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管理部门谈用金融 | 福建银保监局丛林:正确把握金融本质和规律 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福建经

2023-03-17 04:51发布

编者按


奋进“十四五”,金融助发展。为贯彻落实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各级领导干部“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的工作要求,福建省金融工作办公室、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银保监局、福建证监局携手《新福建》App、福建日报官微,联合推出“学好用好金融助推高质量发展超越宣传活动之金融管理部门谈用金融”,推动形成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的良好氛围,让金融更好地服务福建高质量发展超越。今日刊发福建银保监局局长丛林的署名文章《正确把握金融本质和规律,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福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内外部各种挑战,福建经济展现出较强韧性,两年GDP平均增速高出全国约0.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辖区银行业保险业保持平稳运行,各项贷款两年平均增速12.9%,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90.2万亿元,两年赔付支出655亿元,为福建经济快速恢复提供有力保障,实现经济金融协同发展良性循环


金融最核心的本质是融通资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配置资源的作用,经济与金融是一对共生共荣的关系体。一方面,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另一方面,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没有实体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就不可能有金融业的持续稳健发展;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金融业若脱离实体经济,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为更好发挥金融核心功能,需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金融服务供给与经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需要正确处理好三对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资源配置与市场行为的关系。受信用环境、短期效益和经营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金融机构市场行为与金融资源合理配置间可能出现背离,主要表现为资金“脱实向虚”、信贷投向结构不合理、风险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对此,监管部门要持续完善监管导向,引导金融机构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推动金融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同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还需要政府部门在改善信用环境等外部配套上加大支持力度,共同推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


二是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的关系。金融创新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发展转型的有力杠杆,与此同时,部分以监管套利为目的的“伪创新”,不仅带来新的风险,加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同时造成资金空转,削弱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对此,要持续完善金融监管理念,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确保金融创新朝着有效有序方向发展。


三是正确处理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同时,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也需要稳健运行的金融环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既要把防风险放到更为重要的位置,加强风险监测预警,摸清风险底数,见微知著、抓早抓小,守牢风险底线;又要把握好化解风险的优先序和节奏力度,坚决防止处置风险的风险,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创造良好环境;还要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注意保护金融机构活力,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近年来,福建银保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银保监会和福建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助推福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1年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突出机制创新,狠抓政策落实,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强化监管导向,健全完善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统计监测评价体系,持续优化考核指标与权重,引导机构调整发展策略和经营计划,推动辖区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14.8%,增速达近7年最高,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坚持金融纾困政策不松劲,督促机构应贷尽贷、应延尽延,用好用足中小微企业纾困贷款,为5549家企业提供融资200亿元,对912亿元到期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实施延期,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强化窗口指导,落实主体责任,高标准完成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目标,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28%,户数增加19万户,其中新拓展首贷户1.4万户,信用贷款占比较全国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0.38个百分点。大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联合地方推广“一县一品”特色农险产品73个,推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质押贷款等创新业务。


二是立足区域特色,推进先行先试,改革开放水平持续提升。结合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等区位优势,引领银行保险机构探索创新金融服务,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落实“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的重要指示,积极打造金融惠台“福建窗口”,对台金融服务覆盖面和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台企授信总额增长54%。推进宁德龙岩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指导创建的创业就业金融服务中心、抵押物自评估系统等一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辖复制推广。积极落实“双碳”目标,在全国率先制定绿色金融发展指导意见,推进三明南平省级绿色金改区建设,辖区绿色融资余额增长49.7%。引导保险机构深入参与社会治理,出台规范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发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等指导意见,深化税延养老保险等适老涉老保险业务发展,车险改革“降价、增保、提质”效果明显。联合法院设立常驻省消保中心的巡回法庭,指导设立省级涉台金融纠纷调解服务中心,加强老年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联合开展打击不良代理投诉举报专项行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持续深化。


三是坚持底线思维,紧盯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控标本兼治。坚持“真实反映、加快处置”的风险防控工作思路,积极发挥“政司银企”协作化险机制作用,主动应对信贷风险防控压力,辖区信贷资产质量保持稳定。积极协调综合施策,实现辖区高风险机构阶段性“清零”。推动建立地方法人机构流动性风险应急工作机制,组织开展法人机构“提升负债质量”专项行动,有序推进流动性应急处置演练,夯实流动性风险管理基础。持续防控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风险,引导落实资管新规,及时遏制影子银行新变种。深入开展“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活动,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健全内控制度,提升风险防控“治本”的能力。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对金融服务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出了新的挑战。


下阶段,要紧扣“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提高金融服务的充分性、精准性和前瞻性,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一是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从大局看问题、从长远看问题、从战略上看问题,深入思考大局、大势和大事,自觉将金融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大局中去考虑,自觉从全局的高度谋划做好辖区银行业保险业工作,真正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是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激发服务实体经济内生动力。持续推进银行保险机构改革转型,稳妥有序推进省联社改革和农信社改制工作,引导城商行深化业务转型提升市场竞争力,支持民营银行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指导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备、保障全面、竞争有序的保险供给体系。加强分类监管,督促机构回归本源、明晰定位,优化绩效考核机制,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发展”转变,从“价格竞争”向“服务竞争”转变,扬长避短,深耕细作。指导地方法人机构科学制定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探索与自身相匹配的数字化转型路径,推进业务流程数字化改造,提升风险管理和金融服务质效。


三是聚焦加大供给、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助力实现福建经济发展目标。围绕福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提高金融服务的充分性,引导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积极引入保险长期资金,合理增加融资供给。围绕重点领域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服务好福建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发展战略,确保资金跟着项目走、跟着产业走,支持我省重大项目加快落地,支持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聚焦政策堵点,在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上持续发力,努力保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进一步推进减费让利,提高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健全绿色银行评价机制,引导完善绿色金融治理架构,开展绿色保险统计工作试点,引导加强绿色保险产品的研发。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业务推广力度,推进新材料、首台(套)保险试点,加强对产业链“卡脖子”技术、重大科技攻关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进一步规范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产品发展,深化长期护理险试点;积极参与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深化养老金融改革。


四是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经济稳健发展营造良好金融环境。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落实好跨周期和逆周期有机结合的宏观调控政策,督促银行机构立足长远,对市场主体采取针对性措施缓释风险,确保资产质量基本稳定。坚持动态监测,加强早期干预,前瞻防控地方法人机构风险,压实机构主体责任和股东责任,规范股东股权管理。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持续完善房地产金融管理长效机制,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更好满足首套房和改善性住房合理金融需求,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和保障性住房发展,稳妥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