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同业理财频踩雷 表外业务监管加码

2023-03-12 21:43发布

“随着金融市场发展,银行业务结构和风险特征出现了新变化,暴露出银行业监管制度和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缺陷。”这是今年4月银监会下发的《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中,提出加强监管的背景。其中,最受关注的新变化莫过于,银行机构采取表外方式如同业、理财、委外等,利用通道快速增长的一系列新兴业务——这成为了今年重拳整治区域。


据各地银监局公开信息统计,截至12月22日, 从违法违规事由来看,30个地方银监局开出的500多张罚单(不含个人,下同)当中,最多的是各类存贷业务违规,逾200张,占比近四成;其次就是同业、理财业务不合规罚单,近180张,成为多家银行触雷区域,在今年的三起逾千万元的大罚单中,除了一起因违反利率规定发放房贷,另两起就是销售虚构理财产品和同业票据违规。


剑指同业与理财


今年7月,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显示,截至2016年末,银行业表外业务余额253.52万亿元,较上年末提高12.04%,表内外规模五五开。今年年初,银行系统开展大范围自查,海通证券(港股06837)研究员姜超就分析,自查涉及多项银行近年普遍存在的套利和规避监管行为,对同业套利存单和同业套利监管是整治重点。


风暴之中,最明显的是票据业务“打假”。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地方银监局公布票据业务违规案例有135起,其中最多的是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贴现或承兑业务,总计近50起。最典型的广东地区,当地银监局开出47张罚单,因票据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原则就开出了罚单17张,占比近36%;严查票据违规的另一地区福建,当地银监局的38张罚单中,也有7张罚自“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办理承兑业务”。


对于该项违规的处罚金额在20万元~90万元不等。今年11月,农行北京分行因票据买入返售、违规拆借资金以赚取手续费和价差,公开涉案金额39亿元,严重违反审慎经营原则,被罚1950万元。


今年另一起千万罚单即此前引发广泛关注的民生银行(港股01988)北京分行航天桥支行职员违法销售虚构理财产品案件,公开涉案金额16.5亿,多名涉案银行职员遭终生禁业,该分行也收到2750万元大罚单,创下今年以来地方银监局层面对商业银行的“最大罚单”。


另外18张罚单涉及理财产品违规问题,处罚金额一般在40万元~90万元,比如违规承诺理财收益、违规推介或销售理财产品、违规向非保本理财产品出具担保、挪用资金购买理财等。


全年涉房罚单占比9%


相比往年,针对信披业务、机构内部管理的严查严罚明显,比如今年上海银监局今年开出的27张罚单中,有14起因机构内部员工操作违规失范;个人消费贷款或者其它形式信贷资金违规变相流入股市遭罚10起。信贷风险仍然是银行风险防范重点,今年以来,因信贷业务违规被处罚超过200起——贷款资金违规挪用、授信管理不尽职、隐匿不良贷款等都被严查。


涉房贷款无疑是信贷业务的重中之重,部分上市银行的涉房贷款合计占比已经超过30%。然而,由于执行中的“动作变形”,有46张罚单是因为银行机构“涉房”以及“涉土地”的信贷审批中出现了违规行为,占比9%。


在这46张罚单中,因向个人发放虚假按揭贷款、消费信贷资金挪用购房、个人住房按揭违反国家房地产信贷调控政策等违规行为有20起。另有24起则是针对房企违规房贷,比如某城商行分行利用自有资金嵌套通道向房地产企业提供融资,贷款资金回流支付土地出让价款;更多的情况,比如利用通道向“四证不全”房地产开发项目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违规向房企发放社团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和未达标债券等,都被查并罚款。在一些省份,比如福建银监局今年至今38起行政罚单中,就有10起因“向未封顶楼盘发放按揭贷款”。


今年以来,央行金融数据显示,各月份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始终维持在3500亿元以上的较高水平,前期积压的房贷需求释放明显。展望明年,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告诉证券时报记者,银行的涉房贷款还将严格按照国家房地产调控“因城施策”的总原则,“刚性需求确保信贷支持,对利用短期消费贷进行首付贷等将严格管理,严查信贷用途”。


本文源自证券时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