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口罩价格猛涨几十倍,有人大赚一笔,谈谈互联网零售套利模式

2023-03-12 23:39发布

​随着全球肺炎疫情的蔓延,国外的口罩洗手液等相关用品成了抢手货。


随之而来的是价格猛涨,美国等不少国家出现了天价口罩现象。


《金融时报》3月3日报道称,在亚马逊网站上,有些商家甚至将免洗洗手液和口罩的价格提升至日常零售价的2000%。


该报道称,在亚马逊网站上,某个未经授权的零售商出售一包20只装的3M口罩,要价高达387美元,而正常零售价仅为14.99美元。


一盒24瓶、每瓶2盎司的Purell洗手液,平时售价不到10美元,现在被卖到400美元。


许多精明的外国商人因此大赚一笔。


据说一个德国海德堡的小伙子Timo,通过贩卖口罩,24小时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Timo原本在海德堡附近小城经营着一家卖除冰器等小商品的网店。


一月份时,Timo留意到中国的口罩价格正在上涨。


了解到疫情状况后,Timo大胆地做了一次投机,投入了数万欧元购买不同等级的外科口罩和防护口罩。


在上周三,联邦卫生部长宣布病毒到达德国时,Timo之前买的这些口罩一下就成了畅销货。


其中的大部分口罩Timo进货成本是单价60欧分,转手时单价居然达到了20欧元。


根据CNN的报道,Timo已经赚到7位数了,他表示:


“我感觉自己在卖毒品,我不知道毒品的利润是多少,但估计不会比这个多。”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美国,许多人纷纷到线下商店扫货,再到线上高价销售。


3月1日,在美国宣布首例新冠病毒死亡案例的第二天,马特和诺亚科尔文两兄弟就开始线下扫货。


他们开着一辆银色SUV,去各大商店采购消毒洗手液,把沃尔玛、亚马逊都扫了个遍。


当市区商店断货后,兄弟俩开始分工操作。


诺亚穿越田纳西州,到肯塔基州偏远地区的商店采购。


通过在一些不起眼的一美元店里的大肆扫货,诺亚的卡车里带回了数千瓶消毒洗手液和数千包抗菌湿巾。


马特负责在家订购更多的消毒湿巾和消毒剂,并把之前采购回来的消毒洗手液放在亚马逊网站上销售。


每瓶消毒洗手液的价格从8美元到70美元不等(56-490元人民币),比入手价高出好几倍。


不过这兄弟俩的运气不像Timo那么好,就当兄弟俩享受这场疫情带来的暴利时,亚马逊将兄弟俩的商品强制下架了。


同时下架还有其他不少卖家的数千种杀菌剂、湿巾和口罩。


亚马逊还暂停了平台上部分卖家的交易,并警告称如果卖家继续哄抬价格,将会面临封号危险。


亚马逊采取这些限制措施也是迫于压力,作为收取销售分成的平台,它同样是卖家涨价行为中的获益方。


但这种情况下涨价这么多,民众们怨声载道,纷纷向相关部门投诉,亚马逊不得不采取措施。


关于在疫情中,囤积防疫物资赚取暴利是否道德,是否合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信奉自由市场派的人士,宣称这种行为会纠正市场的低效,促进更多工厂全力投入物资生产。


反对方则声称市场的调节作用并非万能良药,特别是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有监管部门的干预。


