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利机遇无处不在

2023-03-04 22:11发布

最近跟浩哥在小宇宙上录了几期《三点下班》,聊聊股民的生活和感悟,播客的反响还不错。


上一期我讲了一种视角,叫做“套利”,有听众找到我,说道理太抽象了,不好懂。


刚巧,我上周和营业部的朋友吃饭,积累了一肚子有趣的套利实操案例。


套利,就是用一个接近于0的风险,去换取一个不错的收益。


简称空手套白狼,但这里不是说本钱为0,套利往往对你的资格和本金,都有一定的门槛要求。


因为这么一个“收益风险不对称”的机会,一旦人人都能做,超额收益立即就被抹平了。


所以套利讲究兵贵神速,机会的出现,往往都是因为一些新制度和产品的诞生,时间窗口也只会持续一小段时间。


抓住了,狠赚一波后,就得找一片新的牧场。


所以套利者跟玩周期或者宏观的不太一样,他们永远得学习新的东西,在混沌中寻找秩序,秩序中寻找漏洞,不先人一步,就只能沦为牺牲品。


下面讲讲几个历史案例,都是真实发生的事儿,当故事或者课文听都行。


1)量化对冲基金捡钱的黄金时代:


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自2010年4月16日起正式上市交易。


期指,就是以某个指数为标的,约定将在未来某个时间去买一篮子指数的合约。


在刚推出的时候,它的保证金率只有5%,也就是说,投进去100w,能撬动2000w的指数。


大家知道,期指主要有两种玩法,一种是用来套保对冲风险,一般开空;另一种则是用来加杠杆单押方向,一般开多。


在那个年代,如此高的杠杆比例,自然是后者多,用来赌一把,单车变摩托的资金占据了主导地位。


对期指开多的供大于求,这就导致了期指的高度升水,也就是股指期货价格长期高于现货指数价格,价差高于10%甚至。


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稳赚不赔的对冲套利策略——买入沪深300指数,然后同等量地做空期指,不断换期,年化收益就是大于10%的


这个策略的风险不是接近于0,而是等于0,因为1:1等权套保等于风险中性


所以你只要能找到负债端,不管是好的坏的,只要成本低于8%,都能赚钱迅速扩大规模。


国内的第一批量化对冲基金,就是靠着这样的傻瓜策略,迅速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做到了百亿规模的不在少数。


红利期到什么时候为止呢?15年股灾,股指期货成为了背锅的对象,监管猛提保证金率,也就降低了杠杆,大幅抑制了期货投机,导致原来的高升水不再存在,转而变为长期的贴水


“中金所 2015 年 9 月 2 日再出股指期货四条新政,把沪深300的非套保保证金率进一步提升至40%,而且开仓量大的客户还要被监控。”


这样的长期贴水持续到了现在,即使监管已经重新放松了保证金率,期指还是比股指便宜了不少。


这背后的原因,反过来了,是因为基金的套保盘远大于投机盘


因为量化对冲基金们也在迭代,研制出了更好的策略,比如指数增强,通过日内高频T的方式,可以增强十几个点年化,所以它们的规模急速扩张。


套保对它们是刚需,而非可选,所以导致大部分期指贴水在5~15%。


2)杠杆牛疯狂下的分级基金套利:


与15年牛市伴生的,还有一个金融创新,叫做分级基金


它把一个行业基金拆成了A、B两种份额,A类似稳定收益率的理财,B就是加了杠杆了行业基金,本质上就是分级A给分级B加了杠杆


13~14都是创业板牛市,直到15年1月,这股暴富浪潮蔓延了所有板块,庞大的配资盘也涌入了市场,饥渴得寻找着迅速赚钱的机会。


分级B成为了参与投机炒作的最佳选择,它的高杠杆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和诱惑,与此同时,买一个行业方向,对于大多数不做基本面研究的投机资金,完全够了。


