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2 19:49发布
现代经济是一个大的复杂系统,而且越发达就越复杂越精致。复杂系统是很难线性化、网格化管控的,简单系统反而容易,比如北朝鲜。从系统论来看,中国抗疫采取的网格化封控和静态管理举措,在疫情初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实就是对复杂系统进行了线性化降维,对时间连续系统进行了休克疗法。这种做法的前提有两个,一是基本的能量流动以抵抗熵增一定要维系,否则就因“失血”而崩溃,也就是经济系统中的物流体系;二是持续时间不能太长,即使有能量维系,但由于复杂系统线性化时间太长,会造成不可逆的降维,直到最终退化为简单系统(非现代社会经济,再比如朝鲜)。
中国经济系统的特 {MOD}之处在于以政府调控为主导(中心—外围的集中模式),而最近几年这种中心化程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分布式机制逐渐减弱。这个系统当然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急事,但是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而且付出分支和基层能力不足以及逆向选择(人与资源都向核心集中)的代价。这会形成两大不稳定:第一,分支和基层任何行动都要听中心指令,一旦中心没有指令或指令不明晰,就少做少犯错、不干不犯错,即使出现十万火急的事情,也是在等待命令;第二,为了向上跃迁,分支和基层会过度执行中心指令,即使会伤害社会大众的能量产生系统。这个超级中心化系统能正常运转的前提是,有足够的能量补充,以弥补分布式动力不足和扭曲的代价。一旦能量补不上缺口,比如财政赤字和寻租扭曲行为引发大量的能量泄露,那么这个结构就会遇到巨大的难题。
当前前所未有的险峻时刻,需要中国继续发挥出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急事的体制优势。但是需要的不是对现代经济的复杂系统进行线性化近似,而是成为一个具有及时纠偏能力的弹性组织。即使别的系统做不到,但中国是能做到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将权力和决策充分赋能给分布式的社会大众,坚持民主集中制,听取民众和科学的声音,不正是我党遇到问题及时升级迭代的系统优势吗?所以,我虽然看到了险峻到悬崖边缘的局势,但是我仍然相信很快就迎接黎明。就像历史上每次转折时刻力挽狂澜一样。
经济学中有一个分支叫做机制设计,从小了说可以设计一个买卖机制,从大了说可以设计一个国家的税收,政体。一个好的机制,就是要尽量的做到有效率,通俗的说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如果一个机制比另外一个机制“有效率”,就意味着饼做的更大了,所以总是可以找到一个方法,让所有人都比之前过的更好,或者说至少都不比之前过的差。
举个最极端的例子,假如中国有这么一个人,财富到他的手里之后,他念一天的咒语,财富会变成原来的两倍,但是他一辈子只能用一次这个咒语。那么最有效的机制设计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这么设计:把全中国人的财富就放到他的手里,然后看着他念一天咒语,然后财富变成原来的两倍,然后对这个人征收90%的所得税(等于之前财富的总和的180%),把财富再按照比例散发回到每个人手里。这样每个人手里的钱都比以前多了80%,他白手起家,自己又独占了相当于原来中国财富总和20%的财富,可谓是皆大欢喜。
但是真的皆大欢喜么?这个制度有效了,但是公平么? 为什么要对这个人征90%的所得税呢?这个人会想,如果没有我念咒语,你们怎么可能财富凭空增加了80%?凭什么我就只能拿这么点?
再讲一个渔夫和石匠的机制设计故事吧:话说有一个依山靠海的村子里面有两个人,一个擅长捕鱼,一个擅长雕刻。而两个人都很穷都没有工具,都种着贫瘠的土地,每年收入是100元。现在机制设计者来到了这个村子,决定要提高这个村子的社会总福利。但是机制设计者只有一份启动资金,要么变成船给渔夫,要么变成雕刻工具给石匠。
机制设计者有两个选择:
1. 机制设计者给石匠了雕刻工具。石匠有了工具,就非常勤奋而努力的工作着,有几次开采石头差点还被砸死。一年下来,艺术品远销海外,赚了10万元。而渔夫还是默默的种着自己的地,收入是100元。这个时候机制设计者过来说,石匠,我要对你抽税了,然后机制设计者拿走了2万元,交给了渔夫。这个时候石匠开始愤愤不平,我这一年累死累活的工作容易么,凭什么拿走我的20%收入给一个什么都没有做的人?
2.机制设计者给了渔夫一艘船,渔夫披星戴月的打鱼,冒着泥石流的风险出去找商人打开了销路,一年下来,赚了10万,而石匠还是默默的种着自己的地,收入还是100元。这个时候机制设计者过来说,渔夫,我要对你抽税了,然后机制设计者拿走了2万元,交给了石匠。这个时候渔夫开始愤愤不平,我这一年累死累活的工作容易么,凭什么拿走我的20%收入给一个什么都没有做的人?
看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
虽然这个世界有很多懒汉,但是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愿意努力工作而又有一定天赋的人。真正稀缺的是让自己的天赋充分发展的机会。现实中实在有太多的原因让人没法发挥自己的天赋了:出身,资本,甚至出生的年代,都可能让某个方面的天才潦倒一生。谁知道三国时代,那些战乱中死掉的炮灰们,如果他们都能活在今天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受教育,中间能产生多少天才的经济学家呢?
可能具体到某个人来说,会觉得自己所有的资产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理所应当,不应该分给其他人。但是大部分人都不会去想,如果没有这个“机制”给自己一个努力奋斗的机会,如果不是机制设计者在决定有限的资源给谁的时候,幸运之神站到了自己这边,自己可能还是默默的忍受着贫穷。
奋斗易得,分配难。因为当一个人赚钱的时候,很少会归结为是体制的原因,而是会觉得是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天赋,并且微观上看,似乎确实如此。这个时候如果别人要夺走自己的财富,那就是不公平;殊不知,从宏观上来看,对于机制设计者而言,具体谁穷谁富他是一点也不关心的,机制设计者的目的是让社会总财富更多,更有效,然后从多出来的财富那里取一个合理的比例交给财富没有增加的人,以提高所有人的福利。机制设计者设计出这个让一些人变富的机制(当然,我们假定这个机制设计者是一个一心一意最大化社会效用的设计者),就是为了从这些变富的人手里拿走一部分财富,来救济那些没有变富的人,从而达到社会整体的提升,也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改进。而这个富人,只是很幸运的成为机制设计者设计的机制中被选中的宠儿罢了。因为很可能在另外一套同样有效的机制下(创造的社会总财富一致),变富的是另外一批人。
再把上面的寓言进一步到国家来说,如果机制设计者是政府,而政府通过某些方式——比如在海边画了一个圈,选定了一些区域来进行资源和政策上的倾斜,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这个被划圈的区域的地方政府和人民就更有资源发挥自己的特长,有更少的限制来勤劳致富了。那么,对这批被圈中的,先富起来的人手里抽一些税,补贴给没有被圈中的人,是不是就没有那么不公平了呢?
内需不行,进口下滑,还有谁?此刻你的脑子里一定是这两个字:基建。
据悉光一季度的基建投入就将过万亿,真可谓老基建,新基建,大刀阔斧来相见。不否认,A股的基建赛道涨了,基建上下游产业链活了,不少从业者也赚了。
但是,随手举几个例子,比如高铁,总里程近4万公里,每天亏损1.5亿,一年亏损500多亿;比如地铁,全国20多个开通了地铁的城市,盈利的只有7个,每年需政府补贴400多亿;比如高速公路,通行费用的8成得用来偿还债务,从2014年开始,全国收费公路的通行费用就已经不足以偿还其债务本息,并且差额呈扩大趋势。牛津大学曾对中国95个公路和铁路项目进行研究后发现,其中55%的项目成本收益率低于1。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项目投资是无经济效益的。
今年基建的重点发力方向还是“交通基建”“水利工程”“民生工程”为代表的的老基建和5G为代表的的新基建。其中新基建只占总投资额的10%。今年比前几年不同的是,钱也不宽裕了!前几年中国基建投资高速扩张靠的是地方隐性债务扩张。依托结构化产品作为项目资本金,其中部分还混合了债务类资金,再同时配合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这两个因素驱动中国基建投资高速扩张。
于是就出现了高铁运营不挣钱,高铁站附近搞个高铁新城卖卖地;地铁运营亏损,给鸟不拉屎的远郊拉一根地铁,卖地回血。现在政策又引导大搞基建,引导专项债加大对重大基建项目的支持。
这就产生一个问题,短期内地方要集中申报项目,还款的资金如何保障?绕来绕去最终还是要围绕土地做文章。可现在的问题是,地方没钱搞基建,借债又受约束,搞起来回报率又太低。今年,浙江省要搞重点项目843个,总投资1.09万亿;山东省要搞重点项目2000个,总投资3.1万亿;广东省要搞重点项目4500多个,总投资4.5万亿……说一千道一万,基建要活起来,离不开土地。
为什么有钱人赚钱更容易呢?
就像一勺蜂蜜加到水里,如果不搅拌的话,越靠近勺子的水越甜。而等到蜂蜜完全融入水里后,无论怎么搅和,再也品尝不到当初的甜味。
钱也是一样,当一批新的热钱被印好以后,总会选择各种渠道流入市场。而越靠近这些渠道的人,越容易获得优势。他们的消费偏好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热钱的走向。
“级差地租”源于土地的自然属性。有的地好,有的地坏,投之以同等的劳动时间,将产生不同的效益。好的土地与普通的土地之间的收益之差,大致就是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与个人努力无关。一个农夫先开垦一块好地,另一个农夫后开垦一块坏地,前者收成较好,并不因为他更勤奋,只是因为他偶然地占得了先机。
马克思认为,让先来者收取级差地租不公平。土地的平均收益,既取决于好地,也取决于坏地。这也就是他主张土地公有制的原因:级差地租来源于社会,就理应归还给社会。只有让国家作为土地的所有者,统一收取级差地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才能实现公平。
也就是说,社会主义不但没有消除地租,反而正是为了收取地租而存在的。
“土地所有权包括社会主义土地的公有权,在商品经济下,这种公有权也要通过地租来体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也是可以而且应当分离的。土地的经营权下放给企业,所有权则由代表全民的国家所掌握,实现所有者的地租应该成为财政的重要收入。”
政府不仅要收租,还要按照土地的好坏,按不同的标准收租。能承受的接着用,不能承受的,搬迁到租金低的区域。
“任何单位(包括行政单位,各部各省下属驻沪单位)、任何个人占用土地都必须有偿使用,即必须交付地租,并根据地段的好坏,拉开地租的级差幅度。”
任何单位都必须有偿使用土地,听上去有些纸上谈兵。不过,这只是张薰华设想的完美情形。他主张的其实是增量改革。市政府先将土地租给经济上有实力的外国人,取得启动资金,再逐一收回闲置的土地,整饬后接着出租。假以时日,就能达到普遍有偿使用土地的效果。
张薰华借助级差地租这一概念,重新阐述了社会主义,在观念上令人耳目一新,像是一把锋利的武器,划破了厚实的帷帐,露出光明。
但是,宪法不同意。
即便认可张薰华的逻辑,政府收取地租并不违反宪法中“人剥削人的制度已经消灭”“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的论断;出租土地这种行为本身,也是为宪法第10条所明文禁止的。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要怎么去回应违宪的质疑?
一个在市政府实习的法律研究生,认为宪法第10条不是问题。它禁止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出租土地,但并没有禁止“国家”出租土地。
“‘国家’是一个十分明确特定的概念,在宪法中凡涉及‘国家’这个法律的主体时,都明确地载明‘国家’二字。宪法第十条第四款所指的‘组织’并不包括国家。而‘农村社队、国家企事业单位’才是宪法所指的‘组织’。”
如果仔细研究1982年宪法,便会发现他并不是玩文字游戏。
在1982年的宪法文本中,“国家”出现了149次,多数是与某种权力相联系的,比如第15条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
“组织”出现了38次,多数是与某种义务相联系的,比如第2条的“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组织”一词,不但不是“国家”的上位概念,有时还是作为国家的对立面出现的,比如第12条的“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回到争议的宪法第10条,也可以观察到“国家”和“组织”的区别: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
国家是国家,是土地的所有者(第1行),征用者(第3行);组织是组织,是土地禁令的承受者(第4行),土地政策的遵从者(第5行)。它们是两个概念。宪法禁止了组织出租土地,却从未禁止国家及其政府出租土地。
在1988年宪法修改、土地出租禁令删除之前,他的洞见,为改革者提供了必要的慰藉。
1984年,在中英联合声明中,中方宣布,回归前到期的土地契约,回归后续期50年。
土地契约,是作为土地所有权人的政府,与土地使用者签订的合同。在合同期限内,用地者必须按照政府的规划,建造住宅、商场或者是厂房,不能用作其他,更不能囤积居奇。
张薰华发现了和大陆在土地制度上的相似性。
“在英国统治下,土地制度基本上沿袭英国的土地法。这期间,当局拥有土地的最终产权,所谓‘卖地’也只是出卖一幅土地在一定年限内的经营权,年限到期时‘买’地者就要将土地连同土地上面的建筑物一并交还给政府。”
政府通过出租土地,取得不菲的收益。根据张薰华论文中的数据,当局的租金收入,从1977年的75亿港币,到1983年的308亿港币,6年间翻了4倍。这笔钱,不就是上海短缺的建设资金吗?
1986年,上海市政府派出11人考察,成员包括市委副书记、副秘书长、土地局局长等。他们的考察结果印证了张薰华的理论。
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历史上,有2类经济输出地宝贵经验:
英国模式:到处降维打击,然后各地贸易赚差价,成本高昂,收入越来越不稳定。
美国模式:以自己的内需为锚,与全球各地精英合作,让本土精英“带领”本土普通人,来服务于美国的利益。没有额外成本和道义压力,却实现了大量财富的流入。不过,放大了美国的债务压力。
强自有强的道理,学习强者的好榜样,才是吾辈要有的大国气象。
英国为何至今变成了二流国家?本质上,他们对外的关系,还是承接了大英帝国时代的做法,却没有能力再去影响别国了,很多财富收入不可控。
至于美国模式,现在也是欲仙欲死,各种不爽,既想要推翻目前框架,又严重依赖目前的框架。
很明显,作为后进国家的东方,要想变强,就要有自己的国际大循环体系。而且,国际大循环体系才是根基,否则国内大循环兜不住。因为,你的人口趋势放在那里,产业升级产生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
如果把宝全部压在产业升级和国内需求,就会引发国内储蓄更加不足的困境,这才是眼下东方内部通缩和萧条压力如此大的根本。到最后,你除了对内大量环节变相违约,还有什么办法来解决缺钱的困境?
今天是基层过紧日子,明天是医药企业集采,后天是谨防地产灰犀牛。这个局不破,是会产生负反馈机制的!
东方改革开放至今的经验教训是,要敢闯敢做,而不是天天收紧。
———————————————
建立大规模的离岸代加工基点,可以解决几个问题:不是让当地举债消化我们的产品,当地不是消费地,而是加工地,最终产品销往欧美日韩,这样跟当地没有直接利益冲突,就如同入世后发达国家在我们这里干的;锚定发达国家作为消费地,相当于蹭发达国家加杠杆的流量,而且是间接蹭,减少大量东方制造的矛盾。反正有原产地规则在,这个东西东方早玩的是风生水起;让我们的企业有继续赚钱的能力,对冲国内人口红利消失的问题;玩农村包围城市产业链体系,正面对冲美国人的遏制战略,可以极大的拉长现有的全产业链长度。既可以赚钱,还能够抗风险。
反正全球穷国一大堆,东方明明有能力把它们变成东方的经济输出地,为何不去做?
我们只要跟当地的精英合作,出了任何问题,当地精英去解决矛盾,总体成本可控,何乐而不为?!
我们像撒盐一样,随手向亚非拉地区撒上几百万熟练产业就业人员指导当地工作,平时建立高度纪律性的劳动力人员,高唱《我们走在大路上》。
一旦这样的体系建立,则东方未来国运昌隆才有广泛的根基,对内可以对冲年轻劳动力不足,对外可以撬动全球存量潜在资源,还能跟美国对耗国力?
须知,今天美国是用全球资源来对付东方,如果东方不能反向应对,仅凭东方一国之力,如何获得胜利?此乃国之大计,是直接决定东方经济终极大考的顶级战略!
里面不足,外面找补,生生不息,为己所用。我们愁产能过剩,这么多国家愁供给不足,走出去,一定要走出去。
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如果没有怀抱全球的气魄,最终只能是被人打压罢了。国运大计,选择不多,时间不等人,自己选吧。
张居正去世之后被抄家,从他家抄出的银子不到10万两。
严嵩被抄家时抄出了多少呢?单计金银,合计约值300多万两银子。
正德皇帝的宠臣钱宁家产约为800多万两银子。
严嵩家有田地二万多亩,而徐阶家有二十四万亩以上,如果将田地和金银以等比例估算,徐阶的金银总量可能有三千万两银子以上。
相比之下,张居正的钱真不算多。他一生为官,从隆庆元年入阁开始,当了十八年的大学士,十年的首辅,俸禄收入加上朝廷补助,也该有个几千银子一年,因此他家藏数万两银子是完全正常合理的。如此一来,后世对张居正贪污纳贿的猜测已是不攻自破。
那为何张居正要被扣以贪腐之名呢?
那是因为他推动考成法,对官员的业绩进行考核,不合格者就要撤掉。这是真正得罪了无数人。所以大家都希望他下去。
然而张居正几乎不受贿,没什么罪名好安,就只能攻击他栈恋权位。
可是张居正掌权图什么?要混日子还不简单?何必要去得罪天下官场,干那不讨好的事?传说张居正少年时就感悟于佛陀的舍己为人,所以他想要有所作为,以扶危济困,施恩百姓,给大明朝续命。
结果万历年间经济是确实繁荣了,张居正自己也被抄家了,走上了商鞅的老路。
张居正死后才开始传出他“好 {MOD}”“奢侈”等恶名。然而这些只是进行污名化的惯用伎俩,含沙射影,无凭无据。之前胡宗宪也被用同样方法抹黑过。
直到天启帝在位,才给张居正恢复了名誉。像天启、张居正、魏忠贤(魏忠贤有机会再介绍,只谈一点,为啥他在的时候,大明江山好好的,他被杀了最后崇祯上吊呢?),乃至薛国观、马士英,凡是实心谋国,或者想要振作一番的,都没什么好下场。只有持禄取容,随波逐流,同流合污,才能身名俱全。
天启他们何尝不知道这些?只是心中的理想和信念让他们选择了逆流而上。
至于海瑞,他真的堪称模范吗?
