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莆田市一家鞋企生产线上,工人使用蒸湿软化机对鞋子进行鞋面蒸湿。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图)
日前,上海警方通报其破获一起假冒知名品牌运动鞋案件,到福建莆田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缴获假冒品牌运动鞋6万多双、半成品10万余双、制假设备500余套,涉案金额达1.2亿余元。消息一出,网民纷纷提问,为什么莆田的假鞋,要上海警方来查处呢?事实上,莆田假鞋产业泛滥,早就不是什么秘密。
福建莆田,除了莆田系医院外,莆田假鞋也在运动鞋爱好者中“名声赫赫”,已经成为当地的另一张“名片”。据说,莆田制造的假冒名牌运动鞋已经足以以假乱真,甚至质量比正品还要好,以至于网上有人调侃说,如果一双名牌鞋穿了三年还不坏,那肯定不是正品,而是莆田货。不过,即使假鞋质量再好,也是侵犯了正品的知识产权的盗版产品,是必须要打击的。
制鞋业已经成为莆田当地的龙头产业。根据莆田市官方资料,该市拥有4000多家制鞋企业,产业规模超千亿元,2019年共生产鞋子近13亿双。如此规模的制鞋产业中当然有相当部分是正规的品牌代工等,但是假冒产品的比例恐怕也不会小。如果严打侵权盗版的假鞋,当地的制鞋业可能受到相当程度的打击,民众的就业、政府的税收,都会受到影响,这种考虑是否会影响当地打击造假的积极性呢?
新京报日前报道的江苏常熟“外贸村”,两千多家服装档口,每天两个小时营业时间,卖出成千上万件“大牌”服装。根据记者的走访,这里在两三年前还是正常的白天营业,但现在因为“查假货查得严”,改成了晚上营业。记者随机走访的几十家档口,都在卖假货。当地监管部门“查得严”,为什么还会形成这样的假货市场呢?因为监管部门多在白天查,下班之后就难以管到了。
假冒产品泛滥,网络电商平台也有不少责任。上海警方查获莆田假鞋案中,一些重要的线索就是从对外销售假鞋的微商、网商处得来的。被捣毁的制假工厂,就是根据网购平台销售商或微商要求的款式生产假鞋,经过中间商批发后通过网店或者微商平台销往全国,而销售商常常以内购、尾单、断码等为幌子低价销售。2018年,最高检曾表示,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呈现出新特点,其中之一就是利用互联网实施犯罪几成常态。淘宝等电商平台当年曾经充斥着假冒伪劣产品。后来,虽然淘宝开始打击假货,每年关掉大量售假的网店,但是仍然很难杜绝。通过社交平台的朋友圈等渠道销售的微商,假冒伪劣产品就更多了。
另一方面,尽管电商平台都声称打击假货,但是因为假货价格低,能够吸引消费者购买,产生交易。而电商平台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成交额。成交额越大,就显示平台越活跃,就可以到资本市场上讲故事、圈钱。因此,平台真正杜绝假货的内在动力可能也是要打折扣的。有些电商平台,甚至以满足下沉市场消费者需求的名义,纵容假冒伪劣产品在平台上销售。
假冒伪劣商品,看似可以满足部分消费者低价购买大牌产品的需求,但是这种通过侵犯正版品牌知识产权得到的“好处”,终究是不可持续的。只有保护好知识产权,产业才能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当然,政府、平台、销售者甚至消费者要认识到这一点,彻底杜绝假冒产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政府和平台应该首先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加大打击侵权假冒产品的力度。
辛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