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也太太太……多了吧!”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图鉴

2023-03-06 00:51发布

人潮涌动的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入场现场。(商重明 摄)


据订货会组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本届订货会共设有现场展台2793个,有参展单位710家,展示了近40万种品种齐全、内容丰富、印装精美的各类图书。在订货会期间,举办不同类型、丰富多彩的场内场外文化活动及各类主题论坛345场。在馆配馆,共设有图书展架645个,现场展示12万余种馆配图书。通过展前订货会注册报到系统统计,现场参展和参观人数超10万人次。展馆内,随处可见主播们忙碌的“带货”身影,“社长荐书”直播间和各大出版社直播间的不间断直播让无法亲临现场的读者们也能轻松逛展。


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场内现场。(商重明 摄)


在这里,我们整理了一些在订货会场馆现场举行的新书发布和主题活动,分享给大家。


一、多场对谈


马勇X王学斌:历史学在新时代中仍然有自己的空间


《明夷:新史学的重建与开新》新书分享会于2月24日下午在北京图书订货会8号馆(四川文轩展厅)举行。分享会上,《明夷》一书的作者、历史学者马勇和中央党校中国史教研室主任王学斌围绕中国近代史学历次转型的来龙去脉进行了对话分享。


诉说中国近代史学历次转型的来龙去脉——《明夷:新史学的重建与开新》新书分享会。(主办方供图)


之所以将新作定名为“明夷”,马勇表示,这是对历史的回望,看过去走过的路,讲中国史学过去是个什么状况,未来又往哪个方向走。


如何看待历史书的真实性呢?马勇认为,认识历史的真相是很难的,每一个写作者、读者的立场、知识结构、经历、见识都不一样,他们对一个问题的看法也完全不一样。不论有多悠远的历史,有多丰富的资料,历史学仍然有很多讨论的空间。因为消失的东西只能去重建、复原、逼近,而不可能真正还原,这也很可能正是历史学在新时代中仍然有自己的空间的原因。王学斌从现代角度出发提到,在大数据时代,虽然人们可以看到很多数据、文献,但是人们的知识积累依然是有限的,只能基于自身的技术积累和眼光视野做研究,这便是其局限性。


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历史书写作有哪些变化呢?马勇表示,所有的写作都需要让别人明白。作为历史写作者,他的书是写给非历史专业的人看的,要写出自己的专业性,但在目前的网络背景和阅读状态下,历史写作也要从现实出发,跟上时代的步伐。王学斌进一步表示,现在手机阅读已成为常态,人们获取信息的兴奋点也与过去不一样,如何让历史写作被更多人喜欢,其实考验得还是怎么写。从这个角度出发,王学斌认为,在坚守之外,也需要从题材上做一些转变,同时也需要在丰厚的积累之上,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让读者产生共鸣。


李正荣X崔岱远:人工智能时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2月24日上午,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展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正荣、文化学者崔岱远等做客新外大街拾玖号聊天室,以“人工智能时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为题,现场分享阅读经验,追问阅读的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正荣(右)和文化学者崔岱远在活动现场。(商重明 摄)


人工智能会消解阅读的价值吗?崔岱远认为,人真正的能力在于智慧,智慧这件事不是机器可以替代的,“我们不要对人工智能产生畏惧,它只不过是历史上任何一次机器代替人的翻篇。它将创造出更多的职业,而不是让更多的人失业。”在崔岱远看来,机器催生了一些新的职业,新的软件、技术,可以让智慧吸引年轻朋友,让他们从传统知识里获得新的希望,对人工智能、新科技以及为什么要读书产生新的认识。据此,崔岱远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不会取消读书,反而会刺激读书,“科技会助力我们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面对读书这一问题,一些人可能会问,“读书能帮我找到好工作吗?”“读书能让我买上车、买个房吗?”崔岱远认为,这样的想法可能太功利了,读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书是分成两类的:一类是从出版者的角度,分成可看可不看或者叫可买可不买的书;还有一类是必须看或必须买的书,比如说考试用的辅导教材。”崔岱远说,读书怎么能够对我们有用?取决于海量的积累,还有时间的维度。在他看来,决定一个人真正厚度的是人文基础,在未来是否持续具有创造力和生命力,取决于一个人的人文底蕴,而人文底蕴的积累,包括了读书、社会交往、历练等。


李正荣说,每个人都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外部的输入的世界,另外一个是内在的精神世界。正如托尔斯泰所认为的那样,内在的精神世界的成长才是真正的人的生命,而不是动物性的生命。人生命的本质和关键在于它的精神,“怎么才能建立起一个跟动物性生命不一样的内在的、精神上的生命呢?那就是要读书,一定要读书。”


