,中国创业投资延续了2003年以来的回暖趋势,投资更为活跃,并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据当年清科创业投资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4年的投资案例数量较2003年增加43%,投资金额上升28%,中国创投业由此进入到一个全面复苏和加速发展的时期。
2004年2月,阿里巴巴宣布获得日本软银集团、富达(Fidelity)、Granite Global Ventures和TDF风险投资有限公司82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这是当时国内互联网企业获得的最大一笔私募基金。有关马云与他的阿里帝国的传奇由此揭开序幕。同时,空中网、51job、金融界等多达8家互联网企业破纪录地集中于2004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加上之前的盛大网络,2004年中国互联网圈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窗口期”。
中国市场的活跃,也开始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外资基金。2004年6月19日至26日,一个由美国风险投资家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了上海和北京,这其中包括硅谷银行的8名高层,以及25位著名风险投资家。凯雷、DCM、NEA等先后在国内设立分部,预示着中国创投即将迎来一个“黄金时代”。
时任IDGVC副总裁的李建光当时这样总结2004年:“在这个行业,我们(在中国)经历了十年的痛苦,差不多每年年底都是在总结经验教训,而2004年我想大家可以庆祝一下。”
2004年,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事件
在中国创投发展的历史中,2005是一个被载入史册的年代:外资基金的大量进入和本土创投的迎来新生。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05年,活跃在中国的中外创投机构共募集到40亿美元的基金,相当于过去3年募集资金的总和。
2005年夏天,硅谷知名风投公司联合组织了一次中国旅行,这也是被视为中国VC/PE行业的分水岭,在此之后,一大批外资基金纷纷在中国设立机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红杉中国的设立。与其他美元基金的做法不同,红杉在全球每一个市场设立基金时,都会选择熟悉本土文化同时具有互联网感觉的投资人。这一次,他们选择了沈南鹏。
正是因为这次选择,沈南鹏和红杉中国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创投和互联网历史。而随着红杉的建立,一批外资背景的基金纷纷设立:邓锋与北极光,朱磊与赛伯乐,NEA,AcceI Partners,SVB等一批外资机构在中国内地设立投资分部。
与此同时,在2001年便进入“寒冬”的中国本土创投在2005年开始看到曙光。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这也就是载入中国资本历史的“股改全流通”。
日后回忆起这段时光,达晨创投董事长刘昼坦言:“2005年之前,本土创投面临着两难的问题,募资到不了位,投资无法退出,很多人对这个行业产生了困惑和质疑,股改全流通让项目退出渠道开始变的通畅,本土创投从这一刻开始才焕发了新的活力”。
2005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事件
1、沈南鹏入主红杉中国
在携程上市两年后,沈南鹏做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选择——建立红杉中国。2005年9月,沈南鹏与另一位创始合伙人张帆,以及Sequoia Capital(红杉资本)一起创立了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几乎同时,新合伙人周逵、计越加入。虽然彼时风险投资在中国已10多年,但顶着红杉美国光环,沈南鹏与张帆组合,马上成为了中国投资界超级明星。
伴随着2005年外资机构纷纷进入中国内地,2006年的创投圈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让中国的创投行业日趋规范。2006年8月8日商务部等六部委以“2006年第10号令”联合公布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以下简称10号文)对国内创业投资产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集中在创业投资机构对被投资企业的退出上。
天使投资开始在这一年初见雏形。比如当年的空中网CEO周云帆、北极光的杨镭等,周鸿祎都加入了天使投资人的行列。在外资机构纷纷设立中国基金的同时,第一批在互联网“风口”中获得财务自由的创业者们开始扮演起天使投资人的角 {MOD}。
对于本土创投而言,2006年同样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2006年,同洲电子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中国本土风险投资在国内资本市场迎来首个成功退出,达晨和深创投由此知名。
