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宁市的韦女士睡醒后,拿起手机吓出一身冷汗,银行卡里的四万多元钱只剩下了23元。一番逼问后,上初中的儿子宁宁(化名)哭着说出了实话。
原来,他最近偷偷光顾“大好玩棋牌”和“开元棋牌”两个APP游戏平台。这些游戏平台看似是在打纸牌游戏,实际上却是将赌场搬到了网络上,通过诱导玩家不停充值来进行赌博。就这样宁宁刷完银行卡就刷花呗、借呗,导致全家背上了一身债务。
当前,赌博不再是传统的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不法分子将赌场搬到了线上,特别是变成游戏的形式,并且将“魔爪”伸向了好奇心强的学生们。
现实中,一些不法分子会在弹窗广告、微信群、QQ群里发送各种APP的链接,以“玩电竞来杀敌”“看直播赚大钱”等口号引诱青少年入局。
前不久,12岁的蔡蔡(化名)就在QQ群里闲逛时遇到这样一条链接,“下载注册德玛西亚电竞APP,玩王者荣耀,杀死一名敌方玩家奖励3元钱,仅需5元即可入场!”面对如此诱惑,酷爱电竞游戏的他毫不犹豫选择,一不小心就“陷”进去了。这实际是带赌博性质的游戏,蔡蔡不停地支付入场券,却“一无所获”。上学期间,蔡蔡丝毫不想学习,心思早就飘到了那些赌博游戏上。
除了互联网平台,在一些校园周边、甚至小区附近,一些商家喜欢在此设立带赌博性质的游戏,诱导中小学生们乐在其中。
深圳就发生过这种案例:李女士发现读小学的儿子,经常会带回来一些玩具,每次询问怎么来的,孩子都是支支吾吾,直到后来李女士突然发现这些都是儿子偷拿自己近千元的钱换来的。原来,附近便利店有“一元抽奖”活动,不断诱导孩子参与抽奖,中奖率并不高,而所谓的奖品,就是一些网络游戏的玩具。
现实中还需要高度关注的有:
1、赌博机。此类游戏机被称为“电子海洛因”,经常设置在学生出没的场所,如小卖部、台球厅等。表面上它们五颜六色、小巧可爱,但实际上却具有押分、退分、退币等赌博功能,让青少年欲罢不能。
2.百变盲盒。小时候,校门口的文具店是购买学习用品的不二之地,而现如今,“盲盒经济”这股风竟吹到了青少年的身边。这些盲盒包装上一般写着“款式随机分配”“稀有款”等字样,强烈地刺激着孩子们的购买欲。3元的中性笔披上了盲盒的外衣,陡然升值到10元。有心理学家认为,这类产品不仅会激发孩子的攀比心,同时还会诱发他们的赌博心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如砸金蛋、抽卡片、集卡片等游戏,也充斥在学生群体中,不少孩子对这些带赌博性质的游戏根本不以为然,甚至有不少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也渐渐落到了不法分子设置的陷阱中,不断激发他们的赌博心理,有的还会偷家长的钱继续参加游戏……
作为家长,有的没有意识到危害性,有的经常对此无可奈何。那么,应该要如何防范呢?
1、于细微处关注孩子,判断他们是否“中招”。
①关注“钱”。仔细留意孩子最近零花钱的使用情况,如果孩子总是以各种借口变着花样地来向你要钱,那就得多留个心眼。
②关注“学习成绩”。如果孩子成绩一向稳定,但突然某个时期发生剧烈变化,那一定要多与老师、孩子沟通,深挖背后的原因。
③关注“上网时长”。认真观察孩子的上网时长是否出现异常,必要时可查看浏览记录。
④关注“情绪变化”。如果放学回家后,发现孩子脸色不对劲,有时特别开心,有时特别低落,询问时孩子支支吾吾的,一定要多加重视。
2、于长远处教育孩子,勿以“赌”小而为之。
①树立正确榜样。“欲教子先正其身”,家长要以身作则,自觉抵制赌博,不参赌、不聚赌,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②加强家庭教育。开设家庭小课堂,重点介绍那些具有隐蔽性、新颖性的引诱赌博手段,撕破它们的伪装,提高孩子的警惕性。
③注意方式方法。让孩子远离赌博,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生硬地说教、严厉的呵斥往往会适得其反。这时候,可以借用外力,邀请孩子观看宣传赌博危害的短视频、电影等,再语气温柔地进行耐心讲解。
“劝君莫上赌博当,劝君惜取少年时。”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它们可能是QQ群里突然蹦出来的链接,也可能是上学路上向你挥舞的双手……但家长和孩子一起面对,对于赌博行为以及一些带赌博性质的游戏,共同抵制,有效疏导,我们相信一定能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来源: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