《中国美术史稿》新书对谈:构筑中国美术史学格局


2月24日晚,主题为“美术史学的先行者:王逊先生的经历与写作”的王逊学术系列活动之第二场在北京单向空间举行,艺术史学者尹吉男、《中国美术史稿》整理者王涵、中央美术学院王浩出席了这一活动。


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海书画出版社展位。(主办方供图)


王逊(1915—1969)为著名美术史家、美术理论家,是中国现代高等美术史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哲学、美学、美术理论、美术史与考古、建筑学、敦煌学、工艺美术、民间美术等多个领域都卓有建树。1957年,王逊主持创建新中国第一个美术史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为美术史在中国发展成为独立学科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美术史稿》是王逊先生20世纪60年代中国美术史教材写作未刊稿的首次整理出版,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此次活动也围绕着王逊先生的人生经历和学术写作展开。


《中国美术史稿》,王逊 著,王涵 整理,上海书画出版社,2022年11月。


尹吉男表示,王逊是中国美术史学的一代宗师,由于他具备多方面的学养,哲学、美学、文学、中国建筑史、中国绘画史、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宗教史,这些彼此关联又相互助益的领域构成了他的学术格局,同时也成为中国美术史学的格局。王浩早年读过薄松年和陈少丰整理的《中国美术史》(1985年),对这本书印象很深,书中史论结合、洞见迭出、精彩纷呈,不是简单的资料罗列和堆砌,尤其是经常在似乎轻描淡写的论述中发人深省、启人幽思,与流行的许多美术史书很不一样。王浩表示,此次经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史稿》,是王逊集大成的一部著作。与会嘉宾认为,此次出版的《中国美术史稿》中,王逊倾注毕生积累,提供了大量方法论案例。他的中国美术史研究框架具有学术的现代性,彻底地蜕化和超越了传统的画学体系,并置在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学史、中国通史的现代学术的系统中,构筑了中国美术史学的格局。


王东杰X赵丙祥X季剑青:人是一种追求并传达“意义”的动物


2月25日下午,“小题大做——深描丛书分享会”举行。深描丛书主编、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王东杰,丛书作者代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赵丙祥,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副教授季剑青等嘉宾出席活动,开展了一场富有深度和温度的分享交流。


王东杰、赵丙祥、季剑青在“小题大做——深描丛书分享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去年5月至8月,巴蜀书社陆续推出深描丛书《探索幽冥:乾嘉时期两部志怪中的知识实践》《从此殊途:儒学社会性格的明清嬗蜕》《一堂二内:中国古代的平民住宅及其演变》《储蓄来生:宋代以来的寿生寄库信仰》。巴蜀书社总编辑侯安国表示,深描丛书集结了一批中青年知名学者,涉及各类学科的诸多议题,秉承“小题大做”的原则,力图透过对具体而微的选题进行细致深密的开采,呈现最新的研究动态。


《一堂二内:中国古代的平民住宅及其演变》,鲁西奇 著,巴蜀书社,2022年8月。


何谓“深描”?最粗浅地说,“深描”即是将对象放在其所在的具体语境中加以理解。它得以成立的理论上的前提,则是相信人是一种追求并传达“意义”的动物。活动现场,王东杰教授与季剑青、赵丙祥围绕深描丛书的主旨、理念、方法、选题、书写、学科交叉与大众化等问题进行了富有深度的对谈。学者们指出,“深描”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法,注重将对象放在具体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加以理解。作为学术著作的深描丛书希望面向更广的受众:在选题上,追求多一点风趣;在表述上,以叙事为主,通过深入分析,揭晓人事背后的“意义”;在语言上,追求和蔼平易、晓畅练达的文风;提倡想象力与创新,寻求思想性。


二、新书发布


普通人为什么要“访问”大自然?刘华杰《草木有本心:生活中的博物学》新书发布


2月24日上午,以“普通人为什么要‘访问’大自然”为主题的《草木有本心:生活中的博物学》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第一活动区举行。该书的作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华杰表示,“博物学平行于自然科学存在、变化与发展,普通人做不了科学,每个人却可以启动自己的‘博物人生’,变得快乐、自在、乐观。”


刘华杰在“普通人为什么要‘访问’大自然” 《草木有本心:生活中的博物学》新书发布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作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华杰的专业是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但近年来,他却一直在大力呼吁重启古老的博物学,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刘华杰表示,这恰恰是考虑到今日人类群体和个体发展所面对的困境。在刘华杰看来,博物学积累了人与自然长久互动的智慧,是久经考验的知行体系。但在另一方面,博物之学却在全球化、高科技博弈中逐渐从各级教育体系中淡出,被很多人视为是肤浅的前科学或潜科学。但刘华杰认为,这样理解博物与科学之关系并不合理。