他在当知县时,以拒绝进行接待等方式来恶心胡宗宪、鄢懋卿,又指责严嵩父子,站队十分明显。
上级前来考察,海瑞拒绝接待,按理说已须受处分,然而他倒反因此官运亨通。是谁在提拔他?海瑞在上疏嘉靖时用词颇不恭敬,连嘉靖都没能收拾他,是谁保护了他?
作为一个知县,海瑞不仅胆子奇大,而且底气十足,背后没人撑腰是不可能的。这跟袁崇焕敢于悍然杀害毛文龙是一样的。袁也是得到了钱龙锡等阁臣的授意。
徐阶从嘉靖那里保下了海瑞,后来有官员弹劾徐阶,以及松江百姓愤恨徐家兼并土地,则是海瑞帮徐阶出头。这一来一往,其中的勾结已是十分明显。
海瑞就是组织里的出头鸟,家小业小,无牵无挂。他可以帮徐阶等大佬说出他不方便说的话,或者干脆指着严嵩和嘉靖的鼻子骂。
要是出了事,组织和徐阶大佬自然会照顾好他的家人。像杨继盛、邹应龙、杨涟、左光斗,都是这种人。海瑞也不过是组织的工具人之一罢了。
当然组织也不会亏待了他。所以海瑞的名声很好。邹应龙、杨涟之流,乃至袁崇焕、左良玉,这些人放在出自东林之手的《明史》里,都是“正人君子”。然而他们的具体表现,就让人没法细看了。
有一点很有意思:他们往往都是工程专家:海瑞、左光斗都是水利专家,据说特别会挖河道;孙承宗、袁崇焕是城堡专家,特别会造城墙。可是要问他们修通了哪条河,造了哪座城呢?那也是没法细说的。
海瑞在苏州当巡抚总共才半年,火急火燎地修了一回吴淞江。吴淞江本就是天然河道,并非运河,千百年来一直流通自如。然而等到海巡抚上任,河就淤塞不通了。
仅仅疏浚一下河道,海瑞就向朝廷请求银两,并且提出要挪用附近州县的库藏,真是未卜先知。而隆庆四年,户部奏海瑞巡抚过的苏松常数州,欠了朝廷超过百万两的应缴税款,也不知是未曾收还是被移去了何处,成了一笔烂帐(见隆庆实录)。按规定,海瑞不仅要因此被问责,还需自己出资补上这笔欠款,然而海瑞什么事都没有,就“潇洒”调任了。
这样的官吏张居正执政时是不会用的,不过等张居正去世,海瑞还是一度复出了。
海瑞是不是清官?是。是不是无欲无求?不是。他求的东西叫青史留名。但凡人有欲望,总会被人拿捏。
西域诸国距离汉朝远近不一,比较悲催的恐怕是楼兰。他不但靠近汉朝,而且也和匈奴很近。两边都是大爷,极难伺候,这就注定了如果楼兰想要长久下去,必须要左右摇摆。这是地缘属性天然决定,没办法。
从汉朝和匈奴的角度来看,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自然希望楼兰完全倒向自己这边。常规情况下怎么做?施恩,不断给好处,让楼兰选自己这一方,但这么做只会助长楼兰左右摇摆套取好处的底气。
威胁,楼兰的地理情况特殊,一方攻击,楼兰都能获得另一方面的救援,最终把楼兰推向另一边。取代,把楼兰灭掉,扶持倾向自己的一派,效果好,但是不利于整个西域战略。所以,咱们反过来看楼兰为什么左右摇摆,其原因无非有这几点。
其一,地理环境决定必须如此才能生存。其二,汉朝匈奴都需要争取楼兰。其三,楼兰左右摇摆的策略,让汉朝和匈奴看到楼兰可以合作的希望,不好采取更激烈的手段。如何把楼兰争取过来,汉武帝把楼兰王放回去其实是换了一个思路来解决问题。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从根子上断了楼兰能够左右摇摆基础。
现在来分析汉武帝的做法到底有什么妙处。
1.第一颗钉子
上诏文便道引兵捕楼兰王,将诣阙簿责。
上面的材料,楼兰王和匈奴勾结一起要断出征大宛汉军的后路。楼兰王有罪,被抓到汉朝询问,不过结局很耐人寻味。铁证如山前,把楼兰王杀了悬首北阕一点都不为过。可是,却和没事人一样放了回来。中间有没有和汉朝又搞内幕交易?
这就好像,你在单位犯了大错,但是老板、领导却不处置你。这里面必定有鬼。当然,有没有鬼、有什么鬼不重要,只要匈奴人认为其中可能有鬼就够了。就算真的没啥东西,楼兰王怎么去和匈奴人证明?说不清!
2.第二颗钉子
小柄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愿徙国入居汉地。
楼兰王说的是实话,无可反驳,基于楼兰的利益就是如此。关键是后面两段。
其一,不两属无以自安。即,必须左右摇摆才能确保安全。这算是楼兰自己承认,自己就是左右倒的二五仔,对你汉朝如此,对匈奴也是如此。
其二,愿徙国入居汉地。楼兰王的本意有两个,一方面是不想玩了,混个安乐侯了却残生。另一方面,通过内附来避免汉朝治罪,以求活路。
这话如果传出去了匈奴人知道了会怎么想?你这是彻底要倒向汉朝啊!
3.第三颗钉子
上直其言,遣归国,亦因使候司匈奴
汉武帝放楼兰回去,顺便打听匈奴消息。这事,如果真的要打听匈奴消息,一定要隐秘才行。如果刻意把这事宣扬出来,汉朝把楼兰王放回去专门打听消息。
匈奴人能对楼兰王不防吗?好,就算楼兰王回去了,还是如以前一样倾向匈奴。那么匈奴人敢相信吗?
汉武帝都说了,让楼兰王帮忙打听匈奴消息,谁知道楼兰对匈奴人这般恭顺是不是故意为了打听消息的?
所以,这些钉子一旦埋下,匈奴人对楼兰的猜疑就会越来越大。再也不敢相信匈奴。当这种情况发生之后,楼兰就算想巴结跪舔匈奴,人家也不想要、不敢要。
最后,楼兰能够选的只有汉朝。
【启发】
汉武帝这招算是在离间楼兰和匈奴的关系。而且还属于阳谋的一种,用这种虚虚实实,让匈奴人自己不相信、不敢相信楼兰。
咱们换一个场景。
单位里,你是A领导的心腹,A领导和B领导关系紧张,经常搞不到一起去。B领导突然开始和你走的非常近,称兄道弟,对你各种夸。但是都是止于工作层面,A领导见状嘴上不会说什么,心里多少有点别扭。
某日,B领导和你聊天,正好A领导路过,B领导立马停住,说了一句:“这事你别乱讲,后面少不了你好处。”然后B领导立马离开,留下一头雾水的和一脸狐疑的A领导。如果,A领导问你,你怎么讲?
恐怕不论你怎么说,A领导都不相信B领导只是和你在聊天。如果A领导不问你,那么这事憋在心里,会想你这小子是不是被B收买了。殊不知,B领导就是在埋钉子。
所以说,最高明的离间,让对手在自我怀疑中走向毁灭。
学历史对你而言,究竟是有用还是无用?
如果无用,为什么我们从小就要学历史?
如果有用,请明确说出来,用处是什么?
为什么对于学历史有没有用,过去和现在的认知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难道是古人实在太笨,误把没有用的东西当成是有用?事实上,历史学还是历史学,只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式出了问题。
现代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一种时代的产物,是为了因应工业革命以后,填补各种专业人力的需求而设计出的教育。换句话说,现代教育是一种专门用来培养工匠的教育,至于人文教育的本质──人怎样才能活得像个人,基本上不是关心的重点。
我们的教育生产了大量的专业工匠,但却很难培养出宏观的领袖人才。
其弊害之深,远超想象。古人如何学历史?事实上,古人不是这么学历史的。宋代著名的史学家吕祖谦,就说过如何读历史的方法:
人二三十年读圣人书,一旦遇事,便与里巷人无异,只缘读书不作有用看故也。何取?观史如身在其中,见事之利害,时而祸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当作何处之。如此观史,学问亦可以进,智识亦可以高,方为有益。
“里巷人”就是现在网络上所说的“乡下人”,如果读了几十年的书,碰到事情除了跟乡民们一样凑热闹,发表一点个人的感想外,却对于如何解决事情,一点方法也没有,那读书有什么用?
如果读了这么多历史,自己却在应付现实事情时,半点帮助都没有,那学历史有什么用呢?各位对此难道没有疑惑吗?
怎么读历史才能有用呢?当你读一本历史书,读到书中的古人面临重要的抉择关头时,请你这时立刻把书合上。好好想一想,如果你身处对方的位置时,你会如何决定?做什么样的决定?
把一切都想清楚后,再把书打开,看看这个人物是怎么做的,他最后做了什么样的决定?他的决定带来的是成功还是失败,原因何在?然后比较自己与古人,在选择和方法上有何异同之处。
这种学习历史的方法,重视的不是“记忆”,而是“思辨”。像吕祖谦这样学历史,每个人都可以透过一件又一件史事的锻炼,一位又一位人物的分析,来一步步锻炼自己的思辨。最后不仅历史知识会有所增长,连处世智慧也会不断提高。
事实上不只吕祖谦这么读历史,清代的名臣左宗棠也是这样读历史的,他说:读书时,须细看古人处一事,接一物,是如何思量,如何气象,及自己处事接物时,又细心将古人比拟。设若古人当此,其措置之法,当是如何?我自己任性为之,又当如何?然后自己过错始见,古人道理始出。断不可以古人之书,与自己处事接物为两事。
左宗棠比吕祖谦更进一步,他不但要读史者“设身处地”地思索古人为何这么选择,还要我们当自己面临现实中的抉择时,去设想如果是你学的那位古人处在这个环境下,他会如何做出决定。
历史学所以在古代如此被重视,绝对不仅仅是为了“陶冶人文情怀”“丰富人文素养”而已。古人重视历史,是因为历史有很强烈的实用性──它教导人们如何从前人发生的无数案例中分析事情,了解成功和失败的道理。这也就是太史公所说的,读史是为了“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太史公自序)、“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报任少卿书)。
如果你读完了一本书后,书还是书,你还是你,没有任何改变,你就等于没读过这本书。读书最重要的,就是要拿书中的道理和自己的生命历程不断相互印证,不断地去思索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运用前人的智慧,最后将书上的道理与自己的生命融合为一体,让古人的智慧为己所用。
这样读书、这样学历史,才是真正有用的方法,历史学也才能成为一门真正有用的学问。
什么是“思辨”?
真正的历史教育应该重视“思辨”,但什么是“思辨”呢?
在这里,我举个大家熟知的例子来说明。相信各位在中学课本里都读过《木兰诗》这篇诗歌,诗歌的一开头是这样说的: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请问各位,“唧唧”是什么声音?
按过去在课堂上老师讲解,绝大多数的人都会立刻回答我:“唧唧是织布机的声音。”为什么呢?因为课本的标准答案是这样写的。
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那么你可能在“思辨”上还需要更努力一点。因为真正的答案,作者其实已经写在接下来的两句里: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作者清楚地说出,这时只听见叹息的声音,因此“唧唧”是叹息声。
不愿面对这样的答案吗?历史学讲求“孤证不立”,我们可以举出更多的例证来证明这一点。
“唧唧”一词,也出现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前句是“已叹息”,后句是“重唧唧”,可见白居易也以“唧唧”为叹息声。试想,如果“唧唧”是织布机的声音,难道白居易是先听了琵琶乐声后叹了口气,然后听了女子讲话后就开始当场织布吗?
当然,或许各位不服气,《琵琶行》是唐朝的诗,《木兰诗》是南北朝的作品,两者可以这样互证吗?
说得有理,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唧唧”在南北朝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意思。
1.南朝梁施荣泰《王昭君》诗:“唧唧抚心叹。”
2.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高树出云,咸皆唧唧。”
3.北魏《元举墓志铭》:“履朝独步,伦华非匹。一见唧唧,宋朝更生。”
这些都是唐前文字,所有的“唧唧”都是指叹息之意,可以证明当时人确以“唧唧”为叹息声。
事实上,将“唧唧”当作织布机的声音,这样的解释除了中学课本外,在古籍中似乎找不到任何例证(如果你能找到,欢迎提供)。因此不管你认为“唧唧”听起来多么像织布机的声音,这都是一种没有根据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误会,是因为古时的语音和今日有很大的差别。而在古代,织布机也不是发出“唧唧”声,而是“札札”声。《古诗十九首》有“札札弄机杼”,白居易《缭绫──念女工之劳也》有“丝细缲多女手疼,札札千声不盈尺”,都足以为证。
希望各位千万不要误会,以上的讨论并不是在考验大家的语文水平,而是想点出一个可怕的事实:
明明问题的答案就在下面两句,明明作者已经说得这么清楚,为什么我们过去却毫不质疑课本的答案,完全放弃了自己的思辨能力?
无论你读了再多的书,记得再多的标准答案,得到了再好的成绩,如果这一切要拿你宝贵的思辨能力去交换,都是不值得的。因为,思辨是一切智慧的开始。
读书,是为了做知识的主人,不是为了做知识的奴仆。
学习历史的第一个功用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学习历史到底有什么用处呢?我个人认为学习历史一共有三个功用,而第一个功用是“启发智能”。
我先说个故事给各位听。在古代有一对兄弟,都是小孩子,兄弟俩非常聪明。有一次他们的私塾老师有事进城,要中午才回来。私塾老师怕他不在的时候,兄弟俩会偷跑出去玩,于是规定功课,要两人背书,回来后考试。
要背什么书呢?老师手边有的书,兄弟俩都已背过;手边没有的书,自然也没办法叫他们背。于是老师灵机一动,黄历上不是有“初一宜某某、忌某某”“初二宜某某、忌某某”……吗?就叫他们背黄历吧!
果然,知徒莫若师。老师前脚一走,这对兄弟后脚就跑出去玩了。很快地,中午就到了,哥哥看老师快回来了,连忙回私塾开始翻黄历。他才刚看完一遍,老师就回来了,这时弟弟才姗姗来迟。
老师开始考他们兄弟功课了,先问哥哥,哥哥就开始背“初一宜某某、忌某某”“初二宜某某、忌某某”……真是滚瓜烂熟,一字不差。原来哥哥过目不忘,居然只是看一遍就记下内容了!
哥哥背了快一半,老师很满意,就换成考弟弟。各位这时会想:“弟弟完全没看书,这下他糟了吧?”错了,弟弟一样从头背“初一宜某某、忌某某”“初二宜某某、忌某某”……一样滚瓜烂熟,一字不差!
可是弟弟背到中间,突然停了下来。老师很奇怪,问他为何不背了,弟弟说:“刚刚哥哥就只背到这里。”原来这弟弟比哥哥还厉害,他只在旁边听一遍就记下来了!
这对兄弟如此聪明,各位知道他们两个是谁吗?答案是:我也不知道。
大家不要笑,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要问各位:“聪明有用吗?”
聪、明、有、用、吗?
这对兄弟的天资,绝对胜过我们十倍。但他们在历史上,却没有留下姓名。各位就可以知道,聪明如果不能提炼成智慧,是半点用也没有的。
那么聪明要如何提炼成智慧呢?最好的方法,是接近有智慧的人。但能不能遇见有智慧的人,他愿不愿和你交友,能认识到多深,这都是不能掌握的事。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读有智慧的书。因为有智慧的书就在那里,它不会跑。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用古人的智慧,来启发我们的智慧。打个比方,历史就是磨刀石,它最大的功用就是磨利我们脑子中名叫智慧的那把刀。磨刀石不能帮助我们披荆斩棘,只有刀才可以。光是记忆历史是没有用的,只有从历史中学到智慧才是有用的。
如果以为光是记住古代的历史,就能解决今日的问题,那就好像拿着磨刀石去切东西,自然问题百出。这不是磨刀石没有用,是我们的用法错了。
为什么读历史没有用,因为你本来就不是以“有用”的方法来读历史。
书有古今,智慧没有古今。如果想让自己的智慧更加充实而锐利,那么学习历史是最简单的快捷方式。
历史是总结了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上自帝王将相,下到贩夫走卒,各种各样的人与事。如果不能从历史中磨炼智慧,我们所读的古人古事都早已逝去腐朽,他们连骨头都烂成灰了,光是背诵他们的事迹又有何用?他们的智慧,才是我们应该活用的宝贵资产。
至于学习历史的第二个和第三个功用呢?我将会在后面的部分,一一向各位说明。
我们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学生要学什么?
想要学习“思辨”,第一步应该从问问题开始。
当然,各位可能会问我:“我幼儿园就会问问题了,这种东西还需要现在学吗?”
说得也没错,如果只是问问题,大家从小都会。但是要问一个“对”的问题,问一个“好”的问题,那就不容易了。
有好的问题,未必能有好的答案。
有的问题,根本是无解的。有的问题,不是你这一辈子就能找到答案的。有的问题,目前人类的文明发展还不足以解答,千百年以后说不定文明发展够了,就能解答这个问题。
但是没有好的问题,就永远不会得到好的答案。
因此,学习任何东西,都应该从问好的问题开始。
“思辨”二字,来自《中庸》里我非常喜欢的一段话: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在“学”之后,“思”“辨”之前,必要先学会“问”。“问”不是乱问,而是“审问”,这一切都要下功夫。
历史学是一门思辨的学问,因此本书也要从问问题开始。
我问各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大家都当过学生,请问学生到底要学什么?
