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资料图:广东省公安厅内展示的“赛比安”网络传销组织架构图。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噩梦!掘金“新经济”却陷入“传销坑”
新型网络传销危害陡增,亟待建立预警机制
随着我国对传统“聚集式”传销模式打击力度加大,一些传销人员开始通过微信、QQ、陌陌等公共社交平台,引入网络金融创新、新经济模式等概念,开展更具欺骗性的传销活动。专家认为,新型网络传销传播速度快,涉及人员众多,涉案资金数额巨大且转移方便,发现和查处难度大,一旦形成具有巨大的社会危害,亟待建立预警机制加以防控。
网络金融传销凶猛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借助网络平台实施传销违法犯罪活动迅速蔓延,已成为传销的主流模式。”浙江省经侦总队金融犯罪侦查支队负责人认为。
近日,腾讯安全反诈骗实验室发布的《腾讯2017年度传销态势感知白皮书》,详细分析了2017年传销发展态势及典型事件。白皮书指出,监测显示,截至2018年2月28日,已累计发现涉嫌传销平台3534家,活跃参与人数3176万,其中2017年新出现的平台占比为58%。伴随着互联网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以无接触、网络化、地域分散化为特征的新型网络传销逐渐成为主流,其中金融投资理财类传销占比高达30%,堪称网络传销的代名词。
“与传统的‘聚集式传销’相比,由于借助了互联网平台,网络传销犯罪呈现明显跨区域、人员多元化等特点。”警方介绍,网络传销不受地域限制,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其发展对象更趋多元化。为扩大受众人群、增强诱惑力,线上的传销活动又结合“地推”模式,采用“线上 线下”相结合实施传销犯罪。
“值得一提的是,犯罪分子通过传销的手段开展网络金融犯罪活动,复合型犯罪特征突显。以‘股权投资’‘金融互助’等为幌子,最终实现非法集资、集资诈骗等目的。”浙江省经侦总队市场犯罪侦查指导支队政委储伟正表示。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通过微信朋友圈、手机QQ群、语言聊天室、陌陌、公众号等进行传销,传销出现了虚拟性、跨地域性、隐蔽性、金融性和更加具有欺骗性等新特点,被称为“微传销”。微传销活动的特点是发起灵活,参与人员隐蔽,资金转移方便,参与人员更加广泛,参与总金额更加巨大。如“金融互助”等微传销在国内达数百万人,有数百个传销平台,“金融互助”微传销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移动平台进行传播,一旦这些平台大面积出现问题,资金链就会断裂,引发金融风险。
假“新经济”之名
“很多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在注册地并不开展实际业务,当地政府还把他们当作纳税大户或新经济模式加以保护,这给警方调查取证造成了困扰。”一位基层经侦民警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诱以高昂的收入、低门槛会员巨幅优惠,以及拉入新人的巨额返利,这让更多的投资者深陷其中无法“破局”,短时间内难以发现网络金融传销的欺骗性和危害性。“绝大多数金融传销是一种庞氏骗局,最终的结果是崩盘,颗粒无收。”一位业内人士说。
由于金融传销参与者缺乏金融常识和金融风险教育,其之所以持续参与其中,是因为内心的贪婪,总以为自己不会成为最后的接盘者。但事实上,各类金融传销给社会造成了数千亿元公共财产损失,参与者不仅有缺乏金融知识的普通百姓,还不乏高收入的白领阶层、公务员甚至金融从业者。据悉,网络金融传销借助网络的力量,致使受害面更广,渗透深度更深,也更加难消灭。“金融互助”等一些微传销组织者经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重新建立微传销平台实施诈骗。
此外,传销团伙利用互联网的虚拟性、跨地域性,把网络服务器架设在境外,境内安插代理人遥控指挥,资金通过“地下钱庄”汇往境外,增加了执法部门对其进行监管和打击的难度。
“值得关注的是,大量的非法集资犯罪在使用传销模式的同时,还给自己披上了类似众筹、共享经济、返利销售等‘新经济’外衣,并采取手段规避相关政策限制。不仅一般群众难以辨别,基层执法部门在遇到这一状况的时候也往往难以甄别。”一位基层经侦人员告诉记者。
比如最新出现的“虚拟币”传销模式。通过分层级、拉人头、赚奖励的方式,福建百川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周运煌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便建立起“百川币”多级金字塔形传销活动王国,范围涉及24个省区市90余万会员,会员层级多达253层,涉案金额21亿元。事实上,各种虚假的“电子货币”都是传销封闭金字塔中参与者的自娱自乐,有人不停地加入,就是拿下家的钱发上家的工资,所谓的“虚拟币”只在这些会员中流通,出了这个圈子没有任何用处。