在刘华杰看来,博物与科学有交集却从来不是一回事,它们有不同的旨趣,近现代意义上“科学”的历史非常短。博物面向生活世界,而科学面向科学世界。在现象学哲学看来,当今科学的危机恰好表现为现代科学遗忘了其生活世界的意义基础。复兴古老的博物学,不仅仅是从大自然中找乐子的事情,更不是玩物丧志,它涉及重审人的本性(人是一种动物)、人与大地的世代情缘。《草木有本心:生活中的博物学》从北京大学四院中的植物说起,通过植物命名、植物术语、入侵植物及植物伦理等有趣专题,有意无意地传播了知识,更提示了一种生活方式:成年人可以像孩子一样,始终对周围的事物保持求知的兴趣,以乐观向上的态度过好每一天。


一场神秘惊险、涤荡心灵的旅程:鲍尔吉·原野《翡翠地》新书发布


2月24日上午,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鲍尔吉·原野新作《翡翠地》,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举行了新书发布会。


鲍尔吉·原野(中)与高洪波(左二)、腾格尔(右二)、张品成(右一)等在“幻想儿童文学的治愈力量”鲍尔吉·原野新作《翡翠地》新书发布会现场。


《翡翠地》是鲍尔吉·原野的首部原创儿童文学幻想小说,故事讲述了两个蒙古族少年白音和索隆带着一本图画书来到草原上,在从书中跳出来的小土拨鼠带领之下,他们一同前往书中所绘的奇境——翡翠地,来了一场神秘惊险、涤荡心灵的旅程。在“翡翠地”,人和所有的植物、动物都平等相处,每一种动物都是一种“派”,人不过是其中的一种动物,被称为“两脚派”。《翡翠地》将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与草原儿童的童年生活和草原上的风土人情融为一体,它既是充满哲思和隐喻的生活课,也是富有草原气息的民俗图景。正如歌唱家腾格尔所说,“他的书常常提到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翡翠地》,鲍尔吉·原野 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发布会上,鲍尔吉·原野与高洪波、腾格尔、张品成等嘉宾座谈,并和读者分享了自己创作的心得和体会。鲍尔吉·原野表示,《翡翠地》一书不仅是写给儿童的,更是完成了他童年时的幻想,“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幽默家,我在写作时的目标也是向孩子们学习,向他们的纯洁、智慧与对生活的发现学习。”


在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看来,鲍尔吉·原野把写作的功夫用在给小朋友写作上,体现了他对守护童心的责任感。幽默是儿童文学的核心,《翡翠地》里面也体现了鲍尔吉·原野幽默的才能,“《翡翠地》给我们制作了一场精神‘那达慕’大会。”海口市作协主席张品成认为,幻想文学的写作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是幻想,另一个是幻想氛围的营造,鲍尔吉·原野在《翡翠地》写作中,不仅保留了他在散文写作中文本的优美,更极好地营造了幻想的天空。


马丁夫妇《育儿合伙人》首部新书上市


2月24日,“爱是如其所是,不是如你所愿”——《育儿合伙人》新书发布会,在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举办。


《育儿合伙人》,马丁 小熊QQ糖 著,接力出版社出版,2023年2月。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认为,这本书中有不少新颖别致的思想和方法。比如,先成为自己,再成为妈妈;让孩子在玩中受教;给孩子留下讲条件的空间;为每个孩子定制专属时光等,这些观念和方法都有助于父母自我成长,科学养育。


“我们哺育下一代的初衷是什么?把一个生命带到世界上,父母二人如何学会合作?”在读过《育儿合伙人》后,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表示,“我们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真正的爱一定是从心里发出的,一定是愿意承担责任的爱,一定不是单求自己的好,也要求对方的好。在这本《育儿合伙人》里,我看到马丁和小熊互相牺牲与彼此成就,看到他们一起养育孩子点点滴滴,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其实就是爱的体现。真正的爱是一种责任,是彼此牺牲,彼此成就,彼此尊重。”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23年新春推介会举办


2月24日上午,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23年新春推介会在北京皇家格兰云天大酒店成功举办,束沛德、张之路、刘海栖沈石溪徐德霞、鞠萍、陈晖、马卫东、汤素兰、伍美珍、郁雨君、薛涛翌平安武林星河等儿童文学作家和评论家应邀出席活动。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23年新春推介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据介绍,近两年,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63种135册图书荣获各级各类奖项,15种30册图书入选各级各类重点项目和资助。2022年,由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奥特曼系列视觉志·55周年纪念版》成为现象级爆款图书,“小猪佩奇”“小树苗”系列等核心产品稳步增长。