在日后回忆中,达晨创投董事长刘昼和深创投前董事长靳海涛都将同洲电子比喻为本土创投的划时代截点。同洲电子的上市使得本土创投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退出,在此之后,属于本土创投的时代正悄然到来。
2006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事件
2007年的创投圈继续着之前的火热状态。受益于2007年二级股票市场的火热行情、人民币进入快速升值期,国内资产也开始了重新估值的进程。国内经济的高速成长、A股股改初见成效等因素,直接推动中国股市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牛市。中国市场、中国企业、中国资产,正为日渐成为“投资价值”的代名词,因而推动了国内外创投机构扎堆淘金中国。
中国资本市场的变化也吸引到了国际投资巨头们的目光。同为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巨头的黑石和KKR也开始在中国进行投资。2007年9月10日,黑石集团宣布向中国蓝星集团投资6亿美元,占其20%的股份。仅隔7天,KKR完成了对河南天瑞水泥的投资,持有后者43.2%左右的股份,投资总额达1.15亿美元。国际私募巨头们正式开始了在中国市场的布局。
走进来的同时,中国互联网公司也开始了新一轮的走出去。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与此同时,包括金山、完美世界、网龙、巨人在内的四家网游公司赴美上市也标志着网游行业新一轮竞赛的开始,而远不是竞争的结束。
2007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2008年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让一度处于上升阶段的创投遭遇重创。股市的持续低迷,使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减,新股发行频率降低直至停滞。在清科研究中心关注的13个资本市场,共有277家企业上市,合计融资568.48亿美元,上市数量和融资额较2007年分别减少62%和68%。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数量和融资额也双双缩减,2008年共有113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较2007年减少129家,合计融资218.30亿美元,较2007年减少79%,上市数量、融资额和平均融资额均创三年来新低。
新股上市频率和融资规模的急剧下降,也使VC/PE支持的IPO退出大幅收缩。2008年,共有35家VC/PE投资支持的中国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合计融资34.20亿美元,上市数量、融资额和平均融资额均处于三年来低谷,其中上市数量较2007年和2006年分别下降63%和10%,融资额分别减少90%和89%。
和外资基金境遇不同的是,本土创投却在悄然崛起。政策面对的利好频现。2008年3月,证监会决定在中信、中金直投试点的基础上适度扩大券商直投试点范围,华泰、国信等八家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相继获准开展直投业务。政府创投引导基金的杠杆效应逐步显现,加之全国社保基金等多类金融资本获准自主进行股权投资,使本土机构融资渠道大为拓宽,带动人民币基金强势崛起。
2008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2009年是中国PE/VC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2009年10月30日,期待已久的创业板在深圳推出,多年来苦无退出渠道的中国本土PE终于迎来了爆发式的收获。
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背后分别是20家风险投资公司。统计显示,风险创投在这些公司上市前一共投入了近7亿元资金,最终赢得了平均5.76倍的回报。从此,让中国的人民币股权投资风生水起,一时间全民PE,到处都是Pre-IPO。
在人民币基金欢天喜地庆退出的时候,美元基金却徘徊在低谷。受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元基金退出受阻,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的表现呈现冰火两重天。创业板上市公司背后鲜有外资VC/PE的身影,仅有英特尔和华平两家外资机构退出,外资机构分享创业板财富盛宴的机会极少。
2009年之后,本土基金的规模大幅增长,投资数量远远超过美元基金,本土创投机构崛起,并开始积蓄能力与美元基金分庭抗礼。
2009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事件
1、创业板开通
2009年10月30日,伴随着创业板开市钟声的敲响,证监会耗时10年磨砺打造的“中国纳斯达克”——创业板”火热出炉。当日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集体上市...平均涨幅达到106%。
创业板的推出,对于中国本土PE/VC意义非凡。它打通了整个人民币基金的募投管退全链条,使得“本土募集、本土投资、本土退出”创投模式最终形成。
2009年,实力雄厚的VC/PE界代表人物
1、险资开闸