关于谁更正确,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学问题,我们不在此讨论。


我更感兴趣的是,这种行为背后的互联网零售套利模式。


亚马逊和eBay这样的网站催生了日益壮大的独立卖家群体。


线上线下商品稀缺程度的不同和价格差,自然会引来套利。


有一些卖家会抢购线下打折商品或网上难以找到的商品,然后发布到网上售卖,这就是所谓的“零售套利”。


比如因为美国新冠病毒的爆发,这些卖家发现亚马逊上最受欢迎的搜索列表中有“N95口罩”和“消毒湿巾”等词条时。


他们就开始了“零售套利”行动,像上面介绍的兄弟俩一样,去线下扫货,加价到线上销售。


如果不是因为防疫产品的特殊性,导致亚马逊出台限制政策,他们毫无疑问又能像以前一样大赚一笔。


美国不少亚马逊上的小卖家,非常擅长这种“零售套利”。


除了从网上最受欢迎的搜索列表中寻找套利产品,他们还会关注线下商超实体店的打折或关店信息。


下面就通过一个案例,介绍一下这些人是怎么操作的,有人一次操作投入3.5万美元,最后能赚10万美元。


{!-- PGC_COLUMN --}

因为激烈的网络竞争,沃尔玛、梅西百货等线下零售商,经常会关闭位置不好,或者经营不善的门店。


这些要关闭的门店往往会大幅折扣清仓,这就给了亚马逊小卖家零售套利的机会。


数以千计的小卖家都在进行这种套利,他们密切关注网上众多商品近期的价格走势,计算邮费和其他成本。


这些人一旦发现某家超市要关门甩卖,他们就买光所有有利可图的商品,再拿到网上销售,从中大赚一笔。


简单说,就是线上线下的搬运工,这个生意门槛不高,什么人都能参与。


既可以是资金不多的小创业者,也可以是稍微大一点的卖家。


Sam Cohen在新泽西经营着一家名为DWNY的电子商务公司。


当Sam听说160英里之外,有一家即将关门的沃尔玛在清仓甩卖时。


Sam马上派了3名员工开着一辆26英尺的卡车去扫货。


最后他们一共购买了3.5万美元的商品,包括乐高玩具、Star Wars的睡衣等等,店员光收银就花了6个小时。


Sam把这些低价买来的商品发到亚马逊上销售,他预计在亚马逊上能以10万美元的价格将这些商品销售出去。


对Sam来说,这样的零售套利是一个年收入百万美元级别的生意。


许多小创业者,也能通过这种方式赚钱。


比如22岁的Keith Yaple,之前是一个工程师,现在也主要从事这种零售套利的生意。


Yaple发现像平板电脑、安全摄像头这些都很好卖。


他就在密西根州的一家沃尔玛购买了1.2万美元的商品,然后再在亚马逊上销售。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疑虑,线下店要清仓甩卖了,的确能买到更便宜的东西,拿到网上卖,的确有套利的空间。


但要把这些东西放到网上销售,涉及推广、客服、仓储、物流等众多环节,一想就非常麻烦。


这些人是怎么操作的呢?


难道还要招募一个运营团队吗,这样门槛也不低啊。


这就要提到亚马逊FBA( Fulfillment by Amazon)业务。


亚马逊FBA,是亚马逊提供的物流配送业务。


卖家把自己在亚马逊上销售的商品直接发到亚马逊的仓库中,然后由亚马逊系统自动完成后续的发货工作。


亚马逊的FBA业务,会对销售收入进行一定比例的抽成。


但加入亚马逊FBA后,商品的曝光度和竞争力都将有所提升。


更重要的是,卖家可以将繁杂的物流和后勤工作交给亚马逊,从而为自己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借助亚马逊FBA,卖家甚至可在度假期间继续进行销售。


正是有了亚马逊FBA,才催生了零售套利模式的发展。


这些卖家低价购买线下店清仓甩卖的商品,再发给亚马逊,借助FBA业务,轻松在家收钱。


只要线下打折产品的价格足够低,即使有了FBA等费用,相对其他线上同类产品,可能依然有竞争力,最后卖家还是能赚钱。


零售套利模式整合利用了平台和品牌的资源,利用亚马逊的FBA,和销售产品自身的品牌知名度。


找到线下便宜的货源,搬到亚马逊平台上,利用价格差进行套利。


很多国内创业者觉得这种套利模式挺好,但毕竟人不在美国。


就算美国线下实体店关店清仓甩卖的再多,也只能望而兴叹。


其实中国人在方面更有优势,因为美国超市里很多产品都是从中国进口的。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有各种产品的供应链,还有相对美国更低的人力成本。


国内创业者完全可以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找出在美国畅销,和国内有价差的商品,比如3C、婚纱等很多商品。


计算好各种成本后,如果觉得有利可图,就利用亚马逊FBA服务,直接发到美国亚马逊仓库。


这同样是一种零售套利,只不过美国人是把线下打折商品,搬到线上,而中国人是把国内便宜商品,搬到国外。


有了亚马逊FBA业务,很多创业就变得非常简单。


比如美国前两年有一款特别流行的电压力锅Instant Pot。


创业者罗伯特·王(Robert Wang),一名中国哈尔滨长大的工程技术专家。


他花了 18 个月的时间和 35 万美元的存款,研发出产品,注册好商标后,就是利用亚马逊FBA业务实现了迅速增长。


商品在国内工厂生产出来,直接发到美国亚马逊的仓库,由亚马逊负责销售。


罗伯特·王的公司根本不用考虑仓储物流等工作,他们只要做好研发和营销就行了。


相比其他创业公司,模式更轻,投入更少,增长更快。


所以轻资产模式创业者们,都应该关注了解一下亚马逊FBA业务。


另外我们从现象看本质,零售套利的本质,其实就是发现价格差,利用现有平台的功能,更方便地实现套利销售。


不管是线上线下有价格差,或者国内国外有价格差,只要存在价格差,并能覆盖其他成本,就有零售套利的机会。