在传统文化板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中华文明探源漫画故事书》《器成千年》《名画里的中国节》《姥爷有个百草园》等一批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精品图书。在儿童文学板块,经过多年的积累,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了《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大奖书系》《大咖拉布拉多和它的朋友们》《任溶溶讲小时候的故事》《面小豆分级阅读树》《我们班》《楼上楼下》等一系列老、中、青名家佳作。


此外,为满足读者对科普、科幻作品的阅读需求,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还推出了《46亿岁的地球》《漫游地球圈》《火星叔叔太空课堂》《活房子》《动物王国大探险》《马小跳天天问》等系列科普、科幻新作。


艺术家与年轻人的对话:邱志杰父女合著新书《给邱家瓦的三十封信》


2月24日下午,千寻Neverend主办的“父女通信——艺术家与年轻人的对话”《给邱家瓦的三十封信》新书预见会亮相北京图书订货会。艺术家、策展人邱志杰及其女儿邱家瓦、爱哲教育创办人马志娟三位嘉宾做客活动现场,围绕邱志杰父女合著的新书《给邱家瓦的三十封信》的创作初衷、探讨主题、亲子教育等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对谈。


《给邱家瓦的三十封信》,邱志杰 邱家瓦 著。


邱志杰首先向现场读者介绍了《给邱家瓦的三十封信》的创作背景。南京长江大桥对中国人来说意义重大,它是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工程奇迹”,却有很多人选择到这里来结束生命。邱志杰曾参与南京长江大桥干预自杀的工作,在桥上劝解那些企图自杀的人。当初劝解的话,他希望也能说给自己的女儿以及更多的孩子和家长听,于是创作了三十张以南京长江大桥为主体的水墨画,写了三十封饱含哲理的书信,将三十句盘桓在心底的话告诉女儿,希望她的人生理性、勇敢、从容、坚韧、超然、温柔、有耐心。在女儿有能力回信的年纪,这三十封信终于结集出版。书中,父女二人探讨关于人生、时间、生命、未来、成败、人际关系等诸多深刻的话题,共同完成了这部容纳了爱的箴言的“邱氏家书”。


《全辽金元笔记》(第一辑)新书发布


2月25日上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全辽金元笔记》(第一辑)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在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召开。


据悉,《全辽金元笔记》是大象出版社继《全宋笔记》成功出版之后启动的第二部大型笔记文献总汇,是对现存辽金元笔记文献较为全面、系统的整理。全书采用繁体竖排,装帧精良,汇编、点校现存能搜集到的全部辽金元三代笔记文献,依撰者生年为序统编,分4辑陆续出版,每辑10册。第一辑收录《焚椒录》《续夷坚志》《归潜志》《长春真人西游记》等辽金元时期笔记文献43种。


《全辽金元笔记》(第一辑),大象出版社。


所谓笔记,指没有一定体例、信笔记录、摘录而成的作品,是古代文献中重要的一部分,蕴含丰富的信息,历来为研究者重视。学界对古代笔记文献的整理已有丰硕的成果,《全唐五代笔记》《全宋笔记》已经出版,但辽金元笔记文献的整理情况很不理想——《全辽金文》《全辽金诗》《全金元词》《全元文》《全元诗》《全元戏曲》《全元散曲》均已出版,唯独辽金元笔记史料空缺。辽金元笔记数量大,是未被充分发掘和利用的百科全书式的资料宝库。


辽金元三代,特别是元代,是中华民族精神共同体形成时期。辽金元笔记因其时代特征,具有独特价值。比如元代笔记,不同于宋代笔记多文人闲暇随兴之作,元代笔记多为文人着意撰著,直书无隐是元代笔记的一大特点。而且元代疆域广大,多族聚居,文化多元,中外交通发达,人们视野空前开阔,元代笔记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科技的、天文的、交通的、域外的、海洋的、草原的……往往超越其他时代同类文献,记录前代笔记不曾有的内容。


元代有一部《和林广记》,此书已佚,但有一些佚文保留在其他文献中。在宋濂的《萝山集》中有一则:“《和林广记》所载:极西北之国曰押剌者,土地卑吉湿,近海,日不没,无昏夜,日唯向北转过便曙。”这应该是关于北极白夜很珍贵的记录。类似的,有周致中《异域志》所载骨利国:“其国一年天旋到此,天光返照一遍,国人谓之天门开,非也。”元代笔记中具有独特价值的还有不少,如人类第一次探黄河源的记录《河源记》(潘昂霄撰),记载元代海运的揭傒斯等《大元海运记》和危素《元海运志》等,都是很有特色的珍贵文献。