2010年我们可喜的看到,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合格机构投资人正迅猛扩容。2010年8月初,保监会下发《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9月颁布《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放开了保险资金从事股权投资政策限制。截止至2010年8月,我国保险公司资产总额达4.75万亿元,按照规定,总资产的3%可用于股权投资,其规模约超过2千亿元。
2、社保再下注
继2008年经批准投资鼎晖、弘毅投资之后,2010年社保基金再度投资中信产业投资基金、IDG、联想投资及弘毅投资,进一步加大了在股权投资领域的投资配比。虽然后来社保基金对于股权投资一度陷入了停滞状态,但是通过IDG投资的暴风影音在A股上市,2010年期间的投资可谓回报大大超出预期。
3、搜房上市
9月19日,15岁的搜房网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成功融资约1.25亿美元。“它可能是最最成功的MBO(管理层收购)”,IDG熊晓鸽曾如是评价搜房网的IPO。熊晓鸽也透露,IDG在搜房网上市之前也有一轮加磅投资,并取得了很大的回报。这笔被投资人高度评价的退出,让搜房成功成为“2010年中国最佳创投退出案例”。
2010年,那些叱咤风云的VC/PE界代表人物
经过2010年飞速发展,2011年PE/VC如涨潮般涌入了数以千万计的后来者,2011年成了中国PE爆棚扎堆的年份,专门面对Pre-IPO的PE投资也在这一年达到了历史顶峰。
2000年到2011年是整个PE/VC的高速发展时期,鼎晖投资在2001年管理的基金规模为1亿美元,而现在大概管理着100亿美元,管理的资产增长了100倍。IDG也增长了约60倍,达晨也增长了近100倍。
在2008年之前,美元基金是市场的主导者,占投资的70%以上,有时甚至占到90%,2年后人民币基金已经成为创投市场的主要力量,但做得好的创投还是美元基金居多。
高昂的势头并没有持续很久,所谓物极必反,在2011年下半年,IPO发行总数比10年有所下降,同时,全球资本市场也发生了变化,赴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从热捧到危机,境外市场上市的窗口期关闭。
退出难、回报率下降,反过来使得募资市场变得非常难,尤其是小基金,种种变化都似乎在预示着行业寒冬正在到来。
2011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之一
2012年,中国PE行业步入严冬。
2010和2011年的“全民PE时代”已经将PE行业变成了一片红海,2012年PE/VC退出非常困难。
一方面,国内二级市场持续低迷,IPO明显降温,富人捂紧了钱袋子,持续投资能力下降,PE/VC行业募资、投资活跃度双双下滑明显,退出困难,投资回报率也大幅下滑。
另一方面,美国资本市场,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资本市场遭受冷遇。从2012年3月唯品会上市到11月YY上市,中间8个月出现空档期,8个月内没有一家中国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
当年的清科集团私募通数据显示,与2011年同期相比募资金额缩水近70%,投资金额下降了42%。中国企业上市2012年前11个月上市企业个数比上一年下降了40%,融资的金额下降了60%。2012年IPO退出数量只是上一年的一半。而这一年的退出账面回报率以平均4.38倍,创下创业板开启以来的回报新低,其中,12笔创投投资项目遭遇负回报,另有40笔项目“险些没赚到钱”。
整体陷入困局的PE开始谋求转型,一部分PE将目光投向创业早期,将投资阶段向VC前移;另一部分PE开始将工作重点转向并购。
2012年,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事件
1、唯品会上市
2012年3月,在对中国概念股的一片质疑声浪中,专做品牌尾货特卖的电商唯品会在纽交所挂牌,当时6.5美元的发行价并不高,但却遭遇破发,出乎意料的是后来股价一路飙升,到高点时累计增长了20多倍,唯品会正式成为“妖股”。上市之前多次追投唯品会的红杉、DCM投资回报数十倍。
2、分众传媒私有化
2012年8月,分众传媒宣布私有化,凯雷、鼎晖、方源资本等PE机构参与私有化过程。2005年,分众传媒随中概股赴美上市浪潮登陆纳斯达克。从2008年以来,遭遇做空后的分众传媒股价一路下跌,最低时股价不到6美元。今年,分众传媒借壳获批,成功登陆A股。
3、新三板扩容
2012年4月,监管层提出筹建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201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新三板扩容至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天津滨海等地。这是新三板日后全国扩容的试水。“老三板”在新政下换发新生。
2012年,叱咤风云的VC/PE界代表人物
2013年12月30日,A股史上历时最长的第八次IPO暂停终于结束,这次IPO暂停始于2012年11月总历时近400天。因此,这一年的IPO退出全部来自境外资本市场。相比2012年只有2家中概股成功赴美上市,2013年这一数字提升至8家,美国资本市场对中概股重新燃起热情。
2013年以来,并购重组利好政策密集出台,再加上IPO堰塞湖,双重作用下,并购作为PE/VC投资的退出渠道开始逐步升温,其中以互联网并购为甚,2013互联网并购额暴涨9倍。
2013年,“PE+上市公司”模式渐渐成为PE热衷的新玩法。这种模式帮PE基金躲开了万众奔腾挤独木桥的Pre-IPO旧路,开辟了新的退出途径。