相信各位都已经当过至少十年的学生。但试问当了这么久的学生,可曾想过“学生”的目的到底在学什么?若不曾想过,那这么多的光阴不就白费了吗?
做任何一件事情,必要清楚自己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目的不一定是名利,即使帮助了人,即使提升了自己,也都是具体的目的。
读一本书要得到一本书的益处,上一门课要得到一门课的益处,如果同学们上一门课却得不到任何益处,那还不如回家睡觉,既节能又减排还兼环保。
听见前面的问题,同学们通常会回答:“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学习人生的态度”……这些答案严格上来说都没有错,只是不够精练。因为每个人都有思想的自由。既然有思想的自由,就不能说是对与错,只能说是好与坏、精与粗而已。
在这里,我提供一个答案给各位做个参考:
“学生”的目的,就在于学“生”。
学生,学生,不学“生”,难道你要学死吗?
所有知识、技术乃至于人生态度,都是为了“生”而服务的。这正是祖先把“学生”叫作“学生”的原因,用这两个字正是为了让后人知道,“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生”——先学陌生的知识,再积累生存的技巧。
中国的学问与西方的学问不同,西方学问讲求方法,中国学问讲求功夫。讲方法就要重取径,所以现代学术论文的第一节,必然是研究目的与研究取径,因为这是西方知识体系的产物。讲功夫就要重“层次”,因此想读懂中国书,就必须将其内容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来进行剖析。
以此为例,学“生”的层次是什么呢?
第一步就是如何让自己活下去。每个人遭逢的时代都不一样,学习知识、技能,正是为了让自己在面对不同环境时能够活下去。活下去只是最低的要求,更进一步就要让自己活得好,最后能活出你衷心所愿的人生。
此外,人是群体的动物,身边必有所爱。自己活得好,还要让身边所爱、所关心的人都能活下去、活得好。如果你的能力充足,再扩大到亲戚、扩大到乡里、扩大到国家、扩大到全人类,让大家都能活得好。人的成就,正决定于此。但无论是哪一个层次,终归一个字就是“生”。
学习历史,就是要用古人的智慧来启发自己的智慧,将古人的智慧活用在自己生存的时代,将自己的生命历程与书中的智慧不断相互印证。这才是真正的学历史,真正的学“生”。
学习历史的第一个问题,应该问自己:
我,究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之中?
学习历史,是为了帮助自己用更加宏观的视野来看待问题。如果连我们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之中都不知道,那么历史就白学了。
恭喜各位,我们这一代何其幸运又何其不幸地,活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巨变之中。
历史的本质就是“变”,时间好似一条长河,时时变易,剎那生新。但“变”并不是只有一种,在时间的洪流中,有小变、大变,当然也曾经出现翻天覆地的“巨变”。巨变不仅是政治上的改变,而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社会、阶级等,全部推翻重来,这就叫作“巨变”。
活在巨变时代的人们,往往具有一种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价值观的混乱与迷茫。这是因为旧的文化已被推倒,新的文化又尚未稳固。在新旧交替之间,各式各样的思想都会出现,人们不知何所适从,对于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似乎没有定论,这就是巨变的最大特征。
或许有人会说:“不会啊,我觉得我活得很坚定,人生一点也不迷茫。”
有这种想法当然很好,但在此我想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帮助大家思考:
请问各位,人应不应该节俭?
我想大部分的人听见这个问题,都会回答“应该”吧!
从小不管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或是宗教道德,都告诉我们“奢侈是罪恶,节俭是美德”“人想要的很多,但其实需要的很少”“奢侈浪费会造成地球资源匮乏和环境破坏”,等等。而有更多历朝历代的圣贤也告诫我们“节俭才能让社会安宁没有纷争”,这似乎已是定论。
但再试问,如果今日人人节俭,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人人节俭会造成消费锐减,消费锐减会造成经济衰退,经济衰退会造成工厂与公司陆续关门倒闭,工厂与公司倒闭会造成人人失业,人人失业会造成国家经济破产。
请问,为什么我们实践了节俭的美德,却带来如此悲惨的结果?
因为这是一个工商业的社会,其形态本来就是利用消费来刺激经济。电视、报纸、网络上的广告,无时无刻不在挑逗你的欲望,引诱你不断进行消费。最好你能在这个月花下个月的钱来消费,于是有了信用卡;最好你能预支未来的收入进行消费,于是有了分期付款。这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我们口口声声说应该发扬节俭的美德,但更多时候实际的生活却与此背道而驰。有人从不思考这个问题,因此不觉得有何不对。但如果你认真思考,难道不觉得矛盾和困惑吗?
不仅只有节俭这个问题是如此,在这个时代有无数的问题都是如此。不是只有我们如此,在两千多年前的第二次巨变的时代,当时也有无数的人为了究竟应该法先王或是法后王,而感到困惑与迷茫。因为价值观混乱而迷茫的时代,就是如此。
指出这一点,是为了让今日的年轻朋友们明白,不安、迷茫和困惑都不是你们的错。是因为你们刚好生在这样的时代,一个各种思潮不断激荡、新的问题不断产生、更有着许许多多不知从何而来的挑战的时代。
混乱而迷茫,固然是生长在巨变时代的人们的不幸。但相对地,我们也有着无比的幸运。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 {MOD}。这是个充满机会的崭新时代,正是圣贤英雄施展长才之际。
第三次巨变
在中国漫长的文明史上,巨变也是很少见的。
就我所知,这样的巨变一共有三次。
哪三次呢?第一次巨变是从仰韶时代到龙山时代,第二次巨变是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代,第三次巨变是从鸦片战争到今天,而且这次巨变尚未结束。
第一次巨变发生在史前时期,因此没有太多的文献记载,大部分的证据都是靠考古得知的。从考古学的发现来看,在仰韶时代,农业、畜牧、服饰、房屋都已经成熟,人类基本的物质生活已有保障;音乐、舞蹈、绘画也都已经出现,精神生活也不虞匮乏。更重要的是,那是一个相较于后世更为太平祥和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基本上十分平等。从出土的墓葬中可以得知,聚落内部贫富差距并不大,顶多这个墓多两件陪葬的陶器,那个墓少两件陪葬的陶器。聚落与聚落之间,有规模大小的不同,但并没有战争的痕迹。
但到了龙山时代,中国各地忽然兴起了筑城运动,聚落间的战争迹象到处都是。而聚落内部的贫富差距也急速扩大,有的墓规模宏大,陶器、玉器、漆器塞满整个墓穴,甚至还有殉葬者出现;有些墓则简陋狭小,找不到多少陪葬品。聚落与聚落的层级分化也开始出现,中心聚落越来越大,中小聚落被不断压榨。不论是聚落内外,上层剥削下层的体制开始出现,这就是第一次巨变。
在第一次巨变之后,脱颖而出的是一批叫作“血缘贵族”的人,他们建立了一个以血缘宗法进行统治的新时代。这个时代长达近两千年之久,贵族们凭借着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血缘,掌握了所有政治、经济资源乃至于这个时代最高等的知识和技术。儒家典籍中所传颂的夏商周三代,便是这样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血缘可以决定一切。所谓封建宗法秩序,就是一个人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在生下来的那一刻就已经被决定了。
在正常情况下,庶子无论如何贤明,都不能取代嫡子;小宗无论怎么杰出,都不能取代大宗。父亲是贵族,那么儿子也是贵族,子子孙孙都会是贵族;父亲是奴隶,那么儿子也是奴隶,子子孙孙都会是奴隶。
有知友曾经问我,儒家经典传颂的三代是不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对于这个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要看你在三代生下来是谁。如果你生下来是贵族,那就很美好;如果你生下来是奴隶,那就很不美好。
现代人听起来,会觉得这样极端缺乏社会流动的时代,真是太可怕了。但天下所有的事物,有缺点必然也有优点,否则它不可能存在。贵族时代有一个很大的优点——这是一个极其安定的时代。
如果政治和社会地位是注定的,那么你取代不了别人,自然也不必担心被别人取代。你不必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而费尽心思,因为这几乎没有意义。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每个人所要想的就是如何尽好这辈子该尽的本分,如何做好这辈子注定该扮演的角 {MOD}。
在这样的社会中,如果你生为贵族,你的富贵和荣耀全部来自祖先,你的责任就是发扬祖先给你的荣耀,并且将它代代传递给子孙。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三代古典文化的核心,那就是“礼”。因为对贵族而言,一个靠血缘关系来运作的社会,就如同一个大家庭,家人之间不会讲“法”,只会讲“礼”。
这样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在中国人的心中,“法治”始终不是政治上的最高境界,政治最高的理想是“礼运”。上位者不应该用“法”来“治”天下,而是用“礼”来“运”天下。各位可以用心体会其中的差别,《礼记》的《礼运篇》就是在讲这个道理。中国古典文明的精华,就尽在一个“礼”字上头。
但随着时间的巨轮继续转动,这样辉煌灿烂的文明也迎来了它的末路。灭亡古典文明的并不是其他阶级,而是贵族自己。
随着贵族生活的日渐腐化和堕落,传统的礼教逐渐被遗忘,用古人的话来说,就叫作“礼坏乐崩”。而由于贵族之间的不断激烈内斗,中国文明也迎来了第二次的巨变。
从春秋战国开始,贵族间相互征伐,进行战争。战场上讲究的是智慧与力量,而不是血缘。没有人因为敌人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高贵血统,就甘愿在战场上跪地求饶。只要有智慧与力量,就算是平民百姓,随时都有机会取代贵族接任要职,于是“布衣卿相”的局面开始来到。
这场历经数百年变局的最后象征,就是秦末陈胜起事时所讲的那句话: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如果让三代的人听见这句话,他们一定会觉得惊骇不可思议。陈胜出身只是个帮人耕田的农夫,是社会的底层,当时如果连社会的底层都知道血缘不可靠了,人的地位是可以改变的,那么以血缘维系社会秩序的古典文明,自然会土崩瓦解。
秦灭亡了六国和统治它们的贵族,而古典文明所留下最后的贵族—秦,也在转眼间灭亡。以“贵族”为主体的时代,在中国历史上就这样一去而不复返。
巨变的核心,其实就是文化和支撑这个文化的主体阶层的改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需要靠一个阶层来信奉它、执行它、支撑它。三代古典文化,终归一个“礼”字,而支撑它的就是这批血缘贵族。
但在血缘贵族消失之后,经过了无数的纷纷扰扰,产生了一个新的主体阶层,也就是我们后世所说的“儒生士大夫”们。这批人从小读着孔子书,靠着这些学问当上官员,当官后支持社会跟政治的运作,等退休后回到乡里教化民众。他们时常到处作诗、题碑、著书,他们的流风余韵直至今日都还处处可见。
儒生士大夫这个阶层,固然有许多问题。今日也有许多中国人,往往将近代落后西方的责任归咎于他们。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也有着莫大的贡献,中华文明曾受到无数次外族的入侵,却始终没有像其他古文明一样灭亡,传承到了今日终不断绝,便是靠无数的儒生士大夫,在历史上艰苦卓绝地支撑着这个伟大文明于不坠。
儒生士大夫这个阶层,和他们所代表的儒家文化,也同样延续了近两千年。但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迎来了第三次巨变,一切都彻底地改变了。
鸦片战争至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姑且不论我们和一百七十多年前的中国人有多么不同,但这场巨变最大的象征,便是透过废除科举、废除读经、五四运动、提出将线装书丢进茅坑里……一系列的努力,中国人终于将“儒生士大夫”这个阶层彻底铲除了。没有了这个主体阶层的支持,传统文化也随之轰然倒地。
当然,或许有人会问,今天不也有许多人讲传统文化吗?怎么能说传统文化轰然倒地呢?
一个文化之所以是活着的,不在于有人讲,而在于有一群人具体地实践它。
试问今天的社会可有一个阶层,将中华文化当成是信仰的中心?
当成是生活的方式?当成是奋斗的目标?如果没有,那么它就只是一种过去的文物,就像埃及文化、两河文化一样,只能送进研究所和博物馆了。
其根本的关键,在于我们今日的教育,已是西方知识体系的产物,这和中国传统对读书人的训练与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没有主体阶层自然就没有文化。
以前的世界经济链条是这样的:
1,美国提出概念,研发,2年后做出来了,全世界卖。
2,2年后德国日本跟上,用跟美国差不多的价格,卖更好的(德国)或者便宜一点的(日本)产品
3,2年后,台湾,韩国跟上,吃透了技术,满世界卖更便宜的产品。
4,再过2年,中国仿制或者山寨,做成白菜价,满世界卖。
所以一晃悠,8-10年过去了。当这个产品被中国做烂以后,美国在这么多年,又不断的提出新的概念,然后继续这个全球经济循环。不断更新换代。
然后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就这么干了二十多年。然后,量变到质变。
下面有个兄弟的评论说的好,瓜子二手车,没有中间商。严重正确。还想挣钱怎么办?淘宝:这还用说么。。
无人机,美国提出概念,只用了两年,大疆就做出来了,满世界买,白菜价。美国的无人机公司产品没出来多久,就倒闭了一堆。弄的美国军方都觉得这货又便宜又好使,真香啊,买了一堆大疆,后来被懂王叫停了。你们部队还要脸不???
VR,对,就你带着打游戏那个,美国提出的概念,两年以后研发成功,美国开产品发布会的前两天,深圳电子市场出来了,200元一个,批发价,全球出口。美国公司破产。这直接就白菜了???都不过渡下??
然后日本,德国,韩国,台湾。。。。。。中间这就没我们啥事了???电梯传来中国男低音:瓜子二手车
日本泪目,扭头就去发展动漫,动漫出口占了日本GDP多少自己去查。文化输出,再保持下以前的中端机床,电子精密仪器,增加GDP。可是架不住中国的寿命是你的2/3,价格是你的1/4.。。。问题是,中国也开始整动漫了。。日本慌得一逼。
德国,老牌资本主义,就剩尖端产品这一个了。对了,还有啤酒。于是德国就剩下轴承和机床和啤酒。文化输出?问题是。。输出啥?输出了马克思哲学出来个兔子,输出个第三帝国成过街老鼠。。。我们文化还是省省,别输出了。。大家喝啤酒不香么。。。我们就在下水道多埋点油脂包的零件行不???行不???
韩国,算了,整女团男团,全世界卖,主要卖中国,看到中国的粉团还援韩国明星,韩国大出一口气,还能挣几年。台湾。。。。。。台湾不说了,变成台湾县了。唯一剩下的农业卖不过美国澳洲新西兰,中国还不要了。对了,听说最近台湾开始喝澳洲红酒了,问题是自己的东西卖给谁。。。
然后最近几年兔子宣布创新,整高科技,于是全世界都傻眼了。再过个20年30年他们能卖啥????
所以现在美国带头围堵中国,西方国家跟上,明白了么?蛋糕就这么大,你中国想全吃了,他们吃啥????于是天天逛南海,贸易战,搞意识形态。说白了,还是钱闹的。再给你中国几十年,芯片起来,发动机起来,机床起来,医疗设备起来,关键是还便宜。。。他们只能喝西北风了。
那么我想想该怎么描述下腹黑兔。。。。现在在整啥。。。有点赞我再继续,怎么能不违反规定,又能把下面的事说明白了。。。
那么我们来听听,最近最多的声音是啥?是人均。。。中国:我们人均一下,就没了,我们发展中国家。
公知:人均看看?人均看看?国外的月亮还是圆。你人均排在世界第几?打你脸。中国:对对对,对对对,脸疼脸疼
我们还是来算算。如果中国人均到美国的1/2,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那么问题来了,14亿人的人均,跟你美国3亿人的人均,能比么?
现在我们开始比人均,人均美国1/4。可是如果人均到美国1/2,总量就是2个半美国,12个日本,3个欧盟。人均到美国2/3,问题是再X个14亿???美国。。。。这是4个我啊。。。全球养我就出1个,你这要养4个??这咋养???
这都是公知们逼的。。福利要比北欧,机床要比德国,芯片要比美国,只要哪怕一个圆珠笔头都得比日本,下水道得比油脂包。。比不过就要骂。只要蓝星上有的,不管哪个国家的,你都得干过,一项干不过,就鄙视你!!!比我们好的都拿来比。问题是,都比过了,其他国家都吃啥????卖啥???他们都不活了??现在公知们开始嚎人均落后,这是实在没地方嚎了。人均再超过,银河系我们都横着走了。。。。。那时候估计公知们开始吹非洲,我们能在非洲打狮子,你行么?你只能在动物园看着。问题是,他们也不去非洲,还是呆在中国。。。中国要比人均还能比上,其他国家还有生意做么?还能卖个啥???
为啥中国是发达国家粉碎机,明白了么?
说白了,以前中国是打掉中间商,现在被公知们逼得,再想挣钱,得从源头下手了。美国:咳咳,我叫源头。
德国瑞典日本韩国英国法国:我们以后啥都不卖了,就吃面包吃泡菜好不好?