现存的辽金元笔记,多分散在各种丛书中。有些书十分稀少,寻觅不易,版本芜杂,在近千年的编辑刻印流传中已非原貌。因此,加强对辽金元笔记文献的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和出版利用,有其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价值。《全辽金元笔记》的出版填补了辽金元文献整理中笔记史料这一重大空缺,为多民族一体性研究提供了大量以前未发现、未使用的文献,有助于学界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辽金元笔记的成就,对研究辽金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学术、社会等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


《我是马兰人》新书发布


2月25日上午,《我是马兰人》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我是马兰人》作者汪成农、于建华、彭继超,马兰基地第一任司令员张蕴钰之子、北京卫戍区原装备部部长张旅天,原总装备部司令部作试局副局长邱学臣等作为访谈嘉宾应邀出席。


《我是马兰人》一书主要讲述了为我国的两弹事业投身大漠,奋斗在新疆马兰基地的众多平凡而伟大的人物的故事。他们在创造东方巨响的伟大事业中,创造了“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


《我是马兰人》,汪成农 于建华 彭继超 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22年10月。


活动现场,彭继超现场讲述了他曾在采访工兵战士时的一个小故事,这也正是《我是马兰人》中《祖国的好儿子》中真实的故事。张旅天则讲述了他父亲张蕴钰将军在马兰的事迹,以及他对马兰核事业的情感和对马兰人的情感。几位嘉宾精彩而富有感染力的谈话,一度将现场观众带回到马兰人艰苦奋斗的激情岁月和罗布泊的伟大事业中。


《小步乐读》新书发布会暨“儿童分级阅读的中国之路”圆桌论坛举行


2月25日上午,在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小步乐读·儿童中文分级阅读》新书发布会暨“儿童分级阅读的中国之路”圆桌论坛在中信书店·启皓店举行。


《小步乐读·儿童中文分级阅读》新书发布会暨“儿童分级阅读的中国之路”圆桌论坛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小步乐读·儿童中文分级阅读》是为2-6岁儿童研发的一套分级读物,全套体系分为4个阶段,8个级别,结合中国儿童生活和认知、情感发展,依据《亲近母语中文分级阅读标准》研发,文本的形式、字词句的难度、文字量、主题和内容的深度随着级别的提高而逐渐提升。


针对近年来受到持续关注的分级阅读理念,“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强调:中文分级阅读并不仅仅是中文分级识字,也不能简单地用几个字来编故事,而要把孩子真正放到天地万物中去,让识字过程和阅读行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在于科学选字、科学分级。在徐冬梅看来,中文分级阅读不仅在儿童个体的阅读和成长成才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中国的儿童阅读和儿童教育的现代化也有着非凡的意义。


在随后的圆桌论坛环节,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少儿阅读与童书评价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许惠英表示,孩子的接受能力跟大脑语言区和其他功能区发育紧密相关。当阅读与认知力匹配,孩子更容易喜欢,然后本能脑和情绪脑一下子就能被激发,专注力、想象力这些学习中需要的大脑力,也都会随之而来,让阅读变得事半功倍。分级阅读的好处就在于激发孩子的各种脑功能一起来理解、记忆。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认知神经学博士王利刚对如何挑选高质量的分级绘本的疑问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表示,儿童读物有作者、家长、孩子三个参与者,在挑选绘本时,既要考虑到孩子的阅读兴趣,也要兼顾家长的阅读偏好。在阅读双方都很感兴趣的绘本时,家长和小朋友之间的互动会自然增加,才能创造并享受真正美好的亲子阅读时光。


徐冬梅进一步补充,分级阅读是在准确评估儿童现有的阅读水平之后为其挑选适合的读物,阅读互动、阅读指导和阅读教育等一系列操作也要随之调整。在实际操作中,徐冬梅认为,家长可以先根据孩子的年龄购买相应的儿童读物,再根据孩子的实际阅读反馈进行调整。


从老童谣到新绘本:《从前有座山》新书发布


2月25日下午,禹田文化传媒主办的“从老童谣到新绘本:一个讲也讲不完的故事——《从前有座山》新书发布会”亮相北京图书订货会。绘本画家田宇风趣幽默地讲述了绘本创作背后的故事,以及画面中藏着的种种奥妙。


