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2 10:21发布
第一代 iPhone 发布于 2007 年初,至今已有十年有余。中国互联网公司出海的新篇章,也正始于这 iPhone / Android 开启的新时代。
笔者自 12 年起进入移动出海行业,亲历了中国开发者近 5 年来的出海史。这其中不乏抓住了海外流量和中国人力的红利,躲在聚光灯背后闷声发大财的公司,也有昆仑万维、猎豹、Avazu 这样高调上市的范本。
今年年初,美图做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主题特效,阴差阳错被美国网友用恶搞川普、扎克伯格等名人头像的方式怼到了美国 App Store 前几;微信早在 12-13 年就曾豪掷上亿美金出海,也一度在一些国家风生水起,无奈被更会画贴纸卖萌的韩国 app LINE 和短讯服务 (SMS) 更便宜的替代品 WhatsApp 后来居上,打碎了马化腾的微信全球化之梦。这一左一右两个故事,恰恰说明出海并不只是简单的资本游戏,在纯烧钱以外还有很多的维度值得探讨。
今年 4 月 10日,A 股公司迅游科技发布公告,拟以 27 亿人民币收购成都狮之吼科技有限公司 (LionMobi)。LionMobi 狮之吼成功退出的消息促使我在 4 月某个神秘的夜晚,在职人社的社群里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线下分享。以中国 app 出海史为主线,归纳了近年来中国 app 在海外市场主要的增长方式和商业模式,探索了更多出海的可能。文末有福利哟 :)
在此特别致谢 @职人社 @黄海均 促成四月份的分享活动,职人社@小明 将演讲内容整理成文并贡献了宝贵的编辑意见。想加入职人社社区,参与其组织的更多线下活动,可加职酱微信(ziliude),认识更多优秀同行。
2008-2009 年:早期出海尝试
App 出海的第一个关键时间是 2008 年 7 月 10 日,苹果随 iPhone 3G 版一起发布了当时只有 500 款可下载应用的 App Store(在今天可下载应用数量已经超过 200 万)。在此之前,手机软件几乎是当时表现最差的技术领域之一,不仅缺乏足够的带宽让用户流畅地上网,非智能机的性能也十分低下,只能运行最简单的软件。iPhone 打破了来自运营商和手机制造商的局限,让无线带宽可以增加,手机芯片可以更快,为 app 的开发创造了技术温床。
最早期的智能机 app 集中在诺基亚塞班应用上,除此之外的中国市场体量不够大,中国的 iOS 开发者不得不出海。
iHandy (汉迪)的创始人抓住了早期 iOS 开发的机会,成为了最早出海并大获成功的中国开发者之一。 2008 年 9 月,在 App Store 上线仅两个月之时,iHandy 推出了一款掷硬币的应用,售价 $0.99。时至今日这家公司已先后推出了几百款应用,其中名气最大的是手电筒应用 Super Bright LED Flashlight。在 iOS 推出手电筒功能之前,iHandy 手电筒一直在全球同类产品里下载排名第一。
中国手游出海史上肯定会提到一家公司那就是 Tap4fun (成都尼毕鲁)。作为 iOS 的早期开发者,尼毕鲁在 2008 年 11 月发布的第一款应用是一款翻译软件。2011 年转型出海游戏的第一年就实现了 1200 万人民币收入,2012 年其早期王牌产品「银河帝国」更是登上 App Store 北美畅销榜首,创造了中国开发者的纪录。
到了 2009 年,移动互联网经过两年的发展已经步入到「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阶段。当时有两个年轻人,成立了两家移动广告的网盟 (Mobile Affiliate Network) 公司,一家叫 YeahMobi,一家叫 Avazu。
YeahMobi 的创始人邹小武,创立 YeahMobi 时还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读系统与工业工程的博士。8年下来,YeahMobi 已是一家不止服务于 app 的海外移动流量巨头,并在 2017 年 3 月以 35 亿人民币的价格被一家 A 股上市公司收购。
Avazu 的创始人是石一,在入选今年的福布斯亚洲 30 Under 30 前圈内鲜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年龄(今年 27 岁,创立 Avazu 时才 19 岁)。年轻的石一无论在实现个人财富自由或公司战略布局方面上都似乎早人一步,赶在 2015 年行情一片大好时将 Avazu 的广告业务卖给了 A 股上市公司天神娱乐,并将公司升级为 Avazu Holding,旗下分出广告、游戏、app 发行、VC 四条业务线。在其他网盟还在为如何退出或完成对赌而纠结时早已摇身成为控股集团老板,深藏功与名。
到了 2010 年,另外一家手机游戏与手机应用公司 Zenjoy 成立了,创始人与 iHandy 创始人同是清华校友,后来成长为 iHandy 宿敌的公司并在手电筒这个细分品类上有过一场激战。Zenjoy 发布的第一款产品是一款音乐游戏,曾经位列日本 App Store 的第一名。后期成为一家游戏与变现型工具 app 相对平衡的闷声发大财公司,其在 Google Play 的全球累计下载也已超过 3 亿次。
在早期 iOS Safari 浏览器用起来比较费劲的时期,还在读北大附中的季逸超独立开发了一款收费浏览器,猛犸。Dock 栏设计得很清爽,滑动流畅,用户体验方面收到了很多好评。后来季逸超创业做了另外的项目,猛犸浏览器就慢慢停止了更新。
同时有一个比较老牌的广州公司久邦数码(Sungy/GOMO),早期业务是 http://3G.net,最早的手机门户网站。在 2010 年 12 月份发布了其首款 Android 工具,GO 桌面。
2011- 2012年:垂直细分行业开始形成
2011 年出海的生态系统越来越丰富,出海 app 公司的垂直细分开始形成。
2011 年 3 月,成都品果科技发布了 Camera360,与情人节发布的美图秀秀 iOS 版几乎是同期发布,但 Camera360 的产品名更洋气,logo 也更直观好理解( Camera360 logo 是一个相机, 而美图秀秀的 logo 则是一个大大的「秀」字),很快在英语国家及东南亚斩获了大量的用户。虽然后续在国内市场与美图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但依然可以靠海外积累超过 1 亿的月活把故事讲下去。
2011 年 5 月网秦发布了第一款 Android 上的杀毒类安全应用,为 14 年的安全工具大战埋下伏笔。后来猎豹、360 工具大战中的许多干将,都是从网秦走出来的。
2011 年 7 月,UC 浏览器发布了 Android 版,功能机浏览器第一大厂入局 Android 浏览器大战,并以高效地网盟打法以及快速落地的能力,迅速在印度、印尼和俄罗斯等国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
2011 年 7 月,猎豹(当时还叫金山杀毒)作为一家老牌安全软件公司,也不甘寂寞,尝试发布了一款 Android 工具产品——Battery Saver。
