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
社区
动态
专家
文章
公告
首页
问题库
资讯专栏
标签库
问答话题
问答专家
NEW
发布
提问题
发文章
如何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如何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2024-07-04 14:40
发布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站内问答
/
默认分类
672
2
6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上) -------------------------------------------------------------务换含-
发送
看不清?
2条回答
1楼 · 2024-07-04 14:48.
采纳回答
做
网站
选<
智佳科技
>4001-021360为您
量身定制
营销
网站
加载中...
2楼-- · 2024-07-04 15:09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上)
-------------------------------------------------------------务换含------------地压尽往教明张武坚激微-------
发表时间:2003-9-15 14:0八婷述收方侵站医自省阳3:00 作者:四备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一、教师心理健康概述
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办足齐某出儿际染义
1.有利于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一个人的生理健康水平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人的躯体性疾病、生理缺陷会给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使人产生焦虑、观忧愁、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际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生理健康制术唱族水平。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健康的身体。例如,乐观、愉快、自信、平和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袭,从而促进身体健康。而心理上的不健康,如长期的过度焦虑、忧虑、烦恼、抑郁、愤怒,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引发心身疾三消究值二起计味特病。心身疾病是心理因九更细夫子行副素在疾病起因中占较大成份的疾病,或者说是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呈现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人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紧密结合的有迫程维王再拿殖机整体,精神和躯体在同一生命进程中共同起着作用。那些与情绪联系密切、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器调约法香底使垂标花既官系统更易患这种疾病。
2.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突弱印独与位战目语木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地评价、自如地应对客观环境,其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协调。个体与环境能取得积极的平衡,就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般不会因偶尔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其工作和学习效率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的人。
3.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主要表现
从整体上看,教师群体和其他群体一样,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不良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躯体化。主要反映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
2.抑郁。主要表现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失望,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征象。
3.偏执。主要表现为个体有偏执性思维,如敌对、猜疑、妄想、夸大等。
4.人际敏感。主要指某些个人不自在与自卑感,特别是与他人相比时更为突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卑感、心神不宁、明显不自在。以及在人际交往中自我意识过强,消极等待等。
5.敌意。主要从思想、感情及行为三个方面来反映敌对的表现。具体的表现包括时常有厌烦的感觉,摔物,喜欢与人争论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气爆发等。
6.强迫症状。主要指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例如强迫性洗涤、强迫性仪式动作等。
7.焦虑。一般指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主观焦虑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表征,如气促、出汗、尿频、失眠、发抖、惊恐等。
8.恐怖。恐惧的对象包括人、物、事等方面及社交恐怖。
9.精神病。主要有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心理和行为有非常明显的异常。
(三)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相关调查
正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关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研究也就越来越多。
1. 高峰、袁军(1995)采用SCL-90量表对上海市3055名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做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是小学教师群体中最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认为,小学教师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长年劳累,体质每况愈下,加上小学教师普遍责任心较强,很注意自己在学生中的形象,为此过分追求人格的完善,过分限制、约束自己,关心各种细节,常有自我责备、谴责的倾向,这都成为躯体化、强迫症状的直接诱因。此外,由于社会期望值偏高,难免产生焦虑、恐怖情绪。
在比较了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不同层面后发现,小学教师群体内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以下差异:
①地区差异。郊区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不如市区的小学教师。
②性别差异。调查数据表明小学女教师除个别因子(这里的因子指上面谈到的不良表现)外,心理健康问题远比男教师严重。
③年龄差异。各年龄组的小学教师都有其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老年教师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忧虑和“其他”(饮食、睡眠)比青年教师严重;而青年教师则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比老年教师严重,呈现明显差异;中年教师始终居中。
④学科教师差异。担任不同学科的小学教师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调查数据显示,除个别因子外,担任语文、算术、外语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要比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严重。其中外语教师心理健康最差,体育教师相对最优。
⑤班主任与非班主任差异。该研究表明班主任与非班主任心理健康问题总体上并无显著差异,仅在躯体化因子上班主任症状显著严重于非班主任。
2. 贾林祥、宋广文(1999)同样采用SCL-90量表对320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作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
①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不如小学教师。
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比男教师差。除了人际敏感、偏执、精神病性三个因子上女教师比男教师低外,其余因子的得分,女教师均比男教师高。这可能是传统文化意识影响的结果。
③不同学历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其中,中师学历的教师各因子的得分均比大学、大专学历的教师低,差异很显著;大专学历的教师除了在敌意、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这四个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大学学历的教师外,其余各因子的得分都比大学学历的教师高。学历反映了一个人的知识层次和能力的高低,知识层次越高的教师,越能站在较高的层次上去看待社会、洞察人生,对事物发展的规律把握得较准,不易产生心理障碍,而且,即使在心理状态不佳时,他们也能相应地采取措施,自觉地加以调整。
④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不如没有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除了在恐怖因子上两者得分无差异外,其余各因子的得分班主任均比非班主任高。
⑤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随教龄而增高的趋势。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教师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呢?