2013年,BAT展开并购大赛,马化腾,则先后投资搜狗和嘀嘀打车,马云3亿美元收购高德软件,李彦宏更是以19亿美元买下91无线成为互联网史上最大收购案。
2013年,不仅国内并购市场热闹非凡,海外并购也大单频出,双汇72亿美元收购史密斯菲尔德等皆成经典案例。
2013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事件
这是PE/VC的“黄金时代”。
首先政策上,2014年,VC/PE机构接连收到一系列政策红利。5月,PE/VC机构受“国九条”力捧;8月,《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公布,私募基金由“游击队”转向“正规军”。8月,国务院发文明确险资可以涉足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私募基金。
在投资上,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惊人,P2P平台上线达到高峰期,Lending club的上市更是提振了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热情,该行业全年共获VCPE投资3000多亿元人民币。O2O投资创业大战如火如荼,成为这一年最热闹的风口。
在退出上,2014年共有15家企业陆续赴美IPO,募资额达到创纪录的304.52亿美元。这一年聚美优品、京东、阿里巴巴先后上市。另外,“上市公司+PE”型并购基金模式风靡资本市场。2014年成立的并购基金数量比前几年成立的总和还要多。
新三板如火如荼,8月做市转让方式启动,做市转让交易额迅速超过协议转让方式。九鼎投资挂牌新三板带来示范效应后,中科招商等一系列PE机构开始推进挂牌事宜。多位知名明星投资人自立门户。原鼎晖创投王晖创立弘晖资本,原IDG合伙人毛丞宇成立云创投资,原红杉VP曹毅成立源码资本……行业内人才流动持续增多,但有助于行业的快速发展。
2014年,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事件
4、沈南鹏 投资京东账面收益40倍
毫无疑问,红杉是2014年投资界最大的赢家,2014年以11家退出成为退出案例最多的投资机构,其中有7家上市、4家公司通过并购退出。2014年三大电商上市案中,无一例外均有红杉的身影,加上此前横扫美国市场的妖股唯品会,电商行业已经被红杉通吃了。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分享,文章、图片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处理。
———————— END ————————
往期好文
【解答】你写BP时会想这些问题吗?
【重点】也许你的BP就差这几步
【详细】商业计划书指南
【补充】BP基本完成后,接下来该怎么做?
最多设置5个标签!
中国创投界崛起的一段历史,非常震撼。那些投资大咖,他们的崛起似乎就是那一年,那件事,其实并不遥远;看着哪些年的青涩照片,他们也并不是天生就沉稳睿智;还有除了那些刷烂朋友圈的大佬们,原来创投圈还有很多人,一直很低调,却又做过那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
一、2001年,创投崛起元年拓荒者们登上历史舞台
2001年,中国创投开启了自己的元年。世界范围内,互联网泡沫的余波未散,国外风险投资遭受重创。不过,远在东方的中国,风险投资行业正作为一个朝阳行业冉冉升起。
美元基金方面,熊晓鸽所率领的IDG逐渐展露头角。在前一年的互联网泡沫中,IDG把握住机会投资了百度、携程网等后来的知名互联网项目。伴随着投资日渐成熟,IDG日后的“七长老”团队也组建完成,他们开始影响到日后风投乃至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除了IDG之外,美元基金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国外知名公司、机构开始组建自己的中国区团队,比如,邝子平所代表的英特尔投资、徐新所代表的霸菱投资;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最早嗅到内地机会的香港、台湾投资机构开始抢占内地市场,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宏碁投资的陈友忠。
本土创投的崛起是2001年最大亮点。1998年,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中国风险投资之父”成思危代表民建中央提交了《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这就是后来被认为引发了一场高科技产业新高潮的一号提案。风险投资由此在中国真正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随后的2001年,本土创投开始进入“井喷”时期。这一年,深圳市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深创投)在阚治东的掌舵下迎来第一个“黄金时期”。阚治东在担任深创投总裁的2年时间里,曾设立过一个“三段式”的盈利模式。其“终极阶段”是以管理费收入以及利润分红的收入作为主要来源。这也为后来的本土创投机构所借鉴。
另一位开始进入创投舞台的是朱立南。1997年朱立南返回联想,2001年开始创立联想投资并任总裁、董事总经理。
2001年,那些风华正茂的VC/PE界代表人物
2002年,中国本土创投迎来了最为惨痛的“寒冬”。创业板未能如期开放让本土创投的退出渠道被阻断。在当年,仅深圳一地就有近百家本土创投在这一年倒闭。深创投、达晨创投等今天知名的本土机构在那一年的日子都不好过。