2011 年 8 月,武汉的百纳信息发布了一款漂亮的国产浏览器 Dolphin Browser,被美国科技媒体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很多美国人都以为海豚是一家美国公司。搜狐畅游在 14 年大力出海时,以 9100 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海豚浏览器 51% 股权。
修图 app 领域,除了美图和 Camera360 外,还有一家比较低调的公司——北京云图。云图于 2011 年 8 月发布了 iOS 修图应用玩图 FotoRus,产品定位区别 Camera360 的前期拍照, 更接近美图秀秀的后期修图定位,国际化做得比较早,一度在许多亚洲国家比美图的 BeautyPlus 更受欢迎。作为一家工程师基因极强的公司(据说这是一家没有产品经理的公司),云图擅长批量生产以及快速迭代各种修图 apps。其后来开发的拼立得 InstaMag 和画中画相机 PIP Camera 都在海外有非常好的表现,并在 ASO 以及修图类应用广告变现方面开拓了许多新打法。
百度魔图 Photo Wonder 的前身是创新工场旗下项目魔图精灵,2011 年 11 月被百度以近 1200 万美元的价格收购。2012 年发布之初,百度魔图就在修图需求旺盛的韩国一炮而红,长期霸占摄影榜榜首,奠定了它在韩国的「美图秀秀」地位。后来美图花了很多钱也没有在韩国市场真正打赢魔图,但在后期魔图因业务线调整和韩国本土修图 app 的崛起走向了下坡路。
2012 年 5 月,发生了一个里程碑事件。当时市值已经高达 1970 亿美元的腾讯,将微信的英文名重命名为 WeChat,大张旗鼓准备微信的全球化扩张。2013 年夏天,腾讯邀请只有最贵没有更贵的世界足球先生梅西为代言人,向欧美和东南亚市场推广 WeChat。这轮钱花出去还是收到了一些效果的,微信一度成为了像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甚至印尼等国家市场上排名第一的移动聊天应用。记得最疯狂的时候,微信曾经通过代理在印尼出价 15 美金一个注册用户。时至今日,微信除了在华人居多的马来西亚仍是主流的聊天应用,其他一时风头无二的亚洲战场,都渐渐被 LINE 和 WhatsApp 分食。
2013- 2015年:工具应用野蛮增长
2013 年,久邦数码的 GO 桌面 (GO Launcher) 做出了不错的成绩,其他公司也纷纷开始融资做 Launcher。2013 年 5 月,赤子城发布了 Solo Launcher。
2013 年 3 月,一款针对东南亚市场的聊天软件 BeeTalk 问世了。开发者是一家神奇的公司——Garena,这是陈欧在创立聚美之前在新加坡创业的一个公司,后来公司业务交给合伙人 Forrest。公司的早期主营业务是网络对战平台,2013 年团队内部孵化社交产品 BeeTalk。这是一家非常着东南亚门道的游戏、app 开发者,在上海、新加坡和曼谷等东南亚城市都有办公室,目前的地位相当于东南亚的腾讯+阿里,估值 40 亿美金。
流水的开发者,铁打的网盟。2013 年 3 月,第三大网盟 Mobvista成立。
2013 年 3 月,美图注册了一个马甲公司发布了海外版美颜相机 BeautyPlus,比 Camera360 和 FotoRus 晚了整整两年——美图用两年时间拿下了国内修图 app 市场,却在海外赶了个用钱补不回来的晚集。
搜狐畅游也在 13-14 年的工具出海大战中打了一点酱油,发布了一个类似豌豆荚的产品 Mobogenie,想在海外生态化反出一个 Android 分发的流量入口。但显然胳膊拧不过大腿,在海外市场不是 Google Play 的对手,一年后就因为烧钱太多被张朝阳给叫停了。
2014 年可以被看作是「安全工具年」。安全系统工具之战的主战场无外乎一个杀毒,一个清理,一个省电。 2013 年的时候,360 看到猎豹默默地把 Clean Master 在海外做得很大,14 年 2 月立即发布了海外版 360 手机安全卫士 360 Security。战到最酣时,猎豹和 360 互相不允许自家应用的榜单在主要国家被对方超过,一旦被超过立刻不惜砸几十万美金只为反超回来。当时除了现存的三大网盟 YeahMobi、Avazu、Mobvista,连木瓜移动等小一点的出海广告代理公司也被一个个杀红了眼的工具厂商喂得很饱。后来包括百度在内几家大厂都卷入了混战,14、15 年加起来不知道烧了多少亿美金。但当时的资本环境也好,大家也不觉得这么做会有什么问题。
2014 年 5 月,猎豹移动通过工具 app 出海转型成功登陆纽交所 IPO, 标志着中国 app 出海的又一个里程碑。上市之后猎豹股价一路蹿红,一时间仿佛出海的一切都格外美好。360 的高管李涛没多久也出来成立了 APUS, 发布了 APUS Launcher.
7 月 LionMobi 狮之吼发布了首款工具类产品 Power Clean,后来又开发了一系列的安全、杀毒、清理类的应用。值得一提的是狮之吼创始人鲁锦,也是 PC 时代骨灰级应用鲁大师、Windows 优化大师的创始人。
后来大热的 http://musical.ly 其实也是 2014 年发布的,只不过前两年一直不瘟不火,其间团队曾不得已以很低的估值接受了猎豹一笔钱才撑到了后来爆火的那天。2015 年夏天,http://musical.ly 借助有毒的特效和 #dontjudgechallenge 活动一举吸引了大批美国青少年用户,登顶美国 App Store 总榜第一。据说这之后很多找上门来的美国投资人,都是因为家里十几岁的儿子女儿在那个暑假沉迷 http://musical.ly 无法自拔。
2015 年是资本市场的转折年,也是工具类烧钱打架的最后一年。这一年的主战场集中在各大 Launcher 应用上。从之前市场上已经有的 GO Launcher,Solo Launcher,APUS Launcher,到 14 年底发布的 Hola Launcher,乃至更不出名的 X Launcher,Y Launcher 等等。每个 Launcher 似乎都可以通过渠道投放快速获取用户量,继而再靠用户量融到钱。这期间已经上市的久邦数码,愣是在和 APUS 的烧钱大战中把自己烧退市了。
然后同时也有一些烧钱大战的受益者,之前提到的三大网盟之一的 Avazu 公司,就于 2015 年 3 月被一家 A 股公司以 20.8 亿的价格收购了。
同一年快手也发布了其国际版的 Kwai.
2016- 2017年:内容出海
15 年下半年猎豹股价腰斩以后,大家先后开始从工具出海的幻觉中苏醒过来。其中一部分公司开始着眼于把一些国内成功的移动互联网模式搬向海外 (CFC,Copy From China)。直播、短视频、今日头条等内容类产品,成为大家争先恐后复制的焦点。
2016 年可以被视为中国开发者的「内容出海年」。一家叫 Baca 的公司先后做了印尼、巴西、中东等地方的「今日头条」的产品。YY 创始人李学凌在 2016 年 3 月亲自挂帅发布了 BIGO Live,一款主打东南亚、海外的直播应用。
猎豹在上市之后市值曾一度高达50亿美金,到了 16 年上半年股价已经跌到破发了。傅盛二次豹变向内容类产品转型,先是在上半年发布了 http://Live.me,下半年又收了头条类的海外产品 News Republic.