以后公知也别喊非洲打狮子了,喊的声音大了,没多久,中国搞狮子养殖了,你一天能打100个,价格200元,没事就打打,打准了还能有奖励。
所以,中国为啥是发达国家粉碎机?马克思恩格斯都错了,公知们才是最大生产力啊!!!!他们用键盘拯救中国,这才是雷锋!!我们应该善待他们,没有他们,中国谁也粉碎不了。感谢。
然后最近不就开始围堵中国了么
大家可能不太整得明白啥叫经济战争,我解释下大宋。那时候可能都不太懂这个东西,不过大宋很成功,没皮没脸没心没肺的就发达了。
契丹没事就揍大宋,大宋就一直挨揍。十打九输。最后契丹觉得大宋太好揍了,皇帝御驾亲征,来了中原。大宋的皇帝快吓尿了,想溜。被大臣一通慷慨激昂的PPT说服了,也御驾亲征,于是双方就碰上了。
结果双方相互瞅了瞅。。都特喵的兵挺多的。。那就和谈。。没打。。签订了不平等合约,大宋丧权辱国。具体就几个内容,大宋每年给对方白银多少两,多少丝绸,乱七八糟的贡品,赔款,开通商。家里的大臣呼天抢地,还自杀了几个。这内容其实跟鸦片战争以后和英国签的协议差不多。
但这次大宋意外赚大发了。
两国一通商,契丹人发现,这大宋的玩意好啊,瓷器,丝绸,啥东西都稀奇。都买。问题是大宋觉得契丹啥都不好,只有马不错(契丹就是现在的东北加蒙古一小块),还有虎皮和人参。其他没了。大宋的啥东西都卖过去了,契丹就只有马,人参,和虎皮,大宋挺挺稀罕。于是那边的老百姓集体打虎,导致那边的老虎差点被打光了。。关键是,老虎没了,人参和马也长得慢啊。
于是就对大辽就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顺差(这就是前几年懂王天天指责的)
宋朝去的商人不认契丹的钱,因为拿回来花不出去。就认大宋的钱(是不是和现在的美元很像?)于是契丹的老百姓都觉得大宋的钱才是钱,因为可以直接买大宋的东西。民间就开始流通。
这样下去大辽的皇帝觉得不对劲了。但不是钱的问题,他都觉得大宋的钱才是钱,是真的铜做的啊,足斤足两(美元金本位,是不是瞅着眼熟)于是大辽的国库里都堆满了宋朝的钱。(这也眼熟不?我国持有美债几万亿,当然美债和美元有区别的,后面被我们玩出了花,这个慢慢讲)
他是觉得马卖太多了,那时候马是战争机器,不比现在的坦克便宜。于是下令,不准卖马了,要卖只能卖阉割版,骟马。(打仗几乎都用骟马)卖给你了死一匹少一匹。(这瞅着也眼熟。。。放现在叫猴版)
于是更严重的贸易逆差出来了。大辽国老百姓的钱都被大宋赚了个干净,国家越来越穷。大宋玩命养马,准备雪耻。
大辽衰退,这时候屁股后面冒出来一个金国。。。于是干脆大宋就联合金国,没费力,就把大辽灭了。打完了金国一看,说好的一起打,这大辽都灭了,你连你的燕云十六州都才打了一半???大宋。。这个这个我们说好的,这地方得还我。。。于是,金国就还了。。。大宋普天同庆。
这下大宋就觉得,这办法好使,不打仗不怎么死人,大辽自己就垮了???
后来大宋就整明白了,一路裸奔到底。。。。西夏揍他,割地赔款通商。南越国打他,割地赔款通商。具体好像还有几个都揍过他,通通都是打几下,割地赔款通商。。。。这整得跟扶贫似的。
地盘越割越小
问题是,大宋越赔越有钱,越赔越有钱,谁揍了他要不了多久又活蹦乱跳,都养成习惯了。直到金国把北宋连锅端了,换到南宋,继续没心没肺,一直把金国盘得穷到不行。。。西夏也快挂了。。最后大宋都没动手,金国被蒙古人收拾了。。
大宋是我们历史上一个盛世,打仗弱鸡得一逼,别人开疆扩土,他是割地赔款成习惯了,连越南没事都揍他玩儿。可是架不住越赔越有钱,这货就是个大家随时来割的韭菜田,还长的贼快。
大家有没明白一个问题,这么打仗弱鸡的一个大宋,为啥命这么长???
那么大宋为啥有钱??一个是啥玩意拿出去卖都好使,一个是周边国家瞅着大宋的钱就是下面的样子
。。。。这事说起来有点复杂。。。涉及到贸易和货币掠夺。其实没啥新鲜的,美国玩的这一套,我们宋朝就玩过了,而且贼清楚。
宋朝就一本事,我人畜无害。我就一小白兔。你有钱,我跟你做生意,你有钱有技术,我们合作做生意,你没钱,我帮你发展起来我们做生意。。我不会打仗,我弱鸡,我也不跟谁打仗(这瞅着也贼眼熟对吧。。。)
不过可能大家就要问了,为我要讲宋朝?为啥后来鸦片战争一样的条款,清朝就这么惨???这不讲明白,贸易战就讲不明白。。。。美国欧洲为啥围堵中国也就整不明白。。。
然后我们再聊下大清。大清实在没啥好聊的。。当然电视剧能拍一堆。
当年英国想来做生意。从康熙时期就开始了。汤若望,南怀仁。。从怀里掏出望远镜给康熙看,给康熙讲电报是啥玩意,大眼睛忽然忽闪的说我们做生意吧。。从康熙一直劝到光绪。。这多少年您说说。。问题是大清过了五代皇帝都没几个东西看得上。。通通不入法眼。但英国很喜欢中国的陶瓷,茶叶,丝绸,啥玩意都喜欢(那时候能卖到英国的茶叶,就是LV啊!!瓷器就是爱马仕啊!!丝绸,这这这!!阿玛尼都不能比啊!!那时候中国货真这么牛逼,没想到吧)其实仔细想想,从宋,元,明,清,还是当年卖大辽国的老三样。。。这就是潜伏的危机。。。
高端,奢侈,纯手工打造,家族传承几百年,工匠精神。特别高大上。吃个饭都没瓷器您好意思说自己是土豪?饭后不端一杯茶出来你还喝咖啡这种垃圾??于是欧洲的富一代富二代富七十二代都沦陷了。
普通人这些买不起?您就算坐不起马车,走路上,也得拿个丝绸手绢吧?这叫轻奢,小众。(这事,是不是也很眼熟。。只是最近这么多年反过来了。咳咳,再提醒下公知,别提工匠和传承,这我们也玩过,没啥稀奇。历史是惊人的相似)
英国玩命买大清的东西,大清就是不进口你英国的。法国也来过,大清也没看上啥。。这巨大的贸易差又出来了。。
这这这咋整????
这事一直整到老佛爷时候了,您说说这从康熙过了多少年了,大清也是有钱的一逼
欧洲这样也受不了,不过英国比大辽聪明,发现了一个东西,叫鸦片。。。慢慢走私鸦片到中国。。这玩意才是暴利。(幸好当时没海洛因)
然后就有了虎门销烟。。。
英国这下急眼了,银子都被你赚了,我赚你的你还不同意??挡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于是就打了。。。
(当然第一次鸦片战争不是单纯的只因为销烟,这里我只讲脉络和经济关系,不是讲清史,简单化就行)
其实还是钱闹的。
清朝的错,不仅在于不开放通商,还不发展武力(其实也发展了,只是那时候清朝不认为工业化=武力)就学会了割地赔款,其他一个没学会,比宋朝还惨。。其实不是老佛爷一个人的错,这是从康熙开始的。
清朝被胖揍了一顿,鸦片就变大众用品了。。。
其他欧洲国家一看,这么好赚?都来排队敲竹杠。几乎=当年的大航海时代。谁都来蹭几下,开始说着蹭蹭不进去,最后都蹭进去了。日本一看,凭啥都是高鼻子来蹭?也来了。。。
大清的利润,就变成了贸易单边逆差。。加上各种巨额赔款,赔心疼了不想赔了,又打,打了更赔。。越整越穷。最后各国直接开抢了,更省事。做生意不如抢劫,这最快。中国的近代屈辱就开始了。
差不多德国也一样,也是一战的赔款赔心疼了不想赔了,打,和大清不同的是他开始打赢了。后来才有了美国土豪,这事后面讲,现在的美国大队长是怎么发家的。
再再后来大家又学习了一个核心技能,打赢了不能一门心思要赔款,这事不能干。这个教训,是后来蓝星两霸之一毛子掉坑,大家才整明白。说太远了。
还是回来说大清。
大清就穷的裤子都当了。再有钱也顶不住赔款+巨大逆差(鸦片这东西太吓人了,这是LV+爱马仕+巴宝莉再翻个倍,多少钱都得进去)再加上抢劫。呼啦一下,活不下去了,我们终于跌跌撞撞地走到了民国。这鸦片抽了多少年。。一直到抗战,四川的抗日国民党部队还是双枪兵。。。。中国能好????
这就是民主国家的起步。这就是公知们吹的人权。
不过最近有个神操作没看懂,加拿大大麻合法了?中国种植大麻开始卖加拿大???这这这。。。老佛爷,林则徐等人如泉下有知,该安心了。
讲完了这些,大家就应该整明白了。。懂王这几年为啥跳着跟中国过不去。其实一个国家有钱没钱,无非就平衡两个最简单的问题。
1,顺差逆差
2,拳头硬不硬
美国怎么起来的不想讲了。毛子怎么掉坑的也不想说了。估计这个话题知乎上也能找到很多。因为刚才打上面的字打郁闷了。是每个中国人心里的痛。
我们这里只谈经济
兔子现在外汇储备大部分是美元。还有美债。还记得大辽国的国库???都放的大宋的钱。其实也是没办法,全世界都只认美元。关键是,他拳头还最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谁不听话还揍谁,还能拉着一帮兄弟帮忙。兔子怎么脱困的?
下次讲,兔子的神走位和骚操作。发达国家的粉碎机的名头真不是盖的,其实远不止瓜子二手车这么简单。
这里得叨叨几句三哥
因为大家动不动就比欧美,美国不说了,欧洲还专比西欧北欧,东欧不入法眼。这咋比啊?条件不一样啊。你要一小国,总人口不多,海里全是三文鱼,捞起来全世界都喜欢,你就捞捞人均也能捞成发达国家。没错,我说的是挪威。我也想捞啊我,问题是我家门口河里没有啊。。
得和三哥比,人口,地理位置,国土面积,跟我们挺像。
三哥也是人口大国,当时英国不仅来了中国,也去了印度,中国后来手撕八国联军接着手撕鬼子的时候,他从头到尾就地躺倒,为啥那时候还发展的不错?整得国内有人都觉得,其实好像被殖民了也还行?。。。。
三哥走的跟我们完全是两条不同方向的路,比较起来就能看清楚。
一直到1978年,三哥都比我们过得好。后来就不行了。想想,别说78年的时候,90年东南亚在我们眼里都是土豪。那时候兔子多穷啊。。。。
三哥的特点就是一个:躺,就地躺,全程躺,奋发图躺。能躺到啥程度?世界第一躺。
英国当时去的时候,三哥是举双手欢迎。做生意挺好,英国拿过去啥三哥都稀罕。
生意做着做着,就给了英国一块地,你自己管。
英国为了做生意,就修铁路。要雇佣有知识有文化的工人,至少得知道用手指头擦屁股不卫生吧?就开始做教育。挣了钱,得回馈点吧?开始弄医院。。。
三哥就觉得,这挺好啊,地再给大点。再给大点。再大点。。。。
于是用了多少年忘了,反正最后地都给了。。欢天喜地的成了英国的殖民地。你没看错,一仗都没打。反正都是英国来修,来出钱,多好。于是忽略了一个东西,单边逆差。大清是被揍成逆差,三哥:不用揍,这我瞅着挺好啊,我自己来。
列强:三哥素质就是高!自由民主榜样!全世界都要学!
(这开始是不是也瞅着眼熟?这后来被兔子学会了。升级版就是。。咳咳,XXXXXX体。先把历史拉一遍,腹黑兔在整啥就能知道个大概了。)
后来我们清末跟列强撕,二战跟日本撕,三哥也觉醒了。要独立。于是,耶稣+如来佛合体的甘地降临了。他的办法就是。。继续躺,反正躺,罢工,不上班,要打脸就给你打,要抹脖子给你脖子,杀着杀着你自己就怕了。
能躺成这个程度,自认第二,全世界没人敢认第一。
好像当时跟蒋介石见了一面,甘说你抗日老费劲了,你这没整对。蒋说那咋整?甘地给了秘籍:
你听我给你唱一首歌,你就懂了,铛铛铛铛铛铛。。。
蒋:。。。。。
后来蒋介石的高血压前列腺炎不晓得是不是那次见面后被憋成的内伤
英国那时候被德国揍得找不着北,没功夫跟他耗,于是三哥就独立了。
我们开始为啥比三哥穷?建国以后打得稀烂,铁路公路啥都得自己修啊。。
三哥:殖民这么多年,英国人早出钱修了一堆。
就觉得中国怎么这么落后?当时你就躺着不就得了?
三哥一直被压着保持贸易逆差,不打不闹,还帮着爸爸们揍不听话的,买武器买贼贵的猴版,还没事自己摔,摔了又买。这种典范哪里再去找??你说说哪里找???给我们来一打!!
列强就一直表扬三哥是典范,三哥也很自豪,表扬多了,三哥也真信了,开始自己说:我们素质就是高!自由民主榜样!全世界都要跟我学!
公知们也信了。。。。很想也自由民主典范一次。。。
这智商,没谁了
三哥大量的人才去了欧美,整欧美的产品,然后继续卖给三哥国内,三哥就更自豪了。
问题那是三哥人才在帮着列强赚自己国内的钱啊。逆差就越来越大。。。他能翻身才怪了
那么印度大概就讲清楚了。
讲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说明保持顺差有多重要,说直白了,就是你收的钱得比花的钱多,你才能越来越有钱。
那么兔子是怎么干的呢???
我们再复习一遍
1,得有东西卖,而且卖别人的比买的多。(顺差逆差)
2,拳头不能软,要不最后就是被打劫
建国初期,到后来改革开放,本来写了一些,后来觉得没意思,也不想忆苦思甜。
所以删了。快进到改革开放以后。兔子忽然就暴发了。短短几十年,这速度跟坐了过山车一样,蓝星上的小伙伴都很懵逼。
一改革,画风忽然就变了。。。。
后来我们才知道,兔子打算三步走。每一步都用了近20年。我们来看第一步。
我人畜无害。我就一小白兔。你有钱,我求着跟你做生意,你有钱有技术,我拿我的市场我们合作做生意,你没钱,我帮你发展起来我们做生意。你揍过我,我们做生意,你没揍过我,我们更要做生意。我不会打仗,我也不跟谁打仗。(大宋:。。。。。。这是学我?)
然后列强一看,红 {MOD}兔子这样就投降了,学印度了,欢天喜地的来了。
建厂,建生产线,开整。然后就请了大量的工人,我们迈出了世界工厂的第一步。
这个刘华清副主席的图广为流传。其实不仅是军事,我们那时候看别人的设备和生产线,也是这样的。
列强也一样要给我们的工人培训,于是我们就边学边琢磨,这玩意是啥原理。然后就边做边抄吧。
没啥丢脸的。我们就一个目标,扩大出口,减少逆差。要不兔子一辈子都没法起来。
抄着抄着就会了,然后就开始发挥。只要一临摹会,兔子在印象派野兽派上狂奔到底。
光是山寨手机,就有待机300天的,有自带大功率音响,一个月亮之上整个广场就能跳的,有自带投影的,有能刮胡子的,还能点烟的手机。。。等等等等,很多都是真的全球第一(你能找出来第二个我服你)。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内置蓝牙耳机啥意思?手机后盖打开,真的装了一个,就问你服不服
还有能把摄像头分离了一样拍照的
秒杀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
嘲笑归嘲笑,一个手机都能玩成这样,也就是说,低端手机的路,彻底把国外的手机市场堵死光了。你能想出来的我们都整完了,你没想出来的我们也整完了。
其他行业也一样
就连六个核桃都能整出来六亿核桃,大个核桃,大仁核桃。。这种坚强的复制和仿冒能力,说实话,绝对世界第一了。
这时候,兔子被嘲笑得最多。但大家好像忘了,兔子的目标是卖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先放一放。臣妾实在做不到啊。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用仅有的资源,可怜的技术,为做出更好的产品堵死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路而斗争----保尔柯察金:最后一句我没说过。
看着是笑话,问题在于,这种整法是啥?对低端产品来说,这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啊。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玩了命的把产品往死里整的精神!!这是在全世界搞商品的农村包围城市。
根据解放战争的经验,胜利一定是我们的。
很多很多年以后,一个年轻人整明白了,他叫拼多多。。。。
然后,全世界的小商品,就都被中国填掉了。其他国家看到这种精神,谁还敢整低端?????于是我们的贸易逆差在嘲笑声中成功减小了。
第二个办法:代工
代工,只要中国会做的能做的,全都整到堆满全世界。
包括苹果手机,现在你去意大利买,抢了一台最新的,一看背面,意大利语写的,中国制造。
在英国买一台苹果,一看背面,中国制造
整来整去,技术越吃越透,吃透了一个就整出花,再吃透一个又整出花,然后全世界才发现,这东西你只要会一个,就穿我的鞋走我的路让我无路可走,然后还让我找不到路????
发达国家还好,毕竟还有高精尖的技术早全面对中国封锁了。别忘了,全球除了31个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有202个没那么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他发展中国家你就说慌不???
风平浪静,因为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实在没话语权,他们也堵不住兔子,而且这事其他四大流氓也撑兔子。
欧美是支持的。高技术一封锁,你挖你的泥巴,我们挖金矿,反正泥巴我们也看不上。(他敢不封锁么?看到兔子山寨并发扬光大的能力有点发怵)你想穿我们的鞋走我们的路??欧美想想就发笑。
兔子其实是做了个国际长工。一旦兔子挣了点钱,他们这样挺舒服。兔子挖泥巴挣钱,这种苦活脏活累活你去做,有钱了他们再用高技术把钱撸回去。毕竟,你市场这么大,人口这么多,买起东西来也是花花的。而且,用的是美元。
而兔子态度是极好的,国际上谁撕逼了,画风是这样的:
一旦兔子自己被欺负了,画风是这样的
那时候全国人民多憋屈啊。。。。你体会下。
第二是通过朝鲜战争大家看明白一点,一旦整急了的样子大家都知道
何况他还有个小兄弟也有样学样
最可怕的是这个小兄弟炮仗投放能力世界一流,五常都比不上。为了反抗美帝国主义,试射火箭,目标,夏威夷附近海域。打出去不知道飞哪了,自己都找不到了。全世界帮着找,找了半天,掉日本海了。
日本:心里一万匹草泥马飞过。。这太特么吓人了吧。。。。
有点惹不起,这一急眼了北约自己家就会有人出来在内部跺脚
如果兔子敢想其他的,别人全世界都是盟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北约一家独大,高技术都在他们手里,何况,还有美元霸权。那么。。。
他们有一万种办法弄死兔子
其实兔子心里也清楚,所以,兔子走出了第二步,曲线救国。
最多设置5个标签!