前一年风生水起的阚治东临危受命,应深圳市政府邀请出任濒临破产的南方证券的总裁。终因窟窿巨大、支持有限、内部关系错综复杂等原因而无力回天,并于2003年12月初辞职。
回顾到这段令人唏嘘的往事时,许多本土创投亲历者这样形容:“‘狼来了’多年后,我们成为了没有‘娘’养的孩子,资金没有到位,市场也没有通畅退出渠道,许多机构都会想到去炒股甚至是融资租赁,在那个时代活着是最重要的。”
和本土创投发展的境遇不同,美元基金则开始了互联网泡沫后的新一轮布局。这其中尤以熊晓鸽带领的IDG为代表。在互联网泡沫后,IDG开始物 {MOD}那些“物美价廉”的互联网公司。日后证明,这一次的“捕猎”收获颇丰。
2002年的一个晚上,IDG合伙人杨飞与李彦宏谈了6个小时改变商务模式的问题。按照原来的模式走,不足以支持百度成为一个大公司,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成为搜索引擎的服务提供商,成为新兴的媒体。两人还就要做世界第一的中文搜索引擎还是只次于Google的搜索网页做了争论,最终决定要做就做第一,绝不跟着别人屁股走。
李彦宏与杨飞的这次现代版“隆中对”也为日后百度的战略指明了方向。百度最终成为搜索引擎老大并最终位列BAT三巨头之一,早在十多年前便已是两人定下的目标。杨飞也成为当年最具影响力的投资人之一。
2002年,那些初露锋芒的VC/PE界代表人物
1、软银亚洲投资盛大
2003年3月,软银亚洲正式与盛大公司签署4000万美元的投资协议,软银亚洲因此持有盛大24.9%的股份。一年又两个月后的2004年5月,盛大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募资1.52亿美元。据悉,这笔交易上,软银亚洲预计回报超过16倍。
2、携程网上市
2003年12月,携程网在纳斯达克上市,募资7560万美元。1999年5月成立携程网,当年10月就获得IDG的第一轮投资;次年3月获得软银集团的第二轮投资,2000年11月则再次获得凯雷集团为首的第三轮投资,三次共计吸纳海外风险投资近1800万美金。2001年10月携程网实现了盈利,2003年成功上市,也让“携程四君子”为世人牢记。
3、马云创立淘宝网
马云在1999年创立阿里巴巴后,又在2003年创立淘宝,彼时没有人能想到淘宝(或者阿里系)能够成为影响中国互联网世界的庞大力量。很多评论者认为阿里巴巴当时进入C2C领域,是带有“防守”性质的。eBay已并购易趣网进入中国电商市场中的C2C领域,若再入B2B,那将对阿里巴巴造成灾难性打击。所以,马云抢先一步入局C2C,将战火点燃在对方领土上。
2003年,那些业绩超凡的VC/PE界代表人物
2004年,中国创业投资延续了2003年以来的回暖趋势,投资更为活跃,并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据当年清科创业投资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4年的投资案例数量较2003年增加43%,投资金额上升28%,中国创投业由此进入到一个全面复苏和加速发展的时期。
2004年2月,阿里巴巴宣布获得日本软银集团、富达(Fidelity)、Granite Global Ventures和TDF风险投资有限公司82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这是当时国内互联网企业获得的最大一笔私募基金。有关马云与他的阿里帝国的传奇由此揭开序幕。同时,空中网、51job、金融界等多达8家互联网企业破纪录地集中于2004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加上之前的盛大网络,2004年中国互联网圈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窗口期”。
中国市场的活跃,也开始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外资基金。2004年6月19日至26日,一个由美国风险投资家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了上海和北京,这其中包括硅谷银行的8名高层,以及25位著名风险投资家。凯雷、DCM、NEA等先后在国内设立分部,预示着中国创投即将迎来一个“黄金时代”。
时任IDGVC副总裁的李建光当时这样总结2004年:“在这个行业,我们(在中国)经历了十年的痛苦,差不多每年年底都是在总结经验教训,而2004年我想大家可以庆祝一下。”
2004年,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事件
在中国创投发展的历史中,2005是一个被载入史册的年代:外资基金的大量进入和本土创投的迎来新生。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05年,活跃在中国的中外创投机构共募集到40亿美元的基金,相当于过去3年募集资金的总和。
2005年夏天,硅谷知名风投公司联合组织了一次中国旅行,这也是被视为中国VC/PE行业的分水岭,在此之后,一大批外资基金纷纷在中国设立机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红杉中国的设立。与其他美元基金的做法不同,红杉在全球每一个市场设立基金时,都会选择熟悉本土文化同时具有互联网感觉的投资人。这一次,他们选择了沈南鹏。
正是因为这次选择,沈南鹏和红杉中国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创投和互联网历史。而随着红杉的建立,一批外资背景的基金纷纷设立:邓锋与北极光,朱磊与赛伯乐,NEA,AcceI Partners,SVB等一批外资机构在中国内地设立投资分部。