这个时候数不清的直播产品上线了。苏振雄曾在 09 年加入 UC 负责海外业务,15 年考察过印尼市场之后果断创业,不到一年做了一款主打印尼市场的直播产品 Nono Live。上海的 http://musical.ly 也发布了他们的海外直播产品 http://live.ly,跟投资方(猎豹)在欧美市场正面打起来。另一家公司 Kitty Live 针对泰国市场的直播产品也在 8 月份上线。
今日头条在 2017 年 1 月收购了美国一家 http://musical.ly 的竞品公司 Flipagram, 还在印度投资了本土新闻 app NewsHunt.
也是在 2017 年,一些闷声发大财的公司比如 LionMobi,经过 16 年一整年的收获(变现模式下文会有提及),悄悄地被 A 股公司收购退出了。
15 年下半年工具出海开始走下坡路后,傅盛曾抛出过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在安全、系统工具品类,完全是中国开发者自己在打,而无半点海外开发者的踪迹?是海外开发者没钱陪跑,还是压根看不起这块市场?反观用户花时间最多的社交、社区类应用,除了异军突起的 http://musical.ly 毫无中国开发者的影子,无论 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 和 YouTube,无一不是美国厂商的自留地。这恰恰说明,中国开发者在海外不同品类的存在感是完全不同的。
中国开发者垄断
早期的中国开发者很善于创新,并善于抓住海外开发者、大厂不屑于做的一些机会。
在海外完全被中国开发者垄断的品类主要是工具,包括最早的手电筒,各种各样的键盘、壁纸,杀毒/清理/省电类工具,Launcher 桌面,锁屏应用,YouTube 视频及音乐的下载软件,Instagram 的粉丝买卖平台,Wi-Fi 共享,蓝牙快传等。
许多出海开发者都靠较大的安装量以及由其带来的广告收入实现了财务自由,以锁屏应用为例,可以利用 Facebook 或者 Google 审查上的漏洞,发一些诱导性的 alert 获取用户点击。尤其用在一些杀毒应用的推广上,用很低的成本就会获得很好的转化效果。
另外就是在手机充电的时间段里,利用锁屏不停地在用户手机上展示各种广告,用这种作弊的方式刷广告展示(广告平台分成很多按广告展示次数结算),以及滑动解锁触发广告的「中国式创新逻辑」。由于 Facebook、Google 的移动广告平台也不断地做着反作弊策略,现在这种作弊手段已经慢慢被控制,但是这种已知结果的博弈,终究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另外一些闷声发大财的公司的变现依靠的是强大的推广策略。中国开发者有很多创新的流量玩法,通过 Facebook、Google 这样的渠道获取到用户,并且充分利用自己的产品矩阵去收割每个用户的广告价值。做得好的公司可以实现用低于 1 美金的价格获取到一个广告变现价值高于 1 美金的下载用户,同时还能导量给其他工具应用,甚至再向自己的小游戏输送流量。
中外开发者持续掐架
在一些其他品类中国开发者可以说占有一席之地。工具里面的摄影/照片/修图类应用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例子,属于中国、欧美、日韩开发者三分天下。中国有美图、Camera360、云图、小影、猎豹的 PhotoGrid,还有当红小生 VUE;欧美有 VSCO,Prisma,PicsArt,Facetune/Englight (收费),再加上 Instagram,Snapchat 里自带的滤镜和特效;韩国有 SNOW,B612,Retrica,LINE Camera,不胜枚举。
在浏览器类应用里,UC 浏览器通过长期的深耕在印度、印尼等国家已非常深入人心。但先发的欧美浏览器如 Opera 依然在许多地方拥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不过 2016 年 Opera 被昆仑万维以 38 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也过门成为一家中国公司了。余下的竞品主要是系统自带的 Chrome、Safari 了。
免费电话里面表现最为突出的产品叫 YeeCall 一块。 2014 年创立公司,YeeCall 在通话质量以及省流量方面做得很好,深受中东地区用户的喜爱,解决了中东地区的跨国外来务工人员群体(巴基斯坦等中东穷国人员)有打国际长途回家乡的刚需。猎豹也相应出了 WhatsCall,同样表现不俗。
天气类应用,墨迹天气曾尝试出海,结果不太理想。目前出海比较成功的有一家叫琥珀天气,由主打海外市场的移动应用开发商 Infolife 出品。
在办公/效率类别下,除了谷歌还没有公司想到要去和微软怼,除了微软 Office 在全球唯一宿敌金山 Office。
社交、社区类应用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中国出海做的比较好的产品就是 http://musical.ly ,他的北美竞品 Flipagram 现在也收归今日头条了。陌生人社交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很难一概而论。BeeTalk 最早在泰国和几个海外华人市场做熟人聊天社交,意图成为当地的微信。在输给 LINE 之后,其现在的模式更像是东南亚的陌陌。另一款基于 LBS 的海外社交应用 Mico,也在泰国有一定用户量。短视频社区方面,快手 15 年曾推过一波海外,不太见效,目前也在重新开始海外的布局。
游戏品类下,无论哪种都有几款中国游戏在表现不俗。比如 2048 这种没有 IP 的游戏海外市场上有几个比较流行的变体就是中国开发者做的。猎豹收购的一款休闲游戏别踩白块儿,在韩国一度成为一款全民游戏。这款游戏靠道具、音乐版权以及广告收入获得了巨额回报。
棋牌类的游戏出海的杰出代表有博雅, {MOD}类游戏一直在灰 {MOD}地带有一些操作空间,很多公司去开发了类似的产品去冲利润、卖广告。
硬核游戏领域,也被中国的游戏开发者打下了一片江山。比如智明星通的一款 COK 列王的纷争,其实在国外也有很不错的表现。
中国开发者也正在开辟一些国外本身不存在的品类或模式,比如直播或头条类的产品。做这类产品所需的技能可能会和之前出海的工具类产品很不一样,更考验的会是本地内容的运营能力以及如何和欧美巨头的平台型产品 (如 Facebook) 进行差异化。
这个问题类似于「如何创业成功」或「如何做好一款 app」,是一个不能再大的话题。在本次分享有限的时间内,我将其简单拆分成一个选择国家、需求验证、增长推广和变现退出的四部曲。
1. 选择国家