现代经济是一个大的复杂系统,而且越发达就越复杂越精致。复杂系统是很难线性化、网格化管控的,简单系统反而容易,比如北朝鲜。从系统论来看,中国抗疫采取的网格化封控和静态管理举措,在疫情初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实就是对复杂系统进行了线性化降维,对时间连续系统进行了休克疗法。这种做法的前提有两个,一是基本的能量流动以抵抗熵增一定要维系,否则就因“失血”而崩溃,也就是经济系统中的物流体系;二是持续时间不能太长,即使有能量维系,但由于复杂系统线性化时间太长,会造成不可逆的降维,直到最终退化为简单系统(非现代社会经济,再比如朝鲜)。
中国经济系统的特 {MOD}之处在于以政府调控为主导(中心—外围的集中模式),而最近几年这种中心化程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分布式机制逐渐减弱。这个系统当然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急事,但是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而且付出分支和基层能力不足以及逆向选择(人与资源都向核心集中)的代价。这会形成两大不稳定:第一,分支和基层任何行动都要听中心指令,一旦中心没有指令或指令不明晰,就少做少犯错、不干不犯错,即使出现十万火急的事情,也是在等待命令;第二,为了向上跃迁,分支和基层会过度执行中心指令,即使会伤害社会大众的能量产生系统。这个超级中心化系统能正常运转的前提是,有足够的能量补充,以弥补分布式动力不足和扭曲的代价。一旦能量补不上缺口,比如财政赤字和寻租扭曲行为引发大量的能量泄露,那么这个结构就会遇到巨大的难题。
当前前所未有的险峻时刻,需要中国继续发挥出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急事的体制优势。但是需要的不是对现代经济的复杂系统进行线性化近似,而是成为一个具有及时纠偏能力的弹性组织。即使别的系统做不到,但中国是能做到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将权力和决策充分赋能给分布式的社会大众,坚持民主集中制,听取民众和科学的声音,不正是我党遇到问题及时升级迭代的系统优势吗?所以,我虽然看到了险峻到悬崖边缘的局势,但是我仍然相信很快就迎接黎明。就像历史上每次转折时刻力挽狂澜一样。
经济学中有一个分支叫做机制设计,从小了说可以设计一个买卖机制,从大了说可以设计一个国家的税收,政体。一个好的机制,就是要尽量的做到有效率,通俗的说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如果一个机制比另外一个机制“有效率”,就意味着饼做的更大了,所以总是可以找到一个方法,让所有人都比之前过的更好,或者说至少都不比之前过的差。
举个最极端的例子,假如中国有这么一个人,财富到他的手里之后,他念一天的咒语,财富会变成原来的两倍,但是他一辈子只能用一次这个咒语。那么最有效的机制设计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这么设计:把全中国人的财富就放到他的手里,然后看着他念一天咒语,然后财富变成原来的两倍,然后对这个人征收90%的所得税(等于之前财富的总和的180%),把财富再按照比例散发回到每个人手里。这样每个人手里的钱都比以前多了80%,他白手起家,自己又独占了相当于原来中国财富总和20%的财富,可谓是皆大欢喜。
但是真的皆大欢喜么?这个制度有效了,但是公平么? 为什么要对这个人征90%的所得税呢?这个人会想,如果没有我念咒语,你们怎么可能财富凭空增加了80%?凭什么我就只能拿这么点?
再讲一个渔夫和石匠的机制设计故事吧:话说有一个依山靠海的村子里面有两个人,一个擅长捕鱼,一个擅长雕刻。而两个人都很穷都没有工具,都种着贫瘠的土地,每年收入是100元。现在机制设计者来到了这个村子,决定要提高这个村子的社会总福利。但是机制设计者只有一份启动资金,要么变成船给渔夫,要么变成雕刻工具给石匠。
机制设计者有两个选择:
1. 机制设计者给石匠了雕刻工具。石匠有了工具,就非常勤奋而努力的工作着,有几次开采石头差点还被砸死。一年下来,艺术品远销海外,赚了10万元。而渔夫还是默默的种着自己的地,收入是100元。这个时候机制设计者过来说,石匠,我要对你抽税了,然后机制设计者拿走了2万元,交给了渔夫。这个时候石匠开始愤愤不平,我这一年累死累活的工作容易么,凭什么拿走我的20%收入给一个什么都没有做的人?
2.机制设计者给了渔夫一艘船,渔夫披星戴月的打鱼,冒着泥石流的风险出去找商人打开了销路,一年下来,赚了10万,而石匠还是默默的种着自己的地,收入还是100元。这个时候机制设计者过来说,渔夫,我要对你抽税了,然后机制设计者拿走了2万元,交给了石匠。这个时候渔夫开始愤愤不平,我这一年累死累活的工作容易么,凭什么拿走我的20%收入给一个什么都没有做的人?
看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
虽然这个世界有很多懒汉,但是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愿意努力工作而又有一定天赋的人。真正稀缺的是让自己的天赋充分发展的机会。现实中实在有太多的原因让人没法发挥自己的天赋了:出身,资本,甚至出生的年代,都可能让某个方面的天才潦倒一生。谁知道三国时代,那些战乱中死掉的炮灰们,如果他们都能活在今天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受教育,中间能产生多少天才的经济学家呢?
可能具体到某个人来说,会觉得自己所有的资产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理所应当,不应该分给其他人。但是大部分人都不会去想,如果没有这个“机制”给自己一个努力奋斗的机会,如果不是机制设计者在决定有限的资源给谁的时候,幸运之神站到了自己这边,自己可能还是默默的忍受着贫穷。
奋斗易得,分配难。因为当一个人赚钱的时候,很少会归结为是体制的原因,而是会觉得是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天赋,并且微观上看,似乎确实如此。这个时候如果别人要夺走自己的财富,那就是不公平;殊不知,从宏观上来看,对于机制设计者而言,具体谁穷谁富他是一点也不关心的,机制设计者的目的是让社会总财富更多,更有效,然后从多出来的财富那里取一个合理的比例交给财富没有增加的人,以提高所有人的福利。机制设计者设计出这个让一些人变富的机制(当然,我们假定这个机制设计者是一个一心一意最大化社会效用的设计者),就是为了从这些变富的人手里拿走一部分财富,来救济那些没有变富的人,从而达到社会整体的提升,也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改进。而这个富人,只是很幸运的成为机制设计者设计的机制中被选中的宠儿罢了。因为很可能在另外一套同样有效的机制下(创造的社会总财富一致),变富的是另外一批人。
再把上面的寓言进一步到国家来说,如果机制设计者是政府,而政府通过某些方式——比如在海边画了一个圈,选定了一些区域来进行资源和政策上的倾斜,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这个被划圈的区域的地方政府和人民就更有资源发挥自己的特长,有更少的限制来勤劳致富了。那么,对这批被圈中的,先富起来的人手里抽一些税,补贴给没有被圈中的人,是不是就没有那么不公平了呢?
内需不行,进口下滑,还有谁?此刻你的脑子里一定是这两个字:基建。
据悉光一季度的基建投入就将过万亿,真可谓老基建,新基建,大刀阔斧来相见。不否认,A股的基建赛道涨了,基建上下游产业链活了,不少从业者也赚了。
但是,随手举几个例子,比如高铁,总里程近4万公里,每天亏损1.5亿,一年亏损500多亿;比如地铁,全国20多个开通了地铁的城市,盈利的只有7个,每年需政府补贴400多亿;比如高速公路,通行费用的8成得用来偿还债务,从2014年开始,全国收费公路的通行费用就已经不足以偿还其债务本息,并且差额呈扩大趋势。牛津大学曾对中国95个公路和铁路项目进行研究后发现,其中55%的项目成本收益率低于1。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项目投资是无经济效益的。
今年基建的重点发力方向还是“交通基建”“水利工程”“民生工程”为代表的的老基建和5G为代表的的新基建。其中新基建只占总投资额的10%。今年比前几年不同的是,钱也不宽裕了!前几年中国基建投资高速扩张靠的是地方隐性债务扩张。依托结构化产品作为项目资本金,其中部分还混合了债务类资金,再同时配合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这两个因素驱动中国基建投资高速扩张。
于是就出现了高铁运营不挣钱,高铁站附近搞个高铁新城卖卖地;地铁运营亏损,给鸟不拉屎的远郊拉一根地铁,卖地回血。现在政策又引导大搞基建,引导专项债加大对重大基建项目的支持。
这就产生一个问题,短期内地方要集中申报项目,还款的资金如何保障?绕来绕去最终还是要围绕土地做文章。可现在的问题是,地方没钱搞基建,借债又受约束,搞起来回报率又太低。今年,浙江省要搞重点项目843个,总投资1.09万亿;山东省要搞重点项目2000个,总投资3.1万亿;广东省要搞重点项目4500多个,总投资4.5万亿……说一千道一万,基建要活起来,离不开土地。
为什么有钱人赚钱更容易呢?
就像一勺蜂蜜加到水里,如果不搅拌的话,越靠近勺子的水越甜。而等到蜂蜜完全融入水里后,无论怎么搅和,再也品尝不到当初的甜味。
钱也是一样,当一批新的热钱被印好以后,总会选择各种渠道流入市场。而越靠近这些渠道的人,越容易获得优势。他们的消费偏好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热钱的走向。
“级差地租”源于土地的自然属性。有的地好,有的地坏,投之以同等的劳动时间,将产生不同的效益。好的土地与普通的土地之间的收益之差,大致就是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与个人努力无关。一个农夫先开垦一块好地,另一个农夫后开垦一块坏地,前者收成较好,并不因为他更勤奋,只是因为他偶然地占得了先机。
马克思认为,让先来者收取级差地租不公平。土地的平均收益,既取决于好地,也取决于坏地。这也就是他主张土地公有制的原因:级差地租来源于社会,就理应归还给社会。只有让国家作为土地的所有者,统一收取级差地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才能实现公平。
也就是说,社会主义不但没有消除地租,反而正是为了收取地租而存在的。
“土地所有权包括社会主义土地的公有权,在商品经济下,这种公有权也要通过地租来体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也是可以而且应当分离的。土地的经营权下放给企业,所有权则由代表全民的国家所掌握,实现所有者的地租应该成为财政的重要收入。”
政府不仅要收租,还要按照土地的好坏,按不同的标准收租。能承受的接着用,不能承受的,搬迁到租金低的区域。
“任何单位(包括行政单位,各部各省下属驻沪单位)、任何个人占用土地都必须有偿使用,即必须交付地租,并根据地段的好坏,拉开地租的级差幅度。”
任何单位都必须有偿使用土地,听上去有些纸上谈兵。不过,这只是张薰华设想的完美情形。他主张的其实是增量改革。市政府先将土地租给经济上有实力的外国人,取得启动资金,再逐一收回闲置的土地,整饬后接着出租。假以时日,就能达到普遍有偿使用土地的效果。
张薰华借助级差地租这一概念,重新阐述了社会主义,在观念上令人耳目一新,像是一把锋利的武器,划破了厚实的帷帐,露出光明。
但是,宪法不同意。
即便认可张薰华的逻辑,政府收取地租并不违反宪法中“人剥削人的制度已经消灭”“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的论断;出租土地这种行为本身,也是为宪法第10条所明文禁止的。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要怎么去回应违宪的质疑?
一个在市政府实习的法律研究生,认为宪法第10条不是问题。它禁止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出租土地,但并没有禁止“国家”出租土地。
“‘国家’是一个十分明确特定的概念,在宪法中凡涉及‘国家’这个法律的主体时,都明确地载明‘国家’二字。宪法第十条第四款所指的‘组织’并不包括国家。而‘农村社队、国家企事业单位’才是宪法所指的‘组织’。”
如果仔细研究1982年宪法,便会发现他并不是玩文字游戏。
在1982年的宪法文本中,“国家”出现了149次,多数是与某种权力相联系的,比如第15条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
“组织”出现了38次,多数是与某种义务相联系的,比如第2条的“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组织”一词,不但不是“国家”的上位概念,有时还是作为国家的对立面出现的,比如第12条的“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回到争议的宪法第10条,也可以观察到“国家”和“组织”的区别: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
国家是国家,是土地的所有者(第1行),征用者(第3行);组织是组织,是土地禁令的承受者(第4行),土地政策的遵从者(第5行)。它们是两个概念。宪法禁止了组织出租土地,却从未禁止国家及其政府出租土地。
在1988年宪法修改、土地出租禁令删除之前,他的洞见,为改革者提供了必要的慰藉。
1984年,在中英联合声明中,中方宣布,回归前到期的土地契约,回归后续期50年。
土地契约,是作为土地所有权人的政府,与土地使用者签订的合同。在合同期限内,用地者必须按照政府的规划,建造住宅、商场或者是厂房,不能用作其他,更不能囤积居奇。
张薰华发现了和大陆在土地制度上的相似性。
“在英国统治下,土地制度基本上沿袭英国的土地法。这期间,当局拥有土地的最终产权,所谓‘卖地’也只是出卖一幅土地在一定年限内的经营权,年限到期时‘买’地者就要将土地连同土地上面的建筑物一并交还给政府。”
政府通过出租土地,取得不菲的收益。根据张薰华论文中的数据,当局的租金收入,从1977年的75亿港币,到1983年的308亿港币,6年间翻了4倍。这笔钱,不就是上海短缺的建设资金吗?
1986年,上海市政府派出11人考察,成员包括市委副书记、副秘书长、土地局局长等。他们的考察结果印证了张薰华的理论。
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历史上,有2类经济输出地宝贵经验:
英国模式:到处降维打击,然后各地贸易赚差价,成本高昂,收入越来越不稳定。
美国模式:以自己的内需为锚,与全球各地精英合作,让本土精英“带领”本土普通人,来服务于美国的利益。没有额外成本和道义压力,却实现了大量财富的流入。不过,放大了美国的债务压力。
强自有强的道理,学习强者的好榜样,才是吾辈要有的大国气象。
英国为何至今变成了二流国家?本质上,他们对外的关系,还是承接了大英帝国时代的做法,却没有能力再去影响别国了,很多财富收入不可控。
至于美国模式,现在也是欲仙欲死,各种不爽,既想要推翻目前框架,又严重依赖目前的框架。
很明显,作为后进国家的东方,要想变强,就要有自己的国际大循环体系。而且,国际大循环体系才是根基,否则国内大循环兜不住。因为,你的人口趋势放在那里,产业升级产生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
如果把宝全部压在产业升级和国内需求,就会引发国内储蓄更加不足的困境,这才是眼下东方内部通缩和萧条压力如此大的根本。到最后,你除了对内大量环节变相违约,还有什么办法来解决缺钱的困境?
今天是基层过紧日子,明天是医药企业集采,后天是谨防地产灰犀牛。这个局不破,是会产生负反馈机制的!
东方改革开放至今的经验教训是,要敢闯敢做,而不是天天收紧。
———————————————
建立大规模的离岸代加工基点,可以解决几个问题:不是让当地举债消化我们的产品,当地不是消费地,而是加工地,最终产品销往欧美日韩,这样跟当地没有直接利益冲突,就如同入世后发达国家在我们这里干的;锚定发达国家作为消费地,相当于蹭发达国家加杠杆的流量,而且是间接蹭,减少大量东方制造的矛盾。反正有原产地规则在,这个东西东方早玩的是风生水起;让我们的企业有继续赚钱的能力,对冲国内人口红利消失的问题;玩农村包围城市产业链体系,正面对冲美国人的遏制战略,可以极大的拉长现有的全产业链长度。既可以赚钱,还能够抗风险。
反正全球穷国一大堆,东方明明有能力把它们变成东方的经济输出地,为何不去做?
我们只要跟当地的精英合作,出了任何问题,当地精英去解决矛盾,总体成本可控,何乐而不为?!
我们像撒盐一样,随手向亚非拉地区撒上几百万熟练产业就业人员指导当地工作,平时建立高度纪律性的劳动力人员,高唱《我们走在大路上》。
一旦这样的体系建立,则东方未来国运昌隆才有广泛的根基,对内可以对冲年轻劳动力不足,对外可以撬动全球存量潜在资源,还能跟美国对耗国力?
须知,今天美国是用全球资源来对付东方,如果东方不能反向应对,仅凭东方一国之力,如何获得胜利?此乃国之大计,是直接决定东方经济终极大考的顶级战略!
里面不足,外面找补,生生不息,为己所用。我们愁产能过剩,这么多国家愁供给不足,走出去,一定要走出去。
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如果没有怀抱全球的气魄,最终只能是被人打压罢了。国运大计,选择不多,时间不等人,自己选吧。
张居正去世之后被抄家,从他家抄出的银子不到10万两。
严嵩被抄家时抄出了多少呢?单计金银,合计约值300多万两银子。
正德皇帝的宠臣钱宁家产约为800多万两银子。
严嵩家有田地二万多亩,而徐阶家有二十四万亩以上,如果将田地和金银以等比例估算,徐阶的金银总量可能有三千万两银子以上。
相比之下,张居正的钱真不算多。他一生为官,从隆庆元年入阁开始,当了十八年的大学士,十年的首辅,俸禄收入加上朝廷补助,也该有个几千银子一年,因此他家藏数万两银子是完全正常合理的。如此一来,后世对张居正贪污纳贿的猜测已是不攻自破。
那为何张居正要被扣以贪腐之名呢?
那是因为他推动考成法,对官员的业绩进行考核,不合格者就要撤掉。这是真正得罪了无数人。所以大家都希望他下去。
然而张居正几乎不受贿,没什么罪名好安,就只能攻击他栈恋权位。
可是张居正掌权图什么?要混日子还不简单?何必要去得罪天下官场,干那不讨好的事?传说张居正少年时就感悟于佛陀的舍己为人,所以他想要有所作为,以扶危济困,施恩百姓,给大明朝续命。
结果万历年间经济是确实繁荣了,张居正自己也被抄家了,走上了商鞅的老路。
张居正死后才开始传出他“好 {MOD}”“奢侈”等恶名。然而这些只是进行污名化的惯用伎俩,含沙射影,无凭无据。之前胡宗宪也被用同样方法抹黑过。
直到天启帝在位,才给张居正恢复了名誉。像天启、张居正、魏忠贤(魏忠贤有机会再介绍,只谈一点,为啥他在的时候,大明江山好好的,他被杀了最后崇祯上吊呢?),乃至薛国观、马士英,凡是实心谋国,或者想要振作一番的,都没什么好下场。只有持禄取容,随波逐流,同流合污,才能身名俱全。
天启他们何尝不知道这些?只是心中的理想和信念让他们选择了逆流而上。
至于海瑞,他真的堪称模范吗?
