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终结了可转债打新稳赚不赔神话?

2023-03-06 16:29发布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可转债经历了从“无脑套利”到“快速破发”的牛熊转换。12月1日,久立转2上市,开盘涨2.77%,随后一路震荡下跌,一度跌破其面值。12月4日,时达转债上市首日大跌3.42%,报收96.58元,成为上市首日第一只收盘破发的可转债。


可转债破发潮开始扩大。12月5日,宝信转债上市,收盘报96.9元,大跌3.1%。盘中最高价99.56元,最低价96.52元,未曾上过100元面值的发行价。也就是说,对于中了宝信转债的投资者而言,中一签(10张)得亏去31元。


新债在集中破发,老债也一片惨淡。截至12月7日,目前市场上的29只可转债中,有14只破发。其中,洪涛转债的价格已经跌至92.7元,较发行价低7.3元,破发最为严重。


可转债的重挫,对于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来说是噩运,在 9月到 11月,很多重仓可转债的基金净值不断上涨,部分产品在11月创下新高,但最近受到可转债下跌的影响,各基金净值均遭遇了较大幅度的回撤。


对此,业内专家指出:“可转债已如同鸡肋,投资者中了可转债之后会陷入左右为难,若是弃购可转债,会影响以后打新;不弃购吧,又担心破发。”


可转债由之前价格直线上升,倍受市场热棒,才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被切换成“凛冽寒冬”的破发局面,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首先,可转债经历了大扩容,已不再具有稀缺性。随着今年初证监会发布新规收紧定增,可转债的融资地位越来越重要,发行速度大幅加快。12月短短6个交易日,3家上市公司可转债发行总额就已达到151.54亿元。



再者,正股股价持续下跌,必然拖累转债价值。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自11月20日至今半个月时间,25只上市可转债中,正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时达转债、亚太转债、生益转债等7只可转债的正股跌超10%。目前,A股市场多数股票都处于下跌通道之中,受到拖累,可转债也会同步调整,短期内难有恢复可能。


再次,可转债的上市公司质量开始下降,吸引力大不如前。在2017年2月之前公布的预案中,绝大部分公司均来自主板,且预案公告日公司pb大于行业平均pb的整体比例较低,整体质量还是不错的。而在此之后公布预案的公司中,来自中小板、创业板的上市公司数量迅速增加,估值偏高的上市公司占比大幅提升。这就大幅提升了可转债的投资风险。


最后,随着可转债上市后价格的暴涨,促使可转债成为大股东套现的便利工具,这让投资者的乐观预期迅速下降,可转债开始全面降温。以雨虹转债和林洋转债为例,前者上市以后,10月20日至23日期间,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减持雨虹转债184万张;10月24日至10月27日期间,控股股东再次减持184万张。



现在问题来了,在经历过短期内的快速洗礼之后,“无脑申购”的投资者已经开始懊恼,那些申购可转债已经被套的投资者该怎么办呢?


第一,可转债下跌的空间本身不会太大,个人投资者如果是误中可转债,至多是“只输时间不输钱”。就算中签1只可转债(10张)的金额也就只有1000元,绝对数量并不大,


而从以往历史来看,80~85元已经是可转债的“铁底”,也就是说10张可转债最大浮亏也就是150~200元,对绝大部分投资者来说也在风险可承受范围内。


更何况,可转债属于公司债性质,每年还会支付一定利息给投资者,1000元买入持有到期也算是“只输时间不输钱”,大家就当把这1000元现金忘在抽屉的笔记本里,过几年之后再取出来,心情也就不会那么难过了。


第二,只要买上了优质的可转债,可以对其股价进行细细观察,优质可转债走出大底,就是债券市场的反转机会。在过去下跌行情中,多只可转债跌破90元,甚至有低于85元的可转债出现。从以往几次可转债的底部来看,低于85元的可转债出现是“硬指标”,而目前价格最低的可转债是94元的洪涛转债,还远未达不到历史底部的要求。



第三,对于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若买进可转债出现净值下滑,可以在持有到期后,从上市公司取得还本付息资金,虽然利率并不太高,但是上市公司几乎不存在违约的可能性。所以,机构投资者若是之前大举购买了可转债,就算面临短期的损失,也不必顾虑过多,只要一直持有它,最终获取“保本微利”的结局,还是有可能的。


是谁终结了可转债上市就可“稳赚不赔”的神话?这既是A股行情不佳,正股价格出现回调所致;又是可转债扩容,使其缺少了一定的稀缺性;更重要还有,发行可转债上市公司良莠不齐,大股东套利,让投资者望而生畏。这应该引起监管当局的足够重视,可转债作为新发展起来的金融产品,发展起来很不容易,需要市场各方来呵护它,帮助其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本文由平说财经(微信ID:bzzcaijing)供稿,观点犀利、时效性强,财经爱好者喜爱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