第一类也是最容易获取一定量级的用户的是人口基数大的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巴西和印尼,以及巴西以外的拉美、印度印尼以外的东南亚,如果你把这两个地区也看做一个整体市场的话。这里人口基数大,推广成本低,很容易做到 1 甚至 0.1 美金以下,但是相对应的变现的价值也比较低,广告变现价值受中国广告主投放影响波动也较大。好处就是起量快,如果产品需要一些数据上的包装,推这些国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北美、西欧再加上澳大利亚、新西兰发达国家可以放在一起讨论。这部分地区的人口总量很大,美国是世界第三的人口大国,整个西欧的人口总量也有将近 4 亿,且英语普及率较高,初期测试市场甚至不需要小语种本地化。打入资本主义大本营最大的好处是广告变现价值高,花 1 美金获取的用户,可能在一个月内就能为你带来 2 美金的广告营收。虽然推广成本势必比发展中人口大国高些,但别忘了中国自有互联网以来就从来不乏流量高手。可能同一个 app,老美在美国推是 2 美金,换给中国的推广团队,就有可能做到 1 美金以下。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虽然用不了 Facebook,但却是 Facebook 广告销售额(按客户所在地)第二大的国家。
日韩市场相对更 tricky. 首先市场规模相比前面提到的两类并不算大,日本人口是中国的十分之一,韩国是中国的二三十分之一。其特点是内购或广告变现的 ARPU 值奇高,甚至高于欧美。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日韩 app 或手游厂商只经营本土一个国家,仍可以赚得盆满钵满。日韩作为世界流行文化的输出大国,都有着极高的文化壁垒,想要把一款产品伪造成日范、韩范其实是不容易的,很多用户一眼就能看出你是中国东西。但也有中国开发者成功进入日韩市场并扎根的案例,例如之前提到的百度魔图和手游公司乐元素 Happy Elements。
中东、俄罗斯和东欧算是另一类市场。这些地方用户获取成本适中,但由于二战以后尤其是冷战以后的历史政治原因,这些国家普遍存在一个土豪阶级。所以一些商业模式上比较依赖大 R (RMB,指大的人民币玩家)的产品有可能在这些国家跑通。目前有一些博彩游戏、秀场直播类产品在中东就做得不错。这种在外面不被宗教允许的刺激体验,很多人选择藏在家里玩,并且毫不吝啬购买道具。
非洲市场还处于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期。之前尝试在非洲推了一下美图产品,发现很多黑人还挺受用的。中国有一家手机厂商在非洲做得非常之大,叫传音,地位相当于非洲的三星。像非洲、印度等中国手机厂商出货量较大的国家都有比较大的 app 预装市场存在。预装的好处是可以每月带来固定的新增,但预装起量、收回成本的周期也相对较长。
2. 需求验证
目标国家确定以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海外相应产品形式的需求验证了。当然过去几年资本市场比较好拿钱的时候,出海圈流行过一种「高举高打」的做法。先不管用户是否长期需要某款产品,只要短留存 OK,就快速地砸个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美金,买几千万上亿安装量,再回头复盘这波用户对公司故事、估值、变现的价值。这种打法成就了猎豹,却也把更多的公司烧得半死不活。
这里我推荐几种偏精益的方式:
一种是飞到本地和目标人群进行用户访谈。如果不纯粹是复刻一个已被先人验证过的模式,面对面的访谈可以帮助你发现目标国家用户需求中的很多细节,例如他们主流机型的配置、当前的替代方案等。
第二种是如果公司开发实力足够强,可以考虑跳过用户访谈,而快速开发一个产品经理所构想的 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化产品),并利用 Facebook 广告快速试推一把,再观察用户留存、行为数据以及商店评价等反馈。这种方式的推广成本可能在几千美金以内,但可以快速帮助产品经理形成下一步的产品迭代方向。
然后还有更简单粗暴的方式,跳过产品开发直接用广告去做需求验证。设计十几个 Facebook 广告 banner,包含了十几个不同的产品原型,加上合适的广告语,观察用户的点击率。用这种方式验证并有效的产品定位,在留存上的表现通常也不会太差。
3. 推广增长
海外用户增长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美图 BeautyPlus 刚刚出海的 13 年,iOS 限时免费还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推广手段。发布之初定价 2 美金,隔两周在 App Store 里限免一次,来来回回就可以拉很多量。这种利用 App Store 早期红利的方式现在已经不适用了,我在这里写四种目前仍比较有效的增长方式。
4. 营收变现
前面在编年史提到了一些公司的变现手段,在这里做一个归纳总结。
第一种手段就是植入第三方广告,利用 Facebook Audience Network,Google AdMob,Twitter Mopub 和 AppLovin 这种大型广告平台买量与卖量之间的套利空间赚钱,以及钻一些这些平台方的技术漏洞。中国开发者的共同特征就是勤劳,相比之下 Facebook,Google 总部那些广告产品经理,朝九晚五到点走人,哪里跟得上我们中国速度。最近被上市收购的 LionMobi 就是这种模式下的佼佼者。这种变现模式的缺点是商品模式比较易碎,因为你不知道 Facebook 和 Google 爸爸们下一步要干啥。所以这种模式适合做一些偏小的团队,哪怕利润被腰斩不至于发不出工资。
第二种变现手段就是内购了。对直播和游戏来说,购买道具是比较常见的变现手段。但不得不说的是发展中国家的 APRU 值真的很低。前面提到很多东南亚直播 app BIGO Live 在东南亚,哪怕有李学凌亲自挂帅,也无法避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幅亏钱运营。在东南亚用户量要比现金流好做太多。
出海路上也不乏一路亏钱,靠下大棋卖掉或者上市的公司,UC 和美图是这一类公司的典型代表。Camera360 没有美图那么多故事可讲,在海外纵有近亿月活,变现、退出之路依然漫漫。
本人目前供职的公司探探,拥有超过 500 万 DAU,是当前中国最流行、最高效的社交产品之一。探探正在积极寻找各类产品经理,海外、用户增长、社交方面产品经历加分! 简历请发 hanzhibai@tantanapp.com, JD 见:拉勾探探主页
最多设置5个标签!