绘本画家田宇在“从老童谣到新绘本:一个讲也讲不完的故事——《从前有座山》新书发布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活动中,田宇从自己早些年创作的两本原创绘本《敲门小熊》和《妈妈身上有个树林》开启,讲述了自己投身绘本创作后的一些思考和感悟,也引出了《从前有座山》的创作故事。田宇的父亲田鹏,也就是《从前有座山》的另一位绘者,是一位颇负盛名的国画画家。父亲田鹏擅长并喜欢画山水,田宇则更喜欢画人物和故事,因此父子联手用一种新颖的合作形式让这本书融入了中青年两代画家的灵感和创作。


《从前有座山》,田鹏 田宇 绘,晨光出版社,2023年2月。


《从前有座山》这本书对田宇来说有着独特的意义。一首古老的童谣,爷爷讲给父亲,父亲又讲给自己,在几代人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象征着他们的童年回忆。于是,当田宇想到“如果能和自己的画家父亲合作一本书”的时候,这个老童谣就进入了他的脑海。全书用国画技法绘制而成,翻阅时如同展开一幅四季更迭、山水怡然的画卷。晨昏昼夜,春夏秋冬,时间流逝,而老和尚的故事周而复始,永无尽头。这故事简单,全文不过几十个字,但思量起来又令人觉得很不一般,故事中的世界本就存在着一份生生不息。


三、分享活动


《秘境回声》数字藏品揭幕暨“我的国家公园丛书”品读分享


2月24日下午,大象出版社在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举办了“我的国家公园丛书”品读分享会,并进行《秘境回声》数字藏品揭幕。


“我的国家公园丛书”由儿童文学作家徐鲁担任主编,是一套以中国国家公园为题材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品。截至目前,该套丛书中《秘境回声》《河源清澈》已经出版,《竹海寻踪》《虎豹山林》《云边的歌》等三册也将于近期与读者见面。其中《秘境回声》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为背景,用充满诗意和想象力的细腻笔触,讲述了少年阿钛、阿清一起守护热带雨林、保护海南长臂猿的故事。《河源清澈》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背景展开故事创作,小说通过男孩达日多吉的视角,讲述了三江源牧民在生态搬迁中观念行为、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他们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贡献。


“我的国家公园丛书”系列之《秘境回声》与《河源清澈》。(主办方供图)


品读分享会中,出版人海飞,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晖,以及“我的国家公园”丛书主编、儿童文学作家徐鲁,《秘境回声》作者邓西,《河源清澈》作者唐明从多个方面对“我的国家公园丛书”进行品读。与会嘉宾认为,该丛书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写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之一,中国国家公园,是我们共同的财富和家园。“我的国家公园丛书”,以中国国家公园为主题,书写最美国土上的少年梦,做到了与时代脉搏的同频共振,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童书尤其是儿童文学丛书的表达视野。


活动现场,大象出版社还举行了《秘境回声》数字藏品揭幕仪式。海南长臂猿作为唯一一种中国特有的长臂猿,目前仅存36只,属极度濒危,不仅是海南热带雨林的旗舰物种,也是反映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标志。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作为海南长臂猿的全球唯一分布地,需要更多的公众去关注和保护。因此,大象出版社计划以图书为依托,以书中海南长臂猿“刚子”为形象IP,进行数字化开发,推出系列数字藏品和文创。希望通过倡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文明理念,让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笨狼的故事》湘少版发行1000万册


2月24日下午,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在2023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举办了《笨狼的故事》湘少版发行1000万册暨笨狼IP升级发布会。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李晖表示,湖南出版集团旗下湖南少儿社早在2013年就成立汤素兰工作室,着力打造笨狼IP,依托于笨狼图书,全媒介、全产业链发展,不仅图书销量超过1000万册,还推出相关的动画片、舞台剧等多种形式的产品。在对谈环节,笨狼系列图书作者汤素兰、儿童文学评论家陈香、儿童文学作家安武林共同上台分享了对于笨狼系列图书和笨狼IP的看法。


《笨狼的故事》(湘少社纪念版)全集。


“笨狼妈妈”汤素兰表示,《笨狼的故事》从诞生到现在已经29年,“我希望《笨狼的故事》是一场永远也不会结束的故事,我会一直坚持我的文学品质,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儿童文学评论家陈香认为,《笨狼的故事》把童心童趣真正地表达了出来,传递的是一种可贵的童年精神,无论所处的现实多么逼仄,童年时的想象力都能够越过现实的边界,让人感受到欢乐和希望。在陈香看来,《笨狼的故事》表达了汤素兰童话的两个关键词:童趣与哲思意味。