(一)端正认知
1.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他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等等,以至整个社会。所有的这些人和社会团体都认为自己对教师的工作有评价的权利。对于教师应该怎么做,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念和想法。仅仅是与以上提到的这些人相处就可能让教师产生焦虑,不管是正常的焦虑还是神经过敏性焦虑。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
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自我概念是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确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知识的积累是分不开的,前面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受教育的程度有正相关。所以教师应多学习,多接受新知识,以加强自身修养。
教师也可以坚持收集有关他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这些资料不仅能用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而且能使教师更清楚地知道他是否达到了自己预定的目标。教师对自己教学方法的利弊了解越深,越了解学生是否接受这些方法,就对自己了解越深,自我认识就更客观,自我概念就越坚定,评价工作就做得越全面,他对自己也就更自信。
加载中...
一周热门
更多
>
如何选择合适的网络环境以避免因网络问题导致的...
准备多台电脑和不同银行卡进行刷水套利操作时,...
在套利机会出现时,如何做到快速下注以避免错过...
如何利用技术工具和数据分析能力来提高刷水套利...
如何确保每个套利账户的独立性,避免使用相同的...
怎样灵活多变地操作不同账户,避免频繁使用同一...
如何设定合理的盈利目标,避免过度追求利润而陷...
怎样合理分配资金,降低整体风险?
如何在多个平台上对同一事件进行相反下注来锁定...
在运用对冲策略时,应注意哪些平台间的赔率差异...
相关问题
相关文章
×
关闭
采纳回答
向帮助了您的网友说句感谢的话吧!
非常感谢!
确 认
×
关闭
编辑标签
最多设置5个标签!
如何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保存
关闭
×
关闭
举报内容
检举类型
检举内容
检举用户
检举原因
广告推广
恶意灌水
回答内容与提问无关
抄袭答案
其他
检举说明(必填)
提交
关闭
×
关闭
您已邀请
15
人回答
查看邀请
擅长该话题的人
回答过该话题的人
我关注的人
-------------------------------------------------------------务换含------------地压尽往教明张武坚激微-------
发表时间:2003-9-15 14:0八婷述收方侵站医自省阳3:00 作者:四备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一、教师心理健康概述
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办足齐某出儿际染义
1.有利于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一个人的生理健康水平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人的躯体性疾病、生理缺陷会给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使人产生焦虑、观忧愁、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际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生理健康制术唱族水平。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健康的身体。例如,乐观、愉快、自信、平和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袭,从而促进身体健康。而心理上的不健康,如长期的过度焦虑、忧虑、烦恼、抑郁、愤怒,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引发心身疾三消究值二起计味特病。心身疾病是心理因九更细夫子行副素在疾病起因中占较大成份的疾病,或者说是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呈现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人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紧密结合的有迫程维王再拿殖机整体,精神和躯体在同一生命进程中共同起着作用。那些与情绪联系密切、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器调约法香底使垂标花既官系统更易患这种疾病。
2.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突弱印独与位战目语木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地评价、自如地应对客观环境,其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协调。个体与环境能取得积极的平衡,就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般不会因偶尔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其工作和学习效率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的人。
3.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主要表现
从整体上看,教师群体和其他群体一样,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不良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躯体化。主要反映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
2.抑郁。主要表现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失望,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征象。
3.偏执。主要表现为个体有偏执性思维,如敌对、猜疑、妄想、夸大等。
4.人际敏感。主要指某些个人不自在与自卑感,特别是与他人相比时更为突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卑感、心神不宁、明显不自在。以及在人际交往中自我意识过强,消极等待等。
5.敌意。主要从思想、感情及行为三个方面来反映敌对的表现。具体的表现包括时常有厌烦的感觉,摔物,喜欢与人争论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气爆发等。