第一代 iPhone 发布于 2007 年初,至今已有十年有余。中国互联网公司出海的新篇章,也正始于这 iPhone / Android 开启的新时代。
笔者自 12 年起进入移动出海行业,亲历了中国开发者近 5 年来的出海史。这其中不乏抓住了海外流量和中国人力的红利,躲在聚光灯背后闷声发大财的公司,也有昆仑万维、猎豹、Avazu 这样高调上市的范本。
今年年初,美图做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主题特效,阴差阳错被美国网友用恶搞川普、扎克伯格等名人头像的方式怼到了美国 App Store 前几;微信早在 12-13 年就曾豪掷上亿美金出海,也一度在一些国家风生水起,无奈被更会画贴纸卖萌的韩国 app LINE 和短讯服务 (SMS) 更便宜的替代品 WhatsApp 后来居上,打碎了马化腾的微信全球化之梦。这一左一右两个故事,恰恰说明出海并不只是简单的资本游戏,在纯烧钱以外还有很多的维度值得探讨。
今年 4 月 10日,A 股公司迅游科技发布公告,拟以 27 亿人民币收购成都狮之吼科技有限公司 (LionMobi)。LionMobi 狮之吼成功退出的消息促使我在 4 月某个神秘的夜晚,在职人社的社群里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线下分享。以中国 app 出海史为主线,归纳了近年来中国 app 在海外市场主要的增长方式和商业模式,探索了更多出海的可能。文末有福利哟 :)
在此特别致谢 @职人社 @黄海均 促成四月份的分享活动,职人社@小明 将演讲内容整理成文并贡献了宝贵的编辑意见。想加入职人社社区,参与其组织的更多线下活动,可加职酱微信(ziliude),认识更多优秀同行。
中国 App 出海编年史
2008-2009 年:早期出海尝试
App 出海的第一个关键时间是 2008 年 7 月 10 日,苹果随 iPhone 3G 版一起发布了当时只有 500 款可下载应用的 App Store(在今天可下载应用数量已经超过 200 万)。在此之前,手机软件几乎是当时表现最差的技术领域之一,不仅缺乏足够的带宽让用户流畅地上网,非智能机的性能也十分低下,只能运行最简单的软件。iPhone 打破了来自运营商和手机制造商的局限,让无线带宽可以增加,手机芯片可以更快,为 app 的开发创造了技术温床。
最早期的智能机 app 集中在诺基亚塞班应用上,除此之外的中国市场体量不够大,中国的 iOS 开发者不得不出海。
iHandy (汉迪)的创始人抓住了早期 iOS 开发的机会,成为了最早出海并大获成功的中国开发者之一。 2008 年 9 月,在 App Store 上线仅两个月之时,iHandy 推出了一款掷硬币的应用,售价 $0.99。时至今日这家公司已先后推出了几百款应用,其中名气最大的是手电筒应用 Super Bright LED Flashlight。在 iOS 推出手电筒功能之前,iHandy 手电筒一直在全球同类产品里下载排名第一。
中国手游出海史上肯定会提到一家公司那就是 Tap4fun (成都尼毕鲁)。作为 iOS 的早期开发者,尼毕鲁在 2008 年 11 月发布的第一款应用是一款翻译软件。2011 年转型出海游戏的第一年就实现了 1200 万人民币收入,2012 年其早期王牌产品「银河帝国」更是登上 App Store 北美畅销榜首,创造了中国开发者的纪录。
到了 2009 年,移动互联网经过两年的发展已经步入到「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阶段。当时有两个年轻人,成立了两家移动广告的网盟 (Mobile Affiliate Network) 公司,一家叫 YeahMobi,一家叫 Avazu。
YeahMobi 的创始人邹小武,创立 YeahMobi 时还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读系统与工业工程的博士。8年下来,YeahMobi 已是一家不止服务于 app 的海外移动流量巨头,并在 2017 年 3 月以 35 亿人民币的价格被一家 A 股上市公司收购。
Avazu 的创始人是石一,在入选今年的福布斯亚洲 30 Under 30 前圈内鲜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年龄(今年 27 岁,创立 Avazu 时才 19 岁)。年轻的石一无论在实现个人财富自由或公司战略布局方面上都似乎早人一步,赶在 2015 年行情一片大好时将 Avazu 的广告业务卖给了 A 股上市公司天神娱乐,并将公司升级为 Avazu Holding,旗下分出广告、游戏、app 发行、VC 四条业务线。在其他网盟还在为如何退出或完成对赌而纠结时早已摇身成为控股集团老板,深藏功与名。
到了 2010 年,另外一家手机游戏与手机应用公司 Zenjoy 成立了,创始人与 iHandy 创始人同是清华校友,后来成长为 iHandy 宿敌的公司并在手电筒这个细分品类上有过一场激战。Zenjoy 发布的第一款产品是一款音乐游戏,曾经位列日本 App Store 的第一名。后期成为一家游戏与变现型工具 app 相对平衡的闷声发大财公司,其在 Google Play 的全球累计下载也已超过 3 亿次。
在早期 iOS Safari 浏览器用起来比较费劲的时期,还在读北大附中的季逸超独立开发了一款收费浏览器,猛犸。Dock 栏设计得很清爽,滑动流畅,用户体验方面收到了很多好评。后来季逸超创业做了另外的项目,猛犸浏览器就慢慢停止了更新。
同时有一个比较老牌的广州公司久邦数码(Sungy/GOMO),早期业务是 http://3G.net,最早的手机门户网站。在 2010 年 12 月份发布了其首款 Android 工具,GO 桌面。
2011- 2012年:垂直细分行业开始形成
2011 年出海的生态系统越来越丰富,出海 app 公司的垂直细分开始形成。
2011 年 3 月,成都品果科技发布了 Camera360,与情人节发布的美图秀秀 iOS 版几乎是同期发布,但 Camera360 的产品名更洋气,logo 也更直观好理解( Camera360 logo 是一个相机, 而美图秀秀的 logo 则是一个大大的「秀」字),很快在英语国家及东南亚斩获了大量的用户。虽然后续在国内市场与美图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但依然可以靠海外积累超过 1 亿的月活把故事讲下去。
2011 年 5 月网秦发布了第一款 Android 上的杀毒类安全应用,为 14 年的安全工具大战埋下伏笔。后来猎豹、360 工具大战中的许多干将,都是从网秦走出来的。
2011 年 7 月,UC 浏览器发布了 Android 版,功能机浏览器第一大厂入局 Android 浏览器大战,并以高效地网盟打法以及快速落地的能力,迅速在印度、印尼和俄罗斯等国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
2011 年 7 月,猎豹(当时还叫金山杀毒)作为一家老牌安全软件公司,也不甘寂寞,尝试发布了一款 Android 工具产品——Battery Saver。
2011 年 8 月,武汉的百纳信息发布了一款漂亮的国产浏览器 Dolphin Browser,被美国科技媒体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很多美国人都以为海豚是一家美国公司。搜狐畅游在 14 年大力出海时,以 9100 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海豚浏览器 51% 股权。