当年的证券B和创业板B,可是经常连续几个涨停的,堪比妖股


于是出现了一个现象,分级基金整体,出现了不少的溢价比如富国创业板分级,在2015年1月5日到8日,整体溢价分别达10.4%、11.3%、12.7%和10.8%,连续四个交易日都在10%以上。


当分级基金出现整体溢价时,可以申购较为便宜的母基金份额,配对分拆后卖出两种子份额,从而实现套利收益,这个期限在2~3天,取决于你要不要“盲拆”。


就算我们按3天算,3天赚10%,剔除掉手续费和磨损,摊到每天也能赚2~3%。


这个有多恐怖呢?如果你每天能稳定赚2%,那么一年250个交易日下来,本金会翻141倍……


当然,这个套利时间窗口,并没有像期指套保那样持续5年,而是从1月持续到了6月,但半年时间也够资金复利到12倍——因为稳定,这个策略同样可以在场外大加杠杆。


我有朋友,就借助这一波,直接起飞积累了第一桶金,后面又开私募做很大。


股灾之后,随着杠杆投机盘的撤出,这种分级的溢价就不再存在,甚至分级基金这个产物都退出了历史舞台,后来的股民们,是很难想象这种疯狂的。


3)南北车停牌套利:


15年牛市还有个标志性事件,就是南北车合并,造就中国神车。


10月24日停牌,12月30日发布重组公告宣布合并,中间的2个月,有心人肯定能问到是什么事情。


复牌后连续6个涨停,接着不怎么回调,化身市场总龙头,半年8倍。


停牌的时候,有些聪明资金在干一件事情:


他们发现上证50里面,南车 北车的权重高达8%,那么是不是可以申购上证50指数基金,拆分完把别的股票卖掉,只留南北车呢?


假设用1000w来做这个尝试,第一次申购拆分完,有了80w南北车,花了3天时间。


第二次,用920w申购上证50,拆分,又多了74w南北车……


循环往复,很快你的1000w全都是处于停牌阶段的南北车了。


2个月后,先来6个涨停,然后继续暴涨,无风险。


不过中途,监管发现了这个漏洞,锁上了口子,在时间窗口关闭的时候,汹涌的套利盘,已经把南北车在上证50中的比例,套到只有2%了。


4)集体跌破100元的可转债:


可转债是近年A股影响最大的金融创新,它既是一张公司债券,又有着特定价格转股的权利。


在2020年末,可转债市场出现了惊人的一幕——几乎所有小盘转债都在连续下跌,很多转债已经跌到了70、80、90元。


这里科普几个点:


第一,A股目前,所有可转债退出的价格,都是高于100元的,无一例外。也就是说,这个产品是类刚兑的。


第二,就算公司接近破产,债都还不起了,公司也可以通过下调转股价的方式,让可转债价格上升,更容易转股。因为只有转股了,公司才不用还钱。


这两点导致了当时一个很好的套利机会,就是买入一篮子低于100元的可转债,这里肯定不是0风险,但也接近于0了。


后来,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市场上就消灭了100元以下的转债,如果当时买入一篮子低价转债,半年下来的收益率大概有30%。


例子还有很多,这里先举四个,从上面可以总结出什么经验教训呢?


首先是,套利机会往往产生于大的金融创新,变化孕育机遇。


其次是,很多套利成立的土壤,在于人性的贪婪和恐惧,为什么15年牛市里诞生了那么多机会,因为很多人追求天天涨停,根本不在意一些小的成本。


做套利的人,实际上是在替天行道,修正系统里的误差,是一件善事。


说到金融创新,最近的当红炸子鸡当属“中证1000”。


最近中证1000期权上市了,意味着机构投资者终于可以通过专业的金融衍生品,来对冲买小票的风险了。


这意味着,小票的交投会变得活跃很多,波动也有可能变大,这里面的交易机会一定是更多而不是更少的。


推荐大家关注中证1000ETF(159845),可以直接在证券软件里交易,长线配置我认为是复合回报会最高的指数,同时短期如果遇到急跌,修复弹性也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