探访波斯的足迹:《新月与蔷薇》阅读分享会


对于许多人来说,“波斯”一词代表着一种风情和神秘,让人渴望去了解和感知。牛津大学历史教授霍马·卡图赞在《新月与蔷薇》这部通史中,从古代波斯到现代伊朗,对这个古老国度前世今生进行了全景式呈现。2月24日晚,在《新月与蔷薇》中文版出版一周年之际,由独立学者、策展人覃春雷带来的“时间的旅行:探访波斯的足迹”《新月与蔷薇》阅读分享会在北京SKP RENDEZ-VOUS书店举行。


“时间的旅行:探访波斯的足迹”《新月与蔷薇》阅读分享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辉煌的文明之一,波斯在历史长河中,先后与希腊、阿拉伯、蒙古等多个文明发生碰撞与交流,近代以来又多次发生激烈的变革。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作为波斯文明的继承者,伊朗愈益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中东牵动着世界的神经,而伊朗又左右着中东的天平。这个面貌神秘的古国,中东动荡地带的心脏,成为世界目光的聚焦之所。


最早的波斯的名称来自于什么时候?中国人是什么时候知道波斯的?波斯猫和波斯人有什么关系吗?现代的波斯人宗教是什么样的?伊朗之外的波斯遗存有哪些?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外国文物征集部专家组员、埃及探险协会会员、国际珠饰研究者协会会员,主讲嘉宾覃春雷将目光投向古代波斯文明与文化,从伊朗的地理位置与简要历史、伊朗的波斯遗存、伊朗之外的波斯以及中国与波斯的联系与遗存四个方面进行解读。


中国外文局优秀翻译奖作品《沙漠的女儿》分享会举行


2月25日上午,“作家雪漠和他的灯——中国外文局优秀翻译奖作品《沙漠的女儿》分享会”在京举行。


由美国汉学家、翻译家葛浩文和林丽君夫妇(Howard Goldblatt and Sylvia Li-chun Lin)翻译的雪漠作品《沙漠的女儿》获得中国外文局优秀翻译奖。去年9月,这部作品由美国华媒国际集团长河出版社在旧金山出版发行。据悉,《沙漠的女儿》是一部由译者与作者商定的创新性改编翻译作品,以《白虎关》里主人公兰兰和莹儿在“豺狗子”等章节里的故事为主线,以《大漠祭》故事的背景和部分故事情节为主要内容。


雪漠(右三)等嘉宾在“作家雪漠和他的灯——中国外文局优秀翻译奖作品《沙漠的女儿》分享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在活动现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指出,雪漠是中国西北地区当代杰出作家,也是一位文化学者。他的“大漠三部曲”(《大漠祭》《猎原》《白虎关》),已经成为当代文学新时期四十年以来的经典之作。《沙漠的女儿》是从这三部长篇中节选出来的精华,塑造了两位女性非常曲折的命运,呈现出了人性之美、文学之美和对中国人坚韧生存的礼赞。


中国外文局综合业务部一级巡视员黄卫指出,《沙漠的女儿》根植于厚重的中国西部文化,是一部面向全人类的、具有共情能力的优秀文学作品。作品中讲述的人生困境和精神危机,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由此而来的寻觅、选择、抗争和超越,具有全人类共同的价值和深刻的启迪,让读者心里产生共鸣、感动、奋斗的力量。


《沙漠的女儿》外版书封。


在“学者共谈”环节,雪漠和德国波恩大学终身教授、汕头大学讲席教授顾彬,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李雪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姚建彬,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刘江凯等与会学者进行共谈,挖掘《沙漠的女儿》在西方世界畅销对推进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价值和意义,并探讨如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世纪绘本馆品牌发布暨北京出版中心新品推介会举办


2月25日下午,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主办的“看绘本的孩子,读童书的少年,21世纪陪你长大——世纪绘本馆品牌发布暨北京出版中心新品推介会”活动,在皇家格兰云天大酒店一层云天厅举办。活动宣布了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成立“世纪绘本馆”品牌,介绍了2022年刚成立的北京出版中心系列重点产品,还邀请到曹文轩、孙莉莉、愚一、薛涛、戴芸、程子、卷儿等作家为大家讲述新书及有趣的创作经历。


据介绍,今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北京出版中心将推出:《我依然爱你》《我的妈妈最漂亮》《我的妹妹是寻宝大王》《小鹌鹑》《哪吒闹海》《草原上的朋友》《如果地名会说话》《毛毛》《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海底两万里》《环游世界》《大脑29扇窗》《和爱因斯坦一起做电梯》《和伽利略一起游太空》《无穷大有多大》《谬误神探》《思维工具箱》《挑战机器人王》《科学实验王》《科学发明王》等一系列作品。