修图 app 领域,除了美图和 Camera360 外,还有一家比较低调的公司——北京云图。云图于 2011 年 8 月发布了 iOS 修图应用玩图 FotoRus,产品定位区别 Camera360 的前期拍照, 更接近美图秀秀的后期修图定位,国际化做得比较早,一度在许多亚洲国家比美图的 BeautyPlus 更受欢迎。作为一家工程师基因极强的公司(据说这是一家没有产品经理的公司),云图擅长批量生产以及快速迭代各种修图 apps。其后来开发的拼立得 InstaMag 和画中画相机 PIP Camera 都在海外有非常好的表现,并在 ASO 以及修图类应用广告变现方面开拓了许多新打法。
百度魔图 Photo Wonder 的前身是创新工场旗下项目魔图精灵,2011 年 11 月被百度以近 1200 万美元的价格收购。2012 年发布之初,百度魔图就在修图需求旺盛的韩国一炮而红,长期霸占摄影榜榜首,奠定了它在韩国的「美图秀秀」地位。后来美图花了很多钱也没有在韩国市场真正打赢魔图,但在后期魔图因业务线调整和韩国本土修图 app 的崛起走向了下坡路。
2012 年 5 月,发生了一个里程碑事件。当时市值已经高达 1970 亿美元的腾讯,将微信的英文名重命名为 WeChat,大张旗鼓准备微信的全球化扩张。2013 年夏天,腾讯邀请只有最贵没有更贵的世界足球先生梅西为代言人,向欧美和东南亚市场推广 WeChat。这轮钱花出去还是收到了一些效果的,微信一度成为了像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甚至印尼等国家市场上排名第一的移动聊天应用。记得最疯狂的时候,微信曾经通过代理在印尼出价 15 美金一个注册用户。时至今日,微信除了在华人居多的马来西亚仍是主流的聊天应用,其他一时风头无二的亚洲战场,都渐渐被 LINE 和 WhatsApp 分食。
2013- 2015年:工具应用野蛮增长
2013 年,久邦数码的 GO 桌面 (GO Launcher) 做出了不错的成绩,其他公司也纷纷开始融资做 Launcher。2013 年 5 月,赤子城发布了 Solo Launcher。
2013 年 3 月,一款针对东南亚市场的聊天软件 BeeTalk 问世了。开发者是一家神奇的公司——Garena,这是陈欧在创立聚美之前在新加坡创业的一个公司,后来公司业务交给合伙人 Forrest。公司的早期主营业务是网络对战平台,2013 年团队内部孵化社交产品 BeeTalk。这是一家非常着东南亚门道的游戏、app 开发者,在上海、新加坡和曼谷等东南亚城市都有办公室,目前的地位相当于东南亚的腾讯+阿里,估值 40 亿美金。
流水的开发者,铁打的网盟。2013 年 3 月,第三大网盟 Mobvista成立。
2013 年 3 月,美图注册了一个马甲公司发布了海外版美颜相机 BeautyPlus,比 Camera360 和 FotoRus 晚了整整两年——美图用两年时间拿下了国内修图 app 市场,却在海外赶了个用钱补不回来的晚集。
搜狐畅游也在 13-14 年的工具出海大战中打了一点酱油,发布了一个类似豌豆荚的产品 Mobogenie,想在海外生态化反出一个 Android 分发的流量入口。但显然胳膊拧不过大腿,在海外市场不是 Google Play 的对手,一年后就因为烧钱太多被张朝阳给叫停了。
2014 年可以被看作是「安全工具年」。安全系统工具之战的主战场无外乎一个杀毒,一个清理,一个省电。 2013 年的时候,360 看到猎豹默默地把 Clean Master 在海外做得很大,14 年 2 月立即发布了海外版 360 手机安全卫士 360 Security。战到最酣时,猎豹和 360 互相不允许自家应用的榜单在主要国家被对方超过,一旦被超过立刻不惜砸几十万美金只为反超回来。当时除了现存的三大网盟 YeahMobi、Avazu、Mobvista,连木瓜移动等小一点的出海广告代理公司也被一个个杀红了眼的工具厂商喂得很饱。后来包括百度在内几家大厂都卷入了混战,14、15 年加起来不知道烧了多少亿美金。但当时的资本环境也好,大家也不觉得这么做会有什么问题。
2014 年 5 月,猎豹移动通过工具 app 出海转型成功登陆纽交所 IPO, 标志着中国 app 出海的又一个里程碑。上市之后猎豹股价一路蹿红,一时间仿佛出海的一切都格外美好。360 的高管李涛没多久也出来成立了 APUS, 发布了 APUS Launcher.
7 月 LionMobi 狮之吼发布了首款工具类产品 Power Clean,后来又开发了一系列的安全、杀毒、清理类的应用。值得一提的是狮之吼创始人鲁锦,也是 PC 时代骨灰级应用鲁大师、Windows 优化大师的创始人。
后来大热的 http://musical.ly 其实也是 2014 年发布的,只不过前两年一直不瘟不火,其间团队曾不得已以很低的估值接受了猎豹一笔钱才撑到了后来爆火的那天。2015 年夏天,http://musical.ly 借助有毒的特效和 #dontjudgechallenge 活动一举吸引了大批美国青少年用户,登顶美国 App Store 总榜第一。据说这之后很多找上门来的美国投资人,都是因为家里十几岁的儿子女儿在那个暑假沉迷 http://musical.ly 无法自拔。
2015 年是资本市场的转折年,也是工具类烧钱打架的最后一年。这一年的主战场集中在各大 Launcher 应用上。从之前市场上已经有的 GO Launcher,Solo Launcher,APUS Launcher,到 14 年底发布的 Hola Launcher,乃至更不出名的 X Launcher,Y Launcher 等等。每个 Launcher 似乎都可以通过渠道投放快速获取用户量,继而再靠用户量融到钱。这期间已经上市的久邦数码,愣是在和 APUS 的烧钱大战中把自己烧退市了。
然后同时也有一些烧钱大战的受益者,之前提到的三大网盟之一的 Avazu 公司,就于 2015 年 3 月被一家 A 股公司以 20.8 亿的价格收购了。
同一年快手也发布了其国际版的 Kwai.
2016- 2017年:内容出海
15 年下半年猎豹股价腰斩以后,大家先后开始从工具出海的幻觉中苏醒过来。其中一部分公司开始着眼于把一些国内成功的移动互联网模式搬向海外 (CFC,Copy From China)。直播、短视频、今日头条等内容类产品,成为大家争先恐后复制的焦点。
2016 年可以被视为中国开发者的「内容出海年」。一家叫 Baca 的公司先后做了印尼、巴西、中东等地方的「今日头条」的产品。YY 创始人李学凌在 2016 年 3 月亲自挂帅发布了 BIGO Live,一款主打东南亚、海外的直播应用。
猎豹在上市之后市值曾一度高达50亿美金,到了 16 年上半年股价已经跌到破发了。傅盛二次豹变向内容类产品转型,先是在上半年发布了 http://Live.me,下半年又收了头条类的海外产品 News Republic.
这个时候数不清的直播产品上线了。苏振雄曾在 09 年加入 UC 负责海外业务,15 年考察过印尼市场之后果断创业,不到一年做了一款主打印尼市场的直播产品 Nono Live。上海的 http://musical.ly 也发布了他们的海外直播产品 http://live.ly,跟投资方(猎豹)在欧美市场正面打起来。另一家公司 Kitty Live 针对泰国市场的直播产品也在 8 月份上线。
今日头条在 2017 年 1 月收购了美国一家 http://musical.ly 的竞品公司 Flipagram, 还在印度投资了本土新闻 app NewsHunt.
也是在 2017 年,一些闷声发大财的公司比如 LionMobi,经过 16 年一整年的收获(变现模式下文会有提及),悄悄地被 A 股公司收购退出了。
中国开发者如何在海外刷存在感?
