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朋友看过来!教您如何远离电信网络诈骗

2022-05-02 20:58发布


预防电信网络诈骗,老年人是重点群体之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老年之声栏目携手国家反诈中心联合推出5集系列节目《乐龄·无诈》,针对老年人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以案说法、套路拆解、深入分析、提出对策。为老年人筑牢反诈“防火墙”,守护最美“夕阳”,保障老有所安,惟愿乐龄无诈。


冒充公检法诈骗


2021年11月,江西省的石大爷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九江刑侦大队大队长梁飞”,称石大爷涉嫌一起拐卖儿童案,并详细的说出了石大爷和家人的信息。持有怀疑的石大爷听到对方说出自己和家人的信息有点相信了。对方继续恐吓石大爷目前已有多方证据指向他,还在罪犯的窝点发现了用他的身份证办理的银行卡,如果不配合调查就要拘留,并警告石大爷不能告知家人,否则会牵连家人。对方声色俱厉的语气让石大爷慌了神,连忙表明自己会全力配合。石大爷按照“警官”的要求到宾馆开了一间房,买了新的手机和新的电话卡。在“接受调查”过程中,对方让石大爷把银行卡里的钱和家里的现金全部转移到他指定的“安全账户”内,要进行“资金审核”。石大爷跟着对方指示一步步操作,先后在手机银行APP上转出32万元。转完后对方并未按约定把资金退还,还拉黑了石大爷所有联系方式。石大爷这才感觉不对劲,跟家人说后被家人带来报警。



民警解析:


这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诈骗,目前常见的有冒充国家移民管理局、国家医疗保障局、外交部、公安部、最高检、最高法等国家机关实施诈骗的。第一步,骗子会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你的个人信息,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给你打电话。第二步,骗子会编造你涉嫌银行卡洗钱、拐卖妇女儿童或者是贩毒等罪名,同步发送仿冒的公检法网站、通缉令、财产冻结书等信息给你,对你进行威逼恐吓。第三步,会诱导你去宾馆或者是一些独立的、封闭的空间对你进行深度洗脑。这个时候对方就会说他可以帮你洗脱罪名,再让你把自己的钱转到他们所谓的安全账户中,从而达到诈骗的目的。


警方提示


公检法机关都是当面向涉案人出示证件或者法律文书,绝对不会通过网络给当事人发送所谓的通缉令、拘留证逮捕证等法律文书,也不会通过电话制作笔录。老年朋友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之后,应该第一时间报警,将嫌疑人提供的收款账户、转账时间、转账金额等信息告诉民警,民警会在第一时间进行紧急止付。


案例


近日,浙江省警方接到辖区某银行报警称,一位七旬老人办理向某投资公司账户转账10万元的业务,疑似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民警找到老人后,老人称“我已经考察好几个月了,不会有问题”。原来,几个月前,老人在网上认识了一位“投资导师”,“导师”得知老人有理财意向,而且是第一次接触投资,便向老人推荐购买公司债权的渠道。对方向老人承诺每个月能拿到8厘的分红,10万元的本金一个月就有800元的利息,收益高、风险低,可以放心投资。观察了几个月后,老人打听到已经有人赚到钱了,便决定把家里的10万元存款拿来投资。“高回报的投资不能信,等你把钱汇过去,对方不仅不会分给你利息,到时候连本金也没了,后悔都来不及。”民警告诉老人,这是典型的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诈骗,耐心向老人分析了诈骗手法、套路和骗子的常见话术,并讲述了真实的诈骗案例。



民警解析:


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中,骗子会先和你聊天获取好感,然后伪装成所谓的“投资导师”,发布一些看起来很专业的投资资讯,或者在投资群里给大家上课,慢慢骗取你的信任。这些虚构的项目被戴上“政策扶持”“国际趋势”“国企背景”“内部消息”“特殊渠道”的帽子,诱使你相信自己捡了大便宜,只要一笔投资就可以“一夜暴富”走向成功。骗子还在投资群里安排了很多“托儿”,伪装成和你一样跃跃欲试想投资的“网友”,当你看到有人跟随“导师”挣到了钱,慢慢就放下了防备。随后骗子再给一点甜头,比如第一次投入1000块钱先给你200块钱的收益,让你对他深信不疑,而等你投入大额资金之后,再卷走你的钱。


警方提示


理财有风险,守好“养老钱”。网络投资需谨慎,特别是没有见过面的网友,拉你进入QQ、微信群,推荐你买股票、买基金,进行各种投资,号称“零风险"、“稳赚不赔”的,都是诈骗。投资理财,一定要通过正规途径,不要盲目的相信所谓的投资专家、荐股大师。面对步步为营的诈骗团队,老年人自己已经很难识别,需要子女们多关心、关爱父母,帮助父母考察“投资理财”项目,别让弱势的老年人独自去面对狡诈的骗子团队。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


“您好,我这边是‘xx’快递,您有一件包裹不慎被我们快递员遗失,现在联系您和您谈下补偿损失的事情。”4月2日,天津市民王阿姨到派出所报警,称自己被冒充快递员的骗子以快递丢件补偿损失的方式诈骗了近6000元。当时,王阿姨接到了快递员的电话,告知她快递丢件了。第一次遇上丢件的王阿姨很是奇怪,但听到对方报出自己的身份信息后,便下意识的认定对方就是快递员,还根据提示添加QQ号进了“服务中心”群,并下载了相对应的app。随后对方称需要用手机录屏,做一个转账的证据,王阿姨按照要求做了。对方又称转账补偿的钱没有成功到账,可能是因为王阿姨账户里还有余额,要求其将余额全部转至银行卡。然后王阿姨就按照要求操作,可当她将钱转到银行卡后,收到了短信提示,刚转进银行卡的钱被转走了!王阿姨赶忙问对方什么情况,对方称这笔钱是被银监会转走的,银行卡也会马上被封卡,还需要再转3000元才能解封。被吓到的王阿姨立即又转了一笔钱进去,可结果还是和之前一样。对方又称是因为王阿姨的手机一直没收到验证码超时导致的,要求再转一笔钱进去,甚至恐吓道:“如果你不尽快转,很有可能被起诉!”直到这时王阿姨才惊醒过来,自己是遇上了骗子,便立即停止汇款并到派出所报警。