他在当知县时,以拒绝进行接待等方式来恶心胡宗宪、鄢懋卿,又指责严嵩父子,站队十分明显。
上级前来考察,海瑞拒绝接待,按理说已须受处分,然而他倒反因此官运亨通。是谁在提拔他?海瑞在上疏嘉靖时用词颇不恭敬,连嘉靖都没能收拾他,是谁保护了他?
作为一个知县,海瑞不仅胆子奇大,而且底气十足,背后没人撑腰是不可能的。这跟袁崇焕敢于悍然杀害毛文龙是一样的。袁也是得到了钱龙锡等阁臣的授意。
徐阶从嘉靖那里保下了海瑞,后来有官员弹劾徐阶,以及松江百姓愤恨徐家兼并土地,则是海瑞帮徐阶出头。这一来一往,其中的勾结已是十分明显。
海瑞就是组织里的出头鸟,家小业小,无牵无挂。他可以帮徐阶等大佬说出他不方便说的话,或者干脆指着严嵩和嘉靖的鼻子骂。
要是出了事,组织和徐阶大佬自然会照顾好他的家人。像杨继盛、邹应龙、杨涟、左光斗,都是这种人。海瑞也不过是组织的工具人之一罢了。
当然组织也不会亏待了他。所以海瑞的名声很好。邹应龙、杨涟之流,乃至袁崇焕、左良玉,这些人放在出自东林之手的《明史》里,都是“正人君子”。然而他们的具体表现,就让人没法细看了。
有一点很有意思:他们往往都是工程专家:海瑞、左光斗都是水利专家,据说特别会挖河道;孙承宗、袁崇焕是城堡专家,特别会造城墙。可是要问他们修通了哪条河,造了哪座城呢?那也是没法细说的。
海瑞在苏州当巡抚总共才半年,火急火燎地修了一回吴淞江。吴淞江本就是天然河道,并非运河,千百年来一直流通自如。然而等到海巡抚上任,河就淤塞不通了。
仅仅疏浚一下河道,海瑞就向朝廷请求银两,并且提出要挪用附近州县的库藏,真是未卜先知。而隆庆四年,户部奏海瑞巡抚过的苏松常数州,欠了朝廷超过百万两的应缴税款,也不知是未曾收还是被移去了何处,成了一笔烂帐(见隆庆实录)。按规定,海瑞不仅要因此被问责,还需自己出资补上这笔欠款,然而海瑞什么事都没有,就“潇洒”调任了。
这样的官吏张居正执政时是不会用的,不过等张居正去世,海瑞还是一度复出了。
海瑞是不是清官?是。是不是无欲无求?不是。他求的东西叫青史留名。但凡人有欲望,总会被人拿捏。
西域诸国距离汉朝远近不一,比较悲催的恐怕是楼兰。他不但靠近汉朝,而且也和匈奴很近。两边都是大爷,极难伺候,这就注定了如果楼兰想要长久下去,必须要左右摇摆。这是地缘属性天然决定,没办法。
从汉朝和匈奴的角度来看,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自然希望楼兰完全倒向自己这边。常规情况下怎么做?施恩,不断给好处,让楼兰选自己这一方,但这么做只会助长楼兰左右摇摆套取好处的底气。
威胁,楼兰的地理情况特殊,一方攻击,楼兰都能获得另一方面的救援,最终把楼兰推向另一边。取代,把楼兰灭掉,扶持倾向自己的一派,效果好,但是不利于整个西域战略。所以,咱们反过来看楼兰为什么左右摇摆,其原因无非有这几点。
其一,地理环境决定必须如此才能生存。其二,汉朝匈奴都需要争取楼兰。其三,楼兰左右摇摆的策略,让汉朝和匈奴看到楼兰可以合作的希望,不好采取更激烈的手段。如何把楼兰争取过来,汉武帝把楼兰王放回去其实是换了一个思路来解决问题。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从根子上断了楼兰能够左右摇摆基础。
现在来分析汉武帝的做法到底有什么妙处。
1.第一颗钉子
上诏文便道引兵捕楼兰王,将诣阙簿责。
上面的材料,楼兰王和匈奴勾结一起要断出征大宛汉军的后路。楼兰王有罪,被抓到汉朝询问,不过结局很耐人寻味。铁证如山前,把楼兰王杀了悬首北阕一点都不为过。可是,却和没事人一样放了回来。中间有没有和汉朝又搞内幕交易?
这就好像,你在单位犯了大错,但是老板、领导却不处置你。这里面必定有鬼。当然,有没有鬼、有什么鬼不重要,只要匈奴人认为其中可能有鬼就够了。就算真的没啥东西,楼兰王怎么去和匈奴人证明?说不清!
2.第二颗钉子
小柄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愿徙国入居汉地。
楼兰王说的是实话,无可反驳,基于楼兰的利益就是如此。关键是后面两段。
其一,不两属无以自安。即,必须左右摇摆才能确保安全。这算是楼兰自己承认,自己就是左右倒的二五仔,对你汉朝如此,对匈奴也是如此。
其二,愿徙国入居汉地。楼兰王的本意有两个,一方面是不想玩了,混个安乐侯了却残生。另一方面,通过内附来避免汉朝治罪,以求活路。
这话如果传出去了匈奴人知道了会怎么想?你这是彻底要倒向汉朝啊!
3.第三颗钉子
上直其言,遣归国,亦因使候司匈奴
汉武帝放楼兰回去,顺便打听匈奴消息。这事,如果真的要打听匈奴消息,一定要隐秘才行。如果刻意把这事宣扬出来,汉朝把楼兰王放回去专门打听消息。
匈奴人能对楼兰王不防吗?好,就算楼兰王回去了,还是如以前一样倾向匈奴。那么匈奴人敢相信吗?
汉武帝都说了,让楼兰王帮忙打听匈奴消息,谁知道楼兰对匈奴人这般恭顺是不是故意为了打听消息的?
所以,这些钉子一旦埋下,匈奴人对楼兰的猜疑就会越来越大。再也不敢相信匈奴。当这种情况发生之后,楼兰就算想巴结跪舔匈奴,人家也不想要、不敢要。
最后,楼兰能够选的只有汉朝。
【启发】
汉武帝这招算是在离间楼兰和匈奴的关系。而且还属于阳谋的一种,用这种虚虚实实,让匈奴人自己不相信、不敢相信楼兰。
咱们换一个场景。
单位里,你是A领导的心腹,A领导和B领导关系紧张,经常搞不到一起去。B领导突然开始和你走的非常近,称兄道弟,对你各种夸。但是都是止于工作层面,A领导见状嘴上不会说什么,心里多少有点别扭。
某日,B领导和你聊天,正好A领导路过,B领导立马停住,说了一句:“这事你别乱讲,后面少不了你好处。”然后B领导立马离开,留下一头雾水的和一脸狐疑的A领导。如果,A领导问你,你怎么讲?
恐怕不论你怎么说,A领导都不相信B领导只是和你在聊天。如果A领导不问你,那么这事憋在心里,会想你这小子是不是被B收买了。殊不知,B领导就是在埋钉子。
所以说,最高明的离间,让对手在自我怀疑中走向毁灭。
学历史对你而言,究竟是有用还是无用?
如果无用,为什么我们从小就要学历史?
如果有用,请明确说出来,用处是什么?
为什么对于学历史有没有用,过去和现在的认知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难道是古人实在太笨,误把没有用的东西当成是有用?事实上,历史学还是历史学,只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式出了问题。
现代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一种时代的产物,是为了因应工业革命以后,填补各种专业人力的需求而设计出的教育。换句话说,现代教育是一种专门用来培养工匠的教育,至于人文教育的本质──人怎样才能活得像个人,基本上不是关心的重点。
我们的教育生产了大量的专业工匠,但却很难培养出宏观的领袖人才。
其弊害之深,远超想象。古人如何学历史?事实上,古人不是这么学历史的。宋代著名的史学家吕祖谦,就说过如何读历史的方法:
人二三十年读圣人书,一旦遇事,便与里巷人无异,只缘读书不作有用看故也。何取?观史如身在其中,见事之利害,时而祸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当作何处之。如此观史,学问亦可以进,智识亦可以高,方为有益。
“里巷人”就是现在网络上所说的“乡下人”,如果读了几十年的书,碰到事情除了跟乡民们一样凑热闹,发表一点个人的感想外,却对于如何解决事情,一点方法也没有,那读书有什么用?
如果读了这么多历史,自己却在应付现实事情时,半点帮助都没有,那学历史有什么用呢?各位对此难道没有疑惑吗?
怎么读历史才能有用呢?当你读一本历史书,读到书中的古人面临重要的抉择关头时,请你这时立刻把书合上。好好想一想,如果你身处对方的位置时,你会如何决定?做什么样的决定?
把一切都想清楚后,再把书打开,看看这个人物是怎么做的,他最后做了什么样的决定?他的决定带来的是成功还是失败,原因何在?然后比较自己与古人,在选择和方法上有何异同之处。
这种学习历史的方法,重视的不是“记忆”,而是“思辨”。像吕祖谦这样学历史,每个人都可以透过一件又一件史事的锻炼,一位又一位人物的分析,来一步步锻炼自己的思辨。最后不仅历史知识会有所增长,连处世智慧也会不断提高。
事实上不只吕祖谦这么读历史,清代的名臣左宗棠也是这样读历史的,他说:读书时,须细看古人处一事,接一物,是如何思量,如何气象,及自己处事接物时,又细心将古人比拟。设若古人当此,其措置之法,当是如何?我自己任性为之,又当如何?然后自己过错始见,古人道理始出。断不可以古人之书,与自己处事接物为两事。
左宗棠比吕祖谦更进一步,他不但要读史者“设身处地”地思索古人为何这么选择,还要我们当自己面临现实中的抉择时,去设想如果是你学的那位古人处在这个环境下,他会如何做出决定。
历史学所以在古代如此被重视,绝对不仅仅是为了“陶冶人文情怀”“丰富人文素养”而已。古人重视历史,是因为历史有很强烈的实用性──它教导人们如何从前人发生的无数案例中分析事情,了解成功和失败的道理。这也就是太史公所说的,读史是为了“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太史公自序)、“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报任少卿书)。
如果你读完了一本书后,书还是书,你还是你,没有任何改变,你就等于没读过这本书。读书最重要的,就是要拿书中的道理和自己的生命历程不断相互印证,不断地去思索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运用前人的智慧,最后将书上的道理与自己的生命融合为一体,让古人的智慧为己所用。
这样读书、这样学历史,才是真正有用的方法,历史学也才能成为一门真正有用的学问。
什么是“思辨”?
真正的历史教育应该重视“思辨”,但什么是“思辨”呢?
在这里,我举个大家熟知的例子来说明。相信各位在中学课本里都读过《木兰诗》这篇诗歌,诗歌的一开头是这样说的: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请问各位,“唧唧”是什么声音?
按过去在课堂上老师讲解,绝大多数的人都会立刻回答我:“唧唧是织布机的声音。”为什么呢?因为课本的标准答案是这样写的。
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那么你可能在“思辨”上还需要更努力一点。因为真正的答案,作者其实已经写在接下来的两句里: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作者清楚地说出,这时只听见叹息的声音,因此“唧唧”是叹息声。
不愿面对这样的答案吗?历史学讲求“孤证不立”,我们可以举出更多的例证来证明这一点。
“唧唧”一词,也出现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前句是“已叹息”,后句是“重唧唧”,可见白居易也以“唧唧”为叹息声。试想,如果“唧唧”是织布机的声音,难道白居易是先听了琵琶乐声后叹了口气,然后听了女子讲话后就开始当场织布吗?
当然,或许各位不服气,《琵琶行》是唐朝的诗,《木兰诗》是南北朝的作品,两者可以这样互证吗?
说得有理,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唧唧”在南北朝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意思。
1.南朝梁施荣泰《王昭君》诗:“唧唧抚心叹。”
2.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高树出云,咸皆唧唧。”
3.北魏《元举墓志铭》:“履朝独步,伦华非匹。一见唧唧,宋朝更生。”
这些都是唐前文字,所有的“唧唧”都是指叹息之意,可以证明当时人确以“唧唧”为叹息声。
事实上,将“唧唧”当作织布机的声音,这样的解释除了中学课本外,在古籍中似乎找不到任何例证(如果你能找到,欢迎提供)。因此不管你认为“唧唧”听起来多么像织布机的声音,这都是一种没有根据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误会,是因为古时的语音和今日有很大的差别。而在古代,织布机也不是发出“唧唧”声,而是“札札”声。《古诗十九首》有“札札弄机杼”,白居易《缭绫──念女工之劳也》有“丝细缲多女手疼,札札千声不盈尺”,都足以为证。
希望各位千万不要误会,以上的讨论并不是在考验大家的语文水平,而是想点出一个可怕的事实:
明明问题的答案就在下面两句,明明作者已经说得这么清楚,为什么我们过去却毫不质疑课本的答案,完全放弃了自己的思辨能力?
无论你读了再多的书,记得再多的标准答案,得到了再好的成绩,如果这一切要拿你宝贵的思辨能力去交换,都是不值得的。因为,思辨是一切智慧的开始。
读书,是为了做知识的主人,不是为了做知识的奴仆。
学习历史的第一个功用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学习历史到底有什么用处呢?我个人认为学习历史一共有三个功用,而第一个功用是“启发智能”。
我先说个故事给各位听。在古代有一对兄弟,都是小孩子,兄弟俩非常聪明。有一次他们的私塾老师有事进城,要中午才回来。私塾老师怕他不在的时候,兄弟俩会偷跑出去玩,于是规定功课,要两人背书,回来后考试。
要背什么书呢?老师手边有的书,兄弟俩都已背过;手边没有的书,自然也没办法叫他们背。于是老师灵机一动,黄历上不是有“初一宜某某、忌某某”“初二宜某某、忌某某”……吗?就叫他们背黄历吧!
果然,知徒莫若师。老师前脚一走,这对兄弟后脚就跑出去玩了。很快地,中午就到了,哥哥看老师快回来了,连忙回私塾开始翻黄历。他才刚看完一遍,老师就回来了,这时弟弟才姗姗来迟。
老师开始考他们兄弟功课了,先问哥哥,哥哥就开始背“初一宜某某、忌某某”“初二宜某某、忌某某”……真是滚瓜烂熟,一字不差。原来哥哥过目不忘,居然只是看一遍就记下内容了!
哥哥背了快一半,老师很满意,就换成考弟弟。各位这时会想:“弟弟完全没看书,这下他糟了吧?”错了,弟弟一样从头背“初一宜某某、忌某某”“初二宜某某、忌某某”……一样滚瓜烂熟,一字不差!
可是弟弟背到中间,突然停了下来。老师很奇怪,问他为何不背了,弟弟说:“刚刚哥哥就只背到这里。”原来这弟弟比哥哥还厉害,他只在旁边听一遍就记下来了!
这对兄弟如此聪明,各位知道他们两个是谁吗?答案是:我也不知道。
大家不要笑,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要问各位:“聪明有用吗?”
聪、明、有、用、吗?
这对兄弟的天资,绝对胜过我们十倍。但他们在历史上,却没有留下姓名。各位就可以知道,聪明如果不能提炼成智慧,是半点用也没有的。
那么聪明要如何提炼成智慧呢?最好的方法,是接近有智慧的人。但能不能遇见有智慧的人,他愿不愿和你交友,能认识到多深,这都是不能掌握的事。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读有智慧的书。因为有智慧的书就在那里,它不会跑。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用古人的智慧,来启发我们的智慧。打个比方,历史就是磨刀石,它最大的功用就是磨利我们脑子中名叫智慧的那把刀。磨刀石不能帮助我们披荆斩棘,只有刀才可以。光是记忆历史是没有用的,只有从历史中学到智慧才是有用的。
如果以为光是记住古代的历史,就能解决今日的问题,那就好像拿着磨刀石去切东西,自然问题百出。这不是磨刀石没有用,是我们的用法错了。
为什么读历史没有用,因为你本来就不是以“有用”的方法来读历史。
书有古今,智慧没有古今。如果想让自己的智慧更加充实而锐利,那么学习历史是最简单的快捷方式。
历史是总结了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上自帝王将相,下到贩夫走卒,各种各样的人与事。如果不能从历史中磨炼智慧,我们所读的古人古事都早已逝去腐朽,他们连骨头都烂成灰了,光是背诵他们的事迹又有何用?他们的智慧,才是我们应该活用的宝贵资产。
至于学习历史的第二个和第三个功用呢?我将会在后面的部分,一一向各位说明。
我们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学生要学什么?
想要学习“思辨”,第一步应该从问问题开始。
当然,各位可能会问我:“我幼儿园就会问问题了,这种东西还需要现在学吗?”
说得也没错,如果只是问问题,大家从小都会。但是要问一个“对”的问题,问一个“好”的问题,那就不容易了。
有好的问题,未必能有好的答案。
有的问题,根本是无解的。有的问题,不是你这一辈子就能找到答案的。有的问题,目前人类的文明发展还不足以解答,千百年以后说不定文明发展够了,就能解答这个问题。
但是没有好的问题,就永远不会得到好的答案。
因此,学习任何东西,都应该从问好的问题开始。
“思辨”二字,来自《中庸》里我非常喜欢的一段话: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在“学”之后,“思”“辨”之前,必要先学会“问”。“问”不是乱问,而是“审问”,这一切都要下功夫。
历史学是一门思辨的学问,因此本书也要从问问题开始。
我问各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大家都当过学生,请问学生到底要学什么?
相信各位都已经当过至少十年的学生。但试问当了这么久的学生,可曾想过“学生”的目的到底在学什么?若不曾想过,那这么多的光阴不就白费了吗?