伤及金融创新
业内人士指出,金融传销允诺的高回报行为,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果。既扰乱了金融市场的良性秩序,也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事业的快速发展,网络传销特别是涉金融类传销的危害突显。”浙江省经侦总队市场犯罪侦查指导支队支队长周一磊认为。
“金融互助”等微传销的本质是传销,但其承诺的高收益甚至天价收益,违背了金融本质和金融发展规律。金融的本质是资金融通,其支点是信用,而信任是基于信息的对称。“金融互助”等微传销的运行不透明,完全被组织者把控,信息不对称。创始人和组织者往往利用投资者的贪婪、短视、从众等弱点,许以高收益,并打着无风险、高获利的口号,营造饥饿营销氛围,让投资者丧失了警惕,盲目跟风,进行大量投资,从而实现短期套利,然后抽身而退。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借助互联网的传播手段,网络传销的参与人员呈现几何级数的暴增,涉及金额动辄数百亿甚至数千亿元人民币。一旦这些平台大面积出现问题,资金链就会断裂,引发金融风险,而互联网金融风险相互串联、相互叠加,有可能成为风险混合的新纽带,引发风险集中爆发,严重的话会引发一定规模的金融危机。
如杭州龙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黄定方等人集资诈骗案,该公司法定代表人黄定方曾因组织领导传销被刑事处罚,其在集资过程中招募部分传销前科人员,将“拉人头”、高额推介费等传销手段移植并融合到非法集资当中,实现了快速扩张。该公司通过虚假宣传投资资金由银行监管,鼓吹企业上市等背景,以所谓的“众筹模式”招揽客户。不到一年时间,该公司就发展投资人24万余名,涉及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涉案金额156亿余元,损失金额57亿余元。
业内人士认为,网络金融传销组织的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互联网金融的市场信誉,扰乱了互联网金融市场秩序,阻碍了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步伐。
“疯狂洗脑”噩梦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网络传销过程中,传销组织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洗脑”,对参与者实现了精神控制,使参与者沉湎于发财的梦幻中不能自拔。
“不少非法集资犯罪不仅融合互联网技术实现跨区域发展,而且有大量传销前科人员参与激励机制和营销方案设计。警方侦办的多起非法集资案件均呈现这一特点。”杭州市经侦支队负责人介绍,“不仅更具欺骗性,对参与者洗脑的力度也更大。”
家住天津市蓟州区的刘女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反映,其丈夫张先生参加一家名为天津蓝天格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传销组织后,就完全被洗脑了,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频繁参与蓝天格锐团队组织的各种会议、活动,完全放弃了自己以往的生意,还动员身边的亲戚朋友参与投资。
“他现在已经完全被洗脑了,花光了家里多年的积蓄,整天参加他们组织的各种投资活动,家都不回了,连他母亲去世都没回家。”刘女士说,“我们家现在已经走上绝路了。”
“传销人员被洗脑后,往往认为自己从事的行业是合法行为,因此驱而不散、遣而不返,经常出现公安机关将参与人员遣返,民警还没有回来,传销人员已经返回。”储伟正表示。
广东40多所高校448名大学生被一家名为“指路人”的公司培训“洗脑”,诱导他们签下分期付款的借贷合同,陷入债务泥沼。这么多大学生之所以上当受骗,主要是因为参加了该公司所谓的全封闭“职业培训”,一些学生近期报案时讲起被公司“挖痛”的过程,仍然痛哭流涕,像做了一场噩梦。
记者了解到,在最初进入交易平台时,有很多人都是抱着投资理财的心态,甚至还有人抱着借助他人资金赚取回报的想法。法律界人士认为,网络金融传销最主要的危害在于投资者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违法犯罪的参与者,不仅要承担相应的资产风险,还要承担法律责任。《禁止传销条例》规定,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中国反传销咨询救助网负责人认为,网络传销涉及受骗人数多,其中大多数是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普通群众,甚至包括不少下岗、失业和退休人员,一旦崩盘影响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