在深度交流环节,原创绘本作者、儿童早期阅读专家孙莉莉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李先生一家的由来及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同时也向大家介绍了即将出版的新书《李先生家的花饽饽》和《生蛋快乐》。风趣幽默的薛涛通过作品《大雪有多大》为大家展示了东北独特的风景,冬天里东北雪原上的一个故事,童趣的画面,细腻的笔触让人仿佛置身于白雪茫茫的天地。刚获得2023年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特别提名奖的愚一为大家带来了有趣的《一寸光》和《噔噔噔》的故事,奇趣幽默的图书,荒诞和令人惊讶的反转剧情,广受大朋友和小朋友的喜爱。


《大雪有多大》,薛涛 文,桃子 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戴芸“寻找幸福之旅”的演讲主题,以对谈形式深度解读原创绘本《你看见喜鹊了吗?》中惊艳的文图共舞。“我和童年有个甜甜的约定”程子老师创作的《甜甜的约定》《我依然爱你》让人看到了作者温情的一面。除了献礼母亲节的绘本《我的妈妈最漂亮》之外,程子还将为小朋友们带来“无处不在的经济学”系列,给孩子不能忽略的财商教育。卷儿则带着她的两本最新作品《妈妈要上班》《爸爸更爱谁?》压轴,为大家讲述一个全能型创作者在二娃时代的“甜蜜”与“烦恼”,这两本新书也是献给每个幸福家庭的暖心之作。


《爸爸更爱谁?》,卷儿 著/绘,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22年11月。


《聪明儿童方法书》幽默画丛书发布:教育的本质是唤醒


2月25日下午,《聪明儿童方法书》幽默画丛书亮相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家教专家、“知心姐姐”卢勤,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等著名专家,围绕“少儿方法教育与自主管理”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少儿方法教育与自主管理”暨《聪明儿童方法书》新书发布现场。(主办方供图)


“让孩子懂方法,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自主管理。《聪明儿童方法书》采用了当下孩子喜欢的漫画形式,使用了孩子容易接受的幽默语言,生动活泼地提出了自主管理的训练方式。这种方法最神奇的地方是能够唤醒孩子。”活动现场,卢勤强调,“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家长们应该把孩子的问题还给孩子,把“管孩子”变成让孩子自己管自己,“家庭教育,不是把财富留给孩子,而是把孩子培养成财富;让孩子自己学习和掌握方法,就是把孩子培养成‘财富’。”


王林则以自己的孩子为例,强调说:“如果没有方法,孩子缺乏高阶思维能力,就会思考无方向,阅读沉溺于故事,学习上只会刷题。”在他看来,《聪明儿童方法书》不仅仅是讲一个个故事,而是把“法则”穿插其间,变成孩子能理解、好记忆、可遵循的行为准则。


《水运与国运》作者见面会:水运起伏与国运兴衰


2月25日下午,在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水运与国运》作者、文史作家、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吴鹏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从大禹治水到一带一路”,和大家一起从水的角度重新思考中国历史,分析水运起伏与国运兴衰的深度关联,共同破译王朝兴亡、国运兴替背后的水运荣枯密码。


吴鹏在“从大禹治水到一带一路” 《水运与国运》作者见面会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水运与国运》于去年8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大禹治水锻造中华民族早期统一体开篇,以“一带一路”战略打造中国连接大陆大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枢纽地位收尾,内容包括水域历史的发展、水战海战的进程、水利工程的修建、人工运河的开凿、海洋贸易的开拓、海外文化的交流等。作者从水这一独特视角清晰勾勒出中国从大河大江走向大海大洋的曲折历程。


《水运与国运》,吴鹏 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22年8月。


活动现场谈到创作缘由,吴鹏表示,随着人类逐渐转入定居,农业成为生存的刚需,灌溉成为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等几大文明,都是在适合农耕灌溉的大河流域发展起来,所以大江大河成为文明的摇篮。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从自身的身体体验、周围的自然环境,还有身处其中的文明社会出发,自然会高度关注水元素在生命孕育和文明起源中的意义,进而从长时间、宽视角的大历史的角度来考察水运与国运的关系。


吴鹏认为,一部中国历史,就是在北方大河边生长,往南方大江畔拓展,通过人工运河沟通南北、打造牢不可破统一体,最后向大海上眺望,将大陆大洋连为一体,而自身则成为陆洋中介、世界枢纽的历史进程。


整合/何安安


编辑/罗东


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