做任何一件事情,必要清楚自己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目的不一定是名利,即使帮助了人,即使提升了自己,也都是具体的目的。
读一本书要得到一本书的益处,上一门课要得到一门课的益处,如果同学们上一门课却得不到任何益处,那还不如回家睡觉,既节能又减排还兼环保。
听见前面的问题,同学们通常会回答:“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学习人生的态度”……这些答案严格上来说都没有错,只是不够精练。因为每个人都有思想的自由。既然有思想的自由,就不能说是对与错,只能说是好与坏、精与粗而已。
在这里,我提供一个答案给各位做个参考:
“学生”的目的,就在于学“生”。
学生,学生,不学“生”,难道你要学死吗?
所有知识、技术乃至于人生态度,都是为了“生”而服务的。这正是祖先把“学生”叫作“学生”的原因,用这两个字正是为了让后人知道,“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生”——先学陌生的知识,再积累生存的技巧。
中国的学问与西方的学问不同,西方学问讲求方法,中国学问讲求功夫。讲方法就要重取径,所以现代学术论文的第一节,必然是研究目的与研究取径,因为这是西方知识体系的产物。讲功夫就要重“层次”,因此想读懂中国书,就必须将其内容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来进行剖析。
以此为例,学“生”的层次是什么呢?
第一步就是如何让自己活下去。每个人遭逢的时代都不一样,学习知识、技能,正是为了让自己在面对不同环境时能够活下去。活下去只是最低的要求,更进一步就要让自己活得好,最后能活出你衷心所愿的人生。
此外,人是群体的动物,身边必有所爱。自己活得好,还要让身边所爱、所关心的人都能活下去、活得好。如果你的能力充足,再扩大到亲戚、扩大到乡里、扩大到国家、扩大到全人类,让大家都能活得好。人的成就,正决定于此。但无论是哪一个层次,终归一个字就是“生”。
学习历史,就是要用古人的智慧来启发自己的智慧,将古人的智慧活用在自己生存的时代,将自己的生命历程与书中的智慧不断相互印证。这才是真正的学历史,真正的学“生”。
我们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学习历史的第一个问题,应该问自己:
我,究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之中?
学习历史,是为了帮助自己用更加宏观的视野来看待问题。如果连我们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之中都不知道,那么历史就白学了。
恭喜各位,我们这一代何其幸运又何其不幸地,活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巨变之中。
历史的本质就是“变”,时间好似一条长河,时时变易,剎那生新。但“变”并不是只有一种,在时间的洪流中,有小变、大变,当然也曾经出现翻天覆地的“巨变”。巨变不仅是政治上的改变,而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社会、阶级等,全部推翻重来,这就叫作“巨变”。
活在巨变时代的人们,往往具有一种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价值观的混乱与迷茫。这是因为旧的文化已被推倒,新的文化又尚未稳固。在新旧交替之间,各式各样的思想都会出现,人们不知何所适从,对于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似乎没有定论,这就是巨变的最大特征。
或许有人会说:“不会啊,我觉得我活得很坚定,人生一点也不迷茫。”
有这种想法当然很好,但在此我想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帮助大家思考:
请问各位,人应不应该节俭?
我想大部分的人听见这个问题,都会回答“应该”吧!
从小不管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或是宗教道德,都告诉我们“奢侈是罪恶,节俭是美德”“人想要的很多,但其实需要的很少”“奢侈浪费会造成地球资源匮乏和环境破坏”,等等。而有更多历朝历代的圣贤也告诫我们“节俭才能让社会安宁没有纷争”,这似乎已是定论。
但再试问,如果今日人人节俭,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人人节俭会造成消费锐减,消费锐减会造成经济衰退,经济衰退会造成工厂与公司陆续关门倒闭,工厂与公司倒闭会造成人人失业,人人失业会造成国家经济破产。
请问,为什么我们实践了节俭的美德,却带来如此悲惨的结果?
因为这是一个工商业的社会,其形态本来就是利用消费来刺激经济。电视、报纸、网络上的广告,无时无刻不在挑逗你的欲望,引诱你不断进行消费。最好你能在这个月花下个月的钱来消费,于是有了信用卡;最好你能预支未来的收入进行消费,于是有了分期付款。这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我们口口声声说应该发扬节俭的美德,但更多时候实际的生活却与此背道而驰。有人从不思考这个问题,因此不觉得有何不对。但如果你认真思考,难道不觉得矛盾和困惑吗?
不仅只有节俭这个问题是如此,在这个时代有无数的问题都是如此。不是只有我们如此,在两千多年前的第二次巨变的时代,当时也有无数的人为了究竟应该法先王或是法后王,而感到困惑与迷茫。因为价值观混乱而迷茫的时代,就是如此。
指出这一点,是为了让今日的年轻朋友们明白,不安、迷茫和困惑都不是你们的错。是因为你们刚好生在这样的时代,一个各种思潮不断激荡、新的问题不断产生、更有着许许多多不知从何而来的挑战的时代。
混乱而迷茫,固然是生长在巨变时代的人们的不幸。但相对地,我们也有着无比的幸运。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 {MOD}。这是个充满机会的崭新时代,正是圣贤英雄施展长才之际。
第三次巨变
在中国漫长的文明史上,巨变也是很少见的。
就我所知,这样的巨变一共有三次。
哪三次呢?第一次巨变是从仰韶时代到龙山时代,第二次巨变是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代,第三次巨变是从鸦片战争到今天,而且这次巨变尚未结束。
第一次巨变发生在史前时期,因此没有太多的文献记载,大部分的证据都是靠考古得知的。从考古学的发现来看,在仰韶时代,农业、畜牧、服饰、房屋都已经成熟,人类基本的物质生活已有保障;音乐、舞蹈、绘画也都已经出现,精神生活也不虞匮乏。更重要的是,那是一个相较于后世更为太平祥和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基本上十分平等。从出土的墓葬中可以得知,聚落内部贫富差距并不大,顶多这个墓多两件陪葬的陶器,那个墓少两件陪葬的陶器。聚落与聚落之间,有规模大小的不同,但并没有战争的痕迹。
但到了龙山时代,中国各地忽然兴起了筑城运动,聚落间的战争迹象到处都是。而聚落内部的贫富差距也急速扩大,有的墓规模宏大,陶器、玉器、漆器塞满整个墓穴,甚至还有殉葬者出现;有些墓则简陋狭小,找不到多少陪葬品。聚落与聚落的层级分化也开始出现,中心聚落越来越大,中小聚落被不断压榨。不论是聚落内外,上层剥削下层的体制开始出现,这就是第一次巨变。
在第一次巨变之后,脱颖而出的是一批叫作“血缘贵族”的人,他们建立了一个以血缘宗法进行统治的新时代。这个时代长达近两千年之久,贵族们凭借着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血缘,掌握了所有政治、经济资源乃至于这个时代最高等的知识和技术。儒家典籍中所传颂的夏商周三代,便是这样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血缘可以决定一切。所谓封建宗法秩序,就是一个人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在生下来的那一刻就已经被决定了。
在正常情况下,庶子无论如何贤明,都不能取代嫡子;小宗无论怎么杰出,都不能取代大宗。父亲是贵族,那么儿子也是贵族,子子孙孙都会是贵族;父亲是奴隶,那么儿子也是奴隶,子子孙孙都会是奴隶。
有知友曾经问我,儒家经典传颂的三代是不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对于这个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要看你在三代生下来是谁。如果你生下来是贵族,那就很美好;如果你生下来是奴隶,那就很不美好。
现代人听起来,会觉得这样极端缺乏社会流动的时代,真是太可怕了。但天下所有的事物,有缺点必然也有优点,否则它不可能存在。贵族时代有一个很大的优点——这是一个极其安定的时代。
如果政治和社会地位是注定的,那么你取代不了别人,自然也不必担心被别人取代。你不必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而费尽心思,因为这几乎没有意义。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每个人所要想的就是如何尽好这辈子该尽的本分,如何做好这辈子注定该扮演的角 {MOD}。
在这样的社会中,如果你生为贵族,你的富贵和荣耀全部来自祖先,你的责任就是发扬祖先给你的荣耀,并且将它代代传递给子孙。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三代古典文化的核心,那就是“礼”。因为对贵族而言,一个靠血缘关系来运作的社会,就如同一个大家庭,家人之间不会讲“法”,只会讲“礼”。
这样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在中国人的心中,“法治”始终不是政治上的最高境界,政治最高的理想是“礼运”。上位者不应该用“法”来“治”天下,而是用“礼”来“运”天下。各位可以用心体会其中的差别,《礼记》的《礼运篇》就是在讲这个道理。中国古典文明的精华,就尽在一个“礼”字上头。
但随着时间的巨轮继续转动,这样辉煌灿烂的文明也迎来了它的末路。灭亡古典文明的并不是其他阶级,而是贵族自己。
随着贵族生活的日渐腐化和堕落,传统的礼教逐渐被遗忘,用古人的话来说,就叫作“礼坏乐崩”。而由于贵族之间的不断激烈内斗,中国文明也迎来了第二次的巨变。
从春秋战国开始,贵族间相互征伐,进行战争。战场上讲究的是智慧与力量,而不是血缘。没有人因为敌人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高贵血统,就甘愿在战场上跪地求饶。只要有智慧与力量,就算是平民百姓,随时都有机会取代贵族接任要职,于是“布衣卿相”的局面开始来到。
这场历经数百年变局的最后象征,就是秦末陈胜起事时所讲的那句话: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如果让三代的人听见这句话,他们一定会觉得惊骇不可思议。陈胜出身只是个帮人耕田的农夫,是社会的底层,当时如果连社会的底层都知道血缘不可靠了,人的地位是可以改变的,那么以血缘维系社会秩序的古典文明,自然会土崩瓦解。
秦灭亡了六国和统治它们的贵族,而古典文明所留下最后的贵族—秦,也在转眼间灭亡。以“贵族”为主体的时代,在中国历史上就这样一去而不复返。
巨变的核心,其实就是文化和支撑这个文化的主体阶层的改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需要靠一个阶层来信奉它、执行它、支撑它。三代古典文化,终归一个“礼”字,而支撑它的就是这批血缘贵族。
但在血缘贵族消失之后,经过了无数的纷纷扰扰,产生了一个新的主体阶层,也就是我们后世所说的“儒生士大夫”们。这批人从小读着孔子书,靠着这些学问当上官员,当官后支持社会跟政治的运作,等退休后回到乡里教化民众。他们时常到处作诗、题碑、著书,他们的流风余韵直至今日都还处处可见。
儒生士大夫这个阶层,固然有许多问题。今日也有许多中国人,往往将近代落后西方的责任归咎于他们。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也有着莫大的贡献,中华文明曾受到无数次外族的入侵,却始终没有像其他古文明一样灭亡,传承到了今日终不断绝,便是靠无数的儒生士大夫,在历史上艰苦卓绝地支撑着这个伟大文明于不坠。
儒生士大夫这个阶层,和他们所代表的儒家文化,也同样延续了近两千年。但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迎来了第三次巨变,一切都彻底地改变了。
鸦片战争至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姑且不论我们和一百七十多年前的中国人有多么不同,但这场巨变最大的象征,便是透过废除科举、废除读经、五四运动、提出将线装书丢进茅坑里……一系列的努力,中国人终于将“儒生士大夫”这个阶层彻底铲除了。没有了这个主体阶层的支持,传统文化也随之轰然倒地。
当然,或许有人会问,今天不也有许多人讲传统文化吗?怎么能说传统文化轰然倒地呢?
一个文化之所以是活着的,不在于有人讲,而在于有一群人具体地实践它。
试问今天的社会可有一个阶层,将中华文化当成是信仰的中心?
当成是生活的方式?当成是奋斗的目标?如果没有,那么它就只是一种过去的文物,就像埃及文化、两河文化一样,只能送进研究所和博物馆了。
其根本的关键,在于我们今日的教育,已是西方知识体系的产物,这和中国传统对读书人的训练与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没有主体阶层自然就没有文化。
以前的世界经济链条是这样的:
1,美国提出概念,研发,2年后做出来了,全世界卖。
2,2年后德国日本跟上,用跟美国差不多的价格,卖更好的(德国)或者便宜一点的(日本)产品
3,2年后,台湾,韩国跟上,吃透了技术,满世界卖更便宜的产品。
4,再过2年,中国仿制或者山寨,做成白菜价,满世界卖。
所以一晃悠,8-10年过去了。当这个产品被中国做烂以后,美国在这么多年,又不断的提出新的概念,然后继续这个全球经济循环。不断更新换代。
然后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就这么干了二十多年。然后,量变到质变。
下面有个兄弟的评论说的好,瓜子二手车,没有中间商。严重正确。还想挣钱怎么办?淘宝:这还用说么。。
无人机,美国提出概念,只用了两年,大疆就做出来了,满世界买,白菜价。美国的无人机公司产品没出来多久,就倒闭了一堆。弄的美国军方都觉得这货又便宜又好使,真香啊,买了一堆大疆,后来被懂王叫停了。你们部队还要脸不???
VR,对,就你带着打游戏那个,美国提出的概念,两年以后研发成功,美国开产品发布会的前两天,深圳电子市场出来了,200元一个,批发价,全球出口。美国公司破产。这直接就白菜了???都不过渡下??
然后日本,德国,韩国,台湾。。。。。。中间这就没我们啥事了???电梯传来中国男低音:瓜子二手车
日本泪目,扭头就去发展动漫,动漫出口占了日本GDP多少自己去查。文化输出,再保持下以前的中端机床,电子精密仪器,增加GDP。可是架不住中国的寿命是你的2/3,价格是你的1/4.。。。问题是,中国也开始整动漫了。。日本慌得一逼。
德国,老牌资本主义,就剩尖端产品这一个了。对了,还有啤酒。于是德国就剩下轴承和机床和啤酒。文化输出?问题是。。输出啥?输出了马克思哲学出来个兔子,输出个第三帝国成过街老鼠。。。我们文化还是省省,别输出了。。大家喝啤酒不香么。。。我们就在下水道多埋点油脂包的零件行不???行不???
韩国,算了,整女团男团,全世界卖,主要卖中国,看到中国的粉团还援韩国明星,韩国大出一口气,还能挣几年。台湾。。。。。。台湾不说了,变成台湾县了。唯一剩下的农业卖不过美国澳洲新西兰,中国还不要了。对了,听说最近台湾开始喝澳洲红酒了,问题是自己的东西卖给谁。。。
然后最近几年兔子宣布创新,整高科技,于是全世界都傻眼了。再过个20年30年他们能卖啥????
所以现在美国带头围堵中国,西方国家跟上,明白了么?蛋糕就这么大,你中国想全吃了,他们吃啥????于是天天逛南海,贸易战,搞意识形态。说白了,还是钱闹的。再给你中国几十年,芯片起来,发动机起来,机床起来,医疗设备起来,关键是还便宜。。。他们只能喝西北风了。
那么我想想该怎么描述下腹黑兔。。。。现在在整啥。。。有点赞我再继续,怎么能不违反规定,又能把下面的事说明白了。。。
那么我们来听听,最近最多的声音是啥?是人均。。。中国:我们人均一下,就没了,我们发展中国家。
公知:人均看看?人均看看?国外的月亮还是圆。你人均排在世界第几?打你脸。中国:对对对,对对对,脸疼脸疼
我们还是来算算。如果中国人均到美国的1/2,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那么问题来了,14亿人的人均,跟你美国3亿人的人均,能比么?
现在我们开始比人均,人均美国1/4。可是如果人均到美国1/2,总量就是2个半美国,12个日本,3个欧盟。人均到美国2/3,问题是再X个14亿???美国。。。。这是4个我啊。。。全球养我就出1个,你这要养4个??这咋养???
这都是公知们逼的。。福利要比北欧,机床要比德国,芯片要比美国,只要哪怕一个圆珠笔头都得比日本,下水道得比油脂包。。比不过就要骂。只要蓝星上有的,不管哪个国家的,你都得干过,一项干不过,就鄙视你!!!比我们好的都拿来比。问题是,都比过了,其他国家都吃啥????卖啥???他们都不活了??现在公知们开始嚎人均落后,这是实在没地方嚎了。人均再超过,银河系我们都横着走了。。。。。那时候估计公知们开始吹非洲,我们能在非洲打狮子,你行么?你只能在动物园看着。问题是,他们也不去非洲,还是呆在中国。。。中国要比人均还能比上,其他国家还有生意做么?还能卖个啥???
为啥中国是发达国家粉碎机,明白了么?
说白了,以前中国是打掉中间商,现在被公知们逼得,再想挣钱,得从源头下手了。美国:咳咳,我叫源头。
德国瑞典日本韩国英国法国:我们以后啥都不卖了,就吃面包吃泡菜好不好?