6.强迫症状。主要指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例如强迫性洗涤、强迫性仪式动作等。
7.焦虑。一般指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主观焦虑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表征,如气促、出汗、尿频、失眠、发抖、惊恐等。
8.恐怖。恐惧的对象包括人、物、事等方面及社交恐怖。
9.精神病。主要有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心理和行为有非常明显的异常。
(三)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相关调查
正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关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研究也就越来越多。
1. 高峰、袁军(1995)采用SCL-90量表对上海市3055名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做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是小学教师群体中最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认为,小学教师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长年劳累,体质每况愈下,加上小学教师普遍责任心较强,很注意自己在学生中的形象,为此过分追求人格的完善,过分限制、约束自己,关心各种细节,常有自我责备、谴责的倾向,这都成为躯体化、强迫症状的直接诱因。此外,由于社会期望值偏高,难免产生焦虑、恐怖情绪。
在比较了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不同层面后发现,小学教师群体内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以下差异:
①地区差异。郊区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不如市区的小学教师。
②性别差异。调查数据表明小学女教师除个别因子(这里的因子指上面谈到的不良表现)外,心理健康问题远比男教师严重。
③年龄差异。各年龄组的小学教师都有其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老年教师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忧虑和“其他”(饮食、睡眠)比青年教师严重;而青年教师则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比老年教师严重,呈现明显差异;中年教师始终居中。
④学科教师差异。担任不同学科的小学教师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调查数据显示,除个别因子外,担任语文、算术、外语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要比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严重。其中外语教师心理健康最差,体育教师相对最优。
⑤班主任与非班主任差异。该研究表明班主任与非班主任心理健康问题总体上并无显著差异,仅在躯体化因子上班主任症状显著严重于非班主任。
2. 贾林祥、宋广文(1999)同样采用SCL-90量表对320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作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
①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不如小学教师。
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比男教师差。除了人际敏感、偏执、精神病性三个因子上女教师比男教师低外,其余因子的得分,女教师均比男教师高。这可能是传统文化意识影响的结果。
③不同学历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其中,中师学历的教师各因子的得分均比大学、大专学历的教师低,差异很显著;大专学历的教师除了在敌意、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这四个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大学学历的教师外,其余各因子的得分都比大学学历的教师高。学历反映了一个人的知识层次和能力的高低,知识层次越高的教师,越能站在较高的层次上去看待社会、洞察人生,对事物发展的规律把握得较准,不易产生心理障碍,而且,即使在心理状态不佳时,他们也能相应地采取措施,自觉地加以调整。
④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不如没有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除了在恐怖因子上两者得分无差异外,其余各因子的得分班主任均比非班主任高。
⑤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随教龄而增高的趋势。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教师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呢?
(一)端正认知
1.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他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等等,以至整个社会。所有的这些人和社会团体都认为自己对教师的工作有评价的权利。对于教师应该怎么做,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念和想法。仅仅是与以上提到的这些人相处就可能让教师产生焦虑,不管是正常的焦虑还是神经过敏性焦虑。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
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自我概念是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确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知识的积累是分不开的,前面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受教育的程度有正相关。所以教师应多学习,多接受新知识,以加强自身修养。
教师也可以坚持收集有关他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这些资料不仅能用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而且能使教师更清楚地知道他是否达到了自己预定的目标。教师对自己教学方法的利弊了解越深,越了解学生是否接受这些方法,就对自己了解越深,自我认识就更客观,自我概念就越坚定,评价工作就做得越全面,他对自己也就更自信。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