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热度、博流量,不惜手段求上位”利用失事航班搞灾难营销,突破了道德底线

2022-04-10 01:17发布


3月21日搜救人员在广西藤县坠机现场发现的飞机残骸。图/新华社(武警广西总队供图)


3月21日,东航MU5735航班发生坠毁事故,令人痛心。事故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全力组织搜救,妥善处置善后。”目前,应急管理部、中国民航局等有关部门已派出工作组赴现场指导处置,并调派广西、广东两地救援力量赶赴现场参与救援。现场救援、善后处置及事故原因调查等工作正在进行中。


而就在这揪心的时刻,竟有人借机搞起了“灾难营销”。据媒体报道,山西一家房地产公司制作了一张失事航班背景宣传图;有保险员借航班坠毁事故推出宣传文案;有整形医院员工也趁机蹭热度……更有甚者,在事件发生短短一两个小时内,网络上竟出现了近20位自称就是没登上飞机的“幸运儿”的人,而经媒体多方采访求证,目前可以确认的是,真正没有登上飞机的只有两个人。


灾难面前,本应多些同理之心。不搞过分煽情和借机营销,是每个人应坚守的道德底线。而对他人遭遇的不幸,多给予一些温暖和关怀,才能激发出一个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


以灾难事故作为营销工具,通过蹭热度、博流量,不惜手段求“出圈”“上位”,突破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本应遵守的价值底线,也突破了个人的道德底线。这些营销行为,在舆论场上翻车并不令人意外。而事实上,谎言被戳破、伎俩被唾弃,非但对企业业绩提升毫无帮助,反而损害了自身形象,可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此外,靠消费灾难博取关注,也不免给机上人员及其亲属造成二次伤害,大家都在为他们揪心之际,此时此刻,却有人借这起坠机事故盘算起“自家生意”,吃相太难看,由此造成的舆论观感,也相当无知与冷血。


营销本是市场行为,但一切营销都应遵循道德底线和社会良知。东航MU5735航班坠毁,牵动每个人的心。此时借灾难搞营销,蹭热度,只会被社会唾弃。


新京报评论员 | 迟道华


编辑 | 李潇潇


校对 |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