以后公知也别喊非洲打狮子了,喊的声音大了,没多久,中国搞狮子养殖了,你一天能打100个,价格200元,没事就打打,打准了还能有奖励。
所以,中国为啥是发达国家粉碎机?马克思恩格斯都错了,公知们才是最大生产力啊!!!!他们用键盘拯救中国,这才是雷锋!!我们应该善待他们,没有他们,中国谁也粉碎不了。感谢。
然后最近不就开始围堵中国了么
大家可能不太整得明白啥叫经济战争,我解释下大宋。那时候可能都不太懂这个东西,不过大宋很成功,没皮没脸没心没肺的就发达了。
契丹没事就揍大宋,大宋就一直挨揍。十打九输。最后契丹觉得大宋太好揍了,皇帝御驾亲征,来了中原。大宋的皇帝快吓尿了,想溜。被大臣一通慷慨激昂的PPT说服了,也御驾亲征,于是双方就碰上了。
结果双方相互瞅了瞅。。都特喵的兵挺多的。。那就和谈。。没打。。签订了不平等合约,大宋丧权辱国。具体就几个内容,大宋每年给对方白银多少两,多少丝绸,乱七八糟的贡品,赔款,开通商。家里的大臣呼天抢地,还自杀了几个。这内容其实跟鸦片战争以后和英国签的协议差不多。
但这次大宋意外赚大发了。
两国一通商,契丹人发现,这大宋的玩意好啊,瓷器,丝绸,啥东西都稀奇。都买。问题是大宋觉得契丹啥都不好,只有马不错(契丹就是现在的东北加蒙古一小块),还有虎皮和人参。其他没了。大宋的啥东西都卖过去了,契丹就只有马,人参,和虎皮,大宋挺挺稀罕。于是那边的老百姓集体打虎,导致那边的老虎差点被打光了。。关键是,老虎没了,人参和马也长得慢啊。
于是就对大辽就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顺差(这就是前几年懂王天天指责的)
宋朝去的商人不认契丹的钱,因为拿回来花不出去。就认大宋的钱(是不是和现在的美元很像?)于是契丹的老百姓都觉得大宋的钱才是钱,因为可以直接买大宋的东西。民间就开始流通。
这样下去大辽的皇帝觉得不对劲了。但不是钱的问题,他都觉得大宋的钱才是钱,是真的铜做的啊,足斤足两(美元金本位,是不是瞅着眼熟)于是大辽的国库里都堆满了宋朝的钱。(这也眼熟不?我国持有美债几万亿,当然美债和美元有区别的,后面被我们玩出了花,这个慢慢讲)
他是觉得马卖太多了,那时候马是战争机器,不比现在的坦克便宜。于是下令,不准卖马了,要卖只能卖阉割版,骟马。(打仗几乎都用骟马)卖给你了死一匹少一匹。(这瞅着也眼熟。。。放现在叫猴版)
于是更严重的贸易逆差出来了。大辽国老百姓的钱都被大宋赚了个干净,国家越来越穷。大宋玩命养马,准备雪耻。
大辽衰退,这时候屁股后面冒出来一个金国。。。于是干脆大宋就联合金国,没费力,就把大辽灭了。打完了金国一看,说好的一起打,这大辽都灭了,你连你的燕云十六州都才打了一半???大宋。。这个这个我们说好的,这地方得还我。。。于是,金国就还了。。。大宋普天同庆。
这下大宋就觉得,这办法好使,不打仗不怎么死人,大辽自己就垮了???
后来大宋就整明白了,一路裸奔到底。。。。西夏揍他,割地赔款通商。南越国打他,割地赔款通商。具体好像还有几个都揍过他,通通都是打几下,割地赔款通商。。。。这整得跟扶贫似的。
地盘越割越小
问题是,大宋越赔越有钱,越赔越有钱,谁揍了他要不了多久又活蹦乱跳,都养成习惯了。直到金国把北宋连锅端了,换到南宋,继续没心没肺,一直把金国盘得穷到不行。。。西夏也快挂了。。最后大宋都没动手,金国被蒙古人收拾了。。
大宋是我们历史上一个盛世,打仗弱鸡得一逼,别人开疆扩土,他是割地赔款成习惯了,连越南没事都揍他玩儿。可是架不住越赔越有钱,这货就是个大家随时来割的韭菜田,还长的贼快。
大家有没明白一个问题,这么打仗弱鸡的一个大宋,为啥命这么长???
那么大宋为啥有钱??一个是啥玩意拿出去卖都好使,一个是周边国家瞅着大宋的钱就是下面的样子
。。。。这事说起来有点复杂。。。涉及到贸易和货币掠夺。其实没啥新鲜的,美国玩的这一套,我们宋朝就玩过了,而且贼清楚。
宋朝就一本事,我人畜无害。我就一小白兔。你有钱,我跟你做生意,你有钱有技术,我们合作做生意,你没钱,我帮你发展起来我们做生意。。我不会打仗,我弱鸡,我也不跟谁打仗(这瞅着也贼眼熟对吧。。。)
不过可能大家就要问了,为我要讲宋朝?为啥后来鸦片战争一样的条款,清朝就这么惨???这不讲明白,贸易战就讲不明白。。。。美国欧洲为啥围堵中国也就整不明白。。。
然后我们再聊下大清。大清实在没啥好聊的。。当然电视剧能拍一堆。
当年英国想来做生意。从康熙时期就开始了。汤若望,南怀仁。。从怀里掏出望远镜给康熙看,给康熙讲电报是啥玩意,大眼睛忽然忽闪的说我们做生意吧。。从康熙一直劝到光绪。。这多少年您说说。。问题是大清过了五代皇帝都没几个东西看得上。。通通不入法眼。但英国很喜欢中国的陶瓷,茶叶,丝绸,啥玩意都喜欢(那时候能卖到英国的茶叶,就是LV啊!!瓷器就是爱马仕啊!!丝绸,这这这!!阿玛尼都不能比啊!!那时候中国货真这么牛逼,没想到吧)其实仔细想想,从宋,元,明,清,还是当年卖大辽国的老三样。。。这就是潜伏的危机。。。
高端,奢侈,纯手工打造,家族传承几百年,工匠精神。特别高大上。吃个饭都没瓷器您好意思说自己是土豪?饭后不端一杯茶出来你还喝咖啡这种垃圾??于是欧洲的富一代富二代富七十二代都沦陷了。
普通人这些买不起?您就算坐不起马车,走路上,也得拿个丝绸手绢吧?这叫轻奢,小众。(这事,是不是也很眼熟。。只是最近这么多年反过来了。咳咳,再提醒下公知,别提工匠和传承,这我们也玩过,没啥稀奇。历史是惊人的相似)
英国玩命买大清的东西,大清就是不进口你英国的。法国也来过,大清也没看上啥。。这巨大的贸易差又出来了。。
这这这咋整????
这事一直整到老佛爷时候了,您说说这从康熙过了多少年了,大清也是有钱的一逼
欧洲这样也受不了,不过英国比大辽聪明,发现了一个东西,叫鸦片。。。慢慢走私鸦片到中国。。这玩意才是暴利。(幸好当时没海洛因)
然后就有了虎门销烟。。。
英国这下急眼了,银子都被你赚了,我赚你的你还不同意??挡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于是就打了。。。
(当然第一次鸦片战争不是单纯的只因为销烟,这里我只讲脉络和经济关系,不是讲清史,简单化就行)
其实还是钱闹的。
清朝的错,不仅在于不开放通商,还不发展武力(其实也发展了,只是那时候清朝不认为工业化=武力)就学会了割地赔款,其他一个没学会,比宋朝还惨。。其实不是老佛爷一个人的错,这是从康熙开始的。
清朝被胖揍了一顿,鸦片就变大众用品了。。。
其他欧洲国家一看,这么好赚?都来排队敲竹杠。几乎=当年的大航海时代。谁都来蹭几下,开始说着蹭蹭不进去,最后都蹭进去了。日本一看,凭啥都是高鼻子来蹭?也来了。。。
大清的利润,就变成了贸易单边逆差。。加上各种巨额赔款,赔心疼了不想赔了,又打,打了更赔。。越整越穷。最后各国直接开抢了,更省事。做生意不如抢劫,这最快。中国的近代屈辱就开始了。
差不多德国也一样,也是一战的赔款赔心疼了不想赔了,打,和大清不同的是他开始打赢了。后来才有了美国土豪,这事后面讲,现在的美国大队长是怎么发家的。
再再后来大家又学习了一个核心技能,打赢了不能一门心思要赔款,这事不能干。这个教训,是后来蓝星两霸之一毛子掉坑,大家才整明白。说太远了。
还是回来说大清。
大清就穷的裤子都当了。再有钱也顶不住赔款+巨大逆差(鸦片这东西太吓人了,这是LV+爱马仕+巴宝莉再翻个倍,多少钱都得进去)再加上抢劫。呼啦一下,活不下去了,我们终于跌跌撞撞地走到了民国。这鸦片抽了多少年。。一直到抗战,四川的抗日国民党部队还是双枪兵。。。。中国能好????
这就是民主国家的起步。这就是公知们吹的人权。
不过最近有个神操作没看懂,加拿大大麻合法了?中国种植大麻开始卖加拿大???这这这。。。老佛爷,林则徐等人如泉下有知,该安心了。
讲完了这些,大家就应该整明白了。。懂王这几年为啥跳着跟中国过不去。其实一个国家有钱没钱,无非就平衡两个最简单的问题。
1,顺差逆差
2,拳头硬不硬
美国怎么起来的不想讲了。毛子怎么掉坑的也不想说了。估计这个话题知乎上也能找到很多。因为刚才打上面的字打郁闷了。是每个中国人心里的痛。
我们这里只谈经济
兔子现在外汇储备大部分是美元。还有美债。还记得大辽国的国库???都放的大宋的钱。其实也是没办法,全世界都只认美元。关键是,他拳头还最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谁不听话还揍谁,还能拉着一帮兄弟帮忙。兔子怎么脱困的?
下次讲,兔子的神走位和骚操作。发达国家的粉碎机的名头真不是盖的,其实远不止瓜子二手车这么简单。
这里得叨叨几句三哥
因为大家动不动就比欧美,美国不说了,欧洲还专比西欧北欧,东欧不入法眼。这咋比啊?条件不一样啊。你要一小国,总人口不多,海里全是三文鱼,捞起来全世界都喜欢,你就捞捞人均也能捞成发达国家。没错,我说的是挪威。我也想捞啊我,问题是我家门口河里没有啊。。
得和三哥比,人口,地理位置,国土面积,跟我们挺像。
三哥也是人口大国,当时英国不仅来了中国,也去了印度,中国后来手撕八国联军接着手撕鬼子的时候,他从头到尾就地躺倒,为啥那时候还发展的不错?整得国内有人都觉得,其实好像被殖民了也还行?。。。。
三哥走的跟我们完全是两条不同方向的路,比较起来就能看清楚。
一直到1978年,三哥都比我们过得好。后来就不行了。想想,别说78年的时候,90年东南亚在我们眼里都是土豪。那时候兔子多穷啊。。。。
三哥的特点就是一个:躺,就地躺,全程躺,奋发图躺。能躺到啥程度?世界第一躺。
英国当时去的时候,三哥是举双手欢迎。做生意挺好,英国拿过去啥三哥都稀罕。
生意做着做着,就给了英国一块地,你自己管。
英国为了做生意,就修铁路。要雇佣有知识有文化的工人,至少得知道用手指头擦屁股不卫生吧?就开始做教育。挣了钱,得回馈点吧?开始弄医院。。。
三哥就觉得,这挺好啊,地再给大点。再给大点。再大点。。。。
于是用了多少年忘了,反正最后地都给了。。欢天喜地的成了英国的殖民地。你没看错,一仗都没打。反正都是英国来修,来出钱,多好。于是忽略了一个东西,单边逆差。大清是被揍成逆差,三哥:不用揍,这我瞅着挺好啊,我自己来。
列强:三哥素质就是高!自由民主榜样!全世界都要学!
(这开始是不是也瞅着眼熟?这后来被兔子学会了。升级版就是。。咳咳,XXXXXX体。先把历史拉一遍,腹黑兔在整啥就能知道个大概了。)
后来我们清末跟列强撕,二战跟日本撕,三哥也觉醒了。要独立。于是,耶稣+如来佛合体的甘地降临了。他的办法就是。。继续躺,反正躺,罢工,不上班,要打脸就给你打,要抹脖子给你脖子,杀着杀着你自己就怕了。
能躺成这个程度,自认第二,全世界没人敢认第一。
好像当时跟蒋介石见了一面,甘说你抗日老费劲了,你这没整对。蒋说那咋整?甘地给了秘籍:
你听我给你唱一首歌,你就懂了,铛铛铛铛铛铛。。。
蒋:。。。。。
后来蒋介石的高血压前列腺炎不晓得是不是那次见面后被憋成的内伤
英国那时候被德国揍得找不着北,没功夫跟他耗,于是三哥就独立了。
列强:三哥素质就是高!自由民主榜样!全世界都要学!
我们开始为啥比三哥穷?建国以后打得稀烂,铁路公路啥都得自己修啊。。
三哥:殖民这么多年,英国人早出钱修了一堆。
就觉得中国怎么这么落后?当时你就躺着不就得了?
三哥一直被压着保持贸易逆差,不打不闹,还帮着爸爸们揍不听话的,买武器买贼贵的猴版,还没事自己摔,摔了又买。这种典范哪里再去找??你说说哪里找???给我们来一打!!
列强就一直表扬三哥是典范,三哥也很自豪,表扬多了,三哥也真信了,开始自己说:我们素质就是高!自由民主榜样!全世界都要跟我学!
公知们也信了。。。。很想也自由民主典范一次。。。
这智商,没谁了
三哥大量的人才去了欧美,整欧美的产品,然后继续卖给三哥国内,三哥就更自豪了。
问题那是三哥人才在帮着列强赚自己国内的钱啊。逆差就越来越大。。。他能翻身才怪了
那么印度大概就讲清楚了。
讲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说明保持顺差有多重要,说直白了,就是你收的钱得比花的钱多,你才能越来越有钱。
那么兔子是怎么干的呢???
我们再复习一遍
1,得有东西卖,而且卖别人的比买的多。(顺差逆差)
2,拳头不能软,要不最后就是被打劫
建国初期,到后来改革开放,本来写了一些,后来觉得没意思,也不想忆苦思甜。
所以删了。快进到改革开放以后。兔子忽然就暴发了。短短几十年,这速度跟坐了过山车一样,蓝星上的小伙伴都很懵逼。
一改革,画风忽然就变了。。。。
后来我们才知道,兔子打算三步走。每一步都用了近20年。我们来看第一步。
我人畜无害。我就一小白兔。你有钱,我求着跟你做生意,你有钱有技术,我拿我的市场我们合作做生意,你没钱,我帮你发展起来我们做生意。你揍过我,我们做生意,你没揍过我,我们更要做生意。我不会打仗,我也不跟谁打仗。(大宋:。。。。。。这是学我?)
然后列强一看,红 {MOD}兔子这样就投降了,学印度了,欢天喜地的来了。
建厂,建生产线,开整。然后就请了大量的工人,我们迈出了世界工厂的第一步。
这个刘华清副主席的图广为流传。其实不仅是军事,我们那时候看别人的设备和生产线,也是这样的。
列强也一样要给我们的工人培训,于是我们就边学边琢磨,这玩意是啥原理。然后就边做边抄吧。
没啥丢脸的。我们就一个目标,扩大出口,减少逆差。要不兔子一辈子都没法起来。
抄着抄着就会了,然后就开始发挥。只要一临摹会,兔子在印象派野兽派上狂奔到底。
光是山寨手机,就有待机300天的,有自带大功率音响,一个月亮之上整个广场就能跳的,有自带投影的,有能刮胡子的,还能点烟的手机。。。等等等等,很多都是真的全球第一(你能找出来第二个我服你)。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内置蓝牙耳机啥意思?手机后盖打开,真的装了一个,就问你服不服
还有能把摄像头分离了一样拍照的
秒杀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
嘲笑归嘲笑,一个手机都能玩成这样,也就是说,低端手机的路,彻底把国外的手机市场堵死光了。你能想出来的我们都整完了,你没想出来的我们也整完了。
其他行业也一样
就连六个核桃都能整出来六亿核桃,大个核桃,大仁核桃。。这种坚强的复制和仿冒能力,说实话,绝对世界第一了。
这时候,兔子被嘲笑得最多。但大家好像忘了,兔子的目标是卖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先放一放。臣妾实在做不到啊。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用仅有的资源,可怜的技术,为做出更好的产品堵死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路而斗争----保尔柯察金:最后一句我没说过。
看着是笑话,问题在于,这种整法是啥?对低端产品来说,这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啊。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玩了命的把产品往死里整的精神!!这是在全世界搞商品的农村包围城市。
根据解放战争的经验,胜利一定是我们的。
很多很多年以后,一个年轻人整明白了,他叫拼多多。。。。
然后,全世界的小商品,就都被中国填掉了。其他国家看到这种精神,谁还敢整低端?????于是我们的贸易逆差在嘲笑声中成功减小了。
第二个办法:代工
代工,只要中国会做的能做的,全都整到堆满全世界。
包括苹果手机,现在你去意大利买,抢了一台最新的,一看背面,意大利语写的,中国制造。
在英国买一台苹果,一看背面,中国制造
整来整去,技术越吃越透,吃透了一个就整出花,再吃透一个又整出花,然后全世界才发现,这东西你只要会一个,就穿我的鞋走我的路让我无路可走,然后还让我找不到路????
发达国家还好,毕竟还有高精尖的技术早全面对中国封锁了。别忘了,全球除了31个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有202个没那么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他发展中国家你就说慌不???
风平浪静,因为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实在没话语权,他们也堵不住兔子,而且这事其他四大流氓也撑兔子。
欧美是支持的。高技术一封锁,你挖你的泥巴,我们挖金矿,反正泥巴我们也看不上。(他敢不封锁么?看到兔子山寨并发扬光大的能力有点发怵)你想穿我们的鞋走我们的路??欧美想想就发笑。
兔子其实是做了个国际长工。一旦兔子挣了点钱,他们这样挺舒服。兔子挖泥巴挣钱,这种苦活脏活累活你去做,有钱了他们再用高技术把钱撸回去。毕竟,你市场这么大,人口这么多,买起东西来也是花花的。而且,用的是美元。
而兔子态度是极好的,国际上谁撕逼了,画风是这样的:
一旦兔子自己被欺负了,画风是这样的
那时候全国人民多憋屈啊。。。。你体会下。
第二是通过朝鲜战争大家看明白一点,一旦整急了的样子大家都知道
何况他还有个小兄弟也有样学样
最可怕的是这个小兄弟炮仗投放能力世界一流,五常都比不上。为了反抗美帝国主义,试射火箭,目标,夏威夷附近海域。打出去不知道飞哪了,自己都找不到了。全世界帮着找,找了半天,掉日本海了。
日本:心里一万匹草泥马飞过。。这太特么吓人了吧。。。。
有点惹不起,这一急眼了北约自己家就会有人出来在内部跺脚
如果兔子敢想其他的,别人全世界都是盟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北约一家独大,高技术都在他们手里,何况,还有美元霸权。那么。。。
他们有一万种办法弄死兔子
其实兔子心里也清楚,所以,兔子走出了第二步,曲线救国。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