民警解析: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中,犯罪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你的电话和购物信息,冒充购物网站、快递物流客服工作人员给你打电话,说出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的信息,谎称你购买的产品质量有问题、包裹丢失或损毁需要给你进行退款赔偿。诱导你私下添加“理赔客服”微信、QQ或在虚假的退款理赔网页中,填写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联系方式等信息进行“身份验证”。从而将你银行卡内的钱款转走。


警方提示


当有网络卖家或者客服主动联系为你办理退货退款时,一定要小心!切记:正规网络商家退货退款无需事前支付费用,请登录官方购物网站办理退货退款。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切勿相信他人提供的网址、链接!


刷单返利类诈骗


3月份,河南郑州的赵奶奶在一个微信群聊中看到一条免费领电饭锅信息,主动申请领取时,被“福利员”引导加入了一个“押大小”的任务群,一开始赵奶奶根据对方的指示操作了三单,均成功返款。后来对方要求其下载APP进行抢单,在APP上刷完一笔3万的大单后,对方称系统卡单,后以各种理由要求赵奶奶继续刷单,赵奶奶一步一步地将自己的存款50余万元都投了进去垫付任务资金,最后依然无法提现,对方也把赵奶奶拉黑。



民警解析:


在刷单类诈骗犯罪中,诈骗团伙作案一般都是通过在各种网络社交平台(如微信、QQ、抖音、快手、微博等)发布免费领取福利、赠品的信息,引诱你进入他们精心设置的福利群。之后骗子会热情的告诉你,要免费领取赠品、获得返利就需要刷单,并且很“贴心”地建议先刷小单试试看。当你抱着试试的心态,开始小金额的垫资刷单,骗子会先及时返还本金并支付一定比例的“佣金”,以此取得你的信任。当你开始相信骗子加大刷单金额,骗子就会以““卡单了”“未按规定操作”等各种理由,要求你刷更多的连续任务,如果不按骗子说的去做,本金就无法归还。此时骗子会诱导你做连续任务的返利会比之前更高,最终让你越陷越深,直至所有钱财被骗光。针对老年人不会刷单操作,骗子会通过领取“福利、赠品”诱导老年人点击提供的链接,自动下载安装具有远程共享操控的软件或者木马病毒,获取到老年人手机中的银行账户等信息从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


刷单属于违法,刷单都是诈骗。天上不会掉馅饼,也不会有免费的午餐,不要被免费赠送礼品等套路迷惑,掉入诈骗圈套。陌生人发的链接不要轻易点,微信群、朋友圈看到的广告不要轻易相信,也不要轻易扫二维码,不小心点开了陌生链接也应立即点关闭退出。谨防骗子利用链接和下载软件向手机里植入木马病毒,获得账户信息后通过后台操作网银窃取钱财。


冒充领导、熟人类诈骗


近日,山东省的王爷爷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他的外孙,因与他人打架被公安机关控制,需要交6万元才能被放出来。因为害怕被父母知道责骂,所以想偷偷让姥爷帮他筹钱。同时,自己的手机被警察收走,现在是偷偷的借用别人的电话。王爷爷听后心急如焚,在电话中正准备把银行卡号和密码报给自称“外孙”的骗子,幸好此时上门劝阻的反诈民警及时到场。民警现场电话联系了王爷爷真正的外孙进行确认,确认后王爷爷才知道自己是被骗了,避免了财产损失。



民警解析:


冒充熟人的诈骗形式很多,骗子可能会冒充许久未联系的亲戚、战友、领导,给你打电话、发短信,或通过微信、QQ取得联系,然后说自己遇到了一个很紧急的状况急需用钱,可能还会随之给你发来一些伪造的图片、语音等营造紧张气氛,让你赶紧给他转账。骗子分析你的心理,设计话术套路精准施骗,比如针对老年人,他们会利用老人对家人的关爱心切去冒充子女;针对上班族,他们会利用员工对领导的附和心理去冒充领导;针对家长,他们会利用家长对孩子学业的关心去冒充老师等等。如果没有防范意识,还是很容易上当受骗的。另外会有一些诈骗分子通过网络搜索他人照片作为微信头像,并使用相同的名字注册新的微信号,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对方亲属的手机号码,并根据手机号码添加对方为好友,成功添加好友后便谎称这是自己的另一个私人微信号,经过一段时间的交谈、获取对方信任后,向对方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


筑牢老人反诈“防火墙”,子女也要主动“多帮忙”。当您接到自称子孙、亲戚、朋友、领导的电话或短信说遇到危险让你转账汇款时,不要着急,一定要先核实清楚后再进行操作。同时也要提醒年轻朋友,要想家里的老人不上当,子女一定要多陪伴、关心老人,了解家里老人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不要给骗子留下可乘之机。




今年71岁的王海岩阿姨是一名退休教师,节目中王阿姨和大家分享了亲友被电信网络诈骗的经历。回家后,多才多艺的王阿姨不仅将节目中学到的防骗知识传递给了自己身边的朋友,还制作了“国家反诈中心”剪纸作品送给反诈民警。呼吁所有的老年朋友学习防骗知识,参与反诈活动,守好自己的养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