与此同时,在2001年便进入“寒冬”的中国本土创投在2005年开始看到曙光。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这也就是载入中国资本历史的“股改全流通”。
日后回忆起这段时光,达晨创投董事长刘昼坦言:“2005年之前,本土创投面临着两难的问题,募资到不了位,投资无法退出,很多人对这个行业产生了困惑和质疑,股改全流通让项目退出渠道开始变的通畅,本土创投从这一刻开始才焕发了新的活力”。
2005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事件
1、沈南鹏入主红杉中国
在携程上市两年后,沈南鹏做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选择——建立红杉中国。2005年9月,沈南鹏与另一位创始合伙人张帆,以及Sequoia Capital(红杉资本)一起创立了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几乎同时,新合伙人周逵、计越加入。虽然彼时风险投资在中国已10多年,但顶着红杉美国光环,沈南鹏与张帆组合,马上成为了中国投资界超级明星。
伴随着2005年外资机构纷纷进入中国内地,2006年的创投圈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让中国的创投行业日趋规范。2006年8月8日商务部等六部委以“2006年第10号令”联合公布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以下简称10号文)对国内创业投资产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集中在创业投资机构对被投资企业的退出上。
天使投资开始在这一年初见雏形。比如当年的空中网CEO周云帆、北极光的杨镭等,周鸿祎都加入了天使投资人的行列。在外资机构纷纷设立中国基金的同时,第一批在互联网“风口”中获得财务自由的创业者们开始扮演起天使投资人的角 {MOD}。
对于本土创投而言,2006年同样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2006年,同洲电子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中国本土风险投资在国内资本市场迎来首个成功退出,达晨和深创投由此知名。
在日后回忆中,达晨创投董事长刘昼和深创投前董事长靳海涛都将同洲电子比喻为本土创投的划时代截点。同洲电子的上市使得本土创投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退出,在此之后,属于本土创投的时代正悄然到来。
2006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事件
2007年的创投圈继续着之前的火热状态。受益于2007年二级股票市场的火热行情、人民币进入快速升值期,国内资产也开始了重新估值的进程。国内经济的高速成长、A股股改初见成效等因素,直接推动中国股市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牛市。中国市场、中国企业、中国资产,正为日渐成为“投资价值”的代名词,因而推动了国内外创投机构扎堆淘金中国。
中国资本市场的变化也吸引到了国际投资巨头们的目光。同为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巨头的黑石和KKR也开始在中国进行投资。2007年9月10日,黑石集团宣布向中国蓝星集团投资6亿美元,占其20%的股份。仅隔7天,KKR完成了对河南天瑞水泥的投资,持有后者43.2%左右的股份,投资总额达1.15亿美元。国际私募巨头们正式开始了在中国市场的布局。
走进来的同时,中国互联网公司也开始了新一轮的走出去。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与此同时,包括金山、完美世界、网龙、巨人在内的四家网游公司赴美上市也标志着网游行业新一轮竞赛的开始,而远不是竞争的结束。
2007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2008年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让一度处于上升阶段的创投遭遇重创。股市的持续低迷,使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减,新股发行频率降低直至停滞。在清科研究中心关注的13个资本市场,共有277家企业上市,合计融资568.48亿美元,上市数量和融资额较2007年分别减少62%和68%。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数量和融资额也双双缩减,2008年共有113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较2007年减少129家,合计融资218.30亿美元,较2007年减少79%,上市数量、融资额和平均融资额均创三年来新低。
新股上市频率和融资规模的急剧下降,也使VC/PE支持的IPO退出大幅收缩。2008年,共有35家VC/PE投资支持的中国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合计融资34.20亿美元,上市数量、融资额和平均融资额均处于三年来低谷,其中上市数量较2007年和2006年分别下降63%和10%,融资额分别减少90%和89%。