15 年下半年工具出海开始走下坡路后,傅盛曾抛出过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在安全、系统工具品类,完全是中国开发者自己在打,而无半点海外开发者的踪迹?是海外开发者没钱陪跑,还是压根看不起这块市场?反观用户花时间最多的社交、社区类应用,除了异军突起的 http://musical.ly 毫无中国开发者的影子,无论 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 和 YouTube,无一不是美国厂商的自留地。这恰恰说明,中国开发者在海外不同品类的存在感是完全不同的。
中国开发者垄断
早期的中国开发者很善于创新,并善于抓住海外开发者、大厂不屑于做的一些机会。
在海外完全被中国开发者垄断的品类主要是工具,包括最早的手电筒,各种各样的键盘、壁纸,杀毒/清理/省电类工具,Launcher 桌面,锁屏应用,YouTube 视频及音乐的下载软件,Instagram 的粉丝买卖平台,Wi-Fi 共享,蓝牙快传等。
许多出海开发者都靠较大的安装量以及由其带来的广告收入实现了财务自由,以锁屏应用为例,可以利用 Facebook 或者 Google 审查上的漏洞,发一些诱导性的 alert 获取用户点击。尤其用在一些杀毒应用的推广上,用很低的成本就会获得很好的转化效果。
另外就是在手机充电的时间段里,利用锁屏不停地在用户手机上展示各种广告,用这种作弊的方式刷广告展示(广告平台分成很多按广告展示次数结算),以及滑动解锁触发广告的「中国式创新逻辑」。由于 Facebook、Google 的移动广告平台也不断地做着反作弊策略,现在这种作弊手段已经慢慢被控制,但是这种已知结果的博弈,终究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另外一些闷声发大财的公司的变现依靠的是强大的推广策略。中国开发者有很多创新的流量玩法,通过 Facebook、Google 这样的渠道获取到用户,并且充分利用自己的产品矩阵去收割每个用户的广告价值。做得好的公司可以实现用低于 1 美金的价格获取到一个广告变现价值高于 1 美金的下载用户,同时还能导量给其他工具应用,甚至再向自己的小游戏输送流量。
中外开发者持续掐架
在一些其他品类中国开发者可以说占有一席之地。工具里面的摄影/照片/修图类应用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例子,属于中国、欧美、日韩开发者三分天下。中国有美图、Camera360、云图、小影、猎豹的 PhotoGrid,还有当红小生 VUE;欧美有 VSCO,Prisma,PicsArt,Facetune/Englight (收费),再加上 Instagram,Snapchat 里自带的滤镜和特效;韩国有 SNOW,B612,Retrica,LINE Camera,不胜枚举。
在浏览器类应用里,UC 浏览器通过长期的深耕在印度、印尼等国家已非常深入人心。但先发的欧美浏览器如 Opera 依然在许多地方拥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不过 2016 年 Opera 被昆仑万维以 38 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也过门成为一家中国公司了。余下的竞品主要是系统自带的 Chrome、Safari 了。
免费电话里面表现最为突出的产品叫 YeeCall 一块。 2014 年创立公司,YeeCall 在通话质量以及省流量方面做得很好,深受中东地区用户的喜爱,解决了中东地区的跨国外来务工人员群体(巴基斯坦等中东穷国人员)有打国际长途回家乡的刚需。猎豹也相应出了 WhatsCall,同样表现不俗。
天气类应用,墨迹天气曾尝试出海,结果不太理想。目前出海比较成功的有一家叫琥珀天气,由主打海外市场的移动应用开发商 Infolife 出品。
在办公/效率类别下,除了谷歌还没有公司想到要去和微软怼,除了微软 Office 在全球唯一宿敌金山 Office。
社交、社区类应用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中国出海做的比较好的产品就是 http://musical.ly ,他的北美竞品 Flipagram 现在也收归今日头条了。陌生人社交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很难一概而论。BeeTalk 最早在泰国和几个海外华人市场做熟人聊天社交,意图成为当地的微信。在输给 LINE 之后,其现在的模式更像是东南亚的陌陌。另一款基于 LBS 的海外社交应用 Mico,也在泰国有一定用户量。短视频社区方面,快手 15 年曾推过一波海外,不太见效,目前也在重新开始海外的布局。
游戏品类下,无论哪种都有几款中国游戏在表现不俗。比如 2048 这种没有 IP 的游戏海外市场上有几个比较流行的变体就是中国开发者做的。猎豹收购的一款休闲游戏别踩白块儿,在韩国一度成为一款全民游戏。这款游戏靠道具、音乐版权以及广告收入获得了巨额回报。
棋牌类的游戏出海的杰出代表有博雅, {MOD}类游戏一直在灰 {MOD}地带有一些操作空间,很多公司去开发了类似的产品去冲利润、卖广告。
硬核游戏领域,也被中国的游戏开发者打下了一片江山。比如智明星通的一款 COK 列王的纷争,其实在国外也有很不错的表现。
中国开发者也正在开辟一些国外本身不存在的品类或模式,比如直播或头条类的产品。做这类产品所需的技能可能会和之前出海的工具类产品很不一样,更考验的会是本地内容的运营能力以及如何和欧美巨头的平台型产品 (如 Facebook) 进行差异化。
出海产品如何做好增长与变现?