和外资基金境遇不同的是,本土创投却在悄然崛起。政策面对的利好频现。2008年3月,证监会决定在中信、中金直投试点的基础上适度扩大券商直投试点范围,华泰、国信等八家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相继获准开展直投业务。政府创投引导基金的杠杆效应逐步显现,加之全国社保基金等多类金融资本获准自主进行股权投资,使本土机构融资渠道大为拓宽,带动人民币基金强势崛起。
2008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2009年是中国PE/VC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2009年10月30日,期待已久的创业板在深圳推出,多年来苦无退出渠道的中国本土PE终于迎来了爆发式的收获。
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背后分别是20家风险投资公司。统计显示,风险创投在这些公司上市前一共投入了近7亿元资金,最终赢得了平均5.76倍的回报。从此,让中国的人民币股权投资风生水起,一时间全民PE,到处都是Pre-IPO。
在人民币基金欢天喜地庆退出的时候,美元基金却徘徊在低谷。受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元基金退出受阻,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的表现呈现冰火两重天。创业板上市公司背后鲜有外资VC/PE的身影,仅有英特尔和华平两家外资机构退出,外资机构分享创业板财富盛宴的机会极少。
2009年之后,本土基金的规模大幅增长,投资数量远远超过美元基金,本土创投机构崛起,并开始积蓄能力与美元基金分庭抗礼。
2009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事件
1、创业板开通
2009年10月30日,伴随着创业板开市钟声的敲响,证监会耗时10年磨砺打造的“中国纳斯达克”——创业板”火热出炉。当日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集体上市...平均涨幅达到106%。
创业板的推出,对于中国本土PE/VC意义非凡。它打通了整个人民币基金的募投管退全链条,使得“本土募集、本土投资、本土退出”创投模式最终形成。
2009年,实力雄厚的VC/PE界代表人物
1、险资开闸
2010年我们可喜的看到,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合格机构投资人正迅猛扩容。2010年8月初,保监会下发《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9月颁布《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放开了保险资金从事股权投资政策限制。截止至2010年8月,我国保险公司资产总额达4.75万亿元,按照规定,总资产的3%可用于股权投资,其规模约超过2千亿元。
2、社保再下注
继2008年经批准投资鼎晖、弘毅投资之后,2010年社保基金再度投资中信产业投资基金、IDG、联想投资及弘毅投资,进一步加大了在股权投资领域的投资配比。虽然后来社保基金对于股权投资一度陷入了停滞状态,但是通过IDG投资的暴风影音在A股上市,2010年期间的投资可谓回报大大超出预期。
3、搜房上市
9月19日,15岁的搜房网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成功融资约1.25亿美元。“它可能是最最成功的MBO(管理层收购)”,IDG熊晓鸽曾如是评价搜房网的IPO。熊晓鸽也透露,IDG在搜房网上市之前也有一轮加磅投资,并取得了很大的回报。这笔被投资人高度评价的退出,让搜房成功成为“2010年中国最佳创投退出案例”。
2010年,那些叱咤风云的VC/PE界代表人物
经过2010年飞速发展,2011年PE/VC如涨潮般涌入了数以千万计的后来者,2011年成了中国PE爆棚扎堆的年份,专门面对Pre-IPO的PE投资也在这一年达到了历史顶峰。
2000年到2011年是整个PE/VC的高速发展时期,鼎晖投资在2001年管理的基金规模为1亿美元,而现在大概管理着100亿美元,管理的资产增长了100倍。IDG也增长了约60倍,达晨也增长了近100倍。
在2008年之前,美元基金是市场的主导者,占投资的70%以上,有时甚至占到90%,2年后人民币基金已经成为创投市场的主要力量,但做得好的创投还是美元基金居多。
高昂的势头并没有持续很久,所谓物极必反,在2011年下半年,IPO发行总数比10年有所下降,同时,全球资本市场也发生了变化,赴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从热捧到危机,境外市场上市的窗口期关闭。
退出难、回报率下降,反过来使得募资市场变得非常难,尤其是小基金,种种变化都似乎在预示着行业寒冬正在到来。
2011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之一
2012年,中国PE行业步入严冬。
2010和2011年的“全民PE时代”已经将PE行业变成了一片红海,2012年PE/VC退出非常困难。
一方面,国内二级市场持续低迷,IPO明显降温,富人捂紧了钱袋子,持续投资能力下降,PE/VC行业募资、投资活跃度双双下滑明显,退出困难,投资回报率也大幅下滑。
另一方面,美国资本市场,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资本市场遭受冷遇。从2012年3月唯品会上市到11月YY上市,中间8个月出现空档期,8个月内没有一家中国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
当年的清科集团私募通数据显示,与2011年同期相比募资金额缩水近70%,投资金额下降了42%。中国企业上市2012年前11个月上市企业个数比上一年下降了40%,融资的金额下降了60%。2012年IPO退出数量只是上一年的一半。而这一年的退出账面回报率以平均4.38倍,创下创业板开启以来的回报新低,其中,12笔创投投资项目遭遇负回报,另有40笔项目“险些没赚到钱”。
整体陷入困局的PE开始谋求转型,一部分PE将目光投向创业早期,将投资阶段向VC前移;另一部分PE开始将工作重点转向并购。
2012年,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事件
1、唯品会上市
2012年3月,在对中国概念股的一片质疑声浪中,专做品牌尾货特卖的电商唯品会在纽交所挂牌,当时6.5美元的发行价并不高,但却遭遇破发,出乎意料的是后来股价一路飙升,到高点时累计增长了20多倍,唯品会正式成为“妖股”。上市之前多次追投唯品会的红杉、DCM投资回报数十倍。
2、分众传媒私有化
2012年8月,分众传媒宣布私有化,凯雷、鼎晖、方源资本等PE机构参与私有化过程。2005年,分众传媒随中概股赴美上市浪潮登陆纳斯达克。从2008年以来,遭遇做空后的分众传媒股价一路下跌,最低时股价不到6美元。今年,分众传媒借壳获批,成功登陆A股。
3、新三板扩容
2012年4月,监管层提出筹建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201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新三板扩容至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天津滨海等地。这是新三板日后全国扩容的试水。“老三板”在新政下换发新生。
2012年,叱咤风云的VC/PE界代表人物
2013年12月30日,A股史上历时最长的第八次IPO暂停终于结束,这次IPO暂停始于2012年11月总历时近400天。因此,这一年的IPO退出全部来自境外资本市场。相比2012年只有2家中概股成功赴美上市,2013年这一数字提升至8家,美国资本市场对中概股重新燃起热情。
2013年以来,并购重组利好政策密集出台,再加上IPO堰塞湖,双重作用下,并购作为PE/VC投资的退出渠道开始逐步升温,其中以互联网并购为甚,2013互联网并购额暴涨9倍。
2013年,“PE+上市公司”模式渐渐成为PE热衷的新玩法。这种模式帮PE基金躲开了万众奔腾挤独木桥的Pre-IPO旧路,开辟了新的退出途径。
2013年,BAT展开并购大赛,马化腾,则先后投资搜狗和嘀嘀打车,马云3亿美元收购高德软件,李彦宏更是以19亿美元买下91无线成为互联网史上最大收购案。
2013年,不仅国内并购市场热闹非凡,海外并购也大单频出,双汇72亿美元收购史密斯菲尔德等皆成经典案例。
2013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事件
这是PE/VC的“黄金时代”。
首先政策上,2014年,VC/PE机构接连收到一系列政策红利。5月,PE/VC机构受“国九条”力捧;8月,《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公布,私募基金由“游击队”转向“正规军”。8月,国务院发文明确险资可以涉足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私募基金。
在投资上,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惊人,P2P平台上线达到高峰期,Lending club的上市更是提振了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热情,该行业全年共获VCPE投资3000多亿元人民币。O2O投资创业大战如火如荼,成为这一年最热闹的风口。
在退出上,2014年共有15家企业陆续赴美IPO,募资额达到创纪录的304.52亿美元。这一年聚美优品、京东、阿里巴巴先后上市。另外,“上市公司+PE”型并购基金模式风靡资本市场。2014年成立的并购基金数量比前几年成立的总和还要多。
新三板如火如荼,8月做市转让方式启动,做市转让交易额迅速超过协议转让方式。九鼎投资挂牌新三板带来示范效应后,中科招商等一系列PE机构开始推进挂牌事宜。多位知名明星投资人自立门户。原鼎晖创投王晖创立弘晖资本,原IDG合伙人毛丞宇成立云创投资,原红杉VP曹毅成立源码资本……行业内人才流动持续增多,但有助于行业的快速发展。
2014年,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事件
4、沈南鹏 投资京东账面收益40倍
毫无疑问,红杉是2014年投资界最大的赢家,2014年以11家退出成为退出案例最多的投资机构,其中有7家上市、4家公司通过并购退出。2014年三大电商上市案中,无一例外均有红杉的身影,加上此前横扫美国市场的妖股唯品会,电商行业已经被红杉通吃了。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分享,文章、图片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处理。
———————— END ————————
往期好文
【解答】你写BP时会想这些问题吗?
【重点】也许你的BP就差这几步
【详细】商业计划书指南
【补充】BP基本完成后,接下来该怎么做?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