这个问题类似于「如何创业成功」或「如何做好一款 app」,是一个不能再大的话题。在本次分享有限的时间内,我将其简单拆分成一个选择国家、需求验证、增长推广和变现退出的四部曲。
1. 选择国家
第一类也是最容易获取一定量级的用户的是人口基数大的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巴西和印尼,以及巴西以外的拉美、印度印尼以外的东南亚,如果你把这两个地区也看做一个整体市场的话。这里人口基数大,推广成本低,很容易做到 1 甚至 0.1 美金以下,但是相对应的变现的价值也比较低,广告变现价值受中国广告主投放影响波动也较大。好处就是起量快,如果产品需要一些数据上的包装,推这些国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北美、西欧再加上澳大利亚、新西兰发达国家可以放在一起讨论。这部分地区的人口总量很大,美国是世界第三的人口大国,整个西欧的人口总量也有将近 4 亿,且英语普及率较高,初期测试市场甚至不需要小语种本地化。打入资本主义大本营最大的好处是广告变现价值高,花 1 美金获取的用户,可能在一个月内就能为你带来 2 美金的广告营收。虽然推广成本势必比发展中人口大国高些,但别忘了中国自有互联网以来就从来不乏流量高手。可能同一个 app,老美在美国推是 2 美金,换给中国的推广团队,就有可能做到 1 美金以下。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虽然用不了 Facebook,但却是 Facebook 广告销售额(按客户所在地)第二大的国家。
日韩市场相对更 tricky. 首先市场规模相比前面提到的两类并不算大,日本人口是中国的十分之一,韩国是中国的二三十分之一。其特点是内购或广告变现的 ARPU 值奇高,甚至高于欧美。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日韩 app 或手游厂商只经营本土一个国家,仍可以赚得盆满钵满。日韩作为世界流行文化的输出大国,都有着极高的文化壁垒,想要把一款产品伪造成日范、韩范其实是不容易的,很多用户一眼就能看出你是中国东西。但也有中国开发者成功进入日韩市场并扎根的案例,例如之前提到的百度魔图和手游公司乐元素 Happy Elements。
中东、俄罗斯和东欧算是另一类市场。这些地方用户获取成本适中,但由于二战以后尤其是冷战以后的历史政治原因,这些国家普遍存在一个土豪阶级。所以一些商业模式上比较依赖大 R (RMB,指大的人民币玩家)的产品有可能在这些国家跑通。目前有一些博彩游戏、秀场直播类产品在中东就做得不错。这种在外面不被宗教允许的刺激体验,很多人选择藏在家里玩,并且毫不吝啬购买道具。
非洲市场还处于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期。之前尝试在非洲推了一下美图产品,发现很多黑人还挺受用的。中国有一家手机厂商在非洲做得非常之大,叫传音,地位相当于非洲的三星。像非洲、印度等中国手机厂商出货量较大的国家都有比较大的 app 预装市场存在。预装的好处是可以每月带来固定的新增,但预装起量、收回成本的周期也相对较长。
2. 需求验证
目标国家确定以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海外相应产品形式的需求验证了。当然过去几年资本市场比较好拿钱的时候,出海圈流行过一种「高举高打」的做法。先不管用户是否长期需要某款产品,只要短留存 OK,就快速地砸个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美金,买几千万上亿安装量,再回头复盘这波用户对公司故事、估值、变现的价值。这种打法成就了猎豹,却也把更多的公司烧得半死不活。
这里我推荐几种偏精益的方式:
一种是飞到本地和目标人群进行用户访谈。如果不纯粹是复刻一个已被先人验证过的模式,面对面的访谈可以帮助你发现目标国家用户需求中的很多细节,例如他们主流机型的配置、当前的替代方案等。
第二种是如果公司开发实力足够强,可以考虑跳过用户访谈,而快速开发一个产品经理所构想的 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化产品),并利用 Facebook 广告快速试推一把,再观察用户留存、行为数据以及商店评价等反馈。这种方式的推广成本可能在几千美金以内,但可以快速帮助产品经理形成下一步的产品迭代方向。
然后还有更简单粗暴的方式,跳过产品开发直接用广告去做需求验证。设计十几个 Facebook 广告 banner,包含了十几个不同的产品原型,加上合适的广告语,观察用户的点击率。用这种方式验证并有效的产品定位,在留存上的表现通常也不会太差。
3. 推广增长
海外用户增长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美图 BeautyPlus 刚刚出海的 13 年,iOS 限时免费还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推广手段。发布之初定价 2 美金,隔两周在 App Store 里限免一次,来来回回就可以拉很多量。这种利用 App Store 早期红利的方式现在已经不适用了,我在这里写四种目前仍比较有效的增长方式。
特别适合工具性特别明确的产品。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有 iHandy、Zenjoy、和 Fotoable 北京云图等几家工具公司。他们许多产品的名字就直接是用户要找的东西,比如手电筒、壁纸。很多修图类产品早期是服务于更大的图片社交平台比如 Instagram、Snapchat,去补充平台没有的工具功能,应运而生一系列名字以 Insta、Snap 开头,抱大腿蹭流量的产品。(参考马力老师分享的「ASO 十条实用技巧」一文)
适用于一切单机可玩的产品,即产品用户体验不依赖于其他用户质量的产品。强社交、社区型的产品(除直播)首先就被排除在外了。大部分工具和新闻、直播类内容产品都适用于这种增长方式。
直播类作为社区类产品的一种为什么适用移动广告买量?原因在于直播,尤其是秀场直播的内容非常中心化,几十个优秀的主播就可以满足无论是 1 万还是 1000 万用户的观看需求。
中国开发者使用 Facebook,Google,Twitter 渠道还有一个淫霸 ( Imbalance ) 的点。这几家外资广告平台为了入乡随俗,纷纷在中国引入了几家广告代理销售公司,并为代理商提供激励性返点作为销售分成。这些返点最后又会化为一部分折扣被广告主拿走,导致中国广告主可以以九几折的价格与外国广告主抢量。
BIGO Live 的海外主播运营就做得非常用心,不仅会派专人飞到泰国、印度等地签约本地网红,还会深入本地高校发展大学生主播。海外也有各种类型的网红经纪公司 (MCN,multi-channel network) 存在,可以帮助中国开发者批量签约网红。猎豹在 2016 年夏天大推 http://Live.me 时,通过类似渠道获得大量美国网红资源。
该增长方式是一剂不可捉摸的灵药,往往有化腐朽为神奇、起死回生之奇效。成功案例主要集中于图片、视频类,和特效十分挂钩,类比国内的足迹等爆款 app。美图做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一个例子。另外很多人可能已经忘了中国最早登顶美国 App Store 免费第一的 app——脸萌 MYOTee(以及连英文版都没有也登顶了美榜 App Store 第一的厦门开发者小偶)。http://musical.ly 也是由爆款起家,主要归功于 15 年夏天 #dontjudgechallenge,直译过来就是不要以貌取人,是一个变脸的视频玩法。引得无数帅哥美女前仆后继先是用眉笔、口红把脸涂得特别丑,然后一个转镜露出本身俊俏的容颜,一周内即积累了超过 20 万的话题视频。利用特效爆款的增长的反面是,往往特效越强,传播越病毒,也越容易审美疲劳。难能可贵的是 http://musical.ly 还能保持持续的热度。
4. 营收变现
前面在编年史提到了一些公司的变现手段,在这里做一个归纳总结。
第一种手段就是植入第三方广告,利用 Facebook Audience Network,Google AdMob,Twitter Mopub 和 AppLovin 这种大型广告平台买量与卖量之间的套利空间赚钱,以及钻一些这些平台方的技术漏洞。中国开发者的共同特征就是勤劳,相比之下 Facebook,Google 总部那些广告产品经理,朝九晚五到点走人,哪里跟得上我们中国速度。最近被上市收购的 LionMobi 就是这种模式下的佼佼者。这种变现模式的缺点是商品模式比较易碎,因为你不知道 Facebook 和 Google 爸爸们下一步要干啥。所以这种模式适合做一些偏小的团队,哪怕利润被腰斩不至于发不出工资。
第二种变现手段就是内购了。对直播和游戏来说,购买道具是比较常见的变现手段。但不得不说的是发展中国家的 APRU 值真的很低。前面提到很多东南亚直播 app BIGO Live 在东南亚,哪怕有李学凌亲自挂帅,也无法避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幅亏钱运营。在东南亚用户量要比现金流好做太多。
出海路上也不乏一路亏钱,靠下大棋卖掉或者上市的公司,UC 和美图是这一类公司的典型代表。Camera360 没有美图那么多故事可讲,在海外纵有近亿月活,变现、退出之路依然漫漫。
福利
本人目前供职的公司探探,拥有超过 500 万 DAU,是当前中国最流行、最高效的社交产品之一。探探正在积极寻找各类产品经理,海外、用户增长、社交方面产品经历加分! 简历请发 hanzhibai@tantanapp.com, JD 见